读苏青的“结婚十年”有感

集百家之长, 走自己的路。
打印 被阅读次数

作家苏青, 以前我并不熟悉,她的作品我也从来没有读过。

一次偶尔的机会读到张爱玲的一段话:“把我同冰心, 白薇她们来比较, 我实在不能引以为荣, 只有和苏青相提并论我是甘心情愿的。”可见,苏青的才情非同一般,和当时张爱玲可比肩的女作家非苏青莫属。

因此, 我找来了苏青的小说《结婚十年》。 小说《结婚十年》当时轰动文坛,人们争相购买, 盛况空前, 一连再版36次,卖到洛阳纸贵。 我读《结婚十年》,开始还没有感觉, 越读越精彩,以至放不下手来。 一遍读过, 意欲未尽,再读二遍, 感触极深, 于是写下如下的粗浅心得。

1.

苏青的《结婚十年》事实上是她的一部自传。 苏青原名冯允庄, 又名冯和仪, 出生于浙江宁波的一个书香门第。她以优异成绩中学毕业, 又以浙江温州地区第一名的成绩考取国立中央大学(现在的南京大学)外文系。那时候的苏青,小说中的苏怀青,是快乐的,是朝气蓬勃的,前途也是一片光明的,被同学称为“宁波皇后”。 由于当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早早订婚, 成亲, 年方18. 

小说中苏怀青的丈夫名叫徐崇贤(她真正丈夫名叫李钦后)。 怀着少女怀春梦想的苏怀青, 把自己的未婚夫比作偶像赵云,从婚前的书信往来可以看出她对自己的未婚夫显然是喜欢的。 在十年的婚姻中,她怀孕生子,丈夫沾花惹草,经历战乱,乱世丧子,因为连生三个女孩,受尽公婆小姑的冷嘲热讽,经济拮据,丈夫失业,蒙受欺凌,直到丈夫二次出轨, 她再也忍受不了,决意离婚,试度开始她新的生活。这苦涩,艰难的十年婚姻, 却成就了她写成传世之作《结婚十年》。

“是金子总会闪光的”,离婚之后, 她没有消沉。 两年之后, 她创办“天地”杂志, 后又创办“小天地”杂志,以及四海出版社。 她打开了局面,在上海文艺界占有一席之地。作家王安忆曾说:“倘若能看清苏青, 大约便可认识上海的女性市民。” 我说:“尚能读懂苏青的《结婚十年》, 大约便可认识上海的女性市民生活。”

2.

读者大多认为这部小说是描写上世纪30-40年代的女性的家庭生活,她们在封建礼教,战乱动荡,社会冷漠的三重压迫下的苦苦挣扎如实写照, 是一部刻画女性世界的作品。

作为一个男性读者, 我认为这部作品不仅仅写妇女的生活, 也以大量篇幅书写男主角, 崇贤,为了维持这个小家,在社会上努力过,拼搏过, 厮杀过。他当过中学教师, 洋行大写, 洋行法律部主任, 在经理的帮助下做过生意, 律师顾问, 律师。 短暂成功,让他趾高气扬。最后因为他并不为人伸张正义,保障人权, 结果律师事业以失败告终。 失业之后,他的弊病毕露无遗,自私,贪婪,儒弱,虚荣,灰心,潦倒,酗酒,心胸狭窄,对家庭没有责任感,大男子主义,甘愿堕落,寻花问柳,最后又搭上了余白的太太胡丽英,还屡屡动手打太太。

其实,小说描写的不仅仅是苏怀青和徐崇贤婚姻生活, 而是整个社会现实的写照, 暴露。请看鲁迅笔下《伤逝》中的涓生和子君,钱钟书笔下《围城》中的方鸿渐和孙柔嘉, 他们的结局是何等相似! 各自婚姻解体,子君自尽, 孙柔嘉出走, 苏怀青离婚。虽然,男女主角有着各各不同的性格,总究殊途同归。三位巨匠同样写出了上世纪30-40 年代的社会现象。 面对濒于崩溃的社会,年轻知识分子的走投无路,穷途末日,致使婚姻频频解体。

3.

女主角苏怀青,有着双重的性格。 她出生于旧社会书香门第之家 ,封建意识,封建礼教对她是有所束缚。在她的思想中“三从四德”,“三纲五常”来自于她的妈妈以及和她亲近的王妈影响。因为怀青连连生女,生活而渐渐变了味,受到了婆家冷落,个中滋味自是苦涩不堪, 她忍着。 他的丈夫和表嫂,瑞仙,勾勾搭搭,在她生病时丈夫居然和瑞仙唱起“风流寡妇”,她忍着。后来,因为经济上的拮据,崇贤居然动手打她,她还是忍着。这种忍耐完全来自于“嫁鸡随鸡”的封建道德的束缚。

虽然在上大学那段日子里, 遇到了她心目中的“白马王子”,应其民。 她对应其民是真爱的, 但始终跳不出“一女不侍二夫”封建礼教的束缚,而最后只能忍痛分手。直到十年之后,在文章的结局中, 告诉那位和她要好的女医生,她还是怀念应其民的。

然而, 她又是南京中央大学外文系的高才生, 她接受过西方新思想,她开化,她上进过, 她朝气蓬勃过。 因此,在感到生活压抑时她想奋起,包括她写文章投稿,和最后的决断,离婚!

苏怀青是生活在一个矛盾的世界里,既想冲破世俗,又有所保留!这正是苏青自己最最真实的写照。欣喜的是,最后走出了坚强的一步,告别生活在崇贤(她的丈夫)阴影下,重新走向一个全新的自我。

4.

苏青的笔触细腻,文字清丽,活泼真率,平实自然,把十年来错综复杂的家庭琐事,用最最简单的语言表达出来。 这不仅仅是她文学语言上的造旨,还包括了她平时细致观察和逻辑思维过程。我非常欣赏她开场完婚的一章描写, 把江浙一带上世纪初旧时结婚场景描写的栩栩如生,入木三分,让人感到就像亲临现场一般。

少女在初恋前常常有自己的偶像, 把初恋的对象比作偶像。 她的偶像竟然是三国中的赵云,粉面朱唇,白缎盔甲,背上插着许多绣花三角旗。她写道:“从此我便“爱”上了“赵云”,白天黑夜都做着梦。”她甚至把三国中描写赵云的部分都能背出来, 可见她下功夫之深。 真实反映了一个诚实无瑕的少女对生活的向往,对爱情的憧憬,对美好人生的渴求。

书中有一段文字:“我需要一个年轻的, 漂亮的, 多情的男人, 夜里偎着我并头睡在床上, 不必多谈, 彼此都能心心相印, 灵魂与灵魂, 肉体与肉体, 永远融合, 拥抱在一起。”由于这一段文字, 引起当时诸多非议, 甚至有人攻击她为文妓。 我认为这样的评论对她并不公道。 她在自身失败的婚姻中,探索和寻求精神和肉体的需求罢了, 在读者面前毫无禁忌的剖白出来。 她在写作上的诚实, 直率,原本就是她的写作风格, 和文妓风马牛毫不相及。当然, 在上世纪30-40 年代, 可能人们的思想趋于保守。 如果将她这段文字和近期上海女作家卫慧写的《上海宝贝》相比较, 不真是小巫见大巫了吗!

5.

最后很有感触的是, 苏青和张爱玲, 两位都是当时国内文坛上的奇葩,她们的 人生轨迹却是如此相似。 她们都出身于名门世家(虽然张爱玲幼年时期失去了父母的溺爱),她们都是早早成名,在文学上都是出类拔萃的,虽然她们的写作和政治无关, 却都无端卷入了政治的漩涡,她们的名字都和汉奸纠缠在一起,她们都有一段不幸的婚姻,都有一个悲惨的晚年。

苏青后来在汪伪时期和陈公博的关系亲近, 胜利之后, 陈公博被枪毙, 而苏青因此入狱。 解放后她写过多部剧本, 颇受欢迎, 文革时期, 屡遭冲击, 批斗。晚年穷愁潦倒,和已离婚的小女儿李崇美和小外孙,三代人挤在一间10平方米的房子里。晚年的她患有糖尿病和肺结核,在致老友的最后一封信中,她写道:“成天卧床,什么也吃不下,改请中医,出诊上门每次收费一元,不能报销,我病很苦,只求早死,死了什么人也不通知。”

1982年12月7日,疾病缠身的苏青在病榻上吐血而亡,终年69岁。病危时,她很想再看看自己写的《结婚十年》, 是重温她的处女之作, 还是念念不忘那段失败了的婚姻?无人知晓!

Alabama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唯一2005' 的评论 : 张爱玲的书, 读起来有点难度,尤其是《色戒》, 苏青的读来畅通无阻。
唯一2005 发表评论于
也是N年前读过。文笔放在那个时代还可以。不如张爱玲的十八春
Alabama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每天一讲' 的评论 : 谢谢你的留言!你说的我完全同意!
每天一讲 发表评论于
苏青的结婚十年是我十多年前在当地图书馆中文部借的,读起来有些累,主要不合我口味,终于没有读完。想读这本书主要是她和张爱玲在日伪时期齐名,第二个原因是她的晚年却如此窘迫,和年轻时的成就真是天壤之别,让人扼腕。
苏青如果在天有灵,真要感谢博客了。
至于《上海宝贝》也是十多年前读的,充满赤裸裸的性和无处不在的做爱,还带上些和老外的,博上位博潮流,觉得挺恶心的,其实九十年代中后期由于当时有个在上海的美国女友并且由于工作关系认识很多老外(欧美,日本都有),所以对上海的外国人圈还是挺了解的,没有卫慧写得那样醉生梦死,好像就只有性,根本不是这么回事。
Alabama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彩烟游士' 的评论 : 也祝你春安!
彩烟游士 发表评论于
谢谢老A的介绍!有机会读读结婚十年。老A春安!
Alabama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夕阳影里一归舟' 的评论 : 从你的留言, 看出你多喜爱读书! 我读书不多, 惭愧! 退休前, 忙于业务;退休后, 很多时间花在摄影上。 现在, 渐渐老化, 摄影也感吃力,想到还有这么多的书没有读过,静下心来希望读一点书。 比起你来, 我是初学者。 摄影还在进行, 但不像以前那样热衷, 除了体力不支外, 还需照顾太太。 谢谢你关心!
Alabama 发表评论于
回复 '菲儿天地' 的评论 : 谢谢菲儿!
夕阳影里一归舟 发表评论于
多谢 A 老介绍!听人介绍好书,我都忍不住要加书单上,看看我常买书的app是否有它。她那个年代的故事于我们是陌生的,但又有我们理解的文化沉淀。去年读萧红的《呼蘭河傳》,写得太好了,差不多也是那个年代的故事,从孩子的角度看苦难。《许三观卖血记》看了很难受,他的三部曲《活着》《在细雨中呼喊》加上许三观都是沉佃佃的。

也开始读书了?摄影还玩吗?问好!
菲儿天地 发表评论于
很有意思的书评,把这些熟悉的书都串了起来。 《上海宝贝》很久以前读的,当时觉得她挺前卫。
Alabama 发表评论于
回复 'redwest' 的评论 : 谢谢你告诉我“余华的许三观卖血记”, 我会找来一读!
redwest 发表评论于
20年前在北大校园里读的这本书,当时是读书狂,一天一本。文字不如张爱玲华丽和锋利,但非常流畅。还有一本非常喜欢的是余华的许三观卖血记,看得不能呼吸。一个是非常熟悉书中的地理环境,感觉身如其境, 还有一个就是那个年代多少人为了生存而放弃自己的尊严。人活着不能清醒地活着。
Alabama 发表评论于
回复 '觉晓' 的评论 : 谢谢留言! 我十分感慨的是如此优秀的文学奇才(苏和张), 却都有着凄凉的晚年, 无人相助!
觉晓 发表评论于
我读结婚十年,是二十年前,是把它当作苏青自传来读。放在现在,也不过时的文字和女性独立意识。她活到文革后,已经很不容易。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