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会大厦(Houses of Parliament)又称威斯敏斯特宫(Palace of Westminster),是英国国会的所在地,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威斯在中世纪的时候是王室的主要居住地,英格兰第一所正式议会于1295年在此设立,此后几乎所有时代的议会都设立于此。1834年这里发生了一场大火灾,在努力抢救下,只有威斯敏斯特厅得以幸免,宫殿里的其他厅室都遭到焚毁,重建后的国会大厦采用了哥特式的建筑风格。 国会大厦在二战中的伦敦大轰炸中也遭到了袭击,部分建筑受损,后用了将近十年才完成对大厦的修复。
这是St Stephen's Hall ,在1834年的大火之前 St Stephen's Hall 是下议院的所在地,在这里见证了许多改变了英国历史的重大辩论,包括1807年的废除奴隶制的辩论也在此进行。 大厅两侧是著名议员的雕像,墙上的绘画描绘了英国历史上各个重大事件。
下面的这幅画讲的是1584年 Sir Walter Raleigh 受伊丽莎白女王之命去远征。 Sir Walter Raleigh是伊丽莎白时代的著名的冒险家,他年轻时致力于早期英国在新大陆的殖民地开拓,并在1584年于北美洲建立维吉尼亚,后又率领一支探险队前往南美洲寻找黄金,结果一无所获。 他对伊丽莎白女王说过一段著名的话:“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贸易;谁控制了世界贸易,谁就控制了世界的财富,最后也就控制了世界本身。”,这段话对后来的海权论起了重大的影响。
1523年亨利八世统治时期,英国与法国正处在战争中,需要增加巨额资金。 下面这幅画里作为下议院议长的 Sir Thomas More (右边), 对代表亨利八世的首席大臣Wolsey (左)严词说明没有议会的讨论和同意不能对战争提供资助。 Sir Thomas More是英格兰政治家、作家、社会哲学家与空想社会主义者,他于1516年用拉丁文写成《乌托邦》一书,对以后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他最终因为反对英王亨利八世兼任教会首脑而被处死。
从St Stephen's Hall再往前走就不允许照相了,下面的照片都是网上来的。
既然讲到了国会大厦就多说几句关于英国议会的事:
英国议会创建于13世纪,迄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早在13世纪时,势力强大的贵族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和特权,就策划成立议会,削弱国王的权利。 1258年,英格兰国王亨利三世的妹夫Simon de Montfort男爵武装闯宫,迫使亨利同意召开会议签订限制王权的“牛津条例”。根据牛津条例,国家权力由贵族操控的十五人委员会掌握。为此引进了新名称——Parliament。
1265年,Simon de Montfort召开了由贵族和市民参加的第一次议会,这标志着英国议会的产生。但以后的几百年封建时代下的英国国王还是拥有实质性的决定权。
1688年“光荣革命”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政变,推翻了詹姆斯二世的统治,英国议会通过了限制王权的“权利法案”(the Bill of Rights), 奠定了国王统而不治的君主立宪(Constitutional monarchy)的基础,国王权力逐渐转到议会,议会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议会分为上、下两院,上院upper house (the House of Lords)又称贵族院 ,下院lower house (the House of Commons)又称平民院。
有兴趣的可以看一下现在的英国首相Theresa May 最近在下议院的答问会。 这位牛津大学的毕业生也不是白给的,在一片嘈杂声中不失风度地坚定有力地对反对党的质问进行澄清和解释。 真心赞叹英国民主所达到的高度,想想我们天朝的领导人哪一位能经得起这样的每周质询,能够这样透明地理直气壮地讲述自己的施政理念和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