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看过N次,每次感想都不同,可有一点始终是一样的,那就是最喜欢的角色还是黛玉,长得怎样还是其次,主要是敢爱敢恨不落俗套、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别说是在那个年代了,就是换在今天这个社会里也很难容得下她这样的。
这回重读红楼,注意到以前没在意的一个细节,那就是从前的社会一个主子得多少奴才去伺候。光说贾宝玉,出门有李贵等四个跟班的外加焙茗等四个小小子,在家有李嬷嬷等四个奶妈,袭人晴雯麝月秋纹等四个大丫环,春燕碧痕等四个中等丫环,四儿坠儿等四个下等丫环,外加一群扫地的打杂的老妈子和下下一等的小小丫环,这贴身伺候的人就是三四十。有点糟践人,但也可以说是给下层社会的穷人提供了就业机会,至少不用挨冻受饿了吧。
不过话又说回来,贾宝玉虽说是主子,因为年龄小,他也不得不听管家女人们的教训。比如第六十三回里,怡红院众人要趁老太太和王夫人不在家的时候好好乐个通宵给贾宝玉过生日,就像咱们现在上学住校,舍长不在,老虎出远门,猴子大开心,趁机乐一番。可正要开饮,偏不巧来了个管家林之孝家的带人查夜,这林家大婶就站在院子里对宝玉教训了一番,说他不该对丫环们直呼其名而应该以姐姐相称啦,天长了早睡早起要不明早起不来不像个读书公子让人笑话啦等等。贾宝玉也只好规规矩矩地站在那听她一个下人的唠叨。可见旧时权贵人家教子还是比今人强。要是在今日,哪个做奴才的敢教训主人家的公子,早叫你卷铺盖走人了,说不定连欠你的工资都不给。我是自己觉得好笑,以前读红楼梦从来也不会想到这些。
再有一点是我至今还没看明白的,那就是整部红楼梦里为什么人人都觉得贾宝玉是块宝。要我看,这个贾宝玉,只有两个优点,第一是长得不俗,第二就是懂得体贴女人;这第一条还算不上是个优点,充其量是个特点。除此之外,这个人到处留情,见花就爱,还男女兼收。所谓鄙视功名,说白了是不求上进,不负责任。哪儿好了?也许曹翁是位真正的人性主义者,鄙视一切世俗观念,所以在书中对此人如此呕尽心血去刻画去赞美,不过贾宝玉自己都瞧不起自己,说自己是个臭皮囊。我这是故意较真,大家都知道贾宝玉的形象代表的是曹翁愤世嫉俗、追求人世间一片净土的理想世界。
每次读红楼梦只读能读到前八十回,后面的读不下去,因为很多地方不同意高鹗的续书,就连文笔风格也和前八十回差之千里。比方说对于黛玉的处理,贾母怎么可能和王熙凤一起密谋加害黛玉呢?黛玉的母亲贾敏,是她老人家死去的小女儿,她老人家自己也说几个孩子中最爱黛玉的妈妈。说瞒着黛玉让宝玉和宝钗成亲,一边是鼓乐喧天出阁成大礼,另一边是焚稿断痴情情归离恨天,搞得像阶级斗争一样,太戏剧化了吧。虽说黛玉短命,可也不至于落到这种连老太太都把她抛弃,死的时候身边只有两个丫环加一个奶妈这种悲惨的地步吧。
对黛玉的归宿流行另一个见解,相比大家听说过。这个见解主要基于两点。一是黛玉在第五回《曲演红楼梦》里的那幅画和那句解说词“玉带林中挂,金钗雪里埋”,画上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条玉带,地下又有一堆雪,雪里埋着一股金钗,这是黛玉和宝钗两人的结局了:一个自缢,另一个死在雪地里。
我记得很早前我曾经读过另一部后四十回续,可惜作者的名字叫张之。大致是说,贾宝玉跟随北静王去边关巡觐,路遇强人,贾宝玉被劫。消息误传回到贾府,说宝玉遇害身亡,黛玉痛不欲生,于是在鲜花盛开的茶蘼架下上吊殉情(玉带林中挂)。后来宝玉又安全回家了,可黛玉已死,人死不能复生,此恨只待成追忆。87版红楼梦也是顺着这个思路来拍的。后来贾贵妃指婚,宝玉与宝钗成亲,这也是顺乎曹翁原意的,因为前八十回里有伏笔,贾贵妃早就看好薛家小妹了,端午节贾元春给家里人发礼物时也只有宝玉和宝钗两人的礼物是一样的,其他黛湘探惜等人都比他俩低一等。你想贵妃办事,能随随便便地偶然为之吗?
第六十三回,宝玉生日夜宴大家抓竹签点花名,轮到麝月,抓的是一枝茶蘼花,词曰“开到茶蘼花事了”,就是说,到了茶蘼花开过了之后,一切就都成过去了,难怪宝玉见到此签,皱起眉头,将签藏了,只说大家喝酒吧。
这样的结局还比较符合黛玉的个性,也比较符合情理:林黛玉自己结束自己的生命,因情而生(灵河岸边三生石畔绛珠仙草为感神瑛侍者浇灌之恩化身下凡)、殉情而逝(以泪报恩、泪干恩尽)、有始有终、圆满结局。
对于宝钗的结局,一种说法是她在贾家败落后与宝玉厮守,吃了很多苦,最后因难产在一个大雪天死去,宝玉穷困潦倒,没钱办丧事,就胡乱埋在了郊外的雪地里,“金钗雪里埋”。也有一说就是宝钗最后嫁给了贾雨村,后来雨村被升了官的门子参了,抛下宝钗,年迈的宝钗落难后死于雪地里。这个结局却也符合"钗在奁中待时飞"这句诗(贾雨村表字“时飞”),“待时飞”就是等待嫁给贾雨村。可这个结局虽然有说服力,因曹翁在前八十回中只有这一句诗的伏笔,没有交代事情如何能够发展到这一步。单凭这一句诗,大多数人都觉得它太突兀,太雷了。但如果说宝玉不负责任地出家后,四大家族一荣俱荣一败俱败,宝钗婆家娘家都败落了,生活无着落,为了生存跟了给雨村也不是不可能。只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张爱玲曾经说过:人生有三大遗憾,鲥鱼多刺、海棠无香、红楼梦未完。鲥鱼我在长江之滨上学时,有一年破天荒学校大食堂有售,我是穷学生,当然买不起,只能看着别人吃。去年回国时特地到长江边询问卖鱼佬有没有鲥鱼,得到的回答是已经绝迹十几年了!海棠是我的钟爱,读研究生时大学校园里有一个海棠园,每年五月份开得让人炫目,是我最喜欢流连的所在,因此有香无香我不在意。红楼梦未完,则是百年来多少代人扼腕痛惜的事情,所以才给力大大小小几代“红学家”舞文弄墨的机会。
我的一位老师,几年前出了一本书,认为红楼梦说的是顺治的故事,说是九王爷和他王妃之间的爱情故事,我觉得有些牵强。我对顺治的故事不是太了解,但觉得如果不是自己亲身经历的痛楚,曹翁不太可能如此泣血含茹地“批阅十载增删五次”,耗尽心血来写别人的故事。还有人说红楼梦写的是明朝的事情,这也有点牵强。曹雪芹是清朝乾隆年间人,从红楼梦的成书时间看,据明朝亡国已经好几代人的时间了。现在比较统一的看法是红楼梦写的是康熙五十年之后的事情。本人会就红楼梦作者是谁这个问题专门写一篇博文。
最大的红学闹剧是在2013年,所谓的红楼梦后28回手稿从英国辗转回到祖国的“特大新闻”,中央媒体报导,可谓风光。我耐着性子看了,但看到黛玉如愿以偿嫁宝玉、取代王熙凤成为贾府的管事主子、赵姨娘落草为寇做了女匪首、黛玉带领全家老小勇敢护家与赵姨娘一决高下,我差点笑岔了气。
人生总是有缺憾的,《红楼梦》的意义在于它是一部文学作品、文化遗产,我们只要用心去体会它、欣赏它就好了,何必要标新立异去续它呢?没有结局就是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