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海盗

当台上的节目演到十个以后,弟弟开始哼哼唧唧了。说实话,连大人都有点被腻到了。演出叫做"御浪而歌-交叉处小学年终音乐会"(The Junction rules the waves),主题是大海,各班的节目都以此展开。于是,各种型号的海盗、维金人轮番出现,挥舞着刀、剑、斧头,唱着、叫着"要发达就出去闯一闯"。台上演得可爱,台下笑声一片。唯有一颗中国心在嘀咕,这不是为"坏人"张目吗?

看过一本<<欧洲极简史>>,关于欧洲文化的来源,书中归纳出三条:一是古希腊古罗马的哲学、科学及艺术成就;二是基督教的教义;三是北方蛮族(指不时进犯古罗马帝国北部边境,来自现德、法北部的"乡巴佬",也包括稍后从斯堪的那维亚半岛南下的维金人)把打仗当游戏的人生态度。

一脉相承。就这演出来说,台上的小"海盗"们还真觉得打打杀杀是件挺好玩的事,刺激、过瘾,还能发达。猜台下的父母们当年差不多也这么长大的。人家是以此为乐,咱们的传统是温良谦恭让。几百年来,文化的差异一定程度上也帮助塑造了现实的格局。

澳洲绝对是"海盗"们冒险成功的一个经典案例,只可怜无辜的土著不幸做了牺牲品。据登陆的英国人发回国的报告描述,1800年前后,澳洲共有200多个部落,社会结构完整。土著人皮肤黝黑,身材高大苗条。高身材证明他们的食物多样,营养健全。当时的情况就好比武侠小说里常提到的"一个不会武功的小孩却拿着价值连城的财宝在江湖行走",结果可想而知。

如何对待手持望远镜和火药枪的外来人,对土著们是个考验。纽卡斯尔本地就有一些很有意思的历史记载。发现煤层后,英国人即押送了一批罪犯来挖矿,有犯人不堪劳役之苦,逃到附近土著的村里躲藏。看管的英国人一面用威士忌悬赏,一面提着火药枪上门威胁。有的土著经受不住美酒的诱惑,当即交人;有的则把白人逃犯当成了自己转世的祖先,勇敢地保护了下来。

在被迫"文明"化的过程中,土著们不可避免地失却了自我文化认证和精神家园,令人吃惊地是连他们的生理基因都被白人的食谱改变了。现在的土著,肤色变褐(我猜是喝多了可乐),身材多数臃肿不堪(吃多了薯条?),社会地位总体来说属于弱势群体。

"海盗"们呢?终于洗脚上岸做绅士了。"对不起"他们对土著说。当年没把自己当客人,今天在重要场合却往往安排一个土著先来一段"土著欢迎你"的开场白,以减轻负疚感(如果有的话),证明合法性。

终于捱到了姐姐的第二次出场,她挥舞着维金人的板斧,其他娃娃举的牌子上写着"宜家-->","维金人寻工","雇我"等,十分搞笑。

散场时大约晚上9点半。第二天,整个学校居然有一半的学生请假,理由是睡得太晚起不来。听中国朋友说小孩作业要做到11点,相比之下,小"海盗"们可实在太懒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