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v 16
在儿子的帮助下,昨天终于上网看了看侄女写的小说,据说是她一年前(也就是十一岁时)的作品。开篇很有气势,情节设计也颇有感觉,已经具备写成长篇的骨架了。 起承转合,也还象那么回事。虽然小丫头基础文法还没学全,标点符号有用错的,词句也有很多欠修饰的地方。但是那份灵气和对艺术的悟性还是令我十分触动。
想起两年前,小丫头对我说过:“姑姑,我怎们感觉好像心口有很多像古诗一样的句子要流出来,也不知是哪里来的”。现在想来,这也许就是她灵感的迸发期吧。如果能有机缘让她吸收多一些艺术养分,这份灵气也许能导向出色的作品。否则,一旦成人,堕入每日为稻粱谋的轮回,多少敏感的灵魂最终也就满面征尘,再不能认出自己本来的空灵面目了。
才读完侄女的网络小说,又得知另外一个九岁的侄儿刚写了篇文情并茂的好评作文“父爱深深”。挺感动,也很感慨。看来我们家族的遗传基因都有敏感多情的结构,爆发期也都是在青少年时期。他们的爷爷当年就时常在报刊发点小豆腐块。我,他们的姑姑也是在十一岁左右写下厚厚几本的小说散文,当时并没有想到要有读者或者去发表,只是为内心充盈的激情找个载体。
看小儿女们因纯真而易感的心灵,忽然记起整个青少年期陪伴我的这句词: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小时候,一遍一遍的抄这句词。孤独,激昂,敏感,恃才傲物, 那是曾经的我吗?当年内心无法言说的情绪,岁月早将他们磨砺得不知所踪了。哀哉?幸哉?
艺术的魔力无法言喻,可惜我们需要很多的幸运,才可以一辈子不分离的与它共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