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附中的「神話」,其他高中學得來嗎?

人 若 賺 得 全 世 界 、 賠 上 自 己 的 生 命 、 有 甚 麼 益 處 呢 . 人 還 能 拿 甚 麼 換 生 命 呢 。
打印 被阅读次数

https://read01.com/6JR64G.html

人大附中的「神話」,其他高中學得來嗎?

 2016-06-25 01:30:34
 

如果說,全國排名第二的衡水中學堪稱「牛校」的話,那麼排名第一的人大附中就只能被稱作「神校」了。人大附中式的優秀,不僅其他省市的中學無法複製,就連北京的其他學校也難以效仿。

6月8日,2016年高考結束後,一名考生在北京人大附中考點外和同學打招呼。圖/新華

人大附中:「神校」甩「牛校」幾條街

中國新聞周刊 記者 | 王思婧

本文首發於2016年6月23日總第761期《中國新聞周刊》

今年秋季一開學,將有7名碩士和9名博士成為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以下簡稱人大附中)的新教師,他們分別畢業於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美國密西根大學等國內外知名高校。

中國人民大學人事處公示這份擬選聘教師名單後,有人說,這是「神州第一校才請得起的師資」。

ADVERTISEMENT

事實上,人大附中早在1999年便開始聘請博士任教,成為國內第一個聘請博士做教師的中學。當時便有人指責,中學引進博士是一種人才浪費。人大附中校長劉彭芝回應稱:「那些批評中學引進博士的人,低估了基礎教育的潛力與價值。在中國,博士進入中小學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她毫不諱言人大附中的「野心」:「要建一流學校,必須有一流教師,沒有一流的教師,哪來一流的學生?」

1997年,劉彭芝在出任校長5天後,便提出「國內領先,國際一流,創世界名校」的辦學目標。如今,人大附中登上《全國高中百強榜》首位,在近1000所候選學校中,獲得滿分100分——「神州第一校」的位置似乎無法撼動。

「神校」VS「牛校」

2015年,人大附中學生劉智昕以721的總分成為北京高考理科狀元。這是自2004年以來,人大附中的第11位高考狀元。12年來,人大附中培養的狀元人數超過北京四中、清華附中、北師大附中這3所北京重點高中的總和。甚至在2012年,人大附中還曾包攬了北京市的文、理科狀元。

ADVERTISEMENT

毫不奇怪,人大附中也是北大、清華的生源大戶。2015年,兩校共在京招收351名學生,其中101人來自人大附中,接近30%。

這一年,300公里以外的河北省衡水中學,有119名學生被北大、清華錄取,這幾乎是上述兩校在整個河北省錄取人數的一半。這所中學的高考成績已經連續16年居河北省第一。

在2015年《全國高中百強榜》上,衡水中學僅次於人大附中位列第二名。但不同的是,很多人把衡水中學稱為「考試工廠」,對其軍事化管理的教學方式等不斷詬病。

在衡水中學,學習從早上5點開始,晚上10點結束,學生每3周放假1天。而在人大附中,早上7點40開始早讀,下午三四點便陸續放學,即便在高三,下午放學的時間也很少超過六點半。

王樂怡是人大附中科學實驗班學生,她的蘋果手機螢幕碎了許久也不願去修,因為她難以忍受離開手機超過一天。剛剛逃掉一節自習課的她無法想像,衡水中學的學生不能用手機、不能上網,遲到早退更是不被允許,在自習時間裡抬頭是一種要被扣分的行為……為了讓學生安心學習,衡水中學所在的區域幾乎沒有娛樂場所。

ADVERTISEMENT

從小學至今,數學競賽多次獲獎的王樂怡,用「特別好玩」來形容比賽。她曾參加過兩次美國的數學競賽,在去美國的兩周里,除了1天用來比賽,剩下14天都用來玩。「國內的競賽就是自己去考試,國外的比賽是團隊合作,每天玩的時間比複習多。」

衡水中學學生的學號是根據成績浮動而變化的。他們有每周測試排名、月考排名、單科成績排名、進步退步幅度排名……

而在人大附中,學生的成績不會張榜公布,考試後,學生會拿到一張分數條,但不會告知排名,如果學生或家長希望知道年級排名,則需要單獨向老師詢問,而老師還會用兩張白紙,蓋住其他學生的成績和名次。

一位人大附中老師告訴《中國新聞周刊》:「現在的學生更有思想,和他們的交流很成人化。而且學生們會對平等和尊重有自己的要求。」「從來沒有見過老師當眾批評學生。」已經在人大附中就讀5年的學生王睿鴻告訴《中國新聞周刊》,即便在學生犯錯時,老師會找他私下談話,但不會在同學們面前指責某一個學生。

ADVERTISEMENT

而一位外省的教師在衡水中學參觀時,在學校的公告欄內看到一則公告:高二年級一位學生帶橘子進教室受警告處分,並要求學生回家反省。

人大附中也限制學生的飲食,2008年開始,為保證學生健康,學校內不再售賣碳酸飲料,但如果學生從校外帶進學校,也不會有人強行制止。

人大附中不僅給了學生自由,也給老師寬鬆的教學環境。班級之間不比較成績,青年教師和資深教師一起備課,可以爭論,學校不檢查教案。

學校也不強制要求老師的坐班時間,美術、音樂、計算機、體育等副科老師,如果上午沒課,可以下午再來學校,但他們沒有被學校邊緣化。「不是高考學科的老師才受重視,老師們都很有存在感。」計算機老師會帶領學生去參加機器人競賽,美術老師會把學生的美術作品布置展覽,音樂老師開設的選修課,把音樂細分成歌唱、戲劇、作曲、舞蹈等多種領域。

學生不害怕與老師開玩笑。王睿鴻在朋友圈稱讚某飲料好喝得「勝過海洛因」,老師們紛紛留言表示同意。校長劉彭芝遇到早戀的學生時,甚至還會問一句:「你男朋友怎麼樣了?」

有人大附中學生曾向學校提議將周五設為便裝日,理由是源於英國的「星期五便裝日」可以提高公司員工的工作效率。

於是,劉彭芝在一次早操時問:「你們想穿自己的衣服上學嗎?」

「想。」

「那周五穿吧。」

事實上,在北京穿人大附中校服已經是一件讓人羨慕的事。有學生周末也穿著校服去補習,在參加課外補習時,他們能獲得外校學生「中國最好高中」的羨慕,補習老師也會稱讚他們「不愧是人大附中的學生」。甚至有學生在假期穿著校服去滑雪……

如果說,全國排名第二的衡水中學堪稱「牛校」的話,那麼排名第一的人大附中就只能被稱作「神校」了。

生源優勢

人大附中最初的成績源於「超常教育」。1987年,在時任人大附中副校長劉彭芝的建議下,該校成立了第一屆高中實驗班,由她擔任數學老師和班主任,在高中開始「超常兒童教育實驗」。兩年後,該班學生顏華菲為人大附中獲得了歷史上第一塊國際奧林匹克數學競賽獎牌。

當時的人大附中,注重開發學生的數學能力,側重競賽成績,希望能以數學帶動其他學科。為了擴大超常教育的規模,1989年9月,人大附中在數學實驗班基礎上正式創辦「華羅庚數學學校」。「華校」的建立,標誌著人大附中的超常兒童教育實驗形成規模。人大附中也開始通過「華校」選拔北京市的優秀生源。

2004年,「華羅庚學校」更名為「仁華學校」。同年,人大附中被北大、清華錄取的總人數,第一次超過北京四中,成為北京市第一名。

王樂怡從小學四年級開始就讀仁華學校,「它像一個補習班,每周日上3個小時,講不同的學科。」五年級下學期開始,仁華學校便開始不斷考試。「語、數、外、地理、邏輯等等,什麼都考,」王樂怡告訴《中國新聞周刊》,「但他們不會告訴我們成績,所以基本沒有心理壓力。」最後,仁華學校會綜合考試成績,通知家長,孩子是否可以升入人大附中的初中就讀。

80年代就讀於北京大學中文系的呂克農沒有想到,當時那個像一片荒地的學校,後來會成為北京乃至全國最好的中學。20年後,為了能讓自己的孩子就讀人大附中,他和妻子則費盡心力。

他們的女兒憑藉奧數競賽獲獎,進入了人大附中「小升初」的面試。劉彭芝對坐在禮堂中等待的家長們說:「你們在座的大多數人(的孩子)進不來。」

面試開始後,10個老師與10個學生相對而坐,家長們就坐在學生身後。學生要搶答各個老師的問題。「競爭太激烈了,讓家長看到自己孩子的差距。」呂克農感嘆。

「人大附中的一個文化是,比較關注家長的背景。」呂克農告訴《中國新聞周刊》。

有人調侃說,人大附中最出名的其實是學生家長。海淀區聚集著北京高科技人才:中科院,航空航天部,中國核工業研究院,北大、清華等諸多高校……這些高級知識分子的後代為人大附中提供著優秀生源。

因為同學的家長剛好在人民大學任教,王若鴻創辦的讀書社請到了人民大學的教授,和他們一起探討存在主義。「教二代」在人大附中並不少見,人大附中的教師子女都可以直接就讀這所超級中學。

「家長很多是知識分子,他們學歷很高,重視教育。」一位人大附中老師告訴《中國新聞周刊》,有家長曾告訴這位老師,自己可以輔導孩子的所有功課。「我當時很震驚,因為我也不能做到這一點。」

「這些家長文化水平都比較高,職業又好,相互聯繫,信息渠道廣,捨得花錢。他們知道有哪些活動機會,有的家長還會帶頭組織課外班,請好老師上課。」一位人大附中的畢業生告訴《中國新聞周刊》。

「會玩兒」

進入大學後,人大附中的畢業生總是有些「特別」,畢業生王甜(化名)說:「我們好像更會玩、更愛折騰,沒有其他學校學習得那麼刻苦。」

即便和其他北京重點中學相比,人大附中也顯得更「會玩」。比如,人大附中的學生會競選,比一些大學還要正式。學生們穿著正裝,參加各部門面試。學生要在為時三天的會議議程中,發表改進學校的提案,寫清原因和預算等,優秀提案會被學校採納。

「辦學生活動時,老師給的空間很大,不會幹預。需要什麼器材,要借就借;需要老師配合的,老師都會支持,經費也由學校出,很自由。」王甜說。

有學生家長建議,學校組建橄欖球隊,人大附中評估方案後便開始聘請教練。「你有什麼特長,人大附中會支持你去玩。」王甜說。

在人大附中,很難找到沒有自己興趣愛好的學生,而他們的興趣,幾乎可以得到學校的一切支持。學生可以在歌舞嘉年華上「群魔亂舞」;喜歡電影的學生可以自己拍上一部,他們可以在「電影節」上走一次紅毯。更不必說每年上百個社團一起參與的社團文化節了。

人大附中還有150多門選修課,涵蓋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綜合實踐活動、體育與藝術等領域等。學生可以學習十餘種語言,還有18門學科用英語教學,由外教任教。學生還可以提前修讀微積分等大學課程。一些選修課人大附中還會聘請高校老師授課。有人因此戲稱中國人民大學是「人大附中的附屬大學」。

就連「打牌」也在人大附中獲得前所未有的支持。劉彭芝在升旗儀式上為橋牌選修課「站台」後,橋牌便成為熱門選修,每學期有將近400人報名。隨後,人大附中的橋牌隊也多次在全國中學生橋牌錦標賽中獲得冠軍,學生入選國家隊。世界橋牌聯合會主席也來到人大附中參觀。

人大附中鼓勵學生自發參加競賽。如今就讀清華大學建築系的張開元告訴《中國新聞周刊》,他曾在高二時參加一個國際比賽,那時是中國學生第一次參與,他們最後進入了決賽。即便當時學校沒有分配指導老師,但相關學科老師都樂於解答競賽問題,他們甚至會幫學生去找專家。在這次競賽後,老師還專門為此開設了選修課,學生還有了一個自己的實驗室。

「當時這件事有些影響學習,老師也沒有制止我們。」準備比賽時,他們請了一天假,班主任開了綠燈。出國比賽讓他們不能按時開學,老師也批准他們晚幾天再回來上學。

不難想像,以衡水中學的標準,相當數量的人大附中的學生是需要檢討思過的,雖然他們毫無疑問是優秀的。於是,一名高中生在知乎提出疑問:「為什麼大多數高中寧願學習衡水中學,而不願學習理念更加先進的人大附中?」

在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認看來,人大附中和衡水中學注重高考成績的本質是相似的,但人大附中有更好的資源,兩校的生源也非常不同,所以教育方式也必然是不一樣的。

衡水中學、毛坦廠中學式的「高考工廠」,大多坐落在經濟欠發達地區,考試成績是學生成才的唯一標準。

人大附中曾有一位高二學生輟學,到世界最大基因測序公司做研究,即便劉彭芝沒能為他爭取到被北大、清華破格錄取的機會,但如今24歲的他創辦了自己的科技公司,已經獲得了名校難以給予的認可。而在一些偏遠地區,不論學生多麼聰明、刻苦,也很難在高考以外找到出路。

此外,「衡水模式」是可以快速學習的,因此曾有300 多個考察團的4600 余名教育工作者先後到衡水中學參觀學習。模式相似的安徽毛坦廠中學也一考成名。在中國很多地方,特別是中西部和一些經濟相對落後地區,像衡水中學和毛坦廠中學這樣的「考試工廠」還有很多。

但人大附中式的優秀,不僅其他省市的中學無法複製,就連北京的其他學校也難以效仿。譬如,在國家級課程研究性學習方面,人大附中的成果在北京市甚至已經無出其右。

王樂怡的研究性學習題目是《一種海洋放線菌中抗耐藥金黃色葡萄球菌化合物鑑定》,指導老師是中科院微生物藥物學研究組副研究員宋福行。學生選擇研究方向後,人大附中會提供一個相關實驗室名錄,學生依照自己的需要選擇一個實驗室,再自行聯繫導師。

當時還是高一學生的王樂怡並沒有接觸太多的生物學知識,宋福行便給了她大量的中英文文獻,讀完後兩人再討論,「導師會引導我找一個研究方向。之後具體怎麼做、會用到什麼儀器,都是導師教完,我們再自己實際操作。」最終她的研究性學習獲得了一等獎。

和她一起在人大附中中心花園展示的研究性學習成果還有:《基於旋轉腳掌和連續追蹤的指靜脈識別算法》《基於STM32的四旋翼飛行航拍器的研製》《新型剛性共軛聚合物的設計、合成和性質研究》……

在中科院,王樂怡見到並使用了很多她從未見過的實驗儀器。王樂怡在人大附中的生物學老師也是一名博士,一位中科院的研究員是他的同學。「如果是本科畢業的老師,很難指導學生的研究性學習,也很難開設專業方向的選修課。」一名人大附中老師說。

無法複製

儲朝暉將人大附中複雜的特殊性歸於兩個原因,一是校長劉彭芝的個性化理

念,二是學校深厚的社會關係。

有些校長希望按照學校原本的方式繼續發展,有的校長則是希望通過改革創新,將學校推向一流。劉彭芝顯然屬於後者。在教學上,她在1997年便提出「尊重個性、挖掘潛力」的辦學理念;在政府辦學的背景下,她結交的政府官員和社會關係,為人大附中的發展帶來包括政策優勢在內的極大便利。

「劉彭芝擁有的不是一般的能量。」一位教育界人士這樣評價。劉彭芝是中國人民大學副校級幹部,是教育部首批認可的「中國當代教育家」。2013年,她被任命為國務院參事,時任國務院總理溫家寶邀請她去中南海座談教育。

這些都足以讓人大附中有能力突破教育部門的各項政策管制。人大附中可以將其他省市的優秀校長、老師挖來本校,可以幫助他們解決戶口、編制問題,甚至提供住房。

1999年,教育部發文明確了「初高中分離」的政策。但人大附中得以豁免,恢復初中部遴選優秀生源,與優秀初中畢業生簽約,承諾他們不必參加中考,直接入讀本校高中。

在教育界集體反對以奧數選拔生源時,人大附中停辦了仁華學校,但它的超常教育沒有停止。2013年,人大附中承辦了海淀區知春里小學,並將其更名為人大附中實驗小學,小學的超常教育便在該校繼續進行。

2010年,人大附中的「早培班」通過了教育部批准。北京市教委發文,批准人大附中與中科院、中國社科院合作成立「早培基地」。這裡類似於夏令營,老師直接教授小學生初中課程,上午講課,下午考試,「主要是看你接受新知識的程度有多快,或者說你學得有多超前。」早培班也衝破了學區限制,面向全北京市選拔優秀的小學生,讓他們升入人大附初中。

雖然,2015年2月,北京市教委表示,已經禁止學校以早培班名義選拔超常兒童,但人大附中的第一批早培生將在2017年參加高考,他們仍將繼續為人大附中創造優異的高考成績。

在政府和社會資源的強力支持下,優秀師資教育優秀生源,讓人大附中進入了良性循環。儲朝暉指出:「越是有錢的學校,越能弄到錢,有錢之後,就能鞏固自己的權力。」於是強校愈強,難有對手。

劉彭芝也曾受到教育界一些人士的質疑。2005年,劉彭芝在一場「考試改革與教育公正」的教育沙龍上,展示了人大附中的幾百種選修課,一所農村學校的校長指出:「有錢誰都能開。」

即便人大附中成立了聯合總校,託管幫扶弱校,試圖促進教育均衡發展,但教育資源不均衡仍是長久存在的社會問題。北京市教育局的數據顯示,2009年,包括人大附中在內的海淀區11所示範高中的校均教育事業經費支出超過3000萬,而另外45所普通中學僅有其三分之一。

《中國基礎教育調查報告》顯示,2013年北京的基礎教育經費為每個學生28668元,而河南和貴州兩省則分別為5458元和6872元,相差5倍之多。

教育投入大而集中的地區,升學率也遠超其他省市。2015年北京高招本科錄取率約為71.8%,位居全國第一,上海緊隨其後,遠遠超過河南的44.4%,貴州39%,而全國的本科平均錄取率則為38.9%。

北京的獨特地位讓人大附中的特殊性更加無法複製。「人大附中是教育不均等的產物它的存在也在製造著更多不均等。」儲朝暉說。★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