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十九年即公元645年四月初六(癸卯),唐太宗在幽州城南誓师讨伐高丽。四月初十(丁未),御驾离开幽州。唐太宗让岑文本全权负责军中的资粮、器械、簿册。岑文本日夜操劳,亲自料理,分配筹划、笔不离手,终于因为疲劳过度而精神耗竭,言辞举措都和平日不一样。唐太宗见到后十分担忧,跟身边的侍从说:“岑文本和朕同行,恐怕不能和朕同返。”就在大军离开幽州的当天,岑文本果然暴病去世。
岑文本字景仁,是南阳棘阳人。他祖父岑善方曾任西梁王萧詧的吏部尚书,他父亲岑之象在隋末时任邯郸令,曾被人告,冤情无法申诉。岑文本生性沉着聪敏,很有姿仪,博学经史,总能举一反三。他擅长言谈,能写文章。十四岁那年,他到司隶那里为父亲伸冤,言辞和情感无不慷慨恳切,在厅堂上条理分明,能言善辩,大家都感到惊异。司隶主管试着让他作《莲花赋》,岑文本下笔便成,立意也很好,在场官员莫不叹赏。他父亲的冤情因此得到昭雪,他自己也由此知名。后来,郡里举荐秀才,他因为时世动乱而没有出应。萧铣在荆州称帝时,召他担任中书侍郎,专门负责文翰。当唐河间王李孝恭平定荆州后,军中将士都想趁机大肆掠夺。岑文本前去劝说李孝恭道:“自从隋室失道以来,群雄鼎沸,全国百姓无不仰首企盼真正的君主。如今萧氏的君臣和江陵的父老,决心归降大王的,其实都只是希望去危就安罢了。大王如果一定要纵兵劫掠,实在不是鄙州吏民前来归附的本意,也只怕长江和五岭以南的百姓,失去了归化大唐的愿望。”李孝恭觉得他说得有理,便制止了部下,并因此任命岑文本为荆州别驾。李孝恭进击辅公祏时,召他负责军队的文书,又任命他为行台考功郎中。贞观元年(627),他官拜秘书郎,兼值中书省。遇见唐太宗举行皇家藉田礼仪时,岑文本上呈《藉田颂》。当元日那天唐太宗临朝宴请百官时,岑文本又呈上《三元颂》,言辞非常优美。岑文本的才气出名后,李靖又再次将他推荐给朝廷,唐太宗因此拜他为中书舍人,从此逐渐得到宠信。当初,武德年间朝廷的中诏和诰命以及军国大事,文笔都是出自颜师古。到这时,岑文本开始负责起草朝廷的诏诰。有时事情过于繁忙紧凑,他就命令六七个书僮根据他的口述抄写,很快全都写成,也不失他的精妙。当时中书侍郎颜师古因事免职。不久后,温彦博上奏说:“颜师古对时事不但熟悉,而且办事干练,尤其擅长文法,当时没人可比。还希望陛下重新启用他。”唐太宗说:“朕自己可以举荐一人,你就不用担忧了。”于是任命岑文本为中书侍郎,专门负责朝廷机密。岑文本先前和令狐德棻一道撰写《周史》,其中的史论大多出自岑文本的手笔。贞观十年,《周史》成书,唐太宗为此封他为江陵县子。
贞观十一年(638),他跟从唐太宗到洛阳宫,刚好遇上谷水和洛水泛溢。岑文本上呈密封奏事,劝唐太宗务必“吸取古今的教训,体察安危的时机,在上以社稷为重,于下以百姓为念。选举清明,赏罚慎重,提拔贤才,斥退不肖,闻过即改,从谏如流。为善在于不疑,出令期于必信。”他还劝唐太宗“颐神养性,省去围猎游玩的娱乐;除去奢侈,提倡俭约,减少徭役的劳费。同时尽量使境内安定,不必追求扩张领土,带着弓矢而不忘武备。”当时魏王李泰得到的宠爱超过诸王,还大肆兴建宅第。岑文本认为不能助长奢侈的风气,因此上疏极力提倡节俭的大义,劝唐太宗对李泰应当有所抑损。唐太宗嘉奖了他,赐给三百段布帛。贞观十七年,他加授银青光禄大夫。
岑文本因为自己是个书生,总表现得十分谦虚。平生的故人,即使位居微贱他也总是平等相待。他住的地方非常简陋,房间里也没有褥垫或帷帐等装饰。他侍奉母亲以至孝闻名,抚养弟弟侄儿也非常周到。唐太宗总是说他“弘厚忠谨,朕亲而信之。”当时,唐太宗新立晋王李治为皇太子,多数朝廷名士都兼领东宫官职,所以唐太宗也想让岑文本兼职。岑文本下拜了两次,推辞道:“臣不过一个庸才,位置长期以来都超过了自己的能力。守住目前这一职位,还担心过于显赫,岂能再在春坊(指东宫)冒名虚职,加速时论的谴责。臣请求能一心侍奉陛下,不想再得到东宫的恩泽。”唐太宗这才作罢,但还让他每五日参见东宫一次。皇太子用宾友的礼仪和他见面答拜,可见他得到尊重的程度。他不久又官拜中书令。有人劝他经营些家产,岑文本叹道:“我本来只是南方一个布衣平民,徒步入关。当时的期望,只不过当个秘书郎或县令罢了。没有丝毫汗马功劳,只是靠文墨当到了中书令,这已到顶了。得到这么重的俸禄,整天担惊受怕,还提什么经营产业?”劝说的人只好叹息着退下。岑文本的事前面都已细说,这里就不赘述了。
岑文本临死前,唐太宗亲自前往探视,抚摸着他流泪。他死时五十一岁。那天夜晚,唐太宗听到急促的鼓声,说:“岑文本殒没,朕心里非常哀伤,实在听不得这声音,让人把鼓撤走吧。”朝廷追赠岑文本为侍中兼广州都督,谥名宪,赐给他东园秘器,陪葬在昭陵。他有文集六十卷在当世流行。
当时右庶子许敬宗在定州,和高士廉等人一同负责留守的机要。岑文本去世后,唐太宗把许敬宗召来,以本官代理中书侍郎。
四月十五(壬子),李勣和江夏王李道宗攻打高丽的盖牟城。四月二十(丁巳),唐太宗的御驾抵达北平。四月二十六(癸亥),李勣等人攻拔盖牟城,俘获了二万多人,和十多万石粮食。
同时,张亮率领水军从东莱跨过海峡,袭击高丽的卑沙城。该城四面都是悬崖绝壁,只有西门可上。程名振带兵在夜里来到城下,副总管王文度率军首先登城。五月初二(己巳),程名振攻拔了卑沙城,俘获男女八千人,又分派总管丘孝忠等人在鸭绿水边炫耀武力。
同时,李勣来到辽东城下。五月初三(庚午),唐太宗的御驾来到辽泽。这一带泥淖二百多里,人马不能通过。将作大匠阎立德派人撒下沙土当桥,军队马不停蹄地抓紧进军。五月初五(壬申),大军越过辽泽东部。五月初八(乙亥),高丽步骑四万前来救辽东,江夏王李道宗率领四千骑兵反击。军中将领都觉得众寡悬殊太严重,不如深沟高垒,等待随从御驾的大军来了再说。李道宗说:“贼兵仗恃人多,轻视我们。他们远来疲惫,我们出击定能打败他们。况且我们是前锋,应当清理道路迎候皇上的乘舆,怎能反而将贼兵留给君父!”李勣也觉得有理。果毅都尉马文举说:“不遇劲敌,如何显示壮士的威风!”于是策马冲向敌阵,所向披靡,军心这才稍微安定。两军交战时,行军总管张君乂退走,唐军因此失利。李道宗收集散兵,登高远望。见到高丽阵容大乱,便带着几十个骁勇骑将冲下,左右来回出入敌阵。李勣带兵相助,结果高丽大败,阵亡了一千多人。
五月初十(丁丑),唐太宗的御驾渡过辽水。他令人撤去了浮桥,以此坚定士卒必胜的信心,然后在马首山驻军,并慰劳和恩赐了江夏王李道宗,同时越次提拔马文举为中郎将,处斩了临阵退却的张君乂。唐太宗亲自带了几百随从骑马来到辽东城下。见到士卒背负土袋正在填平壕堑,他亲自去帮助那些背负特别沉重土袋的人,用自己的马去驮土袋。随从官员也争着帮忙运土到城下。
再说李勣攻打辽东城,昼夜不息,达十二日之久。唐太宗率领精兵和他会合,将辽东城包围了数百重,击鼓和呐喊声震天动地。五月十七(甲申),南风很急,唐太宗派精锐士卒爬上冲竿的顶端,利用急剧的南风发射火弩,烧了西南城楼。大火蔓延,接着烧到了城中。唐太宗于是指麾将士登城,高丽人奋力抵抗但无法匹敌,辽东城因此被攻克,高丽人阵亡了一万多人。唐军还俘获了一万多高丽精兵,四万多平民。唐太宗将辽东城改为辽州。
五月二十八(乙未),大军向白岩城进发。次日,右卫大将军李思摩中了弩矢,唐太宗亲自为他吮吸伤口的血。将士们得知后,莫不感动。乌骨城守军派一万多人作为白岩的声援。将军契苾何力率领八百劲骑攻击援军。他挺身冲锋陷阵,腰部被长槊刺中。尚辇奉御薛万备单枪匹马前往相救,在千军万马中将契苾何力救了出来。契苾何力更加义愤填膺,包扎了伤口后重新投入战斗,随从骑兵也跟着奋击,因此打败高丽兵马,追击数十里,杀了他们一千多人,直到天黑了才退回。薛万备是薛万彻的弟弟。
六月初一(丁酉),李勣攻打白岩城西南,唐太宗亲临城西北。高丽城主孙代音秘密派遣心腹到唐军请降,约定等唐军兵临城下时,他们会投下刀斧作为信号,还说:“奴才愿降,但担心城中有不愿归降的人。”唐太宗将大唐旗帜交给来使,说:“如果决定投降,应该在城上竖立这些旗帜。”孙代音于是在城头竖立了大唐旗帜,城里人以为唐兵已经登城,便都跟着归降了。
唐太宗攻克辽东城时,白岩城请求投降,但后来又反悔了。唐太宗对他们的反覆无常感到愤怒,曾下达命令给全军说:“攻下城池后将把俘虏到的全部女子赏给将士。”这时李勣见到唐太宗准备接受他们的投降时,带了几十个甲士请求他说:“士卒之所以争冒矢石,不顾自己的死活拚死攻城,是因为想得到俘获的女子而已。如今城池马上就要攻拔,陛下为何又改变主意,接受他们的投降,辜负了将士们的心愿!”唐太宗下马致歉道:“将军说得对。然而纵兵杀人,再俘虏他们的妻子儿女当奴婢,朕不忍心这么做。将军麾下有功的将士,朕将用府库里的物品奖赏他们,或许这样可以从将军手里赎下这城。”李勣这才退下。唐军俘获了城中男女一万多人,唐太宗在河边设置帷幄,举行受降仪式,还赐给他们食物,赐给八十岁以上老人不同数量的布帛。从其它城池来增援白岩城的人,唐太宗也都给予慰问劝谕,还提供粮草,随便他们要去哪里。
先前,辽东城的长史为部下所杀,他的省事带着长史的妻子跑到白岩。唐太宗怜惜他有情有义,便赐给他五匹布帛,并为长史造了辆灵车,载着他的尸体送回平壤。唐太宗接着将白岩城改为岩州,任命孙代音为刺史。
契苾何力的伤口很重,唐太宗亲自为他敷药,并找到刺伤契苾何力的高丽战将高突勃,交给契苾何力,让他亲手杀了他。契苾何力上奏称:“他为了自己的主人冒死刺杀臣,真是位忠勇义士。臣当初和他并不相识,没有冤仇。”便放了他。
当初,莫离支派加尸城的守军七百人去卫戍盖牟城,李勣把他们全俘虏了。他们请求从军为唐朝效力。唐太宗说:“你们的家都在加尸,你们为朕作战,莫离支必定会杀了你们的妻儿。得到你们一人的气力而害了你们的妻儿,朕不忍心这么做。”六月初二(戊戌),唐太宗为之提供粮食后把他们遣返了。次日,唐太宗将盖牟城改为盖州。
六月十一(丁未),唐太宗的御驾离开辽东,于六月二十(丙辰)来到安市,马上出兵攻城。六月二十一(丁巳),高丽北部耨萨(相当于都督)高延寿和高惠真率领高丽和靺鞨的兵马十五万来救安市。唐太宗跟侍臣们说:“今天朕为高延寿制定了三个策略:带兵直接前进,和安市城连接壁垒,占据高山的险要,食用城中的存粮,放纵靺鞨劫掠我们的牛马。我们进攻他们,既无法很快攻下;想要撤退,又受到泥沼的阻隔。如此一来,他们可以坐困我军。这是上策。带上城里的部众,和他们连夜逃遁。这是中策。不估量自己的智慧和能力,来和我们开战。这是下策。你们记住朕的话,他们一定会出下策,在朕的眼里很快就将束手就擒。”
高丽有位对卢(根据《周书·异域传上·高丽》:‘大官有大对卢,次有太大兄、大兄、小兄、意俟奢、乌拙、太大使者、大使者、小使者、褥奢、翳属、仙人并褥萨凡十三等,分掌内外事焉。’)的大官,年老并熟悉政事。他跟高延寿说:“秦王内灭群雄,外服戎狄,独立为帝,这是命世之材。如今他出动全部兵马前来,我们无法匹敌。依照我的看法,不如顿兵不战,旷日持久地坚守城池,然后分派奇兵去断绝他们的运输道路。到时他们粮食耗尽,求战不得,欲归无路,那么我们就可以战胜他们。”但高延寿不听,率军直接前进,来到离安市城只有四十里的地方。唐太宗还担心他们徘徊不来,便命令左卫大将军阿史那社尔率领一千突厥骑兵去引诱他们,一交战后就假装败走。高丽人对看着说:“这唐军太容易对付了!”于是争着出击,直接来到离安市城东南只有八里的地方,依山结阵。
唐太宗将所有大臣大将都召来征求他们的意见。长孙无忌说:“臣听说临敌将战时,必先观察军队的士气。臣适才经过各个兵营,见到将士们听说高丽大军来了,无不拔刀举旗,喜形于色。这是必胜的军队。陛下登基之前,总是亲临行阵。凡是出奇制胜的战役,都是陛下制定圣谋,诸将奉命执行而已。今日的军事,也还希望陛下指点迷津!”唐太宗笑道:“诸位公卿既然承让,朕就为你们谋划谋划吧。”于是和长孙无忌等人带着几百随从骑马登高去察看山川形势,寻找可以伏兵以及出入的地方。高丽和靺鞨合兵为阵,长达四十里。江夏王李道宗说:“高丽出动全国兵力前来抗拒王师,平壤的守卫必定虚弱。希望陛下让臣带上五千精兵,去颠覆了他们的根本。那样一来,他们几十万部众可以不战而降。”唐太宗没有回答。他派人去骗高延寿说:“朕因为你们国家的强臣弑杀了自己的君主,所以前来问罪。至于交战,并非朕的本意。进入你们的境内后,因为粮草不能跟上,所以夺取你们的几个城池。等到你们国家修备了作为藩臣的礼节,朕一定会归还你们失去的领土。”高延寿信了,便不再防备。
唐太宗连夜召来文武大臣议事,命令李勣率领步骑一万五千在西岭布阵;派长孙无忌率领精兵一万一千作为奇兵,从山北穿过狭谷绕到敌军背后;唐太宗亲自率领步骑四千,带上战鼓和号角,卷起旗帜,登上北山,并敕令各路大军听到鼓角声后一齐出兵奋击。他还很有把握地命令有司部门在行宫朝堂边上设置受降的大帐篷。六月二十二(戊午),高延寿等人见到只有李勣布阵,便率军准备攻打他。唐太宗望见长孙无忌的军队风尘大起,当即命令击鼓鸣角,高举旗帜。各路大军听到鼓角之声后,鼓噪并进,结果高延寿等人大为恐惧,打算分兵抵御,然而他的阵容已经大乱。又遇上雷电,龙门人薛仁贵穿着奇异的军服,大呼大喊地冲锋陷阵,所向无敌;高丽士兵纷纷披靡。大军乘胜猛击,高丽兵马因此全面溃败,阵亡了二万多人。唐太宗远远望见薛仁贵勇猛异常,召见了他,当即拜他为游击将军。薛仁贵是薛安都的六世孙,名礼,通常用字称呼。
高延寿等人带领残余部众依据山势的显要固守。唐太宗命令各路大军包围他们。长孙无忌下令拆除所有桥梁,断了他们的归路。六月二十三(己未),高延寿和高惠真带领部众三万六千八百人请求投降。他们进入军门,跪着用膝盖前行,拜伏着请求饶命。唐太宗跟他们说:“东夷的少年,在海上跳跳还行。至于摧毁坚垒,陆战决胜,自然赶不上老人。今后还敢和天子作战吗?”他们都跪伏在地答不上来。唐太宗挑选了耨萨以下的酋长三千五百人,授予他们军队的官秩,将他们迁徙到内地,把其他人都放了,让他们回平壤。被放回去的人无不高举双手,用额头撞地,欢呼之声几十里外都可以听到。唐军还收捕了三千三百人,把他们都活埋了,同时缴获五万匹马,五万头牛,一万副铁甲,类似数量的其他器械。高丽举国大为惊骇,后黄城和银城的守军都抛弃城池逃走了,数百里内不再有人烟。
唐太宗让驿马送捷报给太子,并写信给高士廉等人说:“朕作为将领取得了如此的成就,你们觉得如何?”并因此将自己停留的那座山命名为驻跸山,刻石记载自己的军功,并赐全国人大酺欢宴两天。
要想知道唐太宗亲征高丽接下的情况,请看下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