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者谈谈忧郁症 (二)- 原生家庭

起个付标题,发现有很多可以说的。

很多人的心理问题甚至生理问题都是从原生家庭来的。尤其是有问题的原生家庭。

武志红很多年前在天涯曾有一个很红的帖子,具体名字记不清了,大意是:天下第一大谎言:没有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分析了很多关于原生家庭的问题。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找来看看。

还是分析一下X和L的例子。

X:父早逝,自己患有先天高血压,这两件事一直造成他的困扰。他很早就担忧自己是不是也会早逝。入学时他是全校成绩最好的,作为学生代表作了报告。大学时母亲改嫁,他变得无家可回,学校放假他就一个人呆在学校。也许他的家庭曾是温暖的,和谐的,只是从那时起,他再也没有了那个根 - 那个哪怕只是可以歇歇脚的家。他也有自己的问题,他似乎不懂得如何与好友相处,越是好友的东西,他越要抢过来,抢了以后又愧疚,再通过别的方式来补偿。老公一直是他的倾听者和支持者,不论他怎样抢他的大学毕业分配志愿,及后来他的工作机会。一直到我们出国。去世的前两年X对我老公说过,也许他一直在就会不一样了。他的老婆很好,至少在外人看来是这样,但不意味着她能理解他的一切。

L:我虽然和L不熟,但当我大致了解到他的家庭时,我便理解了。我们的父母是同一代人,文革前的大学生。他们有着莫名的清高,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在知识分子扎堆的地方,面子是第一位的,谁家越是底蕴深厚,越是下手狠。似乎不有棍棒,孩子就不成材。攀比之风盛行,提早一两岁上学都不稀罕。他们不关心孩子在学校是不是被人欺负,快不快乐,他们关心的只是面子。不拿双百回家就是丢脸。他们对自己的孩子有着过高的期望,比如大学要上的比他们的好。很不幸的是,我们往往不能达到他们的期望值,于是乎这便成了有辱家风。从L的父母不愿提及L这一点上,我可以肯定比起失去一个儿子的痛,更让他们痛的是他们的面子被儿子丢完了。L没有达到上清华的目标,也没能实现从复旦毕业后去德国的愿望,更没能将自己的事业发展起来,甚至连婚都没结果。这一定就是失败的人生


人们都认为18岁是成年的一个分水岭,可以承担责任,长大成人。回想一下我们的18岁,也不过仅仅高中毕业,刚上大学。从自己的原生家庭到了和一群同龄人集体住宿,学习的另一个地方。或者仍然和原生家庭在一起,或打工,或闲待着。有多少人可以自己解决一切需求和困难?很少很少,人的一生都是成长的一生,不论是孩童还是老翁。如果X的丧父之痛能从母亲那里得到少许安慰,如果在我们一家出国之后,X能有别的好友倾诉。如果L的父母能少一点期望,多关心一下他快不快乐,告诉他事业失败不是世界末日,这些悲剧应该可以避免。

其实苛责原生家庭也是一个无解的课题。因为他们的问题仍然来源于他们的原生家庭。

上面的分析似乎不够充分,我试着在后续里结合其他话题在谈谈。

Joe是你 发表评论于
天下第一大谎言: 没有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 说得好!

我曾在孩子堆里工作,有许多孩子是感受不到父母的爱的,甚至恨他们。或许是因为从父母那儿得不到陪伴,或许父母没有足够耐心。这种连基本的耐心和陪伴,(理解等)都不愿付出的父母,我很难相信他们是爱孩子的。我个人感觉如果父母的爱没有让孩子感受到,那便不叫爱。
土豆发芽 发表评论于
可悲可叹。许多父母好像不知道孩子是独立的人,需要尊重,需要平等。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