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在北京观光,下一个目的地是西安,想体验坐高铁的感觉,就托领导在天津的大学同学为我们一家买了四张高铁票(因为要国内的身份证,而且那时也不接受美国的信用卡),还要麻烦太太的同学从天津赶到北京为我们送票,事后觉得太麻烦同学了。
这次在台北火车站买高铁票非常顺利,连身份证/护照都不看,而且售票处也接受美国信用卡,真是太方便了!台北高铁站离我们下塌的酒店不远,走去也就十分钟左右。
台北早晨的街景,书店/书局特别多
台北高铁站位于台北市中正区黎明里、北为市民大道、东邻北平西路、南为忠孝西路、西边则是承德路,台北高铁站不仅是台湾高速铁路的车站之一,同时也是台湾铁路纵贯线、台北捷运红线和蓝线的转运车站,是大台北地区最大的交通转运中心。北高铁站整体建筑地上六层、地下四层,地上一楼为大厅楼层,设有东、南、北、西每面各三个出口,地上二楼是由微风广场接手的微风台北车站以精致的美食料理为商场招牌,地上三楼至六楼则为台铁和高铁的行政中心;地下一楼有高铁相关事宜服务台、台铁地下街,北侧与中山地下街和台北地下街相连街、南侧则是诚品捷运商场和台北新世界购物中心;地下二楼则是两个岛式台铁月台和两个岛式高铁月台,地下三楼和四楼分别为台北捷运蓝线和红线的岛式月台,共设有8个出入口其中有和台北凯撒大饭店Metro A8地下美食街、站前地下街和台北新世界购物中心相连结,台北高铁站形成路线密集可与其它地区互通有无的交通枢纽地带。
台北火车站正门前的雕塑
台北高铁站从台北火车站发展而来,最早期的台北车站建于公元1887年在大稻埕河沟头地区,为一座欧洲式棚式车站,当时只通往基隆和新竹是第一代的台北高铁站,1895年日据时代台湾总督府为配合铁路改线和都市计画将车站位置向东移至台北府城北侧城墙,建造一座具有文艺复兴风格的第二代车站于1901年8月25日启用,1908年拆除第一代台北车站,1923年外兴建台北后车站取代北门驿成为淡水线铁路的新端点站,成为大稻埕人相当便利的车站;逐渐地台北车站规模越来越大,第二代车站也不敷使用,自1939年起便在原地改建为富有现代主义风格的方块型水泥建筑,当时称为台北驿,渐渐地台北的交通发展越来越神速,车站周围的公车站牌和客运路线越来越多,确立了台北车站在台湾北部重要的交通地位与繁荣发展;1980年代台北铁路地下化工程开始,第三代车站面临拆除的命运,政府也建立了临时车站,至1989年第四代车站完工后才停用,第四代车站在兴建的过程也先打通了将与捷运淡水线车站相连结的穿堂与月台,让第四代的台北车站迄今能够在台北人的心中根深柢固,2007年台北高铁站正式完工通车,奠定台湾交通新的里程碑。
台湾高速铁路(简称台湾高铁)是连接台湾的台北市与高雄市之间的高速铁路系统。以南港为起点,经台北、板桥、桃园、新竹、台中、彰化、云林、嘉义、台南至左营(高雄市区),共八个车站,全长345公里。采用日本新干线技术,最高营运速度300公里/小时。往返台北高雄两市的时间仅需1个半小时。1998年启动台湾高速铁路兴建计划,2007年1月5日正式建成通车,是贯通了台湾西海岸的交通大动脉,建设总成本约新台币4806亿元,台湾高速铁路股份有限公司负责兴建、营运阶段的工作。台湾高速铁路也是世界规模最大,采取BOT模式(兴建、营运、移转)的公共工程。台湾高铁自通车以来,因为它的快捷、舒适,已经成为台湾西部民众往来的主要交通工具。
台北高铁站上车的情景
高铁车上看到的沿途台湾风景
台中的外景
车站等候里有不少日式料理饭店,孩子们看见就想吃午饭了
孩子们在吃最时髦的旋转寿司宴,价格不菲。
在台中高铁站看到的艺术品,都是用纸板箱做的,可谓巧夺天工。
从站外的公园看到的台中高铁站
台湾高铁是连接南北的大动脉,整体感觉整洁,舒适,快捷,准时,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