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代通吃— 西方艺术中的“埃及艳后”
在人类文学艺术创作的历史长河中,某个题材、某个人物、某个故事或传说,被翻来覆去地不断变化运用,这类现象不是少数。它肯定有着潜在的社会和心理因素。
我曾发表过一篇博文《三只“水晶鞋”的“当代”联想》(2016年9月4日), 举了“灰姑娘和水晶鞋”的例子,今天,我们再来看看另一个典型案例:那便是在西方艺术中“四代通吃”的“埃及艳后”。
“四代通吃”指的是古代、近代、现代和当代。
“埃及艳后”指的是公元前69年至30年托勒密王朝的最后一个皇后-克莉奥帕特拉七世的故事。和“灰姑娘”不同的是:灰姑娘是个童话故事,“艳后”则是个真实的历史人物。
从古埃及到今天,两千多年中,通过文学、剧作(首推莎士比亚的《凯撒》《安东尼和克莉奥帕特拉》);悲剧、歌剧的演出(歌剧词典记载的就有50-70种之多);直到伊丽莎白·泰勒主演的好莱坞经典大片《埃及艳后》以及动画片《Asterix和克莉奥帕特拉》,各种版本的“艳后”故事已在全世界四处流传和广为人知。
这一富有传奇性的历史题材及拥有倾国倾城美貌的权力女性,自然也成为众多造型艺术家颇感兴趣的创作资源。本文以图为例,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从古代到当代,艺术家们都是如何“吃”这一题材的。
一,古代
我们所谓的古代,也就是“艳后”的当代,历史学者说,公元前45年,“艳后”和国王托勒密十四,被凯撒邀请一起到罗马,住在凯撒私人住宅。那时,凯撒下令在罗马建造“艳后”尤利乌斯家族祖先的维纳斯神庙,并把克莉奥帕特拉的黄金塑像竖立在女神旁。可惜,这个金像没能留存下来。
留至今日可作依据的“艳后”艺术品,有两类,一是古埃及建筑遗址墙上的壁雕;一是埃及古钱币上的浮雕。壁雕是程式化的埃及半神半人的形象,但在旁边的印章符号中写有克莉奥帕特拉七世的名字,作为当时君王的历史记载。钱币上的侧面像,则可能比较接近本人的真实形象。
那时被指定来为皇后法老造像立碑的艺术家,必须遵循皇朝的统一格式要求来制作,谈不上多少“创造性”。但钱币的侧面像应能保存了一些她的真实特征。

图1 哈图尔Hathor神庙 壁刻实景

图2 日内瓦大学公共图书馆藏壁刻摹本 右下图坐者为“艳后”

图3 “艳后”壁刻摹本


图4-5 两枚有“艳后”头像的铜币

图6 据说此大理石雕像可能是古罗马“艳后”塑像的摹品
二,近代
从古罗马灭亡到文艺复兴的十几个世纪中,“艳后”的形象从艺术中消声灭迹了,这很容易理解,在无论是伊斯兰教还是基督教统治下,连“人”的形象都几乎绝迹的宗教艺术中,不可能让一个异教“妖后”的脚色,留有一席之地。
只有到了文艺复兴,随着古希腊、罗马艺术以及人文主义题材的“复兴”,“艳后”又开始为艺术家们所关注,从而成了艺术中的热门题材。
16世纪

图7 15世纪末意大利西埃那学派《克莉奥帕特拉》

图8 Andrea Solario 《克莉奥帕特拉之死》1514年 米兰

图9 基尔朗达约《克莉奥帕特拉之死》1560年 佛罗伦萨

图10 威尼斯画家 《克莉奥帕特拉之死》1580年作
17世纪

图11 意大利Gentileschi 《克莉奥帕特拉》1610-12年作

图12 意大利 乔多·雷尼 《克莉奥帕特拉之死》1625-26年

图13 法国 布尔东《安东尼和克莉奥帕特拉的会面》1645年

图14 荷兰 约尔旦斯 《克莉奥帕特拉之死》 1653年

图15 维也纳 Guido Cagnacci 《克莉奥帕特拉之死》 1661-63年

图16 法国 让·德·布雷 《安东尼和克莉奥帕特拉的宴会》1669年

图17 荷兰 希拉·德·莱勒斯 《克莉奥帕特拉的酒宴》1675-80年

图18 荷兰 希拉·德·莱勒斯 《克莉奥帕特拉之死》1675-80年
18世纪

图19 意大利 提也波罗 《克莉奥帕特拉的酒宴》1742-43年

图20 意大利 提也波罗 《安东尼会见克莉奥帕特拉》1746年

图21 法国 查尔斯-约瑟夫·纳图瓦尔《克莉奥帕特拉的宴会》1754年

图22 法国 路易斯·高费尔 《奥古斯特会见克莉奥帕特拉》1788年
三,现代
19世纪
进入十九世纪,埃及艳后的故事更是四处开花,无论是浪漫主义、古典学院派、维多利亚画派或是拉斐尔前派,从东方主义到象征主义,甚至后期印象派的高更也来插一手,可见这题材的热门。
这现象要到立体派、未来派等现代形式主义诸流派逐渐成为主流之后,“艳后”才随着造型艺术中文学性题材、情节乃至具象的排除,再次消声灭迹。

图23 德拉克罗瓦 《克莉奥帕特拉与农夫》1838年(浪漫主义)

图24 法国 丹尼尔 《克莉奥帕特拉》1853年

图25 美国 William Wetmore Story《克莉奥帕特拉》 1858年

图26 法国 E·Hillemacher
《运送死去的安东尼给克莉奥帕特拉》 1863年
《运送死去的安东尼给克莉奥帕特拉》 1863年

图27 法国 席罗姆 《克莉奥帕特拉在凯撒面前》 1866年

图28 法国 让·里尚斯《克莉奥帕特拉之死》 1874年沙龙展

图29 德国 波克林 《克莉奥帕特拉》1875年(象征主义)

图30 奥地利 汉斯·马卡特 《克莉奥帕特之死》1875年

图31 加拿大 依萨克·布罗姆 《克莉奥帕特拉》胸像 1876年

图32 英国 阿尔玛-泰德玛《安东尼遇见克莉奥帕特拉》1883年
(维多利亚时期)
(维多利亚时期)

图33 法国 爱弥儿·康巴乔 《一个魅女》 1887年沙龙展

图34 法国 卡巴纳尔 《克莉奥帕特拉在死囚身上试毒药》1887年

图35 法国 摩罗 《克莉奥帕特拉》 1887年(象征主义)

图36 英国 怀特豪斯 《克莉奥帕特拉》 1888年 (拉斐尔前派)

图37 高更 《克莉奥帕特拉瓦罐》 1886-87年 (后期印象派)
四,当代
四,当代
20世纪
到了二十世纪下半叶,伊丽莎白·泰勒主演的好莱坞“埃及艳后”大片上演,又一次在人们中煽起了一股“艳后”热,也给当代波普及动漫艺术提供了机会,不过当代艺术家要比19世纪那些傻画家们聪明得多,他们不再在“艳后”的故事本身去做文章,他们关注的是市场效应,借的是电影的“东风”,玩的是挪用或恶搞,Liz(伊丽莎白·泰勒)确实要比“艳后”更值钱。

图38 安迪·沃霍尔 《蓝色的扮演克莉奥帕特拉的Liz》
1962年(波普艺术)
注:Liz 是伊丽莎白·泰勒名字Elizabeth的昵称

图39 安迪·沃霍尔 《银色的扮演克莉奥帕特拉的Liz》 1963年

图40 米摩·罗特拉 《克莉奥帕特拉》1963年(揭贴画)

图41 米摩·罗特拉 《克莉奥帕特拉和安东尼》1999年(揭贴画)


图42-43 动画片 《Astelix和克莉奥帕特拉》 1965年
附:电影剧照、服装及其他:





图44 - 48

图49 纸巾广告
图中艳后说:“我,克莉奥帕特拉,我更喜欢POLIVE牌的纸巾”
“当代”,市场经济价值代表一切?
网友Redwine提供了另一件有关“埃及艳后”的重要资料:纽约大都会米凯兰哲罗特展展出的素描:艳后头像,现转贴于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