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金马碧鸡之昆明
两千余年历史的古城昆明,是我国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漫步昆明的大街小巷,许多罕见的文物古迹都会迎面向你扑来。金马坊、碧鸡坊、忠爱坊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昆明人为什么爱用“金马钟秀,碧鸡呈祥”来歌颂自己的故乡呢?这与昆明坝子(地理学中的盆地在云南口语成坝子)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关。翻开地图,眼前的昆明城就处在金马碧鸡两山的夹峙之中。东面,金马山势若骏马,昂首奔腾;西面,碧鸡山(西山)犹如凤凰,迎风展翅,气势巍峨。明朝担当和尚曾吟诗赞昆明云:“一关在东一关西,不见骏马见碧鸡,相思面对三十里,金马嘶鸣碧鸡啼。”赋予金马碧鸡以美好的形象。连伟人毛泽东都推崇的大观楼长联中都这样写昆明的神韵:东骧(xiāng 昂首奔驰之意)神骏(jùn 马中良品),西翥(zhù 鸟向上飞)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gǎo 未染色的绢)素。我们可以理解为:东边的金马山,像飞奔的神马;西边的碧鸡山,像展翅的凤凰;北方的长虫山,像起伏爬行的长蛇;南端的鹤山,像洁白羽毛的仙鹤飞翔。有这样美丽的概括,昆明人当然愿意把它做为故乡的象征。
镶嵌在昆明拓东路博物馆外墙面的金马碧鸡图(图片珍贵之处在于不可复制性:在拍摄图片时把拍者一块儿摄进去)
关于金马碧鸡的文字记载和传说很多,无一不证明昆明地区的富庶。《汉书音义》中有“金形似马,碧形似鸡”的记载,说明这一带的山区多产黄金和美玉。造成“洛阳纸贵”的左思在他的《蜀都赋》中因此用“金马骋光而绝影,碧鸡倏忽而耀仪”的字句来赞美昆明的富盛。汉宣帝对金马碧鸡坊更是心驰神往,特派持节使王褒从长安千里迢迢到益州(今云南)拜祭。没想到由于路途劳顿,在半路上病倒了。为了完成宣帝交给的任务,王褒在今天的西昌写了一篇《移金马碧鸡颂》:“持节使王褒,谨拜南崖,敬移金精神马,缥碧之鸡。处南之荒,深溪回谷,非土之乡,归来,归来。”遥祭金马碧鸡二神。大意是恳请金马碧鸡神,不要在云南这样的蛮荒之地再呆着了,请到内地来,让中原地区更加繁荣吧。由此可见,在汉代的时候,金马碧鸡就已经被认为是天下的瑞兽了。到了唐代,昆明人便把昆明东面一座山叫做金马山,西面一座山叫做碧鸡山。明成祖永乐(公元1403~1425)年间,昆明人更是在昆明城外修建了金马碧鸡坊,希望这两只瑞兽可以保一方平安。
现在的金马、碧鸡两坊,矗立于昆明城拓东路与金碧路交界处的金碧广场内,金马坊在东,碧鸡坊在西,两坊相距60米,除了正中金马碧鸡四个大字和须弥座上的浮雕不同外,从外形,结构,色彩和尺寸上讲都是相同的。金马碧鸡坊是“四柱三开间”的歇山式牌楼。坊高14米,宽18米,侧楼高11米。中门上方是“八龙争宝”的镂空浮雕门罩,下面“金马”和“碧鸡”两个贴金楷体大字是由当代书法家赵翼荣所写,字下面是“双凤朝阳”的图案。支撑柱子的须弥座上雕刻的是清朝时期昆明八景:金马坊这边的是滇池夜色、洪山倒影、龙泉古梅和灞桥烟柳;碧鸡坊这边的则是官渡渔灯、云津夜市、螺峰叠翠和商山樵唱。
金马碧鸡的坊顶采用的是中国传统建筑工艺“斗拱”,它被称作中国建筑花朵的花蕊。所谓斗拱指的是柱子与梁之间过渡性的木构件。红色方木为斗,弓形短木为拱。金马碧鸡坊的斗拱一共有5层,称为“四踩五跳”。一般层数越多,建筑物的等级也就越高。斗拱的作用非常多:第一,它可以让屋檐大大前伸,防止雨水淋湿下面的木构件;第二,可以使屋顶的重量都转移到柱子上来,防止断梁;第三,还有很好的装饰作用。
远观二坊,飞檐翘角,龙飞凤舞,气势非凡。近看广场宽阔,鲜花盛开,绿树簇拥,两架典雅的牌坊东西对峙,辉煌金碧;四周高楼大厦鳞次栉比,相得益彰。
牌楼和牌坊是中国传统的古代建筑之一,由最早用于祈求丰年的棂星门演变而来。直到今天,只要有牌楼和牌坊的地方都可以看到华人的踪迹,比方说世界各地的唐人街。但是,牌坊和牌楼还是有一定区别的:牌楼有屋顶,而牌坊没有。金马碧鸡坊楼顶高耸、气势非凡,所以应该叫做“金马碧鸡牌楼”无疑。但是长期以来昆明老百姓不愿甄别“楼”和“坊”的概念,甚至最后连“牌”字也去掉,把它称为金马碧鸡坊,这大概是昆明人的性格使然,也许有一天还会入选云南十八怪之列。
金马碧鸡两坊的建成绝非偶然。
据传,滇池东面的森林中过去时常有神马降临。只要神马现身,就会金光四射,草木生辉,万民欢欣。这可能与自古滇池和滇中地区培育的骏马闻名遐迩有关。春夏之际,骏马就徜徉在风景秀丽的悬崖幽谷;秋冬之时,神驹则出没于水田青草之畔。马与当地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无论征战、耕作,还是驮物、代步......人们都离不开马匹。人们对马喜爱有加,甚至视为宝贵的财富,金马坊因此而修建。
而“碧鸡”很可能就是传说中的凤凰,或者是今天西双版纳的斑斓孔雀类珍禽。它们羽毛碧绿、仪态万方。彩云飘过时,它们翱翔于天际,光彩夺目,所到之处神光闪现,清脆的啼叫声仿佛从天宫传来......当地人对这类珍禽心驰神往。谁也不知道它们的名字,只好借助丰富的想象,编织出很多关于“碧鸡”的美丽神话。为了将想像变为现实,碧鸡坊应运而生。
与金碧坊同时建造的还有位于金碧广场北端三市街上的忠爱坊。上书“忠爱”二字的忠爱坊,是滇中后人为追念元代咸阳王赛典赤沼滇六年,造福与人之处甚多,乃建坊以志不忘。
忠爱坊与金马坊、碧鸡坊互为三角鼎立,合称品字三坊,成就了昆明的景观标志和城市记忆。
金马碧鸡二坊之所以驰名远近,成为“昆华八景”之一,就因为能产生“金碧交辉”之奇景。
历史上曾有过那么一天或者几天,太阳还没有完全落下,在金色余晖的西射下,碧鸡坊的倒影就慢慢向东伸展;同时,月亮刚刚从东方爬上天空,银色的光芒东射金马坊,让该坊的倒影缓缓向西蔓延。最后竟然有那么一刻,两坊的倒影水乳交融。在那一刹那,太阳和月亮相映成辉;两个交接一起的影子,组成震撼人心而又无法诉说的壮观。 曾有一首现代诗为此这样描述:
“即使只能终日地对望,
也要努力地让灵魂结合;
哪怕几十年才能团聚一次,
也不会放弃最初的承诺。”
这也许是中国人“阴阳交泰”的象征符号,也许是天下太平的吉祥征兆。
专家指出,此景必须是秋分节令在酉年的中秋日,且酉时才能出现。天干计时的酉时,正当日落西山、玉兔东升之际,日月正对而光芒相射。日照碧鸡坊之倒影,慢慢向东方移动;月射金马坊之倒影,迟迟向西方靠拢。两倒影慢慢叠加,就叫“金碧交辉”。根据科学测定,这样的景象60年才会出现一次,令人魂牵梦绕。
据说清道光(公元1821~1850)年间,秋分节正好在中秋日,又正是酉年。那天,风和日丽,秋高气爽,不少昆明人汇聚于三市街口等待。到酉正初刻二分,金马碧鸡两坊的倒影清晰出现于地面,金马影较碧鸡影为淡,初则相距两丈多,不到两分钟,两影各自前移而相拥。后来,月升日沉,奇景逐渐消失。这一奇观令在场者惊诧不已,让耳闻者为之神醉。
“金碧交辉”之美妙奇观虽属少见,但它充分展示了古代云南人把天文、数学、光学、几何学与建筑学完美结合的艺术才华,让昆明人至今引以为荣。
或许有一天,“金碧交辉”还会与我们相遇,因为奇迹一定会眷恋昆明这块神奇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