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历十二年即公元777年三月二十九(辛巳),唐代宗李豫赐宰相元载自尽,并将另一位宰相王缙贬为括州刺史。
夏四月初一(壬午),唐代宗任命朝议大夫、守太常卿、兼修国史杨绾为中书侍郎;任命尚书礼部郎、集贤院学士常衮为门下侍郎;一道兼任同平章事。杨绾生性清廉简朴,制令下达那天,朝野为此互相庆贺。郭子仪当时正在宴请宾客,得知这事后,当即将酒席上的音乐撤去五分之四。京兆尹黎幹平日出行时随从很多,当天也削减了,止留下十名随骑。十丞崔宽的府第楼舍十分宏伟奢侈,也赶紧拆毁撤去了不少。
四月初二(癸未),唐代宗任命右庶子潘炎为礼部侍郎;同时,将元载的党羽吏部侍郎杨炎,负责制诰的谏议大夫韩洄、王定、徐璜、包佶,谏议大夫兼户部侍郎赵纵,大理少卿裴翼,太常少卿王紞,起居舍人韩会等十多人全都贬斥。杨炎是凤翔人。元载常要聘请一名有文学才望的人,待他特别亲厚,想让这人以后取代自己。杨炎就是这样的人,因此被贬贬为道州司马。韩洄是韩滉的弟弟。韩会则是南阳人。唐代宗起初想要将杨炎等人都杀了,吴凑百般劝谏,他才答应只将他们贬官。唐代宗还派给事中杜亚出使魏州,赐给田承嗣不死的铁券。
四月十二(癸巳),唐代宗任命前秘书监李揆为睦州刺史。李揆原来担任宰相,因遭到元载的妒忌,二十年里流落在江湖,沦为讨食的乞丐。元载被杀后,他才重新出任州牧。唐代宗又将颜真卿从湖州召回。他也是因为遭到元载的忌妒而被贬斥外地。
同一天,唐代宗下诏,允许谏官随时进献密封奏事,侧门论事的人可以随时面奏,六品以上想要言事的官员将奏折投进匦箱时也不须副章。
四月十四(乙未),月亮盖住了心宿前星。
四月十六(丁酉),吐蕃入寇黎、雅二州,但西川节度使崔宁在望汉城打败了他们,还生擒蕃将大笼官论器然,将他进献给朝廷。
四月二十一(壬寅),唐代宗任命前商州刺史乌崇福为安南都护兼本营经略使。
同时,渤海、奚、契丹、室韦、靺鞨都派使者来长安上朝进贡。
当初,元载因为谋求进位的官员大多喜欢留在京师,害怕他们对自己形成威胁,便制订俸禄标准,优待外官,而薄待京官。京官因为不能自给,经常向外官乞求借贷。杨绾和常衮上奏,说京官的俸禄过于菲薄。四月二十八(己酉),唐代宗下诏增加京官俸禄。经统计,朝廷各司共有二千七百九十六名官员,其中文官一千八五十四员,武官九百四十二员。朝廷每年给他们总共增加了十五万六千贯钱,连同以前的加起来是二十六万贯。
同时,唐代宗任命关内副元帅兼兵马使浑瑊兼任邠州刺史。这月,金州人卓英璘造反。
五月初一(辛亥),唐代宗下诏,除了都团练使外,取消各州团练守捉使的职位。他又下令要求各团练使,除非出现军事紧急,不得擅自召见刺史或停止他们的职务,随意派人暂时摄理。他还规定各州的兵马必须有一定的数目,正式招募并由官府提供一家人粮食和春冬季服装的士兵,称之为“官健”;临时找来的当地民众,春夏季回家务农、秋冬季集中训练、官府只给他们自身粮食和酱菜的士兵,称之为“团结”。自从战乱以来,州县官员的俸禄很不统一,加上元载和王缙任意徇私,有的刺史月俸可以高达千缗,有的却只有数十缗,到这时,朝廷开始规定节度使以下直至主簿、尉等地方官吏的标准俸禄;削减多的,补充少的,上下有序,粗略建立了俸禄制度。
全国各道留在京都的官邸原来称作留后。五月初四(甲寅),朝廷将它们改为进奏院。两天后的夜里,月亮进入太微恒。
五月十一(辛酉),唐代宗将刑部尚书王昂贬为连州刺史。王昂到万州时就死了。王昂是行伍出身,因军功累迁至河中尹,兼任河中节度使。他贪纵不法,一心都在聚敛财富上,靠贿赂成为藩臣。永泰元年(765)正月,他检校(代理)刑部尚书,负责省事,后改任殿中少监。元载当政时,他和元载深相勾结。大历五年(770)六月,他成为江陵尹兼御史大夫,出任荆南节度观察使,取代卫伯玉。王昂都上路了,结果卫伯玉暗示他手下大将杨钅采等人抗拒王昂,上表请求留下卫伯玉,唐代宗下诏同意了。王昂于是恢复了检校刑部尚书,负责省事。他无比奢侈淫靡,修建了许多宅第,还养了不少妓妾,为所欲为。在刑部时,即使公务堆积,王昂照样沉迷于私宴享乐上,有时好几天都不管部里大事。他生性贪婪吝啬,对苟且得来的东西也丝毫不感愧疚,甚至贩卖公署园子里的蔬菜,用得来的钱装饰自己的房屋,成为当时的丑闻。元载被杀时,他受到株连被贬到连州。唐代宗派中使监护他到万州,渡过硖江时,他坠江而死(史书没说是被害还是自杀或事故)。
五月二十(庚午),唐代宗派中使去发掘元载祖上和父母的坟墓,斫棺弃尸;还拆毁了他在大宁里的家庙,烧了他祖上的牌位。
五月二十四(甲戌),唐代宗任命前安南都护张伯仪为广州刺史、兼御史大夫,出任岭南节度使。
五月二十八(戊寅),元载的主书卓英倩等人都被棍杖打死。卓英倩当权用事时,他弟弟卓英璘在乡里横行霸道。当卓英倩下狱时,卓英璘占据险要作乱。唐代宗派禁兵出讨。
六月十三(癸巳),因为当时小旱,唐代宗斋居祈祷,也由于身体不适,这天没有视朝。
六月二十五(乙巳),金州刺史孙道平出击并生擒了卓英璘。朝廷还因此为金州免税二年。
六月二十七(丁未),唐代宗因为干旱,将京师的死囚降罪一等,原宥了流放以下的犯人。
秋七月初九(戊午),朝廷撤销润州的丹阳军和苏州的长洲军。
唐代宗正依靠杨绾改革弊政,却遇到他生了重病。七月二十(己巳),杨绾病逝。杨绾字公权,是华州华阴人。他祖父杨温玉在武则天朝代任户部侍郎和国子祭酒;他父亲杨侃在开元中年任醴泉令,都以儒学和操行著称。杨绾生性聪惠,才四岁时就在人群中表现出敏识过人。他家曾夜宴亲友宾客,让大家用四声喊出坐席上的物品。宾客们都无法回答,只有杨绾应声指着座席边的铁灯树说:“灯盏柄曲。”众人无不感到惊异。年长后,他好学不倦,精通经史,九流七略,无不阅览,尤其工于文辞,藻思清朗明瞻。他也崇尚玄理,沉静寡欲,经常独处一室,身边全是经书,席上积满尘埃。他就是如此澹如。杨绾韬光养晦,不想出名,每次写文章,总是耻于张扬,除非知己一般人都读不到他的文章。他早年孤苦家贫,赡养母亲以孝顺闻名,家里一旦缺乏美味,他总是忧形于色。亲友劝他出仕争取俸禄,于是他考中进士,并调补太子正字。天宝十三年(744),唐玄宗登上勤政楼,策试博通坟典、洞晓玄经、辞藻宏丽、军谋出众等科目的举人,命令有司部门提供御食,到日暮才结束。选中辞藻宏丽之外,唐玄宗又让举人另试诗赋各一首。制举考试诗赋就是从那时开始的。当时登科的三人,杨绾为首,因此超次授任右拾遗。
天宝末年,安禄山反叛,唐肃宗在灵武即位。杨绾从沦陷区经历千辛万苦,靠山林野果充饥,赶赴唐肃宗的行在。当时朝廷正急于求贤,当杨绾到时,大家都非常高兴。朝廷因此拜他为起居舍人,负责起草制诰。他历任司勋员外郎和职方郎中,照样掌管制诰。杨绾不久升迁中书舍人,兼修国史。按照惯例,资历很深的舍人称作“阁老”,官署的混杂好处,五分之四都归属阁老。杨绾认为品秩同列,应当均等,所以将好处平分给大家,因此得到时论的赞美。他经两次升迁出任礼部侍郎,并上疏具体陈奏贡举的弊病,说:
“国家选拔士人,必须凭藉贤良;所以应该选取孝友纯备,言行敦实,居常育德,动不违仁的人。他们必须体现忠信的资质,履行谦恭的节操,怀才而从不自伐,虚心而所应必诚。只有这样,才能律己从政,化人镇俗。自从近代尔虞我诈盛行以来,这一正道逐渐衰败;士人争相崇尚文辞,互相自矜炫耀。马卿(西汉的司马相如)虚浮轻薄,最终并没得到任用;赵壹(东汉辞赋家)虚幻荒诞,终于被摈弃乡闾。但自那以后,玄虚之道日益盛行,士人不再注重实际,全都追慕空名;伤风败俗的事情,都已详细记载在前史之上。古人把华丽文章比作春秋时郑、卫的淫靡风气,都是事出有因的。
“近代隋炀帝开始设置进士的科目,当时也只是试策而已。到了高宗朝代,刘思立担任考功员外郎,又奏请为进士科加杂文,明经科加填帖。从此科举的积弊逐渐转成习俗。幼年就能就学的孩童,都能背诵当代之诗;年长后博学多文的,也都不逾越诸家之集。他们互相结为朋党,致力于虚无的美声,《六经》则未曾开卷细读,《三史》也犹如挂壁装饰,更不用要求他们遵循孔门之道,责成他们成为君子之儒。祖上留下的积习既深,他们便以奔走求进为务。自夸其能的丝毫没有愧色,一心求进的只想欺凌他人。他们将诽谤他人作为常谈,以投靠权势作为己任。他们投送名片,拜谒贵人,驱驰于权要之间;他们显露虚才,张扬自己,喧腾于当代朝堂。古代的贤良方正,哪有这样的人物!朝廷的公卿,以此待士;家中的长老,以此垂训。想要以此返回淳朴,心怀礼让,谨守忠信,认识廉耻,行得通吗!譬如流水,已经浑浊,如不澄清本源,如何让流水重新清澈?当今圣德驾御天下,寰宇再得安宁,四海之内,心向王化;人们无不延颈举踵,思念圣朝的大治。陛下不利用此时抓紧治理,那么又将错过太平的政治。
“治国的关键,莫过于优先选择士人。自古以来的哲王,无不侧席谦恭地对待贤能。然而今天取人,都让他们投送名片自我举荐。这并非安邦经国的办法。还希望依照古制,让县令考察孝廉,向乡闾了解他们孝友信义,懂得廉耻的操行,加以考核他们经营事业的能力;一旦发现他们才堪策试,就以孝廉为名义,推荐给州里。刺史应当以礼相待,策试他们精通的学科,然后将通过的孝廉名册送到台省。从县到省,不许举人动不动就自己陈递名片。近来有到状、保辩、识牒等事(估计指请托走门路等),现在一律停止。孝廉所学的经史必须取自《左传》、《公羊》、《谷梁》、《礼记》、《周礼》、《仪礼》、《尚书》、《毛诗》、《周易》,任其精通一经,务必理解其中的深义奥旨,精通诸家的大义。策试那天,请出各司儒学学者进行对问,每经问义十条,问毕对策三道。对策都必须询问古今的道理大体以及当下的时事要务,然后选取能够实践应用的人才。经义和策试全部通过的评为上第,希望交付吏部当即授予官职。经义通过八道、策试通过两道的评为中第,给与出身(等待将来的选拔)。其余评为下第,罢归乡里。明经科目比试帖经,全文不符合古义,靠的无非是背诵被帖去的语句,企图侥幸过关。近来又有道举,也不是治理国家的办法,希望与明经和进士的考试一块停止。国子监的举拔人才,也请准照这一办法。如果发现操行和业绩并不显著,地方官吏却妄相推荐,请求酌量对他们加以贬黜。如果这样做了,臣希望数年之间,风气将为之一变。士人不但重新重视实际学问,也将懂得治国大道;居家者必修德业,从政者皆知廉耻;浮夸竞争的风气自然消止,敦实自勉的风气自然形成。教育民众的根本,其实就在这里。陛下如果觉得此建议可以施行,臣即当另立具体条例陈奏。”
唐代宗下诏,让左右丞、诸司侍郎、御史大夫、中丞、给事中、舍人共同讨论他的奏折,然后奏闻朝廷。给事中李广、给事中李栖筠、尚书左丞贾至、京兆尹兼御史大夫严武所奏的都跟杨绾的主张相同。贾至的奏折也被纪录史册,这里就不重复了。李暠等人的看法也和杨绾一致,奏文太长,就不转载了。但宰相们上奏,认为科举制度已实行很久,难以速改,所以今年的科举还希望照以前的办法进行,来年再奉诏,将敕令礼部上报具体条例奏闻朝廷。唐代宗就取消进士科举征求翰林学士们的意见,他们答道:“进士科举实行已经很久了,骤然废除,恐怕不太适宜。”唐代宗于是下诏,要求孝廉和原来的科举同时进行。杨绾又上奏,说每年的孝悌力田和童子科等考试,其中孝悌力田应该有具体的证据;童子则是超越众生,不应属于常科。如果和岁贡(年考)同时进行,恐怕会助长侥幸的心理。唐代宗于是下诏停止了童子科。杨绾经两次升迁后出任吏部侍郎,负责官员选拔。他认真考核官员,以公平见称。
当时元载当政,大多数公卿都依附于他,只有杨绾孤立自主,坚持中道,清贞自守,从未私下去拜谒元载。元载因为杨绾的德望历来很高,所以外面表示尊重,内心其实疏远并忌妒他。鱼朝恩死后,元载借口鱼朝恩曾主持国子监事务,沾污了太学,应该得到一位名儒,以澄清国子监的秩序,便上奏让杨绾出任国子祭酒,其实是想让他担任散职。元载的贪鄙日益严重,天下的清议全都归于杨绾。唐代宗也十分清楚,只是因为元载久在相位,不好立即罢遣。于是他升迁杨绾为太常卿,出任礼仪使。因为南郊和宗庙的祭祀礼仪已长久荒废,唐代宗想靠杨绾重新恢复,也想以此观察他的实际能力。这年三月,元载伏诛,唐代宗于是拜杨绾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崇文馆大学士,兼修国史。杨绾长期都有拜相的声望,当诏书出来后,朝野大臣互相道贺。杨绾累次上表恳切辞让,但唐代宗很器重他,杨绾也不敢固辞。
杨绾平素以德行著闻,质性坚贞廉洁,车辆服饰都非常俭朴。他身居相位没几月,人心自然归化。御史中丞崔宽是剑南西川节度使崔宁的弟弟,家室非常富裕,在皇城南面有座别墅,池馆台榭,在当时可数京师第一。杨绾上任当天,崔宽就暗中派人拆毁了那别墅。其他因此变奢从俭的大臣不可胜数,他以身作则,带来移风易俗的影响就是如此强大。
杨绾一直有宿病痼疾,拜相才十来天就中风。唐代宗下优诏让他在中书省摄政休养,每次在延英殿引见他时,还特许让人扶他入宫。当时朝廷改革旧日的弊政,百官无不唯杨绾的马首是瞻,他得到的恩遇无人可比。杨绾累次上疏辞职,唐代宗频频下诏敦勉,没有答应。杨绾病危时,唐代宗每天都派中使到他府邸慰问,尚书和御医,早晚都呆在他身旁。唐代宗每次听说他略有好转,总是喜形于色。杨绾几天后就去世了。中使当时在那里,马上飞马奏报朝廷。唐代宗震惊哀悼了很久,还为他取消三天的朝会,并下诏追赠他为司徒,让文武百官到他的府第吊唁,同时派内常侍吴承倩前往会吊,遗赠一千匹绢和三百端布。唐代宗为他的去世深感痛惜,环顾朝臣们说:“上天难道不想要朕得到太平吗?为何这么早就夺走我的杨绾!待到大敛时,朕将和爱卿们一同悲悼他。”宰相得到的遗赠和恩遇,以及死后的哀荣,近年来从未如此盛大过。太常寺起初给他的谥号为文贞。唐代宗下诏说:“谥号的法则说:‘忠信爱人曰文,平易不懈曰简。’应当谥号为文简。”比部郎中苏端生性粗疏狂妄。他嫉妒杨绾的贤能,于是肆意诋毁他的功绩,对唐代宗赐的他的谥号表示异议。唐代宗十分愤怒,将苏端贬为广州员外司马。
杨绾节俭薄己,自得其乐,从不留意家产,也从不过问生计。他累任清要,却没有自己的宅第;所得的俸禄,他都随月分给亲朋故友。他见识过人,对于先哲精细微妙的言论,《五经》深奥难解的大义,先儒无法参悟的哲理,杨绾都要尽力探讨其中的精理。他崇尚玄言,精通佛道二教,曾著有《王开先生传》以表达自己的见解,文章太长,就不转载。他的知友都是一时名流。有人前来造访,他经常和他们清谈终日,却从不涉及名利。曾有位客人想求他办事,看见杨绾言谈无不玄奥高远,最终不敢出口,内心惭愧而退。大历中年,他的德望日益崇高,天下的优雅正直人士争着拜倒在他的门下,甚至有不远数千里慕名前来的人。他以清德坐镇雅俗,当时人们将他比作杨震、邴吉、山涛、谢安之流。
要想知道唐代宗后来的情况,请看下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