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系列十二:代宗为政之十八:田承嗣离间各节度使而化险为夷

本人是喜欢历史的机械工程师,有点风马牛不相及。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大历十年即公元775年春正月十四(戊申),魏博节度使田承嗣公然拒绝奉诏,等于造反。


当初,田承嗣很看不起成德节度使李宝臣和淄青节度使李正己。李宝臣的弟弟李宝正娶了田承嗣的女儿。他在魏州和田承嗣儿子田维打马球游戏时,马惊了,不小心将田维撞死。田承嗣非常愤怒,囚禁了李宝正,然后告诉李宝臣。李宝臣向他谢罪,说没管教好弟弟,还封了支拐杖寄给田承嗣,让他痛打李宝正。田承嗣居然就用这拐杖打死了李宝正,于是两镇关系恶化。当田承嗣拒绝奉诏时,李宝臣和李正己都上表请求带兵出讨他,而唐代宗也打算利用他们的矛盾让他们讨伐田承嗣。


夏四月初二(乙丑,通鉴作乙未为误),他下制说:“现将魏博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太尉、检校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魏州大都督府长史、上柱国、雁门郡王田承嗣贬为永州刺史。”并诏令河东、镇冀(通鉴误作承德,其实就是成德)、幽州、淄青、淮西、滑毫(通鉴作永平)、汴宋、泽潞、河阳八道出师前临魏博;如果田承嗣依然不肯奉诏,即令各道进讨。罪行仅限于田承嗣及其侄儿田悦,其馀将士和他的弟侄如果能够自拔,一律不予追问。


四月二十(癸未),河东节度使薛兼训等人率军出讨田承嗣。同时,朝廷让昭义五州免税二年。次日,长安下大冰雹,暴风将大树连根拔起,吹走了房屋的瓦片,还吹落了殿庭屋顶的鸱吻,被震死的居民多达十分之二,京畿有七县庄稼受损。


当时朱滔对朝廷还十分恭顺。他和李宝臣以及薛兼训攻打魏博的北部,李正己和淮西节度使李忠臣等人则攻打南部。五月初三(乙未),田承嗣部将霍荣国在磁州归降朝廷。


五月十一(癸卯),朝廷在剑南设置昌州,并取消了两都的贡举,将候选人都集中在上都长安,也停了童子科。


五月十五(丁未),李正己攻打并占领了德州。同时,李忠臣统领永平、河阳、怀州、泽潞的步骑四万进攻卫州。


五月二十二(甲寅),长安又下大冰雹,暴风再次将大树连根拔起,还震动了宫阙大门。


六月初九(辛未),田承嗣派部将裴志清等人进攻冀州。裴志清被成德军节度使李宝臣打败后,带领部众投降了他。六月十二(甲戌),田承嗣亲自带兵包围冀州,李宝臣派高阳军使张孝忠率领精骑四千先行抵御,李宝臣亲率大军继至。田承嗣得知后,烧了辎重逃遁。张孝忠本是奚族人。


秋七月二十八(己未)。户部尚书畅璀去世。畅璀是河东人,乡举进士出身。天宝末年,安禄山上奏任命他为河北海运判官,经三迁后出任大理寺评事,后来副元帅郭子仪聘他为从事。至德初年(756),唐肃宗即位,广泛收罗俊杰。有人推荐畅璀,唐肃宗召见他后十分满意,拜他为谏议大夫。他经累转成为吏部侍郎。广德二年(764)十二月,他出任散骑常侍、河中尹,兼御史大夫。永泰元年(765),他重新成为左常侍,与裴冕一同在集贤院待制。大历五年(770),他兼判太常卿,升迁户部尚书。这时去世时,唐代宗追赠他为太子太师。畅璀豁达廓落,很有口才,喜欢谈论王霸的方略,在任上基本都依赖属吏,谨小慎微,但求无过而已。


也在七月底,杭州刮大风,海水翻腾,掀起大海潮,淹没了州民五千家,船只一千艘。


再说,田承嗣因为各道兵马从四面八方过来,很多部将都害怕甚至背叛了他,只好于秋八月初六(丁卯)派使者奉表到长安,请求归顺朝廷。


八月二十(辛巳),郭子仪回到邠州。他曾上奏任命一名州县官员,但没有得到答复。他的僚佐相互议论道:“以令公的功勋和德望,奏请任命一名属吏朝廷都没答应!这些宰相怎么如此不识大体!”郭子仪得知后,跟僚佐们说:“自从战乱以来,大多藩镇武臣都很跋扈,凡是有所要求,朝廷经常委曲求全,无不答应。这也没什么,只是朝廷对他们有疑虑而已。如今我所奏的事,主上觉得行不通而把它搁置起来。这是不把我当作藩镇武臣相待,而是亲厚于我。你们应当向我道贺,又有什么好奇怪的!”听到这话的人无不叹服。


八月二十七(戊子)夜里,月亮进入太微。次日,田承嗣派部将卢子期入寇磁州。


九月初七(戊戌),荆南节度使卫伯玉来长安上朝。九月十一(壬寅),朝廷赦免京城的在押囚犯。


九月十七(戊申),有个回纥人大白天在闹市杀人,把人家的肠子都刺了出来。有司部门逮捕并将他关进万年县监狱。他的酋长赤心带着兵器驰马冲入监狱,砍伤狱吏,劫出囚犯离去。唐代宗也不追问。


同时,出现月晕(当月亮光线透过高薄的白云时,受到冰晶折射而形成的彩色光圈)和荧惑(火星)进入昴、五车、参、东井等星宿的天象。


九月二十一(壬子),吐蕃入寇临泾,并于次日入寇陇州和普润,大肆劫掠了百姓和牲畜后离去。朝廷百官纷纷将他们的家属送出城躲起来。九月二十五(丙辰),凤翔节度使李抱玉上奏,说他在义宁打败了吐蕃军队。


再说李宝臣和李正己在枣强会合,进围贝州。田承嗣派兵救援贝州。李宝臣和李正已两军各自犒赏士卒,但李宝臣的成德士兵得到的犒赏丰厚,而李正已的平卢士兵得到的却很菲薄。犒赏完毕后,平卢士兵很有怨言。李正己担心他们哗变,只好带兵撤退,结果李宝臣也退走了。李忠臣得知后,只好放弃了对卫州的包围,南渡黄河,退驻阳武。李宝臣和朱滔一同进攻沧州,田承嗣的堂弟田庭玠闭城坚守,李宝臣无法攻克。


同时,吐蕃入寇泾州,但于九月二十六(丁巳)被泾原节度使马璘在百里城打败。次日,朝廷命令卢龙节度使朱泚出镇奉天行营。


冬十月初一(辛酉),日食。十月初三(癸亥),唐代宗任命商州刺史马燧检校(代理)左散骑常侍,兼任河阳三城使。


同时,卢子期攻打磁州,李宝臣和昭义留后李承昭(《旧唐书》作昭义节度使)共同带兵前往救援。十月初四(甲子),李承昭在清水击溃了卢子期,并生擒他后送交京师处斩。河南诸将又在陈留打败田悦;田承嗣因此大为恐惧。


当初,李正己派使者前往魏州,但被田承嗣囚禁。到这时,田承嗣用礼仪将他送回,并派使者去登记他境内的户口、甲兵、谷帛的数目,然后交给他,让他转告李正已说:“我田承嗣今年八十六岁(其实没有)了,溘然死去的日子已经不远。几个儿子不肖,田悦也很孱弱。我今日所拥有的,只是为明公看守着罢了,岂足以有辱明公的师旅前来费力!”他让使者站在廷堂,面朝南,然后自己向他下拜授书。他还画了李正己的头像,挂在廷堂上,焚香事奉。李正己得知后非常高兴,因此按兵不进。于是河南各道兵马也都不敢前进。田承嗣既然消除了南顾之忧,便得以专门对付北面的兵马。


唐代宗十分嘉许李宝臣的战功,便派中使马承倩带着诏书前往慰劳。马承倩将要回长安时,李宝臣前往他的旅馆拜访,送了他一百匹缣。马承倩气得破口大骂,把丝缣全都扔在路上。李宝臣接着把怨气都发泄在身边随从身上。兵马使王武俊劝李宝臣道:“如今明公在军中刚立了新功,他一个小人物就胆敢这样。一旦贼寇平定之后,朝廷用一幅诏书召明公回归殿下,只需要一个匹夫而已。还不如留着田承嗣,好作为自己的资本。”李宝臣于是有了利用敌寇壮大自己的野心。


田承嗣知道范阳是李宝臣老家,经常打算占有它,因而在一块石上镌刻了谶言说:“二帝同功势万全,将田为侣入幽燕,”然后秘密派人将这石头埋藏在李宝臣的境内。接着他又指使一名看风水的大师跟李宝臣说他身上有王气。李宝臣果然根据大师的指引挖掘出了那块石头。田承嗣又派说客去游说李宝臣说:“明公与朱滔共同攻打沧州,即使得到了,但那地盘却归属朝廷,并非明公所有。明公如能不计较田承嗣的罪过,田承嗣愿意将沧州送给明公,还愿意跟从明公夺取范阳,为自己赎罪。明公可以率领精骑前驱,田承嗣将率领步卒继后,那样还怕打不下范阳?”李宝臣心中窃喜,又觉得他的提议居然和刚发现的符谶吻合,便和田承嗣通谋,暗中准备对付范阳。田承嗣也陈兵在范阳边境上。


李宝臣跟朱滔的使者说:“听说朱公的仪表相貌犹如神仙。我想得到朱公的画像看看。”朱滔于是给了他自己的画像。李宝臣将他的图像放在射堂上,与诸将共同观看,说:“真是个神人!”朱滔在瓦桥驻军。李宝臣挑选了两千精骑,连夜急驰三百里去袭击朱滔,并告戒部将们说:“一定要生擒相貌就像射堂上画像的那人。”当时两军正十分和睦,朱滔没想到会突然发生变故,所以被偷袭时,他毫无防备,只好狼狈出战,结果很快就败了。幸好他换上他人的服饰逃走,才得免于难。李宝臣想乘胜夺取范阳,但朱滔派雄武军使昌平人刘怦守卫留府。李宝臣知道他已有防备,便不敢进兵。


田承嗣得知幽州(即卢龙)和恒州(即成德)的兵马内讧,当即带兵回到南边,并派人跟李宝臣说:“河内出现紧急情况,所以没有闲暇跟从李公。石头上的谶文,只是我跟李公开玩笑罢了!”李宝臣既惭愧又愤怒,只好带兵撤退。李宝臣和朱滔有矛盾后,便任命张孝忠为易州刺史,派他率领七千精骑防备他。


十月初六(丙寅),贵妃独孤氏去世。独孤氏的父亲独孤颖曾任左威卫录事参军,因为独孤后的尊贵,死后被追赠工部尚书。独孤后以美貌入宫,得到唐代宗的嬖幸,专宠一身,所以皇后的位置长久空虚,而其他的姬妃很少有机会得到御驾的临幸。她后来被册封为贵妃,生了韩王李迥和华阳公主。华阳公主聪悟过人,能察看唐代宗的脸色,总是根据他的喜怒说话。唐代宗欣赏的,她总是因而赞美;唐代宗厌恶的,她也总是曲意表示赞同,因此得到唐代宗的无比钟爱。大历九年(775),公主病逝,唐代宗深为嗟叹悲悼,超过了任何其他儿女的去世,还因此数日不视朝。宰相们便通过中使吴承倩上奏,说生死由命,是个常理,劝唐代宗以社稷为重,应该节哀顺变,回宫视事。当初,公主生病时,唐代宗派道教宗师将她命名为琼华真人。当公主病危时,唐代宗亲自前往看望。公主临死前,还咬伤了唐代宗的指头,可见父女的爱念是如此深厚。唐代宗一直没来上朝时,宰相们劝谏道:“公主天生颖悟过人,得到陛下的特别钟爱。陛下为她的疾病总是亲身祈祷,还减少御膳。现在她突然病逝,陛下哀伤万分,表现了无比慈爱。臣等对公主仙逝的微小悲悼,无处表达。还希望陛下守候累代圣主的公器,驾御群生百姓的重畜,平息百战的艰患,安抚四海的伤残。如今胡虏依然是朝廷的担忧,戎师也是近处的警报。陛下一言九鼎,所有大事都取决于圣心。毫厘的谬误将失之千里,片刻的犹豫将导致安危。臣等担心陛下还陷在悲切之中,神志尚未和谐,万民为此深感不宁,臣子也因此战战兢兢。希望陛下压抑丧失公主的私痛,考虑治理万民的至公,这样在下可以安抚黎民百姓,在上足以抚慰宗庙社稷。”唐代宗这才开始听朝。


独孤贵妃这时去世,朝廷次日就追谥她为贞懿皇后。唐代宗在内殿为她下殡,但累年不忍心让她的灵柩出宫,直到大历十三年十月才为她下葬,还专门命令宰相常衮为她书写哀册(详见《旧唐书》卷52后妃传)。唐代宗对她追思不已,一有机会总要极度表示哀情。常衮是当代的才臣,所以他下诏让他作哀词,文辞凄凉悲哀,阅读哀词的人无不恻然伤感。华阳公主先前下葬在城东,地方潮湿,也不够尊贵;这时趁机改葬,迁移到她母亲庄陵的陵园,所以常衮的哀词里有这句:“招帝子于北渚,从母后于东陵。”唐代宗还下诏让常参官书写挽歌,他亲自挑选内容感伤悲切的,然后让挽士歌咏。这是后话。大历初年时,独孤后的宠遇无双,唐代宗对她的恩泽及于亲属,还封她的叔父太常少卿独孤卓为少府监,她的兄长独孤良佐为太子中允。


十月二十九(己丑),尚书右仆射裴遵庆去世。裴遵庆是绛州闻喜人。裴家世代当官,是河东著名的望族。裴遵庆志气深厚,机鉴敏达,自幼好学强记,博涉书籍经史,严谨守身,韬光养晦,不干预当世事务。他以门荫经累授后出任潞府司法参军,但因为那是已经年老,所以并不为人所知。他后来随调吏部,授任大理寺丞。在任上他剖断刑狱,举正纲纪条目,他的理政才干和操行这才开始著名。他后来升迁司门员外、吏部员外郎,专门负责南曹。唐玄宗天宝中年,海内平安无事,天下学者纷纷前来会府;每年吏部选拔官员,候选的动不动都多达万人。裴遵庆敏识强记,认真检核文簿,做到既详尽又不迟滞,所以当时人称他在吏事方面名列第一,因此大为知名。


天宝末年,杨国忠专权,将不肯依附他的大臣都排挤去当外官,裴遵庆也被贬出去当郡守。唐肃宗即位后,内征他出任给事中、尚书右丞、吏部侍郎。裴遵庆恭俭克己,谨慎稳重,办事严密,颇有时望。上元中年,萧华辅政。他平时了解裴遵庆,所以每次奏见唐肃宗时,总是称赞举荐他,因此唐肃宗升迁他为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广德初年(763),仆固怀恩在汾上举兵,以清除宦官为借口。唐代宗觉得裴遵庆忠诚纯朴,特意派他前往汾州宣慰仆固怀恩。裴遵庆见了仆固怀恩后,具体陈述了朝廷的旨意。仆固怀恩承认自己的过失,答应奉诏,准备跟随裴遵庆上朝谒见,但后来被副将范志诚的邪说给迷惑了。仆固怀恩于是用怕被宦官害死为理由拒绝入朝。后来蕃寇攻陷京师,唐代宗逃往陕州避难。裴遵庆自汾州奔赴朝廷的行在。唐代宗回京后,即任命裴遵庆为太子少傅。永泰元年(765),他和裴冕等人都在集贤院待制,并被罢知政事。很快他又改任吏部尚书和右仆射,重新负责选官事务。当时候选人天兴县尉陈琯在铨衡官员的庭院言词不逊,唐突无礼,唐代宗下诏将他交付裴遵庆,在省门鞭笞三十,然后贬为吉州员外司户参军。裴遵庆敦守儒者的操行,越老行为越是严谨。他曾因为一个疯狂的族侄儿敲打登闻鼓,要告发他的不顺,但唐代宗知道他的为人,不予追究,可见唐代宗对他的信任程度。这时他在任上病逝,终年九十多岁。裴遵庆初任吏部员外郎时,曾著有《王政记》,讲述今古的礼仪大体。有见识的人阅读后,都知道他有辅佐公卿的气量。


十一月初一(辛卯),新平公主去世。她是唐玄宗李隆基第二十八女,母亲是常才人。新平公主自幼聪明好学,擅长文墨,唐玄宗觉得她很贤惠。公主最初嫁给河东望族太仆卿裴竑(史书也作裴玪),而他的兄长裴虚己也娶了唐睿宗女儿霍国公主。裴竑去世后,公主于天宝十载(751)改嫁唐玄宗前期宠臣姜皎的儿子姜庆初。新平公主经历了唐肃宗和唐代宗二朝,朝廷对她的恩礼越来越重,姜庆初也因此得到宠幸。按照惯例,驸马都尉大多不拜正官。永泰元年(765),唐代宗破例拜姜庆初为太常卿。唐代宗为父亲唐肃宗修植建陵时,下诏让姜庆初负责。他不小心损坏了陵园的连岗,招致唐代宗的盛怒,结果姜庆初被下狱论罪。大历二年(767)八月他以不恭罪被赐死,建陵使史忠烈等人也因此被杀。这事还株连了裴玪的儿子裴仿,而被削官。公主本人也因此被幽禁,到这年病逝。


十一月初七(丁酉),田承嗣部将瀛州刺史吴希光在本州归降朝廷。


岭南节度使路嗣恭提拔被流放的犯人孟瑶和敬冕为将,讨伐哥舒晃。孟瑶率领大军占据要冲,敬冕则率军走小道抄近路轻兵直入。十一月十七(丁未),他们攻克广州,杀了哥舒晃及其党羽一万多人,并将哥舒晃的首级献给朝廷。


路嗣恭出讨哥舒晃时,容管经略使王翃派部将带兵协助。西原贼帅覃问趁虚袭击容州,王翃的伏兵出击并生擒了覃问。


十二月,一千回纥骑兵入寇夏州,州将梁荣宗在乌水打败了他们。郭子仪派三千士兵去救援夏州,回纥人逃走了。


同时,元载和王缙上奏,说魏州的食盐昂贵,请求朝廷严禁食盐进入魏州境内,给田承嗣制造困难。唐代宗没有答应,说:“田承嗣辜负朕,然而百姓有何罪过!”


这期间,田承嗣也请求入朝。李正己屡次为他上表,乞求朝廷允许他改过自新。


要想知道田承嗣后来的情况,请看下篇文章。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