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的魅力

闲暇时喜欢舞文弄墨。偶有所得,贴上网,自娱自乐。若能给网友一点儿乐趣,也不枉所劳。
打印 被阅读次数

 

中国文字经过几千年的发展衍化,不论是字形结构,语音韵味,话语意境,甚至词语排列的不同都蕴含着深意和魅力。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漁。两个同音不同形的字包含着古人的哲学智慧,也体现了古人的博爱思想。不象近代人老想着“教会徒弟,饿死师傅”之类的低端念头。也许应该怪现代社会竞争太激烈,大家活的都很累。‘武’字更透着古人的大智慧,由止和戈构成,武备是为了制止战争。今人学歪了,武备常用来恐吓别人。再说这‘安’字,房子下面有个女人,你的家才会安稳。和现代的“女人无男心无骨,男子无女钱无主”是一个概念。只是古人更高明些,一个‘安’字意思全有啦,而现代人太啰嗦。其它诸如忍,好,家,夫,黨,富….等字都有哲学的内涵。

三国时的鹅(我)乡党杨修聪明过人,跟着曹操公干。有一次,曹大人修了一个小花园,完工后来视查,什么都没说,只在花园门上写了一个活字。杨主簿说:“‘门’内添‘活’字,乃阔字也。丞相嫌园门阔耳。” 还有一次,番邦送来一盒酥糖,曹操老毛病又犯,提笔在盒上写了三个字:一合酥。结果杨修带领大家‘一人一口酥’分食了。终于老曹忍不住,找了一个‘鸡肋’的借口除掉了杨主簿。谁让你比我还聪明!

唐朝诗人贾島,一次去探访朋友,看到友人幽靜的居所而诗兴大发,随口赋诗一首: 闲居少邻併,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据说是用‘敲’字还是用‘推’字,诗人斟酌了很长时间,最后决定用‘敲’字。我想诗人决定用‘敲’字的原因,不只是考虑诗意优美的需要,更可能是一个有教养的人的选择。因为‘敲’比‘推’要礼貌的多。很可惜,经过上千年的推敲斟酌,有些国人还是没有弄懂其中的奥妙,进别人的房间时,仍然是推而不是敲。

说到斟酌,也有文章可作,斟酌的字面意思就是倒上小酒,慢慢品味。我们大家每天都在斟酌,当然此‘斟酌’非彼‘斟酌’也。如果你天天都喝酒,还怎么上班学习?就是老板不说什么,哪一天保不定被警察逮了去。我说的是,你想给自己换一辆新车,你得先斟酌一下字句,怎样给你老婆说更好些,更可能无障碍通过。你想出去旅游,你得先斟酌一下和老板请假的策略和时机,成功的可能性才更大。

用谐音字可表达某种意境,深刻而幽默,古而有之。现代的象是“袁木求愚”(缘木求鱼),“向钱看”(向前看),“白领阶层”(领了工资等于白领,全又交出去了)…等,堪称经典。有一次我在国内的一个小便池旁看到一张标语:来也匆匆,去也冲冲。可谓匠心独运(独到运用而非独立运动)。像是“湖南人不怕辣,云南人辣不怕,四川人怕不辣”。也充满着中文的魅力。还有形容男人好色:世界上只有两种男人,好色的男人和更好色的男人。

文革时陕西流行一个黄色笑话,充分显示了方言的魅力。说的是一个喜欢打官腔的地方官员到农村检查妇女工作。一开口:鹅是县长,停顿一下,下面拍手,派来地,下面拍手停止。专搞妇女,停顿一下,下面愕然,工作地,下面松了一口气。鹅和你们妇女队长搞了多年,下面有点儿紧张,她知道鹅的长短,鹅知道她的深浅,下面开始脸红。鹅是个大老粗,要多粗有多粗,今天喚你们来崖边(挨鞭),就是要和你们摸心掏肺的交流一下,下面开始骚动,有人想离开••••

有一个不会中文的外国人,要到中国访问,向人请教见面时怎样问候,别人教他:你好吗?这个外国人记住了这三个字,但是把顺序搞錯了,在飞机场遇到一个接机的年轻女士,一边握手,他一边说:妈你好。这位女士愣了一下,这外国人也觉得有什么不对,赶紧又说:你妈好。这女士笑起来,外国人忙又改口:好你妈。这次女士笑的更厉害,外国人终于弄对了顺序,于是他有意的拉长了节奏:你••好••吗••,但由于说的太慢,听起来象是:你好,妈。

还有一个外国留学生在中国学中文,有一天老师讲到"東西"这两个字的用法时说:"東西"只能用于无生命的事物,譬如说到书本,铅笔,桌子等,可以说,这件東西,那件東西••••。这个聪明的留学生马上举手说:老师,我懂啦,你不是一个東西。老师一怔,还没说话,学生又说:我也不是東西。全班大笑。留学生接着说:你们都不是東西。于是全班又不笑了。

西北政法大学图书馆前建有一尊雕塑,一部宪法上面顶着个地球,有人说:宪法顶个球。大学方面觉得不合适,于是把球拿掉,又有人说:宪法球都不顶。后来大学方面干脆把整个雕塑拆掉,于是变成了:宪法啥都不是。这个真实故事的含意对北方人来说可能更有魅力,因为"顶个球"(和江浙一带的“没卵用”是一个意思)是许多北方男人的口头语。

七十多年前,中国出了不少抗日女英雄。如今小日本早被打跑了,但仍在产生抗日女英雄,最有名的是湖北阳新十六岁少女邱阿红妹妹。不过,前者令人崇敬,后者却让人痛惜。

当然,事物都有两面性,中文这么有魅力,如果被居心叵测的人利用,也会造成悲剧,这就是“文字狱”。历代都有,宋代开始增多,以清代最为残酷肆虐。读书人徐骏因“清风不识字,何事乱翻书?”被指控犯了诽谤朝廷的罪,结果送了性命。文革时革命群众到处贴大字报,有一天,一个眼奸(尖)者发现一条反动标语:砸烂X X X的狗头。其实那是因为反复重叠张贴标语,风奶奶吹走了一部分标语而形成的。你要理解成是天意也是可以的,反正那时候是人怨天怒。感谢现在时代进步,光骂骂政府已不会有牢狱之灾。

现代的文字游戏就更多了,与时俱进吗。大多数和国内官僚打过交道的国人都有体会,最令人摸不着头脑和高深莫测的是:组织上研究研究。首先,组织是谁?如果你在党,那你得认,因为你宣过誓,把自己的一切都交给党安排。人说话还是要算话的。问题是你不在党,这个组织就无从谈起。当然大多数情况下你是可以被代表的。就像我下乡时,生产队李队长说:鹅是党员,不听鹅的话就是不听党的话(逻辑上没有问题)。那时我才十几岁,当然不想不听党的话。不过直到我离开那里,我也没弄清楚他是共产党员,还是国民党员。说他是前者,有点儿对不上号,因为共产党员是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可是李队长正好相反(逻辑上也没有问题)。再说这研究研究,学问也大啦,如果很快给你一个较满意的答复,领导会加上一句:你要感谢组织上的关怀(怎么又是组织)。如果是很快被拒绝也罢,因为你还可以想其它的辙,或者死了心,该干吗干吗。糟糕的是这研究研究通常可有多重意思:婉转拒绝但不明说,害得你傻等。暗示你出点儿血,但你又不敢轻易造次,怕落个腐蚀党的干部的坏名,只有傻等。或是组织上真的在斟酌权衡什么,那当然不会告诉你,所以你还是傻等。等到最后,黄瓜菜也凉啦。还是现在组织上的人更直率些,要不怎么会有“提钱(前)进步,日后提拔”一说。又看到中文的魅力吧。

至于那些歇后语,字谜,测字算命等也都颇有中文的魅力,但比较专业,在下就不班门弄斧了。

华三川唐诗意图

 

 

双鱼城 发表评论于
好文!幽默又讽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