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一部今年奥斯卡提名的最佳好莱坞电影《Lady Bird》。目前全美电影院正在放映。
这部电影打动我的地方很多,我说几点最深刻的。
电影开场,一对生活在加州沙加缅度的母女在汽车里,妈妈是医护工作者,女儿是高中生,妈妈一边开着车一边喋喋不休劝即将申请大学的女儿现实点进社区大学就好,女儿也在自说自话,两个人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直到女儿忍无可忍,一扭车门,从疾驶的汽车里将自己甩了出去,妈妈大叫,作为观众的我也惊得大叫......
母女俩
这样的画面其实对于家有叛逆青少年的并不陌生,当父母与子女在沟通上有了阻碍,往往就是这样,双方各执一词各有思路,谁也说服不了谁,青少年不考虑后果的冲动也是栩栩如生地被表现出来。
好在无大碍,这个叫Lady Bird(我直译为女士鸟,英文也有瓢虫和雌鸟的意思)女士鸟的女孩子只不过擦破了胳膊而已。故事继续,Lady Bird是她自己给自己起的名字,并要求所有人都这么称呼她。她与她的胖女友一起参加了学校的剧社,在那里看到一个让她动心的男孩,他倆认识并谈起了来恋爱,那个男孩子却不愿碰她说是尊重她,她却在一次不愿排女厕所长队而闯进男厕所时,撞见男孩子与另一个男生在接吻。从与同性恋男友的失恋中走出来,她在一家咖啡馆里打工,又看见一个英俊的男同学,她主动出击又开始了另一段恋爱,男孩子告诉她他也是处子,她于是决定与他一起把双方的初夜相互贡献,谁知道性爱之后,男生却告诉她她已是他第五六个上过床的女朋友了,她非常气愤。可还是决定两人一起参加高中毕业的舞会。
舞会当晚,小男友开车来接,上了车却不愿去舞会想另外自己玩,她坚持要男友送她到她曾经最要好的朋女友家,两个女朋友一起去了舞会。
女孩的两任男友
这些少男少女的爱情和友情的变幻,十分贴近现实,让我想起我的一对子女高中时期曾经有的兴奋和沮丧,那个年龄的孩子,都把友情看得很重,而最初被当成海誓山盟的初恋,往往都是无疾或者说有小疾便终了。
还有一点深刻处是关于申请大学,她母亲虽是医护工作者,父亲却常年在抑郁症中挣扎,工作也找不到,家里经济情况堪忧。所以她妈妈才劝女儿进社区大学,可省钱,估计妈妈对女儿也不是太乐观。女孩子自己却偷偷申请了纽约的哥伦比亚常春藤大学,并央求父亲瞒着母亲填写了家庭经济情况表以申请大学的奖助学金,她首先被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录取,全家举杯庆贺,却被经过的前男友问及纽约大学把她放在候选生的事情的进展,母亲才知道女儿与丈夫的瞒天过海......
Lady Bird坚持去纽约读大学,送机的母亲让父亲陪女儿进去,自己冷漠开车转圈说可省机车停车费,转了两圈却忍不住重回机场,冲进大厅想再看一眼女儿,女儿却已经上了飞机,搂住妻子的丈夫安慰太太:女儿放假很快就会回来的,母亲潸然泪下......
这个场景也让我眼热,强势的家长,这里是母亲,大多如此,英文说是strong minded, 往往这种性格上的强势是会遗传的,所以这位强势的母亲的女儿也是太有主见,自己想要的一定争取,两股强势遇到一起,就像冷热气流相遇,必将造成雨雪风暴。
记得我年轻读大学时,在Las Vegas,曾经遇到一对华人母女,女儿嫁给了一位美国大兵哥,妈妈从中国来探亲,母女俩几乎天天吵架,大兵哥听不懂也不明白为啥母女见了面像仇人,分开时却又互相想念,拉我做调解,年轻的我还真没有那个本事,这种强势的争吵,往往只能靠双方的自省才能解决问题。那位女儿就对母亲大喊:你知道我为什么像你说的这么蛮不讲理,因为我是你女儿,你一直就是这样!我当时把她这句话翻给美国大兵哥听,大兵哥哭笑不得。
去了大学的Lady Bird,参加大学的舞会,酒精中毒被送医,从医院出来的她仿佛从一场梦里醒来,对别人说她的名字叫克里斯汀(她的原名), 并给家里打电话留言说:妈妈,我爱你!
故事说的是平常生活里我们都能感同身受的平常事,却令观众心有戚戚,更让人对青少年的一些异常的冲动行为有一种宽容的角度去审视,对家有强势家长的家庭也是一种很好的提醒,怎样适度运用自有主张却又能尊重他人的意见,怎样尊重渐渐成长成人的孩子们的意志,也是为人父母的一个必修的功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