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信仰在中国:冲击、相互的作用和本土
化学术研讨会在罗马召开。
原创 欧洲华语广播 2018-03-27 17:45:53
罗马宗座额我略大学 Teresa Tseng摄
2018年3月22-23日,来自中国大陆、香港的研究宗教文化学者,以及欧洲汉学学术界学者、教会人士,共聚罗马宗座额我略大学(Università Gregoriano)进行了一场主题为“基督信仰在中国:影响,相互的作用与本土化”的学术研讨会,这是一场非常清新而意义深远的学术研讨会。会议的开幕仪式上,圣座外交部长加拉格尔总主教(Paul Richard Gallagher)和香港荣休主教汤汉枢机应邀发表讲话,吸引了许多国际媒体的关注。
陈剑光博士 Teresa Tseng摄
主办这次会议的负责人之一是来自香港的陈剑光博士,在接受记者独家访问时特别强调,这是一个纯学术性的会议,目的是为了建立一个让学术界学者与教会界人士可以对话的窗口和平台。活动的主办单位,是由一群虽然来自不同社会背景,但热爱中华文化的学者们共同组成的,他们研究的领域包括:哲学,人类学,历史学,宗教学等,当然也有来自教会本身宗教团体的神父,神学家等,学者们其中也有些是完全没有教会背景的,而会议的宗旨也不是在探讨如何传教。陈博士再三强调:这次的研讨会是透过原道交流协会帮助来撮合的,不代表宗教团体,也不属教会,是一个非营利组织的活动。
研讨会现场 Teresa Tseng 摄
此次会议主题,最主要是探讨基督信仰跟中国社会(中国文化)之间的冲突,文化影响和融合的问题。会议共分4个大主题,每主题又分两个小题,中西方各有一位主讲员,由一方先提出讲题,然后由另一方回应,每个主题还特别留出时间,接受现场与会者发问,场面非常地热烈。
陈博士对记者表示:对他来说,基督教最美的就是普世性(universale)爱的精神,包含关爱,包容,接纳等,能够把人的道德情操提升到另一个层面,让人看得更远,有远景地去生活。基督教在世已经有2000多年了,它的力量不但没有随着时间而衰弱,反之,还在不断地成长,不断地推陈出新,这中间一定有它存在的意义。
研讨会现场 Teresa Tseng 摄
另外,谈到基督信仰与中国文化的相互作用时,陈博士提到基督宗教传入中国,从唐朝到明朝,一直到清朝,引发了彼此间相互的交流和对话,这种对话让双方都有新的反思; 他引用知名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为例,当时利玛窦传教士来中国,就是把西方的文化介绍到中国来,而他又把中国文化翻译成拉丁语传回到西方,也让西方国家认识了中国,利玛窦的做法引发的就是相互的作用,也就像今天的研讨会一样,目的都是建立一个沟通的平台,创造一个讨论的空间,可以让中国的专家学者们走进国际,把新知识带回国内,同时,也让国外学者们了解当今真正的中国文化思想。陈教授还进一步解释:文化是活的,同一个地方的文化,人情,风俗习惯,都不断地在演变,因为它不断吸收新的元素,所以就不断地在改变,中国文化,基督教文化亦是如此。
额我略大学的楼博(Bryan Lobo)教授 Teresa Tseng摄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研讨会罗马方面的负责人之一,额我略大学的楼博(Bryan Lobo)教授是印度人,他在此大学教书已有8年,他对记者表示,除了很高兴看到大会的顺利成功之外,更高兴能有机会了解到这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的关系,他进一步说,最触动他内心,引起他反思的话题就是“中国化”和“本土化”之间的微妙差异。
山东大学傅有德教授 Teresa Tseng摄
来自中国大陆山东大学“犹太教与跨宗教研究中心” 的傅有德教授在研讨会前与记者聊天时说,这不是他第一次来意大利,但是这次来的心情和上几次是全然不同的,因为这次会议是在中梵近期将签署主教任命权框架协议的特别时刻举办的,这是一个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在这样的背景下来参加这学术会议,与诸位专家学者共同讨论,交流思想,是非常有建设性的。他说,他研究的是犹太教,犹太教跟天主教的关系是很紧密的。宗教本来就应主张和平,梵蒂冈第二次大公会议以后,天主教与犹太教互动越来越多,现在是历史上关系最好的时期。他本人虽不信教,但是对任何宗教都有好奇心,有好感,宗教本来就是建立在人的情感基础之上的伟大文化,对个人和社会生活有强大的影响力。他说他记得第一次进世界最大的圣伯多禄(S.Pietro)教堂时,那种震撼是难以言喻的。他还说自己教书时一般是不从宗教信仰本身谈起,多是从经典文本的理解,思想的产生,发展,从历史和思想史的角度来研究比较多,会谈犹太教和基督教教的关系,基本教义,它们的区别等。
瑞典汉学教授杨富雷 Teresa Tseng摄
来自瑞典哥德堡大学语言与文学系汉学教授杨富雷(Fredrik Fallman),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他学汉语已经27年了,除了学中国语言,文化和历史还研究外来宗教在中国的问题。他认为,虽然社会没有宗教一样可以过得快乐,但是人是需要有信仰的,因为信仰可以让社会稳定,它高于物质文明,是一种精神的依靠。他提到宗教与迷信的关系,认为迷信是一种极端,会造成偏见,一个学者要以宏观角度去看它,开放式地思考。他还说27年来,中国的变化实在太大了,就像西方一样,随着科技进步,社会快速发展,人都变了,但他希望有些基本特性还是要保持住,比如中国人的感情,好客,好奇等,这都是中国人的特性,应该静下来好好反思。
隆巴尔迪神父 Teresa Tseng 摄
记者在休会时间里,巧遇前圣座新闻室主任,也曾是教宗发言人的隆巴尔迪(Lombardi)神父,问他来的原因,他说,他是耶稣会神父,正在研究利玛窦神父的事迹,利玛窦是一位让基督教在中国本土化的意大利神父,而今天这研讨会讨论的就是这话题,希望参加研讨会可以让自己更加深入地思考基督教和中国文化间的关系。 隆巴尔迪神父继续说,他正在研究利玛窦神父册封事宜,这是利玛窦神父出生的城市“马切拉塔教区”(Diocesi di Macerata)推动的,是众多了解利玛窦神父生平的中外人士的共同愿望,但是因为种种原因一直耽搁了下来,今天研究了他的史迹后,将由耶稣会负责交给梵蒂冈 “册封圣人部” 去决定。
团体照 Teresa Tseng 摄
天主教也叫普世教会(universale)因为它是属于所有人的,所谓“本土化”是基督教教义和当地文化的不断地融合的一个过程,世上没有一个纯基督教的团体,基督教活在世界每一个文化中,就像梵二文献宪章9中说的那样:教会影响全球发展,并渗入人类历史中,同时却又超越时代和国家的界限。
开幕式时,圣座外交部长加拉格尔总主教也引用隆巴尔迪神父的话:中国的天主教是在中国大地和文化播种下的福音种子的果实……现在中国教会使命是做“完完全全的天主教徒和完完全全的中国人”,使基督的福音“适用于所有的人”为公众利益服务。
休息茶会 Teresa Tseng摄
该系列研讨会已经是第八届,之前四次在中国大陆,两次在香港,一次在澳门,而此次则是在遥远的欧洲古都罗马举办的,非常期待明年再会。(曾广仪)
13 条评论
如果世界是一个大教堂,就没有战争这个丑陋的词语!
学术与灵生命还隔着很大的差距。
必须明确福音本土化和宗教中国化的差异,免得误入歧途!
做完完全全的天主教徒,做完完全全的中国人。
弃假存真。
[赞][赞][赞]
精神植民文化侵略研究会。
西方势力成功了
这是研究如何对复中国宗教文化。
阿门
本土化以后我是很乐意去了解的,就像佛教本土后成了释
阿们。
信仰上帝的奴朴们
特朗普的第五纵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