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歌曲《无双记》

 

前阵子在心灵客栈欣赏了fanfan 和听泉的《烟花易冷》, 一个韵味绵长,底蕴厚重; 一个细腻动听,扣人心弦。她俩都把这首歌赋予了灵魂。尤其是听泉还介绍了这首歌的感人至深的背景故事(南朝宋文帝(刘义隆)时期、一守城将军奉命驻守洛阳城,其间邂逅当地一名女子,一见如故、很快便私订终身。此时北魏来犯,将军奉命出征,临别时拉住女子的手:“等我打胜了以后,一定回来迎娶你……” 俩人依依昔别,女子守在城门口,看着将军坐在马鞍之上离去…… 将军此征便是数月,其间南朝宋节节败退,北魏全线出击,强渡黄河,宋文帝(刘义隆)不听朝臣进言,发动强攻,无奈之下,洛阳失守。宋文帝(刘义隆)撤回北魏,而重伤的将军则流落于伽蓝寺中。 待将军伤复之后,本想回朝,无奈此时南朝宋大势已去,回去只有死路一条,想着曾经的誓言,无奈之下,委身于伽蓝寺为僧,希望有朝一日战火平息,再回到她的身边。 在他们曾经依依惜别的城门旁,有一位女子经常坐在一块石板上等着心爱的人回来。每每遇到前方归来的人,女子便问有没有见过将军,但始终没有将军得胜归来的消息。 女子从未放弃过,仍然日复一日地等着。这个故事,一传十,十传百,终于传到了在伽蓝寺出家的将军耳里。 但将军不能回去,此时北魏已迁城洛阳,南北朝的战争还在继续,他必须活下去,等到战争结束的那一天……,看着故事听歌,仿佛眼前出现一幅徐徐展开的古卷 ,将军与女子坚贞的爱情故事,在千年时空里流传,久久沉浸在她们的歌声与情绪所营造出来的意境与氛围中,令人不觉动容。所以,当我看到“我为诗歌”在跟帖里的这首,与该大时代背景相近,既大气恢宏,又细腻惆怅,底蕴十足的诗作,产生了共鸣并构思将她谱成了曲。再自弹自唱,其间得到了“我为诗歌”的一些建议与帮助包括后期等等,在此感谢“我为诗歌”的鼎力相助!

心灵客栈网页: http://xlkezhan.com/forum/index.php?page=1&id=467158

马上要到客栈周年庆活动了,通知里提到了“讲述一下自己客栈名字的由来”,最近在网上竟然又发现了两个与“茱萸”有关的内容,那就乘这个机会把由来和有关的内容一起说说吧:

首先,“茱萸”取自唐代诗人王维的名篇: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身在海外的华人大都对此诗深有感触。茱萸本是著名的中药, 具备杀虫消毒,逐寒祛风的功能。茱萸的香氣可以避免災難, 关于茱萸可以治病还有个歷史上的傳說呢。

其次, 刚发现我们所在的亚特兰大市的一个昵称就叫“茱萸城”,因为这里气候适合茱萸树的生长所以分布最广。

再有,茱萸的英文名是Dogwood, 茱萸花叫四照花,又称教堂花,十字架花(见图)。后面两个名字来自于这样一个传说:A Christian legend proclaims that the cross used to crucify Jesus was constructed of dogwood,and the four white bracts cross-shaped representing the four corners of the Cross… After the crucifixion the dogwood tree changed from a strong sturdy tree like the oak into the scrawny twisted tree of today that way it would never be used for crucifixion again.
https://www.etsy.com/listing/225079765/the-legend-of-the-dogwood-tree-dogwood
https://www.gotquestions.org/legend-dogwood.html

在中国茱萸有被用來避邪氣的習俗,也入中葯。吳茱萸始載於《神農本草經》,被列為中品。《名醫別錄》中記載:"吳茱萸生上谷川穀及冤句……九月九日采,陰乾。陳久者良。"唐代陳藏器說:"茱萸南北總有,入藥以吳地者為好,所以有吳之名也。"宋代蘇頌說:"今處處有之,江浙、蜀漢尤多,木高丈余,皮青綠色,葉似椿而闊厚,紫色,三月開紅紫細花,七月、八月結實似椒子,嫩時微黃,至熟則深紫,或雲顆粒緊小,經久色青綠者是吳茱萸,顆粒大,經久色黃黑者是食茱萸。"明代李時珍說:"茱萸枝柔而肥,葉長而皺,其實結於梢頭,壘壘成簇而無核,與椒不同,一種粒大,一種粒小,小者入藥為勝。"李時珍所指粒大的原植物可能是吳茱萸,粒小的原植物可能是石虎。古人重陽節有佩戴茱萸的習慣,唐代詩人王維留有"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的佳句。

相传,在春秋战国时期,弱小的吴国每年都得按时向强邻楚国进贡。有一年,吴国的使者将本国的特产“吴萸”药材献给楚王。贪婪无知的楚王爱的是珍珠玛瑙金银财宝,根本看不起这土生土长的中药材,反认为是吴国在戏弄他,于是大发雷霆,不容吴国使者有半句解释,就令人将其赶出宫去。楚王身边有位姓朱的大夫,与吴国使者交往甚密,忙将其接回家中,加以劝慰。吴国使者说,吴萸乃我国上等药材,有温中止痛、降逆止吐之功,善治胃寒腹痛、吐泻不止等症,因素闻楚王胃寒腹痛的痼疾,故而献之,想不到楚王竟然不分青红皂白……听罢,朱大夫派人送吴国使者回国,并将他带来的吴萸精心保管起来。

次年,楚王受寒旧病复发,腹痛如刀绞,群医束手无策。朱大夫见时机已到,急忙将吴萸煎熬,献给楚王服下,片刻止痛,楚王大喜,重赏朱大夫,并询问这是什么药?朱大夫便将去年吴国使者献药之事叙述。楚王听后,非常懊悔,一面派人携带礼品向吴王道歉,一面命人广植吴萸。几年后,楚国瘟疫流行,腹痛的病人遍布各地,全靠吴萸挽救成千上万百姓的性命。楚国百姓为感谢朱大夫的救命之恩,便在吴萸的前面加上一个“朱”字,改称吴茱萸。后世的医学家又在朱字上加个草字头,正式取名为吴茱萸,并一直沿用至今。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