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战谁更受伤

不要以为退休问题对于我们来说还很远,及早规划、按步行动,让自己45岁前退休。
打印 被阅读次数

作为一名定居美国的华裔,在公在私都希望中美关系良好,两国通商便利,人民生活富足与和平。事与愿违,眼看两国经济与贸易情势风云突变,针锋相对的双方可谓达到剑拔弩张的态势。这里我并不想太多讨论其原因。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立场和利益面前会给出不一样的答案。这里只着重想从一些数据和经济脉络进行推演,继而分析贸易战一旦全面开打对两国的影响。

中国自1978年以来,逐渐推进改革开放的国策。在全球化的大环境下,大量外国投资者进入中国,他们带来了资金,技术,管理理念和就业,他们为中国的产品穿针引线,出口到世界各地为中国创作外汇。而这些投资者在不同时期也享受了中国包括土地,劳务,税务与融资等领域的相关优惠。

让我们来看看自1979年到2015底,外资对华投资总体。

根据中国商务部统计,2015 年,中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规模创历史新高,全年新设立外商投资企 业 26575 家,同比增长 11.76%,实际使用外资金额 1262.67 亿美元(不含银行、 证券、保险领域数据,下同),同比增长 5.61%

1979年至2015年底,总共获得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为16423.19亿美元。

 

外资投资国家/地区比例

从上表看来,美国直接对华投资总份额只有外资总体的4.72% ,继而有专家指出对华贸易战将由其他国家埋单,而不是美国。但该数据能否就代表美国对华投资的全部呢?笔者认为可以由下面几个地区的资金去进一步分析。 首先我们来看一一下榜首的香港自身的资金来源和配比。

然后让我们来分析一下香港资产管理投资概况 :

来自海外投资者(投资到香港)的资金由2015年的11.78万亿港元上升至2016年的12.0万亿港元,占管理业务总规模的66.3%。香港本土的投资资金比例呈上升趋势,在资产投资总额中的占比从2014年的29.0%上升到2016年的33.7%

 

香港作为国际资产及财富管理中心,在2016年全球市场动荡之际显示出强劲活力,资产管理规模稳中有升。截至2016年底,香港资产管理业务规模合计达到18.29万亿港元,较前一年增长5.2%。(来源:中国基金报)

 

       2015香港证券市场资金来源比例与资产管理投资关系

(来源:智通财经)

从上面数个图表分析来看,香港的资金来源海外资金占整体的66.3%。 而外资大体可以划分为5大块,按比例大小排列为: 英国,美国,亚太,欧盟(除英国外)以及其它地区。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些端倪及可以开始估算美国及其它国家(地区)对华投资的实际情况。

 

美国累计投资中国总额估算:

直接对华投资:774.70亿美金

通过香港间接投资估算:8333.25 x 25.6% =2133.31亿美金

美属萨摩亚(暂算入美资):253.41亿美金

共计:3161.4亿, 约占外资对华投资19.24%

 

我们再看看美国以外其它地区投资情况

英国对华投资:

英国直接投资累计 196.99亿美金

英属维京群岛 :1491.74 亿美金

开曼群岛:301.73亿美金

通过香港累计投资估算:8333.25 x 26.6% =2216.64

共计: 4207.10 亿美金,约占外资对华投资 25.61%

 

亚太地区对华投资:

直接投资:1018.25 (日本)+792.21(新加坡)+639.46(韩国)+626.89(台湾)=3076.81亿美金

通过香港投资估算:8333.25 x 7.2% =599.99亿美金

共计:3676.8亿美金,约占外资对华投资 22.39%

 

欧盟地区(除英国外)对华投资:

直接投资: 254.67(德国)+154.87(荷兰)+148.59(法国)=558.13亿美金

通过香港间接投资估算:8333.25 x 7.6% = 633.33亿美金

共计: 1191.46亿美金,约占外资对华投资 7.3%

 

以上的估算方式或许并不太严谨,但从这些数字中能诡探出一定的规律。就以上统计结果来看对华投资的国家/地区以英国最多,达到整体的1/4以上,而亚太地区第二,美国第三为1/5左右, 欧盟居第四。一旦贸易战全面进行,已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企业)必然受到冲击。

 

结论: 贸易战,全球埋单,外国投资者里英国人最受伤。而投资者必需会有相应的动作。

 

 

身在美国,除了逛华人超市外,绝大部分的时间你是接触不到国内品牌的产品的。偶尔能看到的如红地堡里的海尔小电器,百思买里的TCL电视,但他们可以形容为市场里的凤毛麟角,而且很少见到高端产品出现(并不是指中国现在造不出来)。而为什么中美间还是能每年产生3500亿美金的贸易差呢?原因就在外资进入中国后,并不会主动扶持国内品牌,外来品牌商投资建厂或者找代工企业OEM生产销售自己的品牌产品到美国或其它国家。

 

中美贸易战一旦全面开打,外资企业将面临选择,英国人,亚太投资者将首当其冲,而美国人自己也不能独善其身。面对美国这个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外资不得不为求生意而转移或部分转移其生产业务到其他国家与地区。当然了,您可以说中国还有很多办法来留住企业和投资,例如贬值货币,产业补贴,出口退税等。但这些手段并不能完全解决根本问题,更可能成为加深加剧贸易战的原因。

有朋友会问,中国本身就是一个容量巨大的消费市场。外资企业完全可以针对中国国内市场进行生产啊? 让我们先看看世界银行给出的说法:

1979-2016年间,美国的居民消费支出等比一直在缓慢上升的趋势。2016 年的顶点为 GDP 68.838%. 中国国内居民消费支出等比GDP在一段很长的时间段内(2006年前)是呈下降趋势的,之后才在徘徊向上。 2016年突破到GDP39%

从数量级别上计算 2016 两个GDP 分别为:

2016美国GDP: 18.624 万亿美金,居民消费支出: 12.82万亿美金

2016 中国GDP:  11.199万亿美金, 居民消费支出: 4.368万亿美金

美国消费市场总额约为中国的三倍。

下面再让我们来看一下国民人均收入水平的对比:

然后我们再看一下中国制造业在GDP的比重趋势,我们不难发现制造业早已不是中国经济的龙头。

那是什么产业让一直支持中国经济GDP每年继续快速递增呢?让我们来看一下两国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按现价本币)的趋势:

固定资本形成总额(现价美元)的趋势(现价美元)

“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固定资本是资本的组成部分。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包括产业部门、政府服务生产者和为居民户的私人非营利服务生产者在固定资产存量上追加的新的耐用品(商品)支出 (购买及为自己装备而生产的),减去类似废残物品的净销售。包括政府为民用而获得耐用品支出; 在建工程、大修理、土地改良及树林、种植园、葡萄园等发展与扩大的投资,购买或繁殖种畜、役畜、奶牛的支出,有关买卖土地、矿产储量、林木等可再生产和不可再生产耐用品的成本转移等。”

据上述数据,大家可以比较清晰看到国内的各种基建,房产等项目所带动的固定资本在GDP中占据4.8万亿(42.86%)。

高企的固定资产价值,较低的国民人均收入增长,造就了相对低比例的居民消费支出。这就是中国国内市场屡屡提倡扩大内需消费而见效颇慢的原因。一旦美国对在华生产的产品大幅增加关税,等同美国将自身这个每年12.82万亿的市场向中国关闭,而在华外资生产企业必须找到方法进行填补。

 

结论: 外资逐渐出走中国,寻找新的投资地以求生存。

 

 

大量的外资企业出走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显然易见的。外国企业投资为中国带来资金,技术,管理理念和就业,海外市场和外汇收入都会受到直接负面打击。

从资金来看,最近国内已经有银根紧缺的风声, 加之国内地方债务一直是不可回避的定时炸弹,一旦大量投资者抽离资金会对整个金融体系造成冲击。

技术方面,对于国内大部分的行业已经有相当长时间的积累, 不管是人才储备和硬件设施都是。但没有创新的环境,要占领继续领跑的位置是有困难的。

在就业市场方面,外商投资企业吸纳了全国 1/10 的城镇就业。下面摘于 2017中国商务部外商投资报告

“外商投资企业吸纳了全国 1/10 的城镇就业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6 年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含港澳台投资企业)城镇就业人员合计 2666 万人, 占当年合计城镇就业人数比重为 6.44%。根据外商投资企业联合年报,2016 年末,外商投资企业就业人 数 2854 万人,如考虑外商投资企业再投资企业就业,外商投资企业就业人数占全国城镇就业人口总人数 的 1/10 左右。 ”

 

 

据中国海关统计,2016 年 1—12 月,中国外商投资企业累计实现进出口总值为 16871 亿美元,占全 国进出口总值 36855.57 亿美元的 45.78%,其中外商投资企业累计出口总值 9168 亿美元,占全国出口总 值 20976.31 亿美元的比重为 43.71%。外商投资企业占全国企业数量比重不到 3%,却创造了全国近一半 的进出口额。外资出口为中国提供了大量的外汇,对于中国的金融稳定,人民币推广,一带一路计划等提供了基础。

 

贸易战对中国的民生,经济和发展打击将会是巨大的。在没有实际对策出台和充分的准备前而去与美国全面开展贸易战是非常冒险的做法。站在中国的角度去看,能够避免贸易战同时保持经济和民生的稳定是 上策,边准备边打是中策,全面开打是下策!但从最近释放的消息和态度,中国仿佛已经有了选择。

 

由于篇幅有限,对于美国的影响会留在下一篇继续。

6-28-2018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