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情绪,不同结局 -- 崔永元的“楞” vs. 文怀沙的“邪”

凭栏怼风月,煮酒谈江湖......
打印 被阅读次数

 

 

 

 

被李辉的实锤砸为“沉沙”的文怀沙又上了新闻!原来是一篇讣告。 俺联想到崔永元最近在叫板演艺界。感觉改开40年以来,社会上有两股反抗情绪:文化精英的“士大夫情绪” ,以及在丛林社会中挣扎的“民众情绪”。

李辉在2009年的爆料,反映了传统士大夫情绪,有傲骨有洁癖。李辉毕业于复旦中文系,曾任职《北京晚报》副刊编辑,后调至《人民日报》。自打改开以来,文化界被各路江湖人士恶搞,以致“大师”遍地走,文坛被污染成了生产伪劣产商品的白沟。是可忍孰不可忍,于是李辉举锤了!市场社会中,个人成功不来点邪的歪的是不行的。在李辉的质疑下,文怀沙被迫承认“我身上是有不少缝儿。”必须说明,李辉不是一个人在作战,在他身后举旗声援的是一大波文化宣传领域的大佬。而文怀沙的阵营,更多是寄生其上的虾兵蟹将,坑坑洼洼的江湖人士,最死硬的就是个别利益相关的出版商。

赢得此役的,是“求真/较真”的文化精英。正如朱大可所言,“这是在替文化界清理门户!” 

话说回来。注意力经济之下,文怀沙这个说话风骚的老头想不红都难,哪个媒体不喜欢这样的妙人呢: 一百岁的年龄与十七岁花心,外表看着仙风道骨,且能写诗作画。于是在媒体热炒下,顶着 “国学大师”桂冠,文怀沙在文化股市一路飙升,剪彩,演讲,主编丛书,四处题字,书商、弟子、粉丝,由利益编织的球体越滚越大。

成也媒体,败也媒体。2009年,一声咳嗽从《北京晚报》传来。李辉发文一质疑,白须老儿很快就从文化股市的高点一路下跌。头上的光环就像贞操,失去就回不来了。文怀沙终于想起自己是个古稀老人了,“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他不再嘚瑟,不再认美女做“干妈” 了。在人们快忘了他的时候,突然空中飘下一纸讣告,还有随之而来的再一轮奚落。

 

 

 

      9年前的这场文化界清理门户之役,逐渐被遗忘。现在崔永元又举锤,要给娱乐圈清理门户了。他从爆料“阴阳合同”下手,战役伊始,就令华谊等十几家影视股大跌。小崔的盟军有谁呢?圈内,好像只有那个看着很“二"的袁立。他的身后,似乎站着乌压压民众,因为网上群情激昂,力挺者众!

     文化精英抱团对抗出版商,是有胜算的;但小崔的这次抗“日”,我不看好。因为,民众情绪虽然有时能成为变革的原始动力, 有时却像冲天的五颜六色烟花,喧闹一阵很快便成了落地的纸屑,被城管的清洁车扫去。目前看来,小崔似乎仍是孤胆英雄。他有实锤,碾压个别戏子应没问题;可是,他对抗的是整个system。以为自己的猎枪对着狐狸,却没看到她后面蹲着一头头目光阴沉诡异的狮群。你那点子弹只够给人家挠痒痒,所以,要么换武器,上火箭炮;要么认怂,把一抽屉合同锁回去。

所以,在眼下的中国社会,小崔注定要抑郁下去。不过好在他早活明白了,“我才不想当烈士呢。这个社会太二了,我不想继续跟着走..."

 
分舵主 发表评论于
回复 '红米2015' 的评论 : “一出手就砸了锅,随即调离人民文学出版社”,这是同事舒芜的评论,而李一氓说,文怀沙的“译文非常不连贯,仅是有一句译一句,前后句无照应。”我们都不是专家, 姑且听之。

至于领导为何把校注工作给他,因为他是出版社编辑,这是份内工作。他的同事分领了不同古籍的校对工作,除了文怀沙,没人吹嘘是“校注XX” 第一人。
红米2015 发表评论于
校注《屈原集》啊,那是其它几种通俗小说可比的吗。他如果没有点能力,领导怎么会把这差事交给他?
分舵主 发表评论于
文怀沙的出名,始于“气功大师”兴起的时代,那时中国社会乌烟瘴气。《人民日报》编辑李辉撸下了文怀沙的“光环”,使其在出版界及文坛成了过街老鼠。随后几年,文怀沙成了沉沙,只缩在民间社团,与江湖人士互相贴金。

李辉的三个猛锤:

1)第一,年龄造假。文怀沙自称九旬老翁(生于1910年),可他自己填写的档案显示是1921年。认识文怀沙多年的人都觉得奇怪:“他明明比我小,怎么比我大那么多?” 文怀沙让自己提前11年出生,是为了与章太炎、鲁迅等名家攀上关系。
2)入狱原因。其实他只是被劳教,且与文革无关。但文怀沙谎称“在文革中被打成反革命”,“写反诗,拒绝江青的招安”...于是,档案又揭密了:早在1963年,文怀沙就以“诈骗流氓罪”判处劳教,他冒充文化部顾问,猥亵奸污妇女10余人。1980年,才被解除劳教。
3)“国学大师”?文怀沙仅校注过《屈原集》,“一出手就砸了锅,随即调离人民文学出版社”...

其实,据我所知,李辉还有猛料没有爆出。
红米2015 发表评论于
历史上有很多文这样的人,懂得很多,却没有什么建树,大师是称不上,但大师们对这些人也是尊重的。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