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访44年前插队的山乡(下)

博客已经流行很久了,现在又微博,微信了。我这敢不上时髦的老土,只能当超然客了。也好,就随便写写,大家交流,丰富生活。
打印 被阅读次数

2018年7月4号的下午,我们正站在中坪村委员会白色大楼门前感叹拍照,从楼里走出一个青年。得知我们是当年插队的知青,立即电话联系村委会主任,村支书黄立杰。
黄立杰,长我们几岁,当年最初是中坪8队民兵排长。在我们离开时山乡时,已经是候备的村支部书记的年轻接班人(1979年正式开始担任书记)。来之前,通过插友们介绍和报刊报道,我已经知道,他现在是市人大代表、省劳动模范、全国农村改革十大新闻人物。记得毛泽东说过一句:“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 中坪村的巨变,确实离不开担任了几十年村支书的黄立杰。在中坪磷矿办公室,我们见到他,头发已经全部花白,但精神气十足。40多年不见,由风华正茂跳入耳顺之年,不禁让人感慨万千。他这一生可是为中坪的改变倾尽了精力和汗水。但40年的成就他不多言,和我们的面谈只是叙旧再叙旧。在他的安排下,我见到我一直挂念的当年回乡知青刘新生,见面的激动状况真是“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她的一句“做梦也没有想到”的话让我惭愧,老朋友,对不起,我是回来的太迟。不过还算没有遗憾,能看到当今的新中坪,看到你们过上富裕的生活,我好满足。现在的中坪处处给我们带来惊叹,在接下来去参观的中坪葛业公司,我们又见识了野生葛根变宝的过程。当晚在村委会招待所聚餐,我们老人们谈起当年之事是滔滔不绝,陪座的年轻人们都听的是津津有味。这些80后90后的年轻人都是放弃了大城市生活而回乡的大学生,在他们身上寄托着中坪将来的希望。
第二天一大早我们参观了水电站,在那里我们又遇到一个惊喜。当年我们最初到中坪是集体生活劳动在中坪林场,当时的场长是苏昌旺(已经去世)。现在他的女儿就在水电站工作。知道我们是当年的知青,她兴奋地带我们到她家,拿出她父亲和她一直保存的我们小组集体合影照片,这是一份多么难得的情谊。后面我们接着访问的几个老乡对我们都记忆深刻,都很客气地说当年条件不好,照顾不周。其实当年中坪村的老乡们对我们太好了,那平时的照顾和帮助就不一一细说,只说一件事,当时在二队落户的知青欧阳,在自己主动要求学开手扶拖拉机时翻了车,当时的一个手扶拖拉机可是小队里的大财富,驾驶员吓坏了,队长立即到中坪管理区报告给赵新安付书记。赵书记第一句话就问:人有伤吗?得知人没受伤后又说,只要人没事就好。他要大队负责把拖拉机修好,对知青一句批评的话就没有。当年的赵书记可是一个工作雷厉风行、处理人事公正、有威信有气派的壮年干部。打听到赵书记已经早在保康县物质局退休,我们在回程经过保康县时专门去探望了这位而今已经非常病弱的耄耋老人,以至于没能留影。时间就是这样无情!
 
离开中坪之前,年轻的小候付书记(从北京回乡的大学生)赠送了二本有关中坪发展的书和一个DVD,回到美国,我仔细地看了,对中坪村的改革发展才算是有了一个大概完整的了解。中坪村的发展最让人钦佩的是它总是走在改革发展的前沿,有时甚至超前。这里我简单地归纳几个要点,与关心中国农村发展的朋友们分享。
 
 
修建水电站,打响中坪发展致富的第一炮。
水是生命之源,水利是农业的命脉。1980年,第一个苏溪河小水电站的开发只有80千瓦,但在中坪村亮起了希望之光。92年的低次河水电站建成,500千瓦的发电量不仅解决了照明和农业用电,还能卖给国家电网,第一次带来了工业文明的收入。
 
开发磷矿,这是中坪在发展中打出的重拳。
1986年由于县磷矿以欲扩张的意图引发了黄立杰办矿的想法。有了矿山,村集体经济壮大就有希望。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办矿过程的艰难只用一件事来说,为了早日生产,在通向矿地的山路还没有修好的情况下,中坪人硬是把二台拖拉机拆开搬上山,再组装起来先打矿洞。矿办起来了也不是那么顺利,最初请人经营,结果二任经理十年期间都没有盈利还欠下债务。最后还是村委会收回经营权,黄立杰亲自抓新的矿领导班子,奔走银行申请贷款给矿工发工资,进出法院还债讨债,落实矿上工作责任制度,如此等等,终于在第二年扭亏为盈。随着生产的发展,进而办起配矿厂,磷矿粉厂,形成了一个小型的磷化工企业集团。2011年起,每年上缴国家各项税费4000多万元,成为中坪村的强大经济支柱。
 
退耕还林,搬迁山上住户,共同富裕。
前面说过,中坪十队完全在山上,乡民们的生活在中坪最苦不说,关键是喝水极度困难,完全靠老天下雨,挖一个大堰塘存水。我们当年在半山林厂住时也有这个问题,都是男士们轮流挑水上山。有一次我们几个女生也试着去挑,结果除了我,都半途而废。可我咬牙挑回来后,躺在床上就起不来了,一直躺到第二天才缓过劲儿来,全身还痛了几天,从那以后再不敢逞能了(^_^)。言归正传,中坪村开始富裕后,村委会就考虑搬迁山上居民,改善他们的生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但首先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搬下来的357人的口粮田和房基地从那里来?村委会的决定是把汾清河再截弯取直,劈山填河滩,重建河堤,再建粮田。就这样198亩水田经过几年冬天的大干再生出来。而搬迁后原山上的房基地和坡田都种上了树,这个过程的开始甚至赶在中央推广退耕还林的政策之前。中国有一句老话是“人往高处走,水往地处流”。这在中坪变成了“人往低处走,水往高处流”。(^-^)
 
因地制宜,发展粮食之外的农业产业。
在中坪村的发展过程中,村委会把握了一个原则,那就是一定要将保持青山绿水和发展农业产业化结合起来。中坪村鼓励农民栽桑养蚕,村集体成立的中兴蚕业公司不是赚钱为主,而是为发展桑蚕服务-提供技术,提供市场信息。现在这个公司已经带动了整个马桥镇的桑蚕产业。为了集体经济有后劲有活力(因为磷矿资源总有枯竭的那一天),中坪村在探索中还发展了葛根绿色产业,产品有葛粉,葛茶,橡子粉,橡子干等保健食品。目前产品已经在市场建立了品牌和信誉,正走向平稳发展的良性循环之路。
 
中坪村的发展是脚踏实地,中坪村的富裕是实实在在。目前村集体资产2亿多元,可用流动现金7000万。现在国内常常提到建设新农村的口号,在国外的我不清楚这新农村的标准是什么。在我看来,中坪村就已经是新农村了。那些看得见的吃穿住行日常生活和生存环境就不用说了,和城里没有区别,有些地方已经超过城里了。这里来看看几个特殊指标:
1)村建小学,媲美城里小学。本村小学生入学率100%,还接纳外乡学生。
2)村建卫生院,看病不出村。
3)村集体购买社会养老保险,退休可领养老金, 村里还另有老年补助金。
4)  本村青年外出求学后开始愿意回乡。这是一条软指标,但最能说明问题。
 
回顾这次重访中坪,我的印象和感觉就是中坪村不仅仅是富裕起来了,而是富的美,富的雅,富的大气,富的先进。村委会的大楼一层大厅里有一个新农村规划模型图,我看不少地方已经实现。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它将完整地出现在中坪大地。
超然看众家 发表评论于
回复 'qun0' 的评论 : 有机会就尽早回去看看吧!????
qun0 发表评论于
写得真好。感人至深。难得你还能回去看看。我77年下乡半年,然后考上大学离开下乡的地方。以后也想回去看看。
超然看众家 发表评论于
重访中坪写完后心情仍然是很激动。我钦佩中坪人的奋斗精神,以中坪的巨变为傲。我想,做为曾经的知青们,对自己当年插队的地方一定都很有感情。谁不愿意看到曾经生活过的地方变得富裕美丽呢?谁不愿意在亲手耕耘过的土地上再走走看看呢?所以,这里送上这篇文章,与所有热爱家乡,关心中国农民的朋友们分享我的情感和快乐。谢谢阅读!
由于上传照片弄不好,有些照片没有上传,已经上传的不到位。请见谅。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