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子注: 看这个剧,真的很费脑子啊。。。
◆◆◆
文 | 周公子
01
最近在追一部剧,陈坤和倪妮主演的《天盛长歌》。
本来只是冲着男女主的颜值,想在读书码字之余换换脑子、养养眼。
可目前十几集看下来,居然欲罢不能——
因为这部剧不仅智商在线,画面走心,台词还极具古典文学修养,颇值得回味咀嚼,十分耐品。
先随手扔个例子,大家感受一下编剧字斟句酌的台词功力。
比如,故事一开场,背景旁白就很有古文风:
大成王朝末年,哀帝长孙明德昏聩无道,近佞臣而远君子。致使民不聊生,哀鸿遍野,各地州府义旗频举……
“近佞臣而远君子”、“ 哀鸿遍野”、“ 义旗频举”,这遣词用句,是不是瞬间有一种看老三国,老水浒的复古感?
仔细想想,这不正是古装剧该有的气韵吗?
这种感觉真的久违了。
02
再看第一集,朝堂上倪大红饰演的皇帝,有一段霸气台词:
承明殿右通广内,左达承明,既集坟典,亦聚群英。
承明殿上能站之人,俱是天下文武英才,承明殿上能说的话,俱是关乎江山社稷,天下安危;不是给尔等上吹下捧,一唱一和,歌功颂德之地!
从今天往后,承明殿上妄言者,论罪当诛!
什么是帝王风范,这样的台词就是帝王风范。
文采,韬略,威严都有了,非常符合一个开国之君杀伐果决的王霸之气。
从这段话中,我们即可一窥编剧的历史文化功底。
首句便出自南北朝的《千字文》,描述的是古长安皇宫里的建筑:
右边是皇家收藏图书典籍的广内殿,左边是天子会见文武大臣的承明殿,故曰:
右通广内,左达承明,既集坟典,亦聚群英。
“坟典”这个词可能有些读者不熟悉,简单解释下:
“坟典”是中国最古老的书籍“三坟五典”的并称,三坟为伏羲、神农、黄帝的著作,五典为记载少昊、颛顼、高辛、尧、舜之书。
所以“坟典”也就是对古代典籍的通称。
在古代夸一个人博学,可能大概率会说此人“博览坟典”。
比如苏轼为自己孙子写求婚贴,夸未来亲家家风好,有学问,就说:
禀粹德门,教成家庙。中郎坟典之付,岂在他人?
还有清朝大才子袁枚,曾在自己的随园门口,挂了这样一副对联自吹自擂: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斯人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随意一段台词,就能扯出这么些个典故与八卦,所以我说这部剧的台词十分耐品,那是有依据的。
不信,咱们再来看一道赐婚的圣旨:
皇命受天,胄后而存。
楚王宁弈,性温有礼,行孝有嘉,文武并重。亲军都督秋尚奇之女,少而婉顺,品貌端庄,秀外慧中。
今帝赐恩,令成眷属,以延国祚……
这圣旨的文采措辞听着是不是很舒服?舒服就对了。
要知道历朝历代的圣旨拟定之职,基本都由当世最有才学之人担当(比如苏轼担任过翰林学士知制诰,就负责圣旨拟定)。
官样文章多有固定格式与套路,在诸多限制下,还必须写得文采飞扬,措辞古雅,各色典故,信手拈来。学问不够那是做不来的。
所以影视剧里的圣旨如果行文走句不是辞藻华美,气韵流畅,那就不合理了。
△ 楚王内心OS:刚解禁就赐婚,感觉老爹在下一盘很大的棋……
03
只是以上,这部剧的台词表现已堪称优秀。
但更厉害的来了,人家居然还动不动就飙诗词啊!而且是在合适场合,出自合适人物之口。
比如也是第一集,陈坤扮演的楚王宁弈被囚禁十八年后,重入朝堂,向皇帝谢恩时说了这样一句话:
雷霆雨露,皆是君恩。
别小看这八个字,人家是有诗词出处的。出自中唐斗士白居易被贬官时写的《和答诗十首·和思归乐》之一:
君恩若雨露,君威若雷霆。
退不苟免难,进不曲求荣。
在火辨玉性,经霜识松贞。
展禽任三黜,灵均长独醒。
很明显,雷霆象征责罚,雨露代表奖赏,也就是说,皇帝的责罚和奖赏都是对臣子的恩赐。
不过,白居易说这话是否真心我们不知道,可剧中的楚王宁弈有此一说那绝对是权宜之计。
嘴上说得很诚恳,心里对陷害自己的太子哥哥和不辨真伪的父皇大人估计早骂了一万遍。
对的,你没猜错,陈坤同学在剧中就是一个人前天真无害,人后计谋无两的戏精本精啊!
各种扮猪吃老虎,忍辱负重,心思缜密,把几个皇子哥哥耍得云里雾里,卖了还要帮他数钱的节奏。
△ 戏精,你给我站住!
剧中倪妮扮演的女主凤知微,后来也遭家人遗弃背叛,伤心欲绝问有同样经历的男主陈坤:
你是如何做到淡然自处的?
陈坤只回答了九个字: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是不是听起来有一些懵逼?因为这又是一句考验你古典文学修养的台词啊!
此语出自老子的《道德经》,意思是说,能战胜他人的人是有力量的,而能战胜自我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
这部剧中,男女主走的都不是傻白甜的偶像路线,而是均为有心机,有能力,有抱负之人。
战胜他人问题不大,可惜两人虽情愫渐生,但随着女主真实身份慢慢浮出水面,目测后续一定会相爱而不得,相杀而不忍。
至于最终他们能不能战胜自我,走到一起,现在看来还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04
而我很喜欢的实力派演员赵立新,在剧中饰演皇家书院的院首辛子砚,人物设定为当世第一饱学之士加第一谋士的身份。
这样的角色那必须有文化啊!
那么剧中是如何表现的呢,一起来看看。
比如一般人听到优美的琴声,可能只会拍手晃脑来一句:好曲子,姑娘弹得妙啊!
而我们的辛院首是怎么说的呢,人家是隔着屏风,沉浸式倾听,而后声情并茂地赞叹道: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你说评得妙不妙,合适不合适。
人家白居易这么好的作品,这个时候你不借来撩妹,那不是暴殄天物嘛!
而且有意思的是,辛院首是在风月场所听一位“失意佳人”弹奏,有此一评。而白居易的《琵琶行》亦是赠给一位天涯落魄的歌女,事件情境,人物命运之相似,重叠的十分巧妙。
△ 一对戏精CP,擦出火花无数……
不过,辛院首既是正面人物,除了具备高超的艺术鉴赏力,当然更要流露悲天悯人的人性光辉。
比如看到上层政治斗争殃及无辜民众时,他说了这样一段话:
一将功成万骨枯。
在我辅佐殿下登上天子之位,成为一代明君的路上,要埋下多少枯骨,断送多少深闺梦中人的性命,这一切是否值得呢?
听到这段话,又有诗词可讲了,而且出自我特别喜欢的一首诗:
《陇西行》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这首诗的作者叫陈陶,在名家如云的唐代诗坛可能并无立足之处,但我一直认为此诗气场、立意完全可居一流作品之列。
虽只区区28个字,但稍微发散一下你的想象力和感受力,它就可以扩展成一部微型历史剧。
后面的两句最是神来之笔。
现实里悲哀凄凉的枯骨,在不知情的闺中少妇梦中依然是年轻英俊的丈夫,虚实相对,荣枯迥异,情感的冲击力实在太强烈了。
如果说有哪些诗,是听到一次就会落泪一次,于我而言,这首诗肯定是其中之一。
战争对高高在上的统治者来说,只是权和利的争夺;而对身处底层的普通民众而言,却是家破人亡,万劫不复的噩梦。
剧中的辛子砚是几大皇子都礼遇有加的能臣谋士,未来或许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物。却依然能在某些时刻,为民众蝼蚁般的命运而哀叹,叩问自己在这权谋之争中所做的一切是否值得。
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是一个在残酷诡谲的环境中也依然葆有底线和良知的角色。最终他所做的一切一定不只是为了自己,更为了理想中海晏河清的太平盛世。
△ 奔着男女主来的,结果意外粉上这对,掩面遁走……
05
剧中台词对古典文化的呈现,还不止以上。
印象很深的是一个鸟栖虫鸣的月夜,女主坐在窗台望着空蒙的夜色,吟了这么一句诗:
卷帘聊举目,露湿草绵芊。
意境简直赞爆了有没有!
此句出自李白的《对雨》,全文如下:
卷帘聊举目,露湿草绵芊。
古岫藏云毳,空庭织碎烟。
水纹愁不起,风线重难牵。
尽日扶犁叟,往来江树前。
而我此前居然没听过啊,还特意暂停度娘了下,实在太丢人了!谁都别拦着我,我要捧着太白全集面壁三天三夜!
△一向喜欢这种英气型的女主,倪妮扮上男装,秒变翩翩佳公子
再者,一般剧中有人挂了,大家只会哭哭啼啼,而我们的男主陈坤呢,人家吟诵陶渊明的诗啊!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可以说很符合堂堂皇子的身份和境界了。
台词中除对诗词多有引用外,很多称呼也十分严谨。
比如称呼父亲为“阿耶”,观众初次听到可能会一头雾水,但其实是有考究的。
还记得木兰诗中有“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这句吗?
其实这是后人修过的版本,古人只作“耶”字,原诗应为“阿耶无大儿”。
杜甫的《兵车行》中就是“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古乐府中也有“不闻耶娘哭子声,但闻黄河之水流溅溅”之句。
还有一处,剧中内阁首辅曾询问女主:
椿萱可茂?
女主回曰:
椿庭已逝。
是不是有点整不明白又不好意思问的尴尬感?别急,注释来了。
在古代,因椿树长寿故用“椿庭”来比喻父亲,而萱草又称“忘忧草”,古人常以此物慰藉母亲,所以“椿萱”合起来就是对父母的尊称。
比如古诗有云:知君此去情偏切,堂上椿萱雪满头。
意思是说:亲啊,我非常理解你归心似箭的心情,毕竟你家里的老爸老妈已是满头白发。
了解以上,剧中对话就很明了啦。
首辅问:你父母都还健在吧?
女主答:我老爹已经去世了。
你看看,这年头没点文化,连电视剧都要看不懂了……
06
诸如此类对古典文化的考究细节,在剧中还有很多。
也怪不得演员赵立新在拍摄过程中对剧中礼仪、台词大加赞赏,表示“这个戏给广大观众提供了一个重新学习古代文学的基础”。
对普通观众或许如此,对咱们这里本来就博古通今的读者来说,可能更多的是享受那份心领神会,默契一笑的乐趣。
目前此剧才更新到十几集,很期待后续剧中能对古典文化有更多彰显。
最后,我猜今天一定有读者要骂我:更新这么慢,不好好读书码字,居然去追剧?!
哼,多亏老本家周作人早就替我想好辩护答案了——
“我们于日用必需的东西以外,必须还有一点无用的游戏与享乐,生活才觉得有意思。”
何况这剧还能品古文,涨知识。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不如一起来追啊,嘻嘻。
《天盛长歌》这剧,应该算得上是今年第一冤案。
播出前,无数网友就先被它传出的剧照撩得心痒。
2.35:1电影画幅,整体以玄色调为主,服饰、装饰等古香古色,画面质感极佳,明明是部电视剧,却生生拍出了电影感。
更别说赵立新、倪大红等全戏骨加持,随便一个眼神里都是戏。
别的不说,视觉上绝对享受到了。
但没想到,这剧开播后,口碑却立马出现翻转。
十点君连看了几篇评论文章,几乎全偏负评,说它慢,说它乱,说它枯燥无聊……
并且收视率一降再降,甚至创下“芒果台十年最低收视率”,让人大跌眼镜。
这剧真这么差?
十点君没急着在它一开播就写,毕竟对一部70集的大剧来说,单看1、2集就写,难免有失偏颇。
到十点君动手打下这些文字的时,我已经看完了13集,剧集已过1/7,但我不仅没觉得它难看,反而越看越上瘾。
我知道有不少人憋了一肚子的话想反驳我,但别急,先来看看我喜欢它的原因。
这构图,绝了
这剧改编自天下归元的小说《凰权》,而让它从一部古装言情上升成一部有嚼头的剧情大剧的,是这剧里被加入了大量的
—— 权谋。
陈坤饰演的六皇子宁弈,因8年前被设计卷入一桩巫蛊谋逆大案,被关入宗正寺圈禁。
8年后,老皇帝为了牵制羽翼渐丰的太子,将宁弈放出。
但没想到,这一举动却将朝堂这池水彻底搅混。
对外,宁弈手上捏有太子8年前欺君的把柄,一旦暴露太子之位不保,因此他刚出狱就成了太子的眼中钉;
而皇帝一方,一面希望宁弈牵制太子,一面却又对他心有疑虑,一面利用,一面堤防。
但与此对应的,是宁弈被关8年手上除了几个心腹根本无人可用的窘境。
发现没,这才一开篇,就直接为男主打开了困难模式。
太子、皇帝几方势力,下毒、监视各种手段统统往他身上招呼,还没几集太医都召了几次了。
夹缝中,弱势下,他到底要怎么活下来?
更别说要怎么收服势力,怎么报仇,怎么图谋未来?
而宁弈步步筹谋的过程,也是这部剧让人欲罢不能的第一原因。
这剧里,处处可见兵法、谋算人心之术的影子。
举个例子。
宁弈看上了太子心腹之一,金羽卫指挥使顾衍,为了收服此人,他下了不少心思。
首先,暗中离间,收服人心。
先让顾衍知道太子就是个两面三刀的小人。
他故意透露消息,让顾衍知道太子为掩盖自己的秘密,让他麾下金羽卫将士无辜丧命。
兔死狗烹,让顾衍心寒。
接着,在顾衍获知真相动摇之际,宁弈又从太子手中救出他们顾家唯一的血脉。
施恩,做足诚意。
最后,坦诚内心,以剖白心迹的方式显示对对方的信任。
宁弈在顾衍面前忏悔自己曾经犯过的错,并进一步表明自己绝不伤无辜人性命的决心。
与视人命如草芥的太子形成鲜明对比,而他红了的眼眶和紧紧攥住桌角的手,更让人没法不被震撼。
离间、施恩、做足诚意,一步步攻心,直至完全收服人心。
但这部剧,也绝不是男主一路大开金手指,心想事成顺顺利利升级打怪的傻白甜爽剧。
宁弈、太子、其他皇子,谁不在维持表面和平的同时互设陷阱?
皇帝、外戚、臣子,哪方势力不在斟酌谋略,选择自己的站队?
风云诡谲、烧脑又刺激。
虽不可否认有些计谋有点小儿科,也存在bug,但对于一部爱情权谋剧来说,这些也足够看了。
太子
如果说权谋是这剧的硬实力,那么意趣就是它的软实力了。
不瞒你们说,我在看这剧的时候竟然一度出现老妹儿看偶像剧时才会出现的状态:
嘴角上扬,时不时还会笑出声。
承担这部剧大部分笑点的,是他 —— 赵立新饰演的青冥书院院首辛子砚。
用宁弈的话来说,这位辛院首就是只又怕老婆又嘴贱的老狐狸,他和宁弈的斗嘴我可以看100集。
比如这一段:
歌舞坊老板娘邀他来坊,告诉他特意为他安排了一位“妙人”,他满心欢喜,没想到转过屏风看到所谓妙人原来是宁弈时,一秒变脸:
哈哈哈哈,这嫌弃的眼神,川剧变脸了解一下?
接下来的对话更是幽默十足。
一个自称奴家,一个自称客官,明明谈的是正经事,两个人却偏在才子佳人的剧情里无法自拔。
除此外,还有辛院首在歌舞坊内被老婆追杀的一段戏,更是妙趣横生。
当然,除了辛老狐狸这个天盛第一段子手,还有一言不合就斗嘴的男女主二人组,也都不是什么正经人。
对方抛出的梗,从来不接就让它掉地上,各种回怼更是让人发笑。
还有冷清但单纯的蠢萌大侠,武功极高,但情商极低,每天都在犯蠢和武力碾压中徘徊。
等等等等。
明明是部一本正经的权谋大戏,却搞笑有余,松弛有度,这剧足够配得起“亦庄亦谐”这四个字了。
但这样一部剧,却完全激起不了观众的看剧热情。
微博上不少自来水自带话题,跪求给这剧一点流量,但它还是火不起来。
十点君想了又想,除了剧本身有一些问题外,在同批剧集中它没输质量却输了人气,很大一个原因大概是 —— 不合时宜。
想想近几年爆红的剧,似乎都有一个特点:短、平、快。
感情变化大开大合,甜,甜得掉牙,虐,虐得人心弦震动。
并且不管是对话还是旁白,男女主的所思所想都无比直白,根本用不着动脑子。
甚至开着1.5倍速看剧才刚刚好。
虽然像是快餐速食,却正好符合快节奏生活下大家伙看剧消遣的需求。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
但《天盛长歌》却完全不是这样。
一段话可能包含劝降、威胁、利诱几重信息;一个不起眼的配角,可能就会扭转整个事件的发展走向。
它人物多、架构大,剧情复杂,你稍微走个神就可能丢了一个关键点。
想一边玩手机一边看剧根本不可能。
甚至为了配合市场,就算剧里加入了大量爱情和趣味性元素作为调剂,却仍然挽不回已经适应了短平快剧集的观众。
当然快餐和料理各有爱的人,喜欢看什么样的剧本身无可指摘。
但大量快餐剧集的走红,回过头来想想,越来越多可咀嚼、可琢磨的料理型好剧被埋没甚至被砍,到底是好还是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