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文学城
» 博客
»《老人与海》读后感
《老人与海》读后感
最近,我在网上下载了一个听书的帖子, 里面有许多中国和世界名著, 用朗读的方式让你了解书中的内容, 对于喜欢读书的老年人或必须带上老花镜读书的人来说是个不错的选择。 每天睡前, 我闭上眼晴,听一段书中的情节, 缓缓入睡。 好享受!
一天,我无意中打开了海明威的名著《老人与海》,一路听下去很有感受。 于是, 找来了《老人与海》译本(看英文原著太慢),我一口气连读两遍, 深受感动。
海明威的生平,我不在这里赘述,只要在百度上打开叙述他的网页,一目了然。他于195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原因是:“因为他精通于叙事艺术,突出地表现在他的著作《老人与海》中,同时也由于他在当代风格中所发挥的影响。”对于这一赞誉,海明威是当之无愧的。
《老人与海》的概述
讲述了一位古巴圣地亚哥的老渔夫连续八十四天没捕到鱼,第八十五天钩到一条大鱼的故事。
老渔夫桑提阿果年轻时是一位十分出色的渔夫,到了老年,他的精力和反应都不如从前,老婆死后, 他一个人孤独地住在海边简陋的小茅棚里,只有一个邻家小孩曼诺林亲近他、崇拜他,和他结成好友。
他已经一连84天出海打鱼都一无所获,可是就在第85天的早上,他又顽强地驾船出海了,他要到深海里去打一条大鱼回来。
这一次,他碰上了一条足有18英尺、比他的船还长的马林鱼。桑提阿果对这条大鱼充满了赞美和敬意, 同时这更激起了桑提阿果向它挑战的决心。大鱼当然不肯轻易屈服,老人与大鱼奋战了两个昼夜,在这个过程中,他不断地和鱼、和鸟、和大海对话,凭借顽强的毅力和坚强的信念,他终于征服了那个庞然大物。
意料不到的是,就在老人要把大鱼拖回去的时候,大批的鲨鱼被吸引而来,争吃拖在船尾的大鱼。已经筋疲力尽的桑提阿果竭尽全力用船上简单的工具与鲨鱼展开殊死搏斗, 最后战胜了鲨鱼群, 但那条大马林鱼被成群的鲨鱼咬得只剩下一副空空的骨架。桑提阿果把这副巨大的骨架拖回了岸边。
望着那副骨架,老人自问是什么打败了他,结论是:"什么都不是,是我出海太远了。"老人靠自己的精神与理念坚韧地支撑着,他最终战胜了大鱼,战胜了鲨鱼群,也战胜了失败,战胜了自身。晚上, 老人睡着了, 曼诺林在身边守护着他。
读完《老人与海》的感受
《老人与海》与195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开始以为一定是一部大块巨著。 结果,读完以后才知是部巨著(指文学水平而言), 并不大块。
整篇文章十分简单,只有两个人物,一个主人公老渔夫桑提阿果,和一个邻家小孩曼诺林。
这样一部巨著(指文学水平而言,实际上算不上长篇小说),整篇文章中没有朝代的更叠, 没有战争的惨烈, 没有革命的风云, 没有家庭的琐事,更没有缠绵的爱情;文章中仅仅叙述了老人出海三天捕鱼的经过。
整篇的叙述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过分的修饰,没有常常用于文章中的排比句型,只有平直朴实的语言,叙述了老人和自然搏斗的情节。
文中充分地表现了老人和小孩之间的人性的爱, 这种爱是自然,朴实,深沉的,来自于多年来共同出海捕鱼结成的友谊。 他们之间的友谊或爱,没有一点现代功利社会的唯利是图,利益交换,甚至巧取豪夺;这种友谊建立在对对方无私付出,没有从对方无功获取。
文章中十分细腻地描述了老人和大马林鱼和鲨鱼的搏斗中的情景,充分突出了作者高超的叙事艺术笔下老人精到的捕鱼技术,从中显示了老人坚不可摧的精神力量,他的硬汉形象,保持了人的尊严和勇气,以及胜利者的风度。
在搏斗的过程中他自言自语, 他不断地和鱼、和鸟、和大海对话,不断地想起曼诺林或者回忆往事,显示了他对于自然界的热爱, 把自己的心身和自然界乳水交融地混合在一起。
在艺术手法上,海明威用对话的简洁、明快、有力,修辞的干净,韵调的自然,形成了独特的创作风格。海明威使用的语言和刻划的形象鲜明具体,但是他的主题却含蓄隐晦, 这是他标新立异有别于其他作者的地方。
从文字表面上读到的是一位上了年纪的渔夫,和一个小孩之间的友谊,以及老人出海捕鱼时和鲨鱼的搏斗中所显示的那种敏锐,机智,勇气,坚毅,和人的尊严的形象。 然而,他描述的并不是一位战场上的英雄,并不是是一位德高望重的智者,并不是一位情场的高手,而是生活在底层的一位朴实的老年渔夫。 作者的含蓄的表示了真实的人性,和崇高的品格并不一定为英雄或智者所有, 其实这种高尚的品格深深地扎根在平民百姓之中。另外,在这老人和小孩两人世界里,充分表达的单纯,朴实,纯真的情感,看不见复杂的社会,纷乱的世界,更没有世人争名夺利,尔虞我诈,隐晦地显露底层人群人性的朴素和坦诚。这是我读完之后感受到在文字之外深一层的含义。
不仅如此, 联系到目前国内的情况, 贪污, 腐化, 洗钱, 谋杀, 自尽,逃税, 包养, 吸毒等等,等等,绝大多数发生在所谓的高端群体(这里不做详细解释);再看看法国作家雨果的杰作《悲惨世界》,人间所有的勇气,美德,英雄品质,神圣的精神都集中在一个由于贫穷,偷窃而成为囚犯冉阿让身上。 这两篇文学作品告诉我们,人性,美德,勇气,尊严,常常深藏于低端人群, 也就是平民百姓, 而不是那些道貌岸然的,趾高气扬的高端群体。
文学创作是否应该立足于平民百姓,低端人群?见仁见智!
据诸多权威评价;《老人与海》这部小说是海明威最满意的作品之一,是海明威个人世界观和人生观的结晶,是20世纪欧洲文坛最具影响力的小说之一,对促进欧洲文学的发展有着长足的影响。
Alabama 发表评论于
回复 'zhu286' 的评论 : 谢谢您对我的鼓励!要想改编成小说或电视剧, 恐怕我的水平还不够, 毕竟不是文科生。 再谢!
Alabama 发表评论于
回复 'moto66' 的评论 : 谢谢!
zhu286 发表评论于
一段真实的体验和感受,是用心去写一个优秀作品的基楚。A老的(我和她的故事)就是这样的一个基础。继续修改,有一天会有人像当年发现(北京人在纽约)一样,买断您的(我和她的故事),去改编成电影或电视剧。
moto66 发表评论于
谢谢分享您的读后感。我也要读这本书。
Alabama 发表评论于
回复 'coinbycoin' 的评论 : 谢谢!
Alabama 发表评论于
回复 'jyang1' 的评论 : 实话实说! 哈! 谢谢!
Alabama 发表评论于
回复 '茅山道士' 的评论 : 谢谢您喜欢!
Alabama 发表评论于
回复 '长岛阿美' 的评论 : “文学作品无界限”, 赞同!
Alabama 发表评论于
回复 'zhiyan' 的评论 : 谢谢!
coinbycoin 发表评论于
还没有能够完整地过一遍老人与海,要放在reading list 上!
jyang1 发表评论于
大实话!
茅山道士 发表评论于
欢迎A兄回来,喜欢你的文章。
长岛阿美 发表评论于
同意 7grizzly, 文学作品无界限。列夫托维若斯泰,简,奥斯汀,毛姆等的作品,都是限定在当时社会的中上阶层。也是受到大众认可。真实,细腻,极致,直追人性本质等使其被成称为优秀文学作品。 就像抽象画,山水画,油画各种不同风格的画作一样,有共同优秀之处,题材,反应的事物确不同。老人和海这种特别细腻细节描述的作品,看时跟着心旷神怡。过后除了框架大概,就什么都想不起来了。属于很特殊的一种。
zhiyan 发表评论于
独特的视角和见解。也去找来这篇作品读一读。 谢谢
Alabama 发表评论于
回复 '一家三口' 的评论 : 谢谢您纠正我的错误! 我糊涂了! 立即纠正!
一家三口 发表评论于
“再看看法国作家雨果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悲惨世界》”不准确。雨果没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诺贝尔奖是发给仍然在世的获奖者。雨果时代还没有诺贝尔文学奖。
海明威是个传奇。我也很喜欢喜欢《老人与海》
Alabama 发表评论于
回复 '菲儿天地' 的评论 : 谢谢菲儿网友鼓励!
Alabama 发表评论于
回复 'xiaoge' 的评论 : 谢谢!
Alabama 发表评论于
回复 '7grizzly' 的评论 : "No need to set a limit ", 红楼梦就是描写才子佳人,缠绵爱情,不愧为一部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巨著。
Alabama 发表评论于
回复 'nanjing2' 的评论 : 谢谢南京网友的鼓励!
Alabama 发表评论于
回复 '西岸海豚' 的评论 : 其实, 付出不一定是为了回报。 真实的感情只求付出, 不求回报的。 谢谢您的回复!
Alabama 发表评论于
回复 '雪中梅' 的评论 : 谢谢! 我想英文原版应该更能了解作者的真实思想, 有空还想再读原版。
Alabama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注册很麻烦' 的评论 : 谢谢鼓励!
Alabama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晓青' 的评论 : 谢谢晓青网友! 是的, 好的作品来源于生活, 而不是凭空想象的。
菲儿天地 发表评论于
“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 作为lost generation 那一代艺术家的代表之一海明威,他的作品似乎有很多层意思,比如硬汉的形象,隐含的宗教象征等等。。
多谢分享,你将作品与当今社会形象的联系很让人思考!
xiaoge 发表评论于
谢谢分享,也要找来看看。
7grizzly 发表评论于
> 文学创作是否应该立足于平民百姓,低端人群?见仁见智!
仁智:No need to set a limit ;-)
nanjing2 发表评论于
写得真好!受教了!把这本加入我的reading list。
西岸海豚 发表评论于
写的真好赞一个!这也使我想起好人不一定有好报,付出不一定有return这样的哲学命题。
雪中梅 发表评论于
写的真好,对书中的评价精湛.几年前读过"老人与海",后来还买了英文版和中文版的书.但是一直没有时间好好去读.欣赏了,平安是福.
注册很麻烦 发表评论于
谢谢诠译,把作品深刻的意义勾勒出来
晓青 发表评论于
沙发!写得真好!是的,现在的作品根本不深入生活,甚至坐在家里凭想象创作,怎么能有好作品呢?
问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