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代行政级别的评定问题
昨天贴了一份中南局的名录,一些网友对名录中有几位的级别有疑问。级别的评定我以前发过几篇博文介绍过,现在作一归纳并回答网友的问题。
50年代早期的评级是以时任职务为主导的(如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就是3级,不管以前是什么资历和职务,任政务委员就是4级等);但很多职务是一职数级,这时定级别的上限还是下限就和职责的重轻及资历有关了。如52年的省长,资历老是5级,资历浅是7级,如1937年11月加入中共的辽宁省长杜者蘅是7级;
50年代早期的评级是以时任职务为主导的(如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就是3级,不管以前是什么资历和职务,任政务委员就是4级等);但很多职务是一职数级,这时定级别的上限还是下限就和职责的重轻及资历有关了。如52年的省长,资历老是5级,资历浅是7级,如1937年11月加入中共的辽宁省长杜者蘅是7级;
所以能到哪一级,时任职务是最主要的。另外根据评升级实施的实际情况,下面2个时间段的职务影响级别:52年8月前(第一次评级是52年8月结束)和54年底前(55年2月高干作过调整),以后的职务对高干的级别基本没影响:56年起7级以上的不再调升,即升职也不升级;8级以下有少数的调升。60年起,10级以上不再调升,个别必需调的须打报告审批。如柯庆施58年当了政治局委员,3届人大当了副总理还是5级,没有调升。
下面回答几位网友的问题:
1. 李先念,我在跟帖回答了:54年的副总理最低3级;
2. 李雪峰,中南局副书记,中南军政委副主席;52年评级时,大局书记最低3级,副书记4级;大区正副主席3-5级,他以大局副书记可定4级;
3. 赵紫阳,资历浅(1932年3月入团,1938年2月入党,入党晚了2年。)52年评级时如是地委书记,最多10级。但他51年5月已任华南分局秘书长,52年评级时是华南分局常委,已可评8级;54年7月任华南分局副书记,55年2月省部级以上调整级别可调到7级。即使他55年没调升,60年前有很少的8级升7级的,赵从55年起已是广东的实际2把手,当然会到7级。有回忆文章提到他是7级。如你有不同的资料,望分享。
4. (49.10-54.11)中南局除了书记和常委还有另外37位委员,因太多了,我没列出。广东的有:陶铸 黄永胜 古大存 方方 冯白驹 何伟 易秀湘 杨一辰。
2. 李雪峰,中南局副书记,中南军政委副主席;52年评级时,大局书记最低3级,副书记4级;大区正副主席3-5级,他以大局副书记可定4级;
3. 赵紫阳,资历浅(1932年3月入团,1938年2月入党,入党晚了2年。)52年评级时如是地委书记,最多10级。但他51年5月已任华南分局秘书长,52年评级时是华南分局常委,已可评8级;54年7月任华南分局副书记,55年2月省部级以上调整级别可调到7级。即使他55年没调升,60年前有很少的8级升7级的,赵从55年起已是广东的实际2把手,当然会到7级。有回忆文章提到他是7级。如你有不同的资料,望分享。
4. (49.10-54.11)中南局除了书记和常委还有另外37位委员,因太多了,我没列出。广东的有:陶铸 黄永胜 古大存 方方 冯白驹 何伟 易秀湘 杨一辰。
曾志,文年生,吴有恒不是中南局委员。
广东很多干部都是大革命时期的党员,资历老,但职务不高,定8级的很多。其他地区也是,资历再老,那时职务不高,级别也上不去,如华东的夏征农,26年党员的,时任山东分局宣传部副部长,最高评8级。而何伟,1936年的党员,评级时是华南分局常委、广州(直辖市)市的一把手,就评了一把手的低限,是7级。举这些例子还是想说明50年代的评级是以时任职务为主导的着重点。
我列的名单大部分是有基本可靠的资料来源的,一部分是我按照“定级标准”和履历分析推测的,由于常有特殊情况存在,个别人的情况会有差误,欢迎指正和提供正确信息。
我列的名单大部分是有基本可靠的资料来源的,一部分是我按照“定级标准”和履历分析推测的,由于常有特殊情况存在,个别人的情况会有差误,欢迎指正和提供正确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