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你遇见的,都是修行处!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好久不来喝茶,一推门,有些恍惚:昔日茶客们吆五喝六的国事政论,家长里短,小道八卦,鸡零狗碎忽然间变成了大师们谈经论道的道场。一句句尊尊教导此起彼伏,声音浑厚有力,低沉悠长——我是谁?我不是我,我还是我。哪里有我?我就是宇宙,THAT就是我,我还是我,一切都是幻像,没有我……GOT IT?

赶紧推后一步,柔柔眼睛,这明明还是茶轩嘛!

正打算回避,忽然间一头驴破门而入!此驴毫不陌生,也不把自己当外人,自个儿往屋子正中坐下,前腿一抬,啪啪啪三瓶茅台摆在桌上:“你们这些布道修行者,别偷换概念暗渡陈仓,先搞清“我”是谁!来来来,喝酒喝酒,我的茅台我的酒!”

敢情砸场子的来了!

毕竟都是修道者,不但不把这蛮驴赶走,反而围坐在它四周,听驴道,喝驴酒……

可不是嘛,道可道,非常道,人有人道,驴自然也有驴道,哪里都是道场。驴道未必赶不上人道。摇头晃脑满腹经纶的人,未必就比驴更能得道。想到这儿,我也安安静静的坐下,听驴论道。

此驴一开口就滔滔不绝,吐沫星子乱飞:想当年俺赴一饭局,一美女拉俺过去,啧啧啧,此乃真正美女,明艳照人,脸蛋身材都比刘亦菲美上好几个层次,什么奶茶妹妹,在当年的她面前就是一根狗尾巴草……。

听到这儿,我不禁浑身热气上窜,一阵燥热。谁还能比过刘亦菲和奶茶妹?不过这俩妹妹是单薄了点儿,难怪强哥他。。。

突然想到一人:香港艳星钟丽缇!厚厚性感的嘴唇,丰乳肥臀前凸后翘,谁敢说她不是美女呢?哦,有人没看过她演的电影?三级片太低俗,咱介绍个正经的:《色戒》。

没搞错,是《色戒》不是李安汤唯的《色戒》,是印裔法国籍导演宾·纳伦导演,钟丽缇主演的《Samsara 》,不知谁翻译成了《色戒》,似乎《轮回》更为准确。

这是一个关于修行的故事,拿到茶坛来正好应景儿。

喜马拉雅山脉,一群僧人骑在马背山上超高山深处的一个超然世外的洞穴走去,他们要去接回一个在洞穴里不吃不喝,“本尊闭关”静坐修行了3年3个月又3天的喇嘛——达世。在昏暗阴森的洞穴里,师父和众徒弟唤醒达世,将他蒙上眼睛带出山洞,来到河边,为他剪去指甲、修去长发、擦洗身体、换上僧衣......。

此时的达世已经忘却了如何行走,如何吃饭,他睁开眼睛,看见一块石头上写着一句话:一滴水如何永不干涸?他茫然地看着这句话,师父感叹道:达世,你去得太尽了!是啊,经过这艰苦的修行,这位深得师父真传、颇具活佛赏识的喇嘛还不六根清静、超然物外了呢?

但是,这位20出头“去得太尽”的喇嘛在回到寺庙后, 他那男人最原始的情欲开始苏醒萌动!在一次祭典活动中,达世无意瞥见了一位哺乳母亲丰满柔润的乳房,竟呆呆若木鸡,此后夜夜春梦不能自拔。而后,达世在村庄的丰收庆典上,遇见了年轻貌美的琶玛(钟丽缇)后,内心那异性相吸,阴阳交合的情欲便一发不可收拾。

这时,师父来到他的面前,指点他去一个地方。

这是一个高山,高山上的一位隐居老僧守着一幅图,这幅图乍看是“春宫图”,然而酥油灯烛影一照,“春宫图”变成了“白骨图”就在达世愕然之间,老僧展示给他一句话:任何你遇见的,都是修行处!

如果看过“劝世春宫图”的达世此时开悟了,放下了,洗面革新了,那这故事也太鸡汤乏味了。不,春宫图没有让达世开悟,他回到寺庙,质问师父:“释迦牟尼在29岁前,仍过着世俗的生活。但我从5岁起,就过着他遁世后的苦行生活。为什么?严守僧人的戒律之后,应许给我的自由在哪里呢?我们发誓禁欲,但应许给我的满足在哪里?……有些东西我们必须拥有过,才可放弃。”

是啊,佛祖都曾享尽荣华富贵,后宫粉黛三千,凭什么让我5岁出家,现在要我严守戒律禁欲修行呢?既然佛祖都是看尽繁华后才看破红尘,我为什么不该拥有过才可放弃,“拿起”后才能“放下”吗?

面对达世的疑问,师父只是沉默。先拥有再放弃,这究竟是满足欲望的借口,还是修行的路径?这是影片丢给观众的一个思考题。

达世来到当初出洞后沐浴更衣的河流,换下僧衣,穿上俗衣。毅然转身朝琶玛家走去。

琶玛看着为她还俗的达世,惊喜之间带着几分矜持,这达世有些不安:我去树林等你,你若不来,我会在日落之前离开。而在日落之前,琶玛来到树林,就在丛林山野间,两人紧紧的赤裸相拥...

达世终于满足了他的第一个欲望——色欲,达世和琶玛终于结婚生子,世俗的生活甜蜜美满——达世的爱欲也满足了。达世成为琶玛家的重要支柱,他揭穿了欺诈的收粮人,自己背着粮食去买卖,换回了第一桶金——达世的物欲满足了;达世成了农场主,雇佣了许多工人,其中一个年轻貌美的印度女人看上了他——达世的名欲也满足了……。

但是,生活却是无常的。收割的时候,达世家的粮仓起火,一年的劳作化为灰烬。达世以为是受粮人报复,找到受粮人评理,没想到反而被暴打一顿扔出屋外。受伤的达世在家休养,印度女人趁机破门而入,与达世疯狂的淫乱媾合……。

这还是同一个完成了“本尊闭关”修行的达世吗?那个被活佛嘉奖,受人尊敬的喇嘛怎么和没有修行的凡人一样的贪、嗔、痴、慢、疑?

这也许是影片要让观众思考的第二个问题:什么才是真正的修行,修行到什么时候才能真正的“开悟”?才不被欲望所迷惑?红尘之中,有谁敢说,我开悟了?

“人性”之中,“无常”之间,才是真正的生活。

达世一定是感觉到了一丝内疚,他一言不发地独自走向山坡。这时,师弟给他带来师父临终前写的信:“我知道我的业仍未完,我会再次轮回,我们会再见面。届时你能告诉我,什么比较重要,满足一千个欲望,还是战胜一个?”

这是第三个让所有修行人和尘世凡人思考的问题。面对千千万万的欲望,是不是都要一个个的去满足才能放下,还是专注一个去战胜它?

达世似乎醒悟了,他决定抛开俗世,放下。于是他再次回到那条河流中,脱下俗衣,换上僧衣。

如果影片到此结束,告诫众生出家才是最终的正途,那么这无疑就是一碗宗教鸡汤。不,对于人生的每一个问题,都没有现成唯一的答案。达世需要思考,每一个人都需要思考。

就在达世回到寺庙的路上,琶玛出现了。美丽性感的琶玛,这整部片子里不是一个仅仅“色相”的诱惑,而是导演刻意安排的相对于“本尊闭关”修行的另一种修行:不逃避红尘、不规避欲望、不指望救赎、不幻想完美的修行之道。

对于“爱欲”,琶玛从一开始遇见达世,就不遮掩,不纠结,当她发现达世居然为了自己还俗时,她没有逃避,没有害怕,勇敢承担父母认为的“丢人现眼”的选择。

晚上,达世和琶玛亲热接吻时,幼小的儿子醒了过来看着爸妈,达世发现后惊慌失措,而琶玛却轻轻抱住达世的头,让他专心看着自己,孩子看着恩爱的父母甜甜睡去了……

面对人性,琶玛和孩子都是自然的,自以为有修行造诣的达世却纠结不堪。面对爱情,琶玛热情主动,毫不扭捏;苦苦修行了15年的达世却内心纷乱,被情欲折磨。

生活中,达世因下雪寒冷就禁止孩子外出;琶玛却平静的说不要过分保护,让孩子出去后自然就知道外面很冷了。

此时,达世和琶玛相对而立,前面是寺庙,是出家,而背后是回家,是俗世。

琶玛说:听过耶输陀罗这名字吗?释迦牟尼,所有人都认识他,耶输陀罗嫁给释迦牟尼,她非常爱他。有一晚,释迦牟尼离开她和儿子,他们正熟睡,他去寻求觉悟,成为佛祖。他走时什么也没说!耶输陀罗关怀病人,她早于释迦牟尼救助他们,她早于释迦牟尼理解民间疾苦,说不定他的觉悟由她启发!或许耶输陀罗想过离开释迦牟尼和儿子呢。

我们怎知道耶输陀罗,在释迦牟尼离开后没有愤怒?没感到寂寞痛苦?谁会想起她?

达世泪流满面地跪下:琶玛,带我回家。

琶玛把钵和佛珠丢给达世:达世,若你渴求佛法,像对我的爱欲一样强烈,你可成佛。说罢,琶玛飘然而去。

琶玛离开后,达世看到了石头背面的另一句句话:让它流入大海。达世痛苦至极,蜷曲在转角的地下..

琶玛是智慧的,她用这一方式告诉达世,人在尘世,宛若河流中的浮枝,我们或沉去,或摔碎,或被困,但我们的归宿都只有一个:流入大海!

影片结束了,这是最后一道思考题:红尘与道场,哪个不是修行?如果说悉达多走的是修行路,耶输陀罗所做的难道不是?达世不吃不喝脱离尘世3粘月3天,僧衣俗衣脱下换上,折腾来折腾去,最终还是回到原点,痛不欲生;琶玛自始至终身在红尘,从容面对自己的欲望,面对每一个“无常”。谁才是被相所惑?谁才是真正的修行?

生活本身就是修行,红尘便是道场,真实的活着,真实的面对自己,过好每一天就是最大的修行。“任何你遇见的,都是修行处!”——或寺院,或工作,或家庭,或生活,何处不是修道之地?

“欲望不是我们的敌人,虚伪才是。” ——宗萨仁波切

故事说完了,回到茶轩,这里其实也是一个修行处啊!喝茶是修行,喝茅台也是修行。听大师讲道有益,听老驴嘶鸣不亦乐乎?想当初,茶轩有过百花齐放,也有刀光剑影,当岁月过去,尘埃落定,茶客们都该得道开悟了吧?

希望我们都去掉虚伪的面具,真实真诚的对待生活,对待茶轩的每一个茶客,对待自己。哦,有自己吗?没有?我是谁呢?

Is “THAT” a question?

老驴,别来无恙?

米大师,米大师在哪儿?茶坛有过一个米大师吗?或只是我的幻觉?

喜爱心 发表评论于
Everything happens for a purpose. 人生所有的经历都有其意义,就看人的悟性高低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