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健康所必须的不可见的能量元素

世事忙忙如水流,休将名利挂心头。粗茶淡饭随缘过,富贵荣华莫强求。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八大营养素是可见的宏观营养素。还有一些营养素是不可见的,比如能量与时序。这些营养素合起来就是人体所需的十大基础营养素。将能量与时序纳入基础营养素之内,是加拿大注册营养素、健康管理师博士龙(Dr.Long)于2018年首次提出。

能量是物质运动转换的量度,简称“能”。世界万物是不断运动的,在物质的一切属性中,运动是最基本的属性,其他属性都是运动的具体表现。能量是表征物理系统做功的本领的量度。空间属性是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体现;时间属性是物质运动的持续性体现;引力属性是物质在运动过程由于质量分布不均所引起的相互作用的体现;电磁属性是带电粒子在运动和变化过程中的外部表现,等等。物质的运动形式多种多样,每一个具体的物质运动形式存在相应的能量形式。

能量的本质是物体运动状态中的一个守恒量,能量与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多个层次的相互转化,具体可以表现为多种状态。以下重点谈谈与人体健康相关的几种能量状态。

1,热量,即人体能量,是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一切生命活动都需要能量,这些能量主要来源于食物。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经体内氧化可释放能量。三者统称为“产能营养素”或“热源质”。

2,磁场,即人体磁场,属于生物磁场的范畴。人体磁场产生与测定的研究大约有三十年左右,现处于发展过程中。由于人体的磁场信号非常微弱,又常常处于周围环境的磁场噪声中,给测定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这是造成此项研究迟缓的主要原因。超导量子干涉仪的研制成功,使人体磁场的研究进入高速发展时期。用微弱磁场测定法通过对人体磁场的检测,把所获人体磁场的信息应用于临床多种疾病的诊断及推进一些疑难病症的治疗中,都有重要的意义。

3,辉光,即人体光,人体光晕的分布有一定的规律。就同一人而言,一般手指尖的光最强,臂、腿和躯干较弱。上肢发光又往往比下肢强。人体的不同部位虽然紧密相邻,但它们发的光强度竟可相差一倍、两倍,甚至十几倍。同一个部位,发光强度始终维持在某一发光水平,直到生命状态发生了特殊变化。

“人体辉光”很可能是人体发出的二次辐射与空气电离产生的荧光现象。因为温度处于绝对零度以上的物体,均能发射辐射波,只不过是这种辐射波极其微弱,并且它们的波长不能被肉眼识别而已。人当然也会产生辐射波。人在发出辐射波的同时也在接受包括来自宇宙空间的可见光、紫外线,以及来自地球本身的X射线等辐射。

人、动物、植物等有机物,甚至矿物、岩石等无机物,都有一个固定的能量吸收带,该吸收带一旦在比较特殊的电磁场里受到电磁能量的激发,就会产生比原来所吸收的辐射波波长更长的二次辐射。这种二次辐射的辐射波能使空气发生电离,形成有色离子,大量有色离子的汇聚就会发出可见光。那么,人体发出的极其微弱的冷光到底有多么微弱呢?就好比我们在黑夜里点亮一只1瓦的小电灯。

4,气血之气

什么是气血?

气与血是人体内的两大类基本物质(一个可见,换一个不可见),在人体生命活动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气对人体有推动调控作用、温煦凉润作用、防御作用、固摄作用及中介作用;血对人体有濡养作用及化神作用。

气是人体内活力很强运行不息的极精微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气运行不息,推动和调控着人体内的新陈代谢,维系着人体的生命进程。气的运动停止,则意味着生命的终止。

中医学的气概念,可能源于古人对人体生命现象的观察。古人通过对人体自身某些显而易见且至关重要的生命现象,如呼吸时气的出入、活动时随汗而出的蒸蒸热气等的观察,产生了对气的朴素而直观的认识,加之在气功锻炼中体悟到的气在体内的流动,于是在朴素认识逐渐积累的基础上进行推测、联想、抽象和纯化,逐渐形成了人体之气是人体中的能流动的细微物质的概念。随着认识的深入,对人体之气的来源、功能、运动规律和形式以及与脏腑的关系有了较系统的认识,建立了中医学的气学理论。

中医学气概念的形成,自然受到古代哲学气学说的渗透和影响。古代哲学的气是运动不息的细微物质的概念,气升降聚散运动推动和调控宇宙万物发生发展和变化的思想,对中医学的气是运行不息的精微物质概念的形成,气升降出入运动推动和调控着人体生命活动等理论的构建,都具有重要的方法学意义。但中医学的气是客观存在于人体中的具体的气,是在体内不断升降出入运动的精微物质,既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又对生命活动起着推动和调控作用。中医学的气理论有其固有的研究对象和范围,而古代哲学的气学说是一种古代的宇宙观和方法论,因此中医学的气概念与古代哲学的气概念是有严格区别的。

如何理解中医里面的气?

《黄帝内经》说:“夫精者身之本也”,张景岳说:“精之为物,重浊有质,形体因之而成也”。西方说蛋白质和细胞是人体之本,就是东方所说的肾精,殊途同归也。《黄帝内经》又说:“精化为气”,“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者也”。《简明中医词典》说:“原气亦称元气……禀受于先天而赖后天荣养……推动五脏六腑等一切器官组织的活动,为生化动力的泉源《难经·三十六难》”。张景岳说:“精化为气,谓元气由精而化也”。现代科学明确指出,蛋白质具有生命原动力,称为活力、活性,比如酶活性、抗体活性,也就是原(元)气、真气。

中医的技术高点是气。人体生命的主体是生化之气,副体是有形实体。就此而言,中医重在调气,应是生命医学的主体。从气诊病,及时把控,早诊早调,把控阴阳,健康得复。现代中医,包括经络中医、脉学中医、道医、歌医、乐医等等,都是太极理论与阴阳学说的太极医学,其中的气是整个医学的核心。因此,中医实质上即是信息医学之太极阴阳变化之学。所谓意念,也就是先天生命力、生命原动力(原气),是客观存在的生命现象。

5,精气神

精,泛指人体一切营养物质,有先天与后天之分,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后天之精来源于饮食,主要由肾来管理,常常有“肾精”之称。“人始生,先成精”,精不仅是构成人体的基本要素,而且主宰人体的整个生长、发育、生殖、衰老的过程。

气,是维护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精微物质,是推动人体脏腑组织机能活动的动力。它既是物质的代称,也是功能的表现。气在人体有推陈出新、温煦脏腑、防御外邪、固摄精血、转化营养等重要职能。“人之有生,全赖此气”。气能周流不息,如环无端,人体则健康无病。

神,是指人体的一系列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为心所主。心为人体的最高司令官,神则居其首要地位,心健则神气充足,神气充足则身强,神气涣散则身弱,故《灵枢·邪客》说:“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心伤则神去,神去则死矣。”

精与气的概念在中医学中是有严格区别的。精是构成人体的最基本物质,也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灵枢·经脉》说:“人始生,先成精。”气是由精化生的极细微物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精化为气。”精为脏腑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气是推动和调控脏腑生理活动的动力。因此,《内经》中多次提到精与气的转化关系,其对精与气的区分较先秦哲学中的概念更为明确。而神,更多的是一种外在的与内在密切相关的表象,与西方医学中的心理学、精神病学等有交叉。

6,体质,是由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所形成的,人类个体在形态结构和功能活动方面所固有的、相对稳定的特性,与心理性格具有相关性。个体体质的不同,表现为在生理状态下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和适应上的某些差异性,以及发病过程中对某些致病因子的易感性和疾病发展的倾向性。所以,对体质的研究有助于分析疾病的发生和演变,为诊断和治疗疾病提供依据。

“体质”是在中医理论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病理生理学概念。查《辞海》无“体质”一词,但对“体”、“质”分别解释为:“体”,指身体,“质”为性质、本质。所谓体质,就是机体因为脏腑、经络、气血、阴阳等的盛衰偏颇而形成的素质特征。身体的素质特征是复杂的,但根据脏腑气血阴阳的功能状态以及邪气的有无,可以分为正常体质与异常体质两大类。异常体质又可按邪正盛衰分为虚性体质与实性体质,或复合性体质三类。虚性体质系指脏腑亏虚,气血不足,阴阳偏衰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常见有四类。实性体质,即邪气有余为实,故实性体质主要是指体内阴阳偏盛,痰、瘀等邪气内结所形成的素质特征,常见有五种体质类型。

7,意念,即意识(包含显意识,潜意识)而成信念的精神状态。是主体轻度入静后原神能动的自律性调控自然积淀因的亚无极思维态。它“舍弃”了一切中间环节,具有“穿透力”。通称灵魂。意念力有的是天生就很强大的,有的是后天形成的。后天的修行非常辛苦,几乎是不能完成,并非刻苦修炼就能成功,要平稳心态,才能成功感受到意念的存在。

意念是没有识神思维过程的人脑潜在功能的轻度活跃。识神是人脑的浅层功能。原神(元神) 是人脑的深层功能。原神是人脑固有的先天自然功能,是人类进化产生的脑结构的必然结果。这就是说,只有原神才可能与“气”直接发生关系。人脑固有的气机和物质编码和构成万物剪形而上的“气”,在编码、程序和气机信息上有相通之处,所以它们可以相互感应沟通。懂得这一层至关重要。“意到气到”,“以意领气”,其“意”就是生命场及生命信息流体的气机系统。它通过人脑固有的信息编码沟通,对气物质过程及其“五行”易变属性,直接进行定向引导和加工。所以可以通过意念对气物质的运动赋予信息量,产生气化功夫。

《简易经》里所述:“德化情,情生意,意恒动。”,“意恒动,识中择念,动机出矣。”。意思是:人的德性能演化出情,情能生出意,意不停地运作即意识,意识有刺激大意义大的意识,有刺激小意义小的意识,在意识中,自觉不自觉地就会选择意义的大意识转化为意念,把其它意识抛弃。此意念会转化为动机,能支配人体去付诸于行动。

道士修炼和演奏道乐时,发现他们采用特殊手势语言(手印)和声音(咒音),可与人体的经络、脏腑、元气相合,可以集中意念,自我催眠,战胜精神压力,达到无我无畏的最佳精神状态,并影响周围的事物。这就是我们最早理解的意念与元气。人的意念以能量方式发生振动并辐射出磁场。意念是元气、也是物质,意念能够转换为物质,能影响人体组织。

意念既是气,是力,是一种能量。意念者,虚拟也。但,并非虚假,因为“虚”能变“实”,“无”能变“有”。意识是一种不受我们身体局限的物质,是一种条理分明的能量,有能力改变物质事件。因此可以“以心控物”, 能力超越时间、空间的限制。一个简单的意念似乎拥有改变我们世界的力量。

8,气功发源于中国。气功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有关气功的内容在古代通常被称为吐呐、行气、布气、服气、导引、炼丹、修道、坐禅等等。中国古典的气功理论是建立在中医的养身健身理论上的,自上古时代即在流传。原始的气功一部分称为“舞”,如《吕氏春秋》所说的“筋骨瑟缩不达,故作为舞以宣导之”。春秋战国时期,一部分气功被概括于“导引按跷”之中。中医专著《黄帝内经》记载“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积精全神”、“精神不散”等修炼方法。《老子》中提到“或嘘或吹”的吐纳功法。《庄子》也有“吹嘘呼吸,吐故呐新,熊经鸟伸,为寿而已矣。此导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的记载。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文物中有帛书《却谷食气篇》和彩色帛画《导引图》。《却谷食气篇》是介绍呼吸吐呐方法为主的著作。《导引图》堪称最早的气功图谱,其中绘有44幅图像,是古代人们用气功防治疾病的写照。

气功(炁功)是一种中国传统的保健、养生、祛病的方法。古代或名“丹道”,以呼吸的调整、身体活动的调整和意识的调整(调息,调身,调心)为手段,以强身健体、防病治病、健身延年、开发潜能为目的的一种身心锻炼方法。三调是否合一是气功修炼与一般体育运动的主要区别,一般体育运动的操作内容也由三调构成,但三者各自独立,不要求合成一体。

从中医学角度定义气功:气功是调身、调息、调心三调合一的心身锻炼技能。如果从现代行为医学的角度看,气功锻炼是对一种有利于心身健康的良性行为进行学习训练,最终以条件反射方式固定下来的行为疗法。如果从气功作用的心理生理学过程看的话,可将气功定义为:主要是通过使用自我暗示为核心的手段,促使意识进入到自我催眠状态,通过心理—生理—形态自调机制调整心身平衡,达到健身治病目的的自我锻炼方法。

气功原理:经络、穴位、气血学说是中国气功的理论基础。心理和灵魂受囿于自身本来素质和外界条件,但人类可以有意或其后无意地调整心境与灵魂状态。人类的感知还有两种非意识的心理隐态:潜意识态与无意识态。意识——潜意识——无意识三种心态有着一定的联系:意识目的而为、潜意识不自觉而为、无意识不自主而为,其纽带是人体自序场。而体序场在传统被称为“神”:识神、元神、本神。 元神是沟通识神与本神的桥梁。本神无极体是前世记忆痕迹,是维系识神和元神存在的基础,就是本能的物质基础。识神也可以从广义上统一、调整元神和本神,但在狭义上是不能入主元本二神干涉内政的,否则就会有气功过持、着相或走火的偏差。

通过气功修炼而达到了三神衡溶、生息并存的全息生命体是能够长久独立能动存在的生命的升华与超越。中国道家内丹术是达成生命进化的主要途径。当然,亡灵和阳神是有本质区别的灵魂四维信息体,都是以反物质为动力。内丹术的修炼过程其实是三神与经络气、元气反物质、精气合一而超越生命的灵魂信息加强的过程。

9,冥想是瑜伽实现入定的一项技法和途径,把心、意、灵完全专注在原始之初之中;最终目的在于把人引导到解脱的境界。瑜伽者通过冥想来制服心灵,并超脱物质欲念;感受到和原始动因直接沟通。通过简单练习冥想,即可帮助人们告别负面情绪,重新掌控生活。

根据瑜伽师们的说法,自我,即人,由于受到自然界三种状态的蒙蔽,所以是受控制、受支配的。如果一个人处于愚昧无知状态的影响支配下,就会希望获得某一特定类型的感官享受,例如,如果一个人是处于愚昧无知状态的影响支配下,他可能想睡眠或被麻醉;如果一个人处于激情状态的影响支配下,他可能要作性的享乐;如果一个人是处于善良状态的影响支配下,他可能要享受在公园或农村度过和平宁静的一天。因此,所有这些情况,是人的欲念的性质由自然界中哪一种影响支配着他的状态来决定的。

由于各宗、各派、各乘、各部的要求和形式不同,瑜伽名目繁多,其中共同的有严持戒律、调息炼气、凝神冥想等。《瑜伽经》提出瑜伽有“八支行法”即八个部分:禁戒、持戒、坐势、调息、制感、持摄、静虑、三昧。

佛教中有许多经典,或涉论瑜伽,或专研瑜伽,使瑜伽成为佛教修炼方法的组成部分之一。而瑜伽术的最终深意,就是“冥想”。它将自己的愿望、爱、希望,都集中在同一法则之下而进行深层的冥想。

最后,从物理学和生命科学两方面来阐述能量元素。

从物理学来讲,能量可以不用表现为物质、动能或是电磁能的方式而储存在一个系统中。当粒子在与其有相互作用的一个场中移动一段距离(需借由一个外力来移动),此粒子移动到这个场的新的位置所需的能量便被储存了。当然粒子必须借由外力才能保持在新位置上,否则其所处在的场会借由推或者是拉的方式让粒子回到原来的状态。这种借由粒子在力场中改变位置而储存的能量就称为位能(势能)。一个简单的例子就是在重力场中往上提升一个物体到某一高度所需要做的功就是位能(势能)。

从生命科学来讲,人体生命内涵两个层次,一是微观层次,是可以在实验室里观察的分子细胞;二是实验室实验法鞭长莫及的宏观层次,这是人体内部普遍联系而形成的统一体以及人体与大自然普遍联系的统一体,也就是“天地人三才”、“天人合一”生命观。比如中医学所说的升降、湿,是将人体与自然界联系后出现的宏观生命现象或巨系统。“升”是巨系统,胃肠道与肾小管等管腔组织的吸收水液功能属于“升”,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属于“升”,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属于“升”……;代谢中间产物属于“湿”,酸碱平衡的“酸”属于“湿”……。这里所说的“升降、湿”等中医学名称是人体遵循自然规律性而形成的高级人体自然科学,也就是物理学中的位能(势能)。

能量医学理论:是人体能量变化(包括生理活动、思维与运动,以及机体适应性改变等)引起身体状态改变的科学医学理论和解决方法。“宇宙能量”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光能、声能、热能、磁能、机械能、生物电能这六种能量,是自然界中能量的表现形式。人是自然进化的产物,人体自身也存在着这六种能量,正是因为这种能量生命才得以生生不息;人体能量的核心是“心智的能量”。人体能量分为两种:先天能量和后天能量。先天能量,是我们人体细胞所产生的能量,人体细胞在开合运动过程中,必然要产生一种精华物质,这种精华物质,在人体内感觉似气流一样在流动,用特殊方法观察似光一样明亮,这就是人体先天之能量,人体精气神的不同表现形式。后天能量,是通过饮食所吸取的营养物质,通常有:水、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几大类。通过先后天能量的有机结合、转化,人体细胞功能更活跃,人体能量更充足。若细胞功能弱小,能量也随之不足。所以,细胞活力强弱直接影响人体能量的强弱。通过精气神的统一与平衡,多维度地快速启动人体的细胞活力,从而达到健康的目的。

以上这些就是人体健康所必须的、不可见的人体能量元素的基础。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