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金庸大师的武打小说

打印 被阅读次数

谈谈金庸大师的武打小说

一谈到金庸大师的武打小说,就想起大学时同学们为了读天龙八部,争先恐后,废寝忘食的景象。那时一套书,几个宿舍的男生分开,约定每人读三小时,然后传给下一个人。轮到我读的时间用光后,已经清晨两点了。看到下一个同学睡地香甜,就自我安慰的说,不要叫醒他了,这是为他好。于是继续读下去,直到日头初起,要去晨跑了,才恋恋不舍地放下。

金庸大师的作品,确实是为当代的武打小说开创了新天地。在他之前的名著,无论是水浒,三国演义,三侠五义,七侠五义,虽然精彩,但却是线条太粗。金庸大师在描写人物感情时,既细腻而又快意恩仇。无论爱还是恨,必让人拍手叫绝。 若有美女良人的描写,必是花团锦簇,让人心醉。对善与恶他有独特的见解。武打动作的描写更是一绝,好像时间被放慢了,每个武打动作都能被放大在读者眼前,看得清清楚楚。

怀念大师之余,却又有几分遗憾之处。

一是大师忽悠的水平太高,弄得许多人相信武术到了迷信的地步 (我也算是半个)。直到武术界出了个搅混水的许晓东,到处打假,几乎完全颠覆了我对国术的信心。不知打假是不是应该从金庸大师的武打小说开始。

二是大师始终没有跳出武林江湖,仿佛人类的原始动力就是仇恨。即可因爱生恨(因为追不着),也可因为打不过,被灭掉而生恨。于是就看到父仇子报,师傅的仇由徒弟报的怪圈。罗密欧与茱丽叶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以二人的牺牲,而换来两个世代仇恨的家族互相原谅和解。

有人分析,欧美民族是求真的民族。中国人是求中庸的民族。印度人是求美的民族。求真的民族容易为事情的根本道理而争执不休。不怕直面相对伤感情。求中庸的民族多愿意寻找合适的解决办法,而避免争吵。求美的民族是只管凡事表面光,内里对错不要紧。

最近崔永元又开了一个“真面”馆,看样是要改变中国人的世世代代的眼光和习惯。罗素说, 爱是明智的,恨是愚蠢的。不管是在研究什么事物,还是在思考任何观点,只问自己,事实是什么,以及这些事实所证实的真理是什么。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