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小的时候是斗私批修的年代。表面上是不讲究门当户对的。大家也都穷,也讲究不起来。不过呢,当时还是有点讲究地域优势的。比如那个时候上海人就不太愿意和外地人通婚。那也是因为当时上海在全国范围内是最有钱的地方,有经济上的绝对优势。。。
那个时候大学生还值钱。上了大学就意味着终生有了铁饭碗。所以如果是大学同学结成的对儿,就有基本的衣食无忧的保障。
刚刚改革开放的时候,农村人和城市人上大学差别不大。大学同学之间不讲究门当户对。也不讲究对方是农村来的还是城市来的。只要对上了眼儿,就是花好月圆。那个时候没有凤凰男孔雀女一说。。。
尽管如此,在老家在故乡,当时还是有一个顺口溜的,讲述了那个时候的女孩要求男孩的十条。读完下面这些,您一定同意,即便是当时那种情况下其实结婚还是有要求的。这十条是:
一套家具
二老双亡
三转一响
四季衣裳
五官端正
六亲不认
每月70元(那个时候年轻人工作工资38块5)
八面玲珑
九(酒)烟不沾
十分听话
听起来好苛刻,结果有好事者把这十个条件加了后缀,变成了
一套家具,少张床
二老双亡,有后娘
三转一响,在墙上(一张画而已)
四季衣裳,少了的确良(那时候的高档货)
五官端正,歪鼻梁
六亲不认,包括丈母娘
每月70元,在赌场
八面玲珑,黑心肠
酒烟不沾,假过场
十分听话,除非进了火葬场
这可能也只是坊间传说的笑话了。不过从这个顺口溜,还是可以看出即便在当年大多数人都是一贫如洗的情况下。嫁人的要求和现在还是非常相似的, 那就是,男方要有经济基础,父母的拖累要少,要有颜值,要听话,要在外面挣大钱和要有继续发展的空间。
那个时候找工人,找解放军,找干部子弟,很是流行。知识分子家庭却不怎么吃香。因为知识分子是臭老九。
那个时候还没有要男方买好房子才能结婚的要求。因为所有的房子都是国家分配的。那个时候的硬指标是“三转一响”,指自行车,缝纫机,手表和收音机。
看官一定会问,既然女方对男方有这么多的要求,那么作为对等的条件,女孩子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呢?
郎才女貌,对女孩子的要求传承了几千年,有高度的一致性。那就是“漂亮,漂亮,还是漂亮。。。” 至于女孩子的家庭,到是没有什么特殊的要求。
老祖宗说“女子无才便是德”。到现在好多地方还是这么说。找一个漂亮的女孩子,无所谓有没有脑筋。男人只要带着漂亮女孩子出去,就有面儿,就行了。会生育孩子,当然也非常重要。特别是会生儿子,对于大富大贵的家庭,尤其重要。古人云“不孝有三 ,无后为大”。富人需要儿子孙子来传宗接代,继承庞大的家业啊。
对于富有的家庭而言,去外面娶回家的女孩不需要才华出众,不需要太能干,不需要可以独当一面。只需要可以带得出去,漂亮得足够撑得起家族的门面就OK。这里好像没有门当户对的硬性要求。不过听说香港台湾的大户人家联姻,强强联手的,也是很重要的一环。
大陆现在富人慢慢多起来,有钱人之间,有钱人和官员之间的利益关系,用下一代的婚姻纽带来系牢一点,可能更加重要。这里门当户对的要求可能更多一些。
上面都是在讲女孩子嫁到男方家的事情。如果是富人家的女孩子找男朋友,嫁到男孩家去,可能门当户对才是真正要考量的事情。
亚洲是男权社会,男人不希望家里的女人比他强。如果不是门当户对,如果女孩子家里富有太多,贫富差距太大,往往男人觉得抬不起头来,久而久之,心里压抑。千奇百怪的事情都可能发生。像三星的大公主嫁给她的司机,孩子都生了2个了,也给了这个驸马爷高管的职位,但是最后还是以离婚大战为结局,细节便宜了那一堆堆的小报记者。三星的小公主因为父亲反对她找一个平民百姓家的男孩子,最后得抑郁症自杀在纽约。瞎想一下,在韩国这个男女不平等,男人地位绝对要远远高于女人的社会,即便是三星小公主和那个平民的男孩结婚,以后怎么样也不好说。有可能也是深深的失望。。。
坊间有一说,“嫁人如同第二次投胎”,对于有女孩儿的家庭,作为父母,这样的担心无所不在。特别是有钱人家的父母,所谓门当户对,考虑男方的家庭背景,可能会更多一些。
即便是寻常人家,谁也不想自己的女儿嫁个不对的人,谁也不愿意女儿在婚姻里不幸福。父母觉得了解自己的女儿,知道自己家的价值观金钱观,觉得可以帮助女儿看清是不是渣男。但是长大了的女儿,往往不听父母的建议。爱情里面,好像父母也阻止不了什么。有的时候,父母越反对,女儿越叛逆。非要和那个父母眼中不合适的男孩子好。搞得父母和女儿都和伤心,搞得两败俱伤。
不被父母祝福的婚姻,往往最后的结局不太好。不过如果女儿坚持要和自己选择的男孩子结婚,最后妥协的一定是父母,去接纳这个女婿,毕竟,父母永远希望帮助女儿,永远希望自己的女儿快乐和幸福啊。。。
谢谢您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