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罗的海游记(四)- 爱沙尼亚小姐

我的心路 -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打印 被阅读次数

为准备高考高中政治课上背过从苏联独立出来的波罗的海三国为拉脱维亚、爱沙尼亚、和立陶宛。当时迷篮球,最容易记住的是立陶宛,因为它的国家篮球队打得不错,颇有前苏联风范。不知道的是西方社会从未承认过苏联对爱沙尼亚的占领,直把爱沙尼亚当做主权国家对待,也就没有所谓独立出来之说了。正应了那句“Truth is in the eyes of the beholder.” 但如果你高考少答个爱沙尼亚,扣分是肯定的。“政治正确”取决于立场;)。

随游轮来到爱沙尼亚的首都塔林(Tallinn)。刚下游轮看到巨幅宣传板上大大的标题写着“你对塔林知道多少?” 大致瞄了眼,很惊讶地发现塔林居然是Skype和Kazza的发源地,怪不得以前几个北欧客户开电话会议总喜欢用Skype。再多看几眼立刻让我对爱沙尼亚刮目相看:这是个信息产业高度发达的国家,在世界上第个实现了网上的地方政府选举和国家议会选举,第个发放电子居民身份,人均创业公司居世界第

塔林新城老城界限分明。时间有限在导游George的带领下只把老城逛了个遍。老城街头演奏乐器卖艺的人很多,水平很高。各种提琴都有,转过个街角就能看到个弦乐四人组。显然音乐是这个城市的灵魂,难怪Kazza会从这里发源。圣奥拉夫教堂(St. Olaf's Church)登高望远之后的大汗淋漓(通往教堂塔尖的旋梯上人多地窄密不透风)和市政厅广场的当地冰镇啤酒是绝好搭配。小憩之后沿小径到Toompea Hill上转了转就到了该返回的时候。

临出老城大家边拍照边顺便等等“沦陷”在商店里的几位女士。我独自踱出老城门在个闹中取静的角落发现个纪念碑,碑上介绍说是为纪念泰坦尼克号以来最严重的次沉船事件。接下来看到的字眼触目惊心:“852人丧生”,“1994年”,”波罗的海“,“轮渡”,“Ms Estonia(爱沙尼亚小姐)号”。波罗的海是世界上最繁忙的内海,任何时刻都有2000艘以上船只在海上航行。它又是最温和的内海,最容易晕船的女儿这次点儿没有晕船的症状。怎么会发生如此惨烈的海难呢?想起在挪威几上几下轮渡,现在又马上要返回游轮上,后怕之余有种紧迫感,顾不得国际漫游数据流量不足,上网先把“爱沙尼亚小姐”号的来龙去脉查清楚再说。

1994年9月28日星期三凌晨点到二点之间,“爱沙尼亚小姐”号渡轮在从塔林到瑞典斯德哥尔摩途中在波罗的海沉没。船上803名乘客和186名船员共计989人只有137人生还。当时天气恶劣,浪高6米(之前的历史记录是7.7米)。救援船支无法靠近进行有效救援。瑞典救援直升机把营救出的人带到岸边降落,而芬兰直升机冒险降落在赶来的救援船支甲板上后再去救更多人。芬兰直升机反复共救出44人,成为救援任务中的最大功臣。大部分人没有在船沉没前逃出船体。成功逃离船体的人又有大半死于失温。又没有碰撞,船怎么会沉得如些之快以至于人们都没有机会逃生?在维京的地盘上就从造船说起。上世纪八十年代时髦的种渡轮设计是船头张开式:停靠后整个船头壳体以两个侧面销栓为轴向上举起,让出车辆上下船的通道。“爱沙尼亚小姐”号正是这样的设计。此设计使得销栓受力有天生的缺陷,海浪将船头壳体整体地撕扯下来而导致船身快速注水沉没。这次海难后这种设计就被淘汰了,取而代之的是贝壳式开合设计。并且欧洲加强了渡轮的设计标准,要求即使外壳漏水也要有个密闭的内壳以延长漂浮时间。同时根据当时救援情况修改了波罗的海应急救援预案。现在的波罗的海轮渡比那时要安全许多。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