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个假期结束了.回到纽约, 发现自己小小的旅游梦想因厚厚的亲情捆绑仍未实现. 带着份失落,不甘和新的期待去图书馆借了几本书, 暂且由读万卷书代替行万里路。打开书卷, 一下子翻到了梦中最远的地方--西藏。
一百二十多万平方公里,平均每平方公里不到两人的西藏, 吸引着全世界勇敢的徒步旅者离开故土和自己固有的生活空间一路风尘仆仆,历经千难万险, 风餐露宿,爬山涉水而来,奔向那里。去寻梦, 以求让自己漂泊许久的灵魂在那里找到一丝抚慰和安宁. 或是在高原雪域发现自己, 在遥遥旅途中找回自我.。无数的人去了,归了,又去了。又无数的人依然在路上,,,
没有亲身经历,就无法切身体会西藏的的文化, 历史, 宗教, 和人民带给世界的是怎样的魅力.没有身临其境, 就无法理解藏人的神圣信念。或许真如别人形容的,宗教似乎成了一种精神鸦片, 麻痹着让人上瘾, 致使当地藏人对宗教的虔诚远远超过于一切现代物质对他们的诱惑。简单的日常起居,简朴的生活条件, 单纯的朝佛, 诵咒, 平淡的日子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们却甘之如饴. 眼里只有清澈, 圣洁,没有一丝世间的浑浊,烦忧。以虔诚满足感恩之心将他们的一生一世都淬炼进这块圣地. 读着描述藏人转经,朝圣,拜忏的文字, 看着他们身心合一五体投地的大礼拜的图片, 我惊叹于这个民族能世世代代在那雪域高原坚强生存下来的力量!
西藏让我最想去的理由有三: 第一,不同于其他国内古镇和一些自然风景区, 尽管都是有大批外来游者的介入, 但唯有在西藏, 任何人丝毫不能改变和动摇当地藏人固有的生活方式。尽管外来奢华物质袭来,他们的内心仍然纯净如水, 生活依旧淡静简约, 他们的内心世界永远满足和沉浸在对佛的虔诚敬拜和酥油茶的浓香里. 第二个理由是想亲身到那里,离佛祖最近的地方感受佛法的力量. 第三是挑战自我.
喜欢读些佛教义理方面的书籍, 是因为喜欢它饱含的智慧和给人向善的力量。 比如《金刚经》, 《楞严经》它让我随着年龄递增加上对生活的历练, 提高挫折容忍力, 学会不计较, 更学会以足够的宽容和余裕面对一起, 当然自己内心也会同时获得回报. 喜欢《三世因果经》,认同经文所讲,觉得这世界理应如此,也更希望如此。在苍茫宇宙中,众生平等,且因果有命,善恶有报。 也练过瑜伽, 接触过气功,觉得它们和佛法的共同之处都是通过人体的静立或坐,(佛法的打坐)调整自身的气, 脉, 心,神。 许多藏传密宗和印度瑜伽的书籍均提到人体本身就像一个生物能量场, 通过练习, 打开身体气脉,达到身体健康的功效。我觉得它们的另一个共同特点是都能让人的内心完全安静下来。无论多少烦心事,只要万念凝聚一身,顷刻间,天地只有广阔无垠的宇宙时空和渺若一粒尘埃的自我。
一直以来,自认心中有佛,却从不拘泥于形式, 喜欢佛法,却并不日日诵经, 拜忏. 只有自己遇到比较重要甚至影响到自己一生的大事, 在自己不能立刻做出决定和判断的时候,也是生命中走到某一人生十字路口的时段, 才会临时抱佛脚,在佛前, 认真烧香,祷告,让自己的内心在祷告与祈愿中获得一种信心,一种坚定, 意念中让自己相信目标与愿望就在不远的前方, 只要自己稳定坚实地向前走,就一定能达到梦想的彼岸。从而更努力,更积极,更乐观也更从容的去等待和争取. 和藏人的信仰相比,愧疚于自己的信仰不够虔诚,有时读佛经心底里也很怕自己真的入了进去,有去无回。而这花花草草大千世界,我又是十分眷恋,贪心。我怕真的万念俱空,一切红尘浪漫,绚烂美丽都如浮云过眼,生活是清净了,我怕活着却没了滋味。毕竟太凡俗的自己做不到藏人那样。
心中有佛,虽做不到母亲那样初一十五吃素烧香, 但经常读佛,以此审视自己的内心,犹如定期给自己的心理做一次健康体检和维护保养. 从而让自己的内心变得更温和, 更安定 也更强大, 对身边的亲人朋友, 甚至陌生人, 也心存善念,世间的人如果都能互相感受彼此的善行善意,互相得到帮助和益处,我想这就是心中有佛的功德吧.
想到西藏人民简朴的生活方式,又让我想到了另一个种族,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阿米西族。他们是基督新教再洗礼派门诺会中的一个信徒分支,他们以拒绝使用电话电器, 汽车及电力等现代设施,仍然活在自己乡村的世界里,过着简朴的生活而闻名。 他们许多人非常富有,有从祖上传下来的百英亩土地,有自己的银行系统, 不需要购买医疗保险, 不拿政府社会福利, 没有社会安全号码,没有驾照,既不纳税,也不要政府一分钱。阿米西人也从不当兵, 反对任何战争,是和平主义者。 他们不使用电灯,不坐汽车, 不看电视, 始终保持自己的原始生活方式, 抵制现代生活的种种诱惑。 在美国这个世界发达和物欲横流的国家,这个部落能顽强生存下来,且人数逐年递增,或许另很多人匪夷所思。读过西藏,了解了藏民,我也能理解了纳米西人。 我想他们远离物质,和藏民有很大相似之处,都是让自己的内心与大地和上帝贴的更近.他们对现代化的抵制,也是想保存一种传统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空间,可见全世界各地的人尽管文化种族不同,却有着同样回归家园的淳朴心愿.
经常怀念上学时与好友互相写信的那个年代。每当收到同学朋友寄来的信件, 还未开启,那一封封带着墨香和漂亮邮票的信封,就足以让内心喜悦一阵子,直至上课铃声响起,还拈在手里猜测着信里的内容。 回信也是一样,小心翼翼地铺开信纸,,把自己的情感认认真真以最好的字体倾注于笔端, 那份真诚,那种情谊的倾诉方式,我想是功能再多的现代版手机也无法替代的.
几年前为了感受乡村生活和寻找一份自然下的绿意,在中国农村买了一小块地, 每年和妈妈姐姐一块去种菜,秋收, 充满乐趣。 而此次休假回国, 却自己找了种种理由四十几天坐在家里发呆玩手机也懒得去光顾一下自己的田园,任由其自生自灭在那里。 当世间缤纷浮华尽收眼底,内心要达到如何的清淡安宁才能做得到真正的回归与修行!
习惯了现代文明, 回归古老的生活方式不仅需要内心的宁静也需要能承受孤独与外界喧嚣暂时隔绝的勇气. 当我们抱怨雾霾,抱怨垃圾和二氧化碳的时候,又有多少人能做到一年之中抽出部分时间偶尔远离一下现代奢华, 重新体味一下我们曾经的传统生活。每当我看到国内新闻雾霾的报导,我总忍不住去想, 如果每人每天拿出一小时自愿而又义务地清理一下我们四周或外部的垃圾,或减少一小时的不生产垃圾,从事下绿化活动,那我们城市的雾霾治理速度会提高多快。我们自身又会从大自然那里得到多少回馈从而直接受益于我们的健康和生命。
在这个信仰缺失,很多东西无法确定的年代,很多人把西藏当做了自己的精神家园。 而也有人说精神的家园,不在前方,不在西藏而是在仰望的天上。
而我似乎前世是仓央嘉措的弟子,曾恐多情损梵行, 入山又恐误倾城。随缘走, 随缘遇众生,到头来也是半世修行,半世情缘。修行在孤独的宿命中,而我的情缘或许就在佛前与你回眸相遇的一瞬间。如果擦肩而过注定成为错过,我只能安静的等待和守候, 任由喜欢与爱由年轻的冲动和激情, 渐渐转化为一股深海潜流, 沉在心底,源远流长。 当所有欢乐与悲伤被时间冲刷的慢慢回归最初的宁静,沉积在心河底层的便是我一生遇到的美好和缘分,它最终神化成一种能量, 一直在那里. 不增不减,守护着, 伴随我。
看懂了人生, 生活的色彩不但不会平淡无味,反而因为清晰透明而益见香浓馥郁。
(感谢闺蜜“大树下"提供原创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