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光里穿行游走
次日清晨从Lyon出发,经过两小时火车,到达法国南部的Nîmes,这里属于Provence地区。之所以当时决定这里作为停驻地,是经过综合比选后的决定。去附近其他几个景点较容易;而且住宿费用比较经济;著名的罗马遗迹Pont Du Gard也离此不远。当年,著名的英国BBC主持人Kenneth Clark爵士,曾经主持过一套关于西方文明的系列片《Civilisation》,片头就是对此遗迹的简介。
Nîmes是个规模不大的城市,有着很悠久的历史,保存着几处古罗马遗迹。城市人文气息、民居风格、餐饮特色,都与之前的Alsace地区明显不同,相对接近Lyon更多一些。天上有些阴沉,偶有细雨飘落。步出火车站穿过马路,来到站前广场。继续前行一段,看到左侧那座保存相当完整的古罗马圆形竞技场。正前方是座喷泉群雕,中央是一位头顶微缩古罗马神殿似建筑的女神,暗喻着Nîmes的历史。女神身旁四周蹲伏着四个人像,并以之来代指四个城市的水源地。出水口喷涌出的水,再经一组阶梯式的水道,沿着站前广场流回车站出口处,以一种现代的方式致敬古罗马的Pont Du Gard。雕像的整体构思与设计还是很巧妙的。
忽然间闪出一个念头,这一路向南,也是离西方文明的摇篮更近了。不知这能否有助于更亲近文明?能否被更纯正的文明气息感染,让自己更文明?或更贴近古人?还是一切所谓文明,只是外于我身的相,我依然只是我而已。人能跟着思想,游走于可想像的空间。想像力多少需要现实依托。超出想像力的境界,大约不是一种碰壁感,更可能像虚无的空洞感。无论想像的空洞是黑还是白,它只让人觉得无助与乏力。
端起这带耳的玻璃杯,看着红红的液体,轻啜这混杂着草莓和小红莓味道的茶,虽有些微酸,却有让我安定的效果。不由得细细打量起眼前的景象。桌上一个木制茶盒内,有序地摆放着各式口味的茶袋。旁边一只小碗,盛着几块方糖,玻璃茶杯下,配以一只小白瓷碟,一把小汤匙。探身给茶杯里放了一块方糖,而后,将后背依靠着旅店窗口。抬眼观察,小旅店并不很大,店主人Ralph正忙于接待其他新来的旅客。一位女客人刚到,他也请她喝茶,被她婉拒了,女游客进屋放好物品便出门去了。我又和Ralph闲聊了几句,他也进到屋内收拾去了。
窗外,大约依旧时有时无地,飘洒着小雨。小巷深处,时而传来一阵高跟鞋,节奏清晰的踏过声;又夹杂着路人,忽远忽近的谈话声;偶尔几只小鸟鸣唱着掠过。各种声音清醒地交织着,不繁杂地在小巷中回响。我就这样坐着听着。窗台不高,隐隐似有一种冲动的念头,想跳入小巷中,去找寻探看。却最终还是放弃,只继续品茗果香、茶香与方糖混合的味道。窗外的秋光,纠缠在细雨的小巷内,节奏清晰地穿行着,不浓不淡,微酸微甜,时有时无,忽远忽近。
锯琴,被一位身着蓝色工装的大爷演奏着。异样的音调效果,显着时而清雅,时而怨艾,徐徐低迴着,情绪积累中,不时跳出一丝尖锐,但又很快重返忧思。大爷用丰富而沉醉的表情,配上风趣幽默的话语,逗得观众们开怀不已。我虽不能明了语意,却也能被语境,曲式感染一二,也偶尔跟着傻乐三四。从旅店出来,雨似乎已经停了。略作停留后,先来个简单的中餐,再就近去瞻仰圆形竞技场。
这座圆形竞技场,约建于公元70年,首任罗马皇帝奥古斯都时期,历时三十年。椭圆形占地长133米,宽101米,有34排座,可容纳24000人同时观看节目。规模并不算巨大,但却是现存古罗马竞技场中,保存最完整的一个,历经近两千年的风吹日晒考验。2007年Metallica乐队曾在此举办过一场名为法国之夜(Français Pour Une Nuit)的摇滚演唱会,youtube上可以找到相关视频。在古罗马帝国衰落后,竞技场不仅承受着自然变迁的洗刷,还曾多次遭受人为的损坏。直到18世纪中,法国政府决定进行清理与整修,才得以保存下来。
在场内一通上下游走。细观察下,可分辨出石材的新旧差异。能感到修护过程中,新石材与原有石材的比对匹配,许多可用的旧料是保存下来的。天上阴沉的乌云在堆积着,阵阵秋风吹着,很是凉爽。来到了看台的最高层部分,找了片较平的石块躺下,吹着秋风。四下里望着,场内各式游人,拍照留念或促膝谈心。望着下面的竞技场,只想起电影角斗士中的效果。所以这不是想像,是记忆的重现。想像力,依然是那种无力感。
古迹保护与整修,很是有趣。似有两个派别,所谓“修旧如旧”与“修旧如新”。前一派在欧洲和日本很普遍,而国内多采用后者。我较喜欢这种,它能尽量保存古迹原貌,让人感受岁月的留痕。两年前,在日本关西地区见识过,印象深刻,很是佩服日本人的用心与专注。只是相对成本更高,且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修旧如新”,初衷多是想有重回盛世之感,只是最后所谓的“新”,是不是当年的“新”了,修的人也不清楚要弄成啥样子。大约也想着,修完一次能管它几十上百年又哈。
前朝,这块儿曾有一个楼子或牌坊,多年前被毁或拆了,现在且来个重修XXX。时髦口号叫,延续文化传承,弘扬中华文化。一时间仿古建筑遍地开花,有的号称仿宋一条街,结果修出明清风物感。或与口号自上而下传达有关,基层群众总是不能体会领导的初心。回望历史上,一次次改朝换代,成了焚烧与砸烂过去的好时候,地上古迹几毁坏殆尽。现在,我们大多靠掘墓、挖坟、捞船,来寻找历史遗迹。文化上的传承,更是自打倒孔家店后,就断了好几代人。存世的传人都木有了,后人如何个承接下去呢?就像许久没练着的身子,猛然间却要下腰劈叉,撕裂之感当是强烈的紧。
从竞技场出来,前往下一个遗迹,古罗马神庙,也被称为保存较完整。其实仔细看展厅介绍的话,能知道维护修缮工作相对早了一两百年。据说,因为中世纪神殿上的文字被毁坏,直到1758年这座神庙的用途,才被一位当地学者分析出来。原来是纪念两位英年早逝的,皇帝屋大维挑选的继承人。已近关门时间,我没进到内厅观摩影片。接近晚饭时刻,在神庙旁选个离古文明很近的餐馆吃喝一番。想想看,这从南到北希腊人、罗马人、高卢人、日耳曼人,是从文明向野蛮吗?最终曾经的文明,似乎变成曾经野蛮人身上,用来炫耀的光环?大约文明久了会骄横得自以为是,更容易被富贵淫了;受压迫的野蛮没有文化,但却会有卧薪尝胆的知耻后勇。
最终,天上的乌云并未降下雨来,却让我在夜风送爽中,吃喝完毕。微醺着慢慢向旅店溜达。天色已暗淡下来。在街巷中穿行着,有灯光与月光在此清爽的秋夜相伴。经过古竞技场,看到一座斗牛士的铜像在灯光下,拖出一个又大又长的身影,不是孤独的情绪,绝对不是。我只觉得这场景感超好,光影交织出对比。拍张照片,绝对可以不用遵从所谓1/3构图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