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国家博物馆错过的文物(6)

打印 被阅读次数

隋唐五代时期 大唐文物

885年春天,逃亡5年的大唐皇帝李儇终于回到老家。战乱后的长安,疯狂的植被在瓦砾中侵略如火,远远望去,这座伟大的城市就象个巨大的破菜园子。回到长安的还有小百姓贾湘,乱离中虽然捡条命,可是永兴里的家已经没了。贾湘只得找个地方拔草盖房子,挖出了不知是谁藏的六千两银子,就这样历史上记下贾湘这个名字。很多人就没有贾湘幸运,他们再也见不到自己视若生命的财宝,更想不到,当初小心藏匿的珍宝会在千年后重返世间,依旧让无数人赞叹流连。

无论我们怎样夸耀大唐,不得不说没有哪个朝代的首都会象大唐的长安,被异族和叛乱的军队如此频繁的被攻掠,洗劫。当初匆忙被埋下的财富,成了如今的大唐遗宝,不时出土,重见天日。其中西安地区窖藏金银器的出土,最为代表。

1963年春天,在西安市东南郊沙坡村出土了15件唐代银器。这15件唐代银器是唐代银器中的精品,其中有一些就在国博陈列。这里讲讲其中的两件文物。

鹿纹十二瓣银碗,唐,1963年陕西省西安市沙坡村窖藏出土

这只碗的形制,纹样同发现的其他唐代银碗大不相同,唐以前中国传统器物,包括陶瓷器物都没有和其类似的。在唐代金银器中,鹿的纹样不少,但是鹿角为平顶为灵芝状,称为肉芝顶鹿。这只碗最引人注目的是中心的花角鹿,整体呈火焰状。

内底中心花角鹿,花角鹿常见于粟特器物中。碗口沿下有铭文,在1985年文物出版社出版《唐代金银器》时还注明‘口沿下刻铭文一行,不识’。后来林梅村先生认为是粟特文,解读“祖尔万神之奴仆”。这只碗可能是来自中亚粟特地区。

鎏金银香囊,唐,1963年陕西省西安市东南郊沙坡村窖藏出土

香囊由两个半球组成,使用时,由于香盂本身的重力作用和两个同心圆机环的机械平衡,无论香囊如何滚动,里面的香盂都可以保持水平状态,香料不会倾撒。16世纪欧洲出现航海罗盘就是这种后来称为卡尔达诺悬体的常平架。 唐代香囊还可用于佛事。人们认为将佛经盛放在香囊之中,随身携带,能起到消灾辟邪的作用。

香囊刚出土的时候,大家不太清楚这东西叫什么,1964年西安文物管理委员介绍的时候叫做熏炉,说是熏炉吧,比明代的铜质熏炉,小的多,比日本正仓院的唐代熏炉,还少一层。而且日本正仓院的唐代熏炉,上面没有吊链,是在铺盖中滚动,是‘被中香炉’。这个怎么看也不像炉子,也有专家就把这个东西称为‘熏球’。直到1987年法门寺塔基地宫出土了类似熏香器,《法门寺物帐》上说“香囊两枚”,才知道唐朝人管这个叫香囊。

羽人花鸟纹金银平脱铜镜,唐,传河南省郑州市出土

富丽堂皇,有鲜明的盛唐风格,是唐代平脱漆工艺的代表之作。此镜的重瓣花纹钮座是明显的佛教风格。但是上面飞天的造型很有意思。唐代飞天的造型特征基本固定,没有羽毛,没有翅膀,借助云而不依靠云。这里的飞天背生双翼,上有羽毛,有着道教羽人的特点。制镜工匠将具有两种宗教特征的艺术形象结合在一起。

金银平脱镜是唐代的出现的 “特种工艺镜”的。制作金银平脱镜,先在捶揲或碾压后变的极薄的金银片上雕刻图案,然后用胶漆贴在镜背,其上髹漆数重,晾干后细加研磨,使金银片组成各种纹饰既与漆面平齐显露。

金银平脱器在唐代极为贵重。盛唐时,皇宫和贵族的餐具多为金银平脱漆器,连安禄山家的饭瓮都是金平脱。随着大唐国力下降,数次禁止平脱器,宋代以后,平脱漆器几乎不见,到现在,金银平脱器变的极为珍稀,专家估计目前全世界范围内存世的金银平脱器应该不过百件。陕西历史博物馆珍藏了一面完整的唐代四鸾衔绶纹金银平脱铜镜,可惜1997年布展时不慎摔破碎为3块。博物馆的顶级文物也是有风险的。

清洗修复后的唐代四鸾衔绶金银平脱铜镜,再现了金银平脱器的雍容华贵的历史风貌,藏陕西历史博物馆

花鸟人物螺钿青铜镜, 唐,1955年河南洛阳涧西唐墓出土

圆形,圆钮,以螺钿镶嵌而成,螺片光泽莹润。镜钮上方正中位置是一棵花树,右边树梢上悬一轮明月。

螺钿镜也是唐代特种工艺镜,工艺近似金银平脱镜,把金银薄片换成贝壳薄片。唐代的螺钿遗物在国内存世不多,藏品最富、保存最善、品种最全的是日本奈良的正仓院。正仓院的螺钿藏品,大多数为遣唐使从中国携回,并为历代天皇所珍藏。

下面是一件大家都知道的文物,开元通宝,唐

来跟我一起念,开-通-元-宝。你要是在博物馆里这么念出声,肯定收获不少鄙夷的目光,接下来,你要镇定的说,唐朝群众就这样旋读钱文“开通元宝”,那意思就是开始通行的主要货币,《旧唐书·食货志》不得不接受了这种读法,说“其义亦通”,不过为了和群众划清界限,就称这种叫法实为“流俗”。

开元通宝,不是开元年间开铸的,开铸于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开元通宝在中国货币史上标志了几个第一,首次将金属重量改为纯粹的货币符号,首次以通宝、元宝等作为铸币标示的货币系统。开元通宝钱十枚恰重一两,改变了秦汉以来以二十四铢为一两,使十钱为一两的衡量单位逐步形成,‘钱’这个重量单位,从唐朝开始,沿用至今。

开元通宝铸期长、铸量大、版式复杂,是存世最多的中国古钱之一,也就是不值钱。怎么不值钱呢,普通的开元通宝现在也就值10来快。《贞观政要》里说贞观三年丰收,‘米斗三四钱’。一斗米大概12斤,三四文搁现在都买不了10多斤好点儿的大米。这都一千多年了,说好的文物保值呢?

黄釉褐斑“何”字贴花瓷壶,唐

流下有贴模印花母子狮纹,系下是贴模印花椰枣纹。

唐代瓷器南青北白,其中邢窑的白瓷和越窑的青瓷是代表。长沙窑瓷由于瓷土本身的原因,瓷质较粗,和白瓷和青瓷比,土一些。烧成温度不高有些生烧,瓷质不优。长沙窑根据自身特点,迎合市场,一方面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很多长沙窑产品是专门为外销而生产的。另一方面长沙窑创造性地发展釉下彩瓷,运用诗书画、模印贴花等别致的装饰手法,面向大唐普通群众。长沙窑首次广泛采用诗词做装饰,诗句通俗易懂,贴近生活,为人们喜闻乐见。

有名的青釉褐彩“君生我未生”诗文壶 七十年代出土于长沙窑,现藏湖南省博物馆

下方以褐彩书“君生我未生,我生君以(已)老。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埋没了千年后,现在大家耳熟能详。

说到大唐,就要说唐诗。长沙窑的流行说明唐诗不再是文人之间的明志互唱,诗歌走进千家万户,在没有朋友圈的时代,大唐文人和群众把一切可用的都当作诗歌传播的媒体,瓷器上,树上,快递(诗筒),门上。对于社会人,还要在身上刺诗,你一个劫道的,身上不纹几首诗,你都不好意思开口抢钱。《酉阳杂俎》上说有一次抓个社会大哥,大哥左胳膊上就刺了首诗,文理可观,‘昔日以前家未贫,苦将钱物结交亲,如今失路寻知己,行尽关山无一人’。这和上面的君生我未生情诗一样,作者都是籍籍无名的社会下层,言语感情却是朴素动人,不输大家。

玄奘题名石佛座,唐,1956年陕西铜川玉华寺遗址采集

此件由方形底座和莲花座二部分组成。莲花座中间有安置佛像的长方形凹槽,佛像已不存。方形座侧面一边刻有“大唐龙朔二年三藏法师玄奘敬造释迦佛像供养”共20字。

这件石佛座能成为国家一级文物,很大原因是这个20个字和玄奘有关系。玉华寺石佛座造上的龙朔二年是玄奘逝世前二年,而玉华寺是玄奘圆寂的地方。

玄奘在长安石译经,经常要伴驾,还有很多俗事,象高宗的妃子生孩子这种事,玄奘也要上表点赞,玄奘对自己要求严格,‘不堕寸阴’,只有晚上熬夜翻经。后来玄奘感觉体力不支,坚持搬到离长安远一点儿的玉华寺译经,呆了四年多,直至圆寂。

学者考证,虽然玄奘当时在玉华寺主持译经,但是佛像不应该是玄奘造的。 藏的愿意是盛东西的容器,佛教典籍分经,律,论三类,史上,对通晓佛典、尤其是从事译经的高僧敬称为三藏法师,简称三藏。三藏这个称呼在中国由来已久,南北朝就出现过。玄奘虽然德高望重,但是从来不自称三藏,一般自称“玄奘”或“奘”。石佛座应该是玄奘的仰慕者代其供养的。

到了宋朝,受了玄奘的鼓舞,赵匡胤鼓励大家出国取经,多的时候一人赐钱三万,取经的一下络绎不绝。以理财知名的大臣陈恕受不了,不能直说没钱,就上书说去印度要经过许多国家,那些歪瓜裂枣的出去,一路让人笑话,丢的是大宋和赵家的脸,出国一定要严选,凡是‘质状庸陋’的不许出国丢人,取经是要看颜值的。

下面这两件文物来自阿斯塔那古墓群。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群,古墓群南邻高昌故城,是西晋至唐代高昌城居民的公共墓地。由于墓群所在地区的气候十分干燥,地下水位距离地面20多米,而墓室一般在地下3至5米之间,这些优越的自然条件使得许多怕潮易腐的丝织品,历经千年得以完好地保存下来。1959年以来,先后出土数千件珍贵文物,被称为地下博物馆。国博陈列的唐代文物,很多是出土于阿斯塔那古墓群,有名的饺子,点心和食具。

状面仕女绢画(复制品),唐,1972年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187号唐墓出土

买椟还珠的看看这件作为展柜背景的绢画,为什么挑出这幅画?中国绘画里,唐以前的纸绢画出土很少,多是砖,壁画等。

同样1964年出土于阿斯塔那东晋墓的墓主人生活图,是我国目前所见保存完好、时代最早的纸画,就弥足珍贵,现藏新疆博物馆。很有生活气息,画风朴实简洁,注意四个手指,是我国绘画史上的珍品。

目前流传于世的纸绢类唐代绘画作品数量很少,许多号称唐画的,其实是后人摹本,并非真迹,难于排列出绘画艺术发展系列。阿斯塔那唐墓绢画的出土,算是填补了一个缺环。中国美术考古的掌门杨泓谈到这些绢质屏面画的时候,用了‘令人兴奋’四个字。

莲花纹方砖,唐,1958年陕西省西安市大明宫遗址出土

学者考证,这种花纹方砖铺于含元殿前升殿街道的梯形台阶上。含元殿是大明宫的正殿,光殿基就高出平地15米多。唐代人回忆,在台阶下仰观高高在上的皇帝,“若在霄汉”。

含元殿复原图

惠特曼说过要一株三叶草和一只蜜蜂就可以想像一片草原。眼前只有一块砖,要想像整个长安。莲花纹方砖纹饰精细繁缛,国博说体现了自由、豪放的盛唐风格,由此想见含元殿,大明宫,长安城。敦煌曲子词里外国人会唱‘生死大唐好’,而大唐人心中,长安是最好的,所谓生‘作长安草,胜为边地花’。

1986年狄龙对张国荣大声说‘我不做大哥很久了’,唐昭宗李晔听了一定会泪流满面吧。904年朱温近乎绑架的把李晔迁到洛阳,车架经过华州,大唐子民依旧夹道高呼万岁,这时的李晔就会想起狄龙的话,哭着对他们说:“我早已经不是你们的大哥了”(“勿呼万岁,朕不复为汝主矣!”)。随后朱温将长安拆毁,夷为白地。

一定有无数的国宝依旧在地下沉睡,梦中还是开元天宝的万花似锦,芙蓉曲江的灯火长明,人群中不知是谁在那里低吟浅唱:生作长安草,胜为边地花。

更全文物请看 公众号 观民济德

万发 发表评论于
请继续
好贴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