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心姐姐” 卢勤荐书:《孩子,我该怎样爱你》这是一本难得的好书

你来过,我走过,我们是否相遇过? 也许是某一个场景,也许是某一个人,也许是某一首歌,也许是某一段文字, 曾经给我们留下刻骨铭心的感动,记录下这些生命的痕迹,在岁月静静流逝的长河里,让我们知道自己曾经这样活过。—— 晓霜
打印 被阅读次数

“知心姐姐”卢勤、清瑕老师和晓霜在北京(2017.11感恩节)

 

写在前面这篇文章是“知心姐姐“卢勤老师为晓霜的育儿随笔《孩子,我该怎么爱你》一书写的序。

十几年前,当我在孩子教育问题感到非常焦虑时,曾读过卢勤老师《告诉孩子,你真棒!》一书。卢勤老师告诉我们,教育的目的就是要让“不同的孩子”的潜能更大程度地发挥出来。孩子接受教育的目的,也是寻找“最真实的自己”,不必总让自己的孩子跟别人家的孩子竞争。卢勤老师的这些教育理念让我受益无穷。

感恩卢勤老师在百忙中为我的育儿随笔写序。

 

 

特别的孩子需要特别的爱

 

卢勤

 

在北京开往苏州的高铁列车上, 我拜读了来自大洋彼岸的留美妈妈晓霜用生命书写的书稿《孩子,我该怎样爱你》。心,瞬间被悸动,一句“特别的孩子需要特别的爱”一下子涌了出来。我决定为她的书写序。

 

爱孩子,是世界上最难的事。

 

孩子来到这个世界是用来爱的,可是如何去爱才是最适合孩子成长的爱呢?

 

有位科学家曾说:“人类在探索太空、征服自然后,终将会发现自己还有一个更大的能力,那就是爱的力量。当这天来临时,人类的文明将迈向一个新纪元。”

那么这一天是否已经来临了呢?只能说,这一天,正在向我们走来。万千上万万的父母,正在用自己的实践,体验“爱的力量”。

 

但是,真正懂得爱孩子,又何尝容易?

 

父母的爱,是博大的爱,会让孩子刻骨铭心。在爱的记忆中,有的爱,让孩子幸福,促进孩子成长;有的爱,却令孩子痛苦,阻碍孩子的进步。

 

记得20年前,1996年7月,我的第一本畅销书《写给年轻妈妈》,全书是围绕着一个“爱”字写的,分析了家庭教育中爱的误区,提出让孩子从小“学会关心学会爱”是做人的基石。全国妇联和好女出版社开展了“年轻妈妈读书活动”,两年内发行了240万册,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

 

当21世纪来临时,2001年3月,我又写了本《写给世纪父母》。在这本书中,我专门写了一章“真正的爱是什么”,提出“施爱八法”。即:用爱的目光注视孩子;用爱的微笑面对孩子;用爱的语言激励孩子;用爱的渴望调动孩子;用爱的细节感染孩子;用爱的管教约束孩子;用爱的胸怀包容孩子;把爱的机会还给孩子。此书发行了一百多万册,荣获“国家图书奖”。

 

2008年我写了爱的专著《卢勤谈如何爱孩子》。之后又出版了一套告诉系列《告诉孩子,你真棒》,《告诉世界,我能行》,《告诉自己,太好了》,《长大不容易》等等。

 

二十年来我出的家教类图书中,始终没有离开过爱的主题。爱的教育,始终是从事家庭教育永恒的话题。

 

2016年,美国哈佛大学公布一份调查报告:“什么样的人,最可能成为人生的赢家?” 调查跟踪了76年,调查了268名19岁的哈佛大学生成长的轨迹,结果表明:爱、温暖和亲密的关系,才是美好人生最重要的开场!

 

这个调查,引起教育界的极大关注。人生的幸福,不在于金钱和名利,而在于爱的关系。给孩子留下金山银山,不如给于一个孩子充满爱的生长环境,与孩子建立起爱、温暖和亲密的关系。

 

晓霜的力作《孩子,我该怎样爱你》的出版,对“今天我们如何爱孩子”的社会热点的讨论,起到及其重要的作用。让我们看到什么才是真正的“爱”的力量!

 

晓霜有个特别的儿子,从小被医生诊断患有严重的“ADHD”(多动症),注意力非常不集中。这个诊断,对于拥有美国杜克大学法学博士、纽约华尔街国际律师事务所律师、加州科技公司高级经理众多头衔,成绩卓著的才女晓霜来说,无疑是沉重的打击。她的人生中经历了“如何去爱这个特别的孩子”的严重考验。

 

然而,她经受住了考验, 她把母亲“特别的爱”, 奉献给了自己“特别的孩子”。正是这神圣的母爱,让她的患有ADHD的孩子,成长为一个正常的人,一位出色的少年,并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美国伯克利大学。在大学里,他爱好羽毛球,还是乐队的骨干,并热心公益活动。

 

晓霜对儿子“特别的爱”,究竟是什么呢?我认为她拥有了“四心”的爱。

 

一、 “安心”的爱。承认差异,接受不同

 

“安心”是安稳的心,不急不躁。做母亲的必先要找出心的所在,然后才能够把它安放在安稳、安静而且能使自己感到安详、安慰的地方,孩子才能有安全感,才能按成长规律成长。所谓“女子安,天下安”,正是这个道理。

 

面对被医生诊断为“多动症”的儿子,让一个母亲“安心”是非常难做到的。

 

学前班的老师发现,晓霜的儿子注意力很不集中,便写信建议将儿子转回幼儿园。老师在信中说:“您的儿子生日比较小,我建议您是否可以考虑让他回到幼儿园大班,再过一年来上学,也许他可以成为更出色的学生。”

 

晓霜无法接受这个现实,硬是让儿子上了小学,结果儿子极不适应,大大伤害了他的自尊心。事实证明:老师的建议是对的。

 

在一年级,最大的和最小的孩子相差几乎一年。 生日小的孩子是比较吃亏的。新生儿期孩子的差异是按天算的;婴儿期孩子的差异是按月算的;幼儿期的孩子的差异是按季度算的;儿童半年的年龄差,也会在孩子的各种行为中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全国十大明星校长卓立校长提出忠告:“6岁上学,不要抢跑。”抢跑了的孩子,在知识的学习上也许不比别人差,但在班里往往成了“小字辈儿”,总爱跟从比他大一点的孩子,或养成从众心理,缺乏创造性,缺乏领导或管理能力的培养。这样的缺失,往往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显示出来,但感觉出来已经悔之晚矣。想想看,对于先天患有多动症的孩子来说,本来先天不足,再抢跑,对于孩子自信心的打击该有多大!

 

幸运的是,晓霜的悟性很好。她终于弄明白这个道理,很快意识到自己由于恐慌与焦虑带来的急于求成,对孩子是害,不是爱。后悔当初应该听从老师的建议,让儿子慢慢长。于是,她认真面对现实,了解了ADHD患儿的各种症状,及时从恐慌、焦虑和虚荣中走出来,把自己的心安放在安稳、安静,同时使自己感到安详、安慰的地方,全盘接受了儿子的现实。正是这颗母亲的“安心”最终成就了儿子。

 

长大不容易,成长有规律。走过了,才会明白。世界上没有什么后悔药,如果明白地走,会走得更好。

 

二、 “耐心”的爱,耐心等待,静等花开

 

耐心是身在逆境中仍然心情平和的心,不厌烦,不急躁。可以帮助人长时期面对逆境,不退缩,不畏惧。

 

面对一个有特殊需要的孩子,对父母就是一种修炼。时时从学校老师口中,从医生口中传来的“坏消息”,对这个要强的妈妈来说,内心的压力是可想而知的。

 

但晓霜的内心是强大的,她接受了儿子“不写作业”、“考试不及格”、“打架出事”,“少年叛逆”, 这些让所有父母都头疼的事情,探索着儿子成长的规律,耐心地培养孩子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默默地等待着孩子变化,哪怕只是一点点。

 

“梅花开自苦寒来”。终于,晓霜悟出一个真理:每个孩子都不同,如果你的孩子跟别的孩子不同,请不要放弃,耐心陪伴他们,做我们应该做的事情,然后让我们耐心等待,静等花开,相信咱们的孩子最终能够找到自己的人生之路。

“人生九子,子子不同”。面对孩子的不同,母亲的耐心等待,换来的是孩子慢慢长大的时间,等来的是一个健康快乐的孩子。

 

三、 “赏心”的爱,发现亮点,及时肯定

 

赏心是一颗有能力欣赏别人的心,能够欣赏到世间的甜、酸、辣、真、善、美。人拥有一颗赏心,令世界更美好,肯定是人生一大乐事。母亲拥有一颗赏心,对孩子就是一种福份。尤其是对于特别的孩子,更需要这种特别的爱。晓霜身上有这种爱的能力,而这一切却来之不易。

 

获得父母的肯定,是所有孩子儿时的渴望。晓霜从小到大的记忆中,父母从来没有当面夸过自己。她和妹妹童年时代没有在父母身边长大,从小渴望得到父母认可的心态便是愈加强烈,而她没有得到,她幼小的心灵中充满挣扎、埋怨,甚至把所有的不安全感都归结于远离父母的童年。“年少的我是多么渴望父母能告诉我一声,“孩子,你真棒!” 然而,在我的记忆中,这样的事情好像从来没有发生过。我曾经发誓要用不同的方式来抚养我的孩子,然而这种原生态家庭的生活模式却仍然深深地影响着我。”

 

初为人母,面对孩子种种不如意,晓霜充满焦虑和挫折感。她是儿子在上学时被诊断患有严重的注意力不集中,多动症(ADHD)后,才读到我的书《告诉孩子你真棒》。

 

我的教育观念与她内心的渴望产生了强列的共鸣,她很快接受了我书中的观点:“其实,你的孩子和人家的孩子是不同的,就像天下没有一模一样的树叶一样,人间也没有一模一样的孩子。” “教育孩子的目的就在于让不同孩子的潜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孩子接受教育的目的,也是寻找‘最真实的自己’。不必总让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竞争,应该在乎的是你孩子的明天要比今天更棒!”  “你真棒!” 这句话就是开启孩子心灵宝藏的一把金钥匙。

 

晓霜开始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眼前这个“不一样的孩子”,结果,她果然发现了孩子身上与众不同的长处,当这些长处闪光的时候及时给孩子以鼓励,结果奇迹发生了!她的儿子找到自信,成绩一天比一天好,发生了“白天与黑夜”的转变,一些科目从小学的不及格到后来门门功课得A,还担任了学校羽毛球队队长,成为青少年交响乐队的骨干。他从中获得了快乐和自信,最终考入美国名牌大学。

 

晓霜从中感受到,每个孩子都不同,都有着自己天赋和秉性的不同,但他们每个人身上都有他闪光的东西。让我们去发现他们那些闪光的东西,去鼓励、帮助他们追求梦想。让他们有希望,有尊严的活在世上。不管他们今后将面对何种人生处境,让他们相信生活的美好和各种可能。

 

晓霜的感悟,很值得每一位父母借鉴。原生态家庭给自己身上留下的缺?,不要在孩子身上重演,面对“特殊的孩子”,要用特别的爱,这种爱就是用爱的眼光去发现孩子,用爱的语言去鼓励孩子,孩子的潜能就迸发出来了!

 

四、 “恒心”的爱,不怕反复,永不放弃

 

“恒心”,锁稳自己的目标,不论面对什么环境都始终如一,不会变更。

 

孩子人生的成长,不是短跑,是长跑。长跑需要的是恒心,持之以恒,不离不弃。

 

“特别的爱”,就是持久的爱,永不放弃的爱。晓霜同样拥有了这份爱。

 

她从关注孩子的病状,到关注孩子的成长;从焦虑、恐惧孩子的不足,到从容、鼓励孩子的闪光点;她一点点改变着他,认准自己的儿子一定会是个出色的男子汉,一步一个脚印,锲而不舍地努力,终于看到太阳的升起!

 

晓霜真诚地说:“如果一切可以重来,我希望自己能够做一个更有耐心的妈妈,做一个更好的聆听者。我希望更早地告诉儿子,我爱他;告诉他,我从来不曾放弃过他,从不曾放弃过对他的爱,永远不会。”

 

这种“永不放弃”的爱,是难能可贵的。它会让在长跑路上奔跑的孩子,永远看到光明,看到希望,永远充满力量,最终跑到终点。

 

“恒心”的背后,站着一个巨人:信任。相信自己,是自信;相信别人,叫信任。信任有一种无穷的力量,对孩子心灵的成长,起着重要作用。信任是父母能够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父母的信任不仅能带给孩子心灵的安全感,还能让孩子产生自信,让他拥有无穷的力量。当最亲密,最信任的人告诉孩子“我相信你”时,奇迹是会发生。

 

晓霜用她不平凡的经历,解释了什么是“特别的爱”:那就是:“安心”的爱,“耐心”的爱;“赏心”的爱,“恒心”的爱。有了这四种爱的力量,不论孩子如何“特别”,他的人生都会精彩。

 

多么希望更多的父母能够读到晓霜这部力作《孩子,我该怎么爱你?》,这是一本难得的好书,是一种生命的思考和感悟。是一部志存高远,眼界开阔,面对世界,面对未来的书。晓霜让我惊奇,让我惊叹,让我深感生命的潜能是如此之巨大,生活是如此之美好。任何的孩子只要我们信任他,鼓励他,支持他,他的一生一定能精彩!

 

相信这本书,能够点燃天下父母生命的火炬,把自己燃烧得更加光明,然后交给我们的下一代。

 

卢勤

 

卢勤,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高级编辑、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首席教育专家、原总编辑、著名的“知心姐姐”

 

 

 

《孩子,我该怎样爱你》新书刚刚上市。欢迎购买阅读。见购书二维码。

 

 

推荐以往文章:

 

01 晓霜:写在《孩子,我该怎么爱你》育儿随笔出版时

02 新书预告!《儿子 ,我该怎样爱你》一文

03 一场母女的心灵对话

04 写在女儿20岁的生日

05 孩子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光

06 谈谈选择,鼓励孩子做最好的自己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