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年朗诵诗词的轮回光景

幼年朗诵诗词的轮回光景


日前,我的孩子已经上学了。每个周末,我都会送我女儿合儿子去学习中文,希望
他们能够继承一些中国的传统和掌握这一门精妙的语言,领她进入这个丰富文明的
国度与体验精神财富。那也是文化上的传承。

一日,见女儿对中文单词兴趣正浓,我便想借此训练她对中文的语音的语感,就教
了她朗诵几首汉语的古诗。白日依山,王维,尽看到她稚嫩的读诗词的样子,我那
一瞬间十分感动。我说,乖,你知道吗,我有一首我幼年时上幼儿园的时候学过得
诗词,这首诗词是来自中国古代一千六百年的时候,在我只有五岁的时候开始学的。


我女儿眨巴着眼睛惊异地看着我:“妈妈,你五岁的时候?我难以想像你五岁的时
候是什么样子的”。我说:“嗯,对啊,你妈妈我也有五岁的时候,你以为你妈一
直就这么大呐?”。我想找一张童年的照片给女儿看看,那是在中国我幼年的久远
记忆。我告诉她我幼年历历在目的那些日子,在幼儿园的督促下,在我父母的引导
之下,我曾经每天花很多时间孜孜不倦背诵诗词并且去理解它们,我清晰的忆起儿
时的我曾经是那样热爱老祖宗古典的语言和意韵。我背诵了一首那是李白的床前明
月光,让女儿跟着我一句一句的念,虽然音调还不怎么抓的准,但是她念着念着我
已经沉醉了,仿佛若干年我幼时的记忆鲜明历历在目地呈现在眼前,而且仿佛就在
我眼前女儿的行为中出现。这就是千年的传承着。千年以前大唐的诗词与音韵,在
一阵阵幼女稚嫩的声音中响起,令我感到自己的童年从若干年在北京的一所大学里
的文化熏陶再现眼前。然后我把每一首古诗都用英文翻译给她,希望她能够理解。
我一再强调这些都是一千多年前的经典的诗词,一直到现在都在流传,希望幼小的
她能够领略里面的意味深长。老祖先的智慧与思想啊,就这样一代一代地流传到今
今日,经历了多少的改朝换代,远隔万水千山,依然绵延不断,令人感慨。

为了引发她对中国文化的兴趣,我拿了一本书给她,我说,你知道这些都是什么吗?
我翻出了书里的一些中国山水的绘画,已经花鸟绘画。然后翻到后面的一些书法作
品,女儿说,我知道,中国的艺术。她指着一个隶书的字体问到:“这就是中国字
吧?”。我说对,一个字就具有一个涵义,这些都是古代的诗文,每一篇都是一首
诗词。我问,你知道这些都是谁画的吗?她不知道。我说这是我的大爷,也就是我
爸爸的哥哥的作品,他是一位书画家,这是他的作品集。这样的中国字叠在一起叫
做:“书法”。上面有隶,行,草,篆,甲骨文等等各个时期的形式。我女儿对我
说:“你真幸运!”,随后就倒在地上开始翻跟头玩儿。我大笑,心想这小家伙也
太逗了,天生太幽默了!我想对她说:“这些幸运也是属于你的,我的大爷不就是
你的堂爷爷吗,咱们都是一家人,我所为之自豪的东西也是你可以引以自豪的东西,
你也是这家的后人,你也可以继承这些,不必见外”。对,文化传统可以从自豪的
层面开始寻找动机。我闺女平常很淘气,但是她认真的一字一字念古诗行句时候令
我感动,因为她也可以学习传统中国严肃文学,她也可以是一个老祖宗文化的继承
者。我想到这里,为之感动,如果她认为我很幸运,就说明她也仰慕如此文化。希
望她是一个能够继承一些中国文化的人,因为多年来这些也是我的精神寄托。我不
知道她能学成什么样子,也许只是一种美好的憧憬,其实更多的带给我瞬间产生的
联想与感动。

然后。我又跟我儿子提起这件事情,我儿子也笑他妹妹真逗。我说,学习中文可以
让你们掌握一种语言,也能够了解中国的文化。我告诉我儿子,中国的文化很丰富,
深厚,历史很悠久,中国有几千年的历史。当你通晓一门语言,它就位你打开了一
扇精神世界的窗口,让人看到万花筒一般绚丽的世界的一个折射角。几年前,我带
着孩子去爬长城,我儿子非常喜欢,经常提到中国的景象,他经常对美国的同学介
绍中国,每次学校留作业,他喜欢将中国的图片做成展示图,介绍自己的所见所闻。


这件小事看似就是平日生活里的一个平凡的片段,为什么令我回味,就是让我回到
了自己多年前的记忆,也是儿时成长中的一个朦胧却又非常值得留恋的岁月。那个
时候我在北京的某一所的大学里,在课堂里开始学习唐诗,当时我阅读的书本是那
种蜡板刻印的手抄的文字,都是那个时候幼儿园老师一点一滴的心血。但是当时我
非常热衷于这个,不知道为什么,也许是因为有这个基因,好像有着一种仿佛流淌
在血液里的熟悉感。而在我的家族里,不仅仅是我,我的父亲,伯父,我的堂亲,
表亲,以及祖辈的人都有这种所谓“老八板儿”的传统意识,仿佛不言而遇。无论
是诗文,还是书画,经常令我回顾起国内的亲戚,我对他们的回忆与联系就是我们
之间永远的纽带,这几十年来一直存在我的心中。

写到这里,我不得感谢上面这位对我影响甚深的长辈,我的伯父。他是一位书画家,
精通篆刻与装裱,国学深厚,几十年来寄情与传统艺术,走遍名川大山。他在祖父
去世之后,秉承了传统的长兄如父的传统,关心和照料以及团结所有的弟弟妹妹以
及子侄。其书画多次在海内外展览,被国家收藏。如今他在北京石景山教授弟子,
投入中国传统书画教育的传授与传承,目前也是桃李满京华。与其说是为了个人,
不如说是为了社会,带有公益的性质。其长女也是丹青高手,其次女为职业摄影师,
为国家一级京剧演员作专业摄影。同时,伯父也熏陶了他的小外孙,我的小堂外甥
亦然继承了外祖父的衣钵,自幼习画并十分具有天赋。二位堂姐姐兴趣上是“国粹
派”,热爱京剧与传统诗文与历史,和我十分有默契与相似之处。我们一家四堂姐
妹关系都非常好,观念上也基本上如出一辙。这几位姊妹是我一生永远可以信赖的
家人,虽然不经常在一起,但是从来没有停止对对方的惦念,这就是某种受手足之
情,来自于和谐的家庭环境对于子女亲情教育的耳濡目染。

家人其中还有不少大人是教育我的。他们的言传身教,教育我做一个正直的人,赋
予年幼的我一个有准则,有标准和素质的人生价值观。我的祖母,她是我父亲的继
母,在我亲生祖母年轻早逝之后,作为爷爷的续弦进入家里,成为了六个孩子的继
母,也是将幼年的我带大的主要的人之一,我们祖孙两个如同亲骨肉。她出身书香
门第,一位人格非常好,知书达里的老祖母。在祖父去世之后,全家半个世纪以来
父辈待她如同生母,现在已经九十五岁。太善良的老太太了,她人好到令人心疼,
为人十分的低调,顾全大局。一辈子安分守己,虚心谨慎,从来就不想给家里人添
任何麻烦,多给的她不要,而自己省吃俭用却给家里人留钱。家和万事兴,老人家
在这家里是凝聚力,受到尊重,说话很有份量,也维系了四代人的和睦亲情。我对
奶奶充满了感激和思念,每次回国都是以探望她为主,她是家里唯一健在的祖辈。
家里的长一辈均以退休,几位姑姑以及大伯母轮流地照料年迈的老人。善良老人辛
劳一生,到了晚年则享受到四世同堂的关怀,也是应该得到的回报。爱您,老祖母。
虽然我没有办法经常回国探亲与守在您的身边,只有我的话语和文字能够传达我的
思念和关怀。想到我的小堂妹,她也是奶奶您给带大的,甚至和你比我更亲,也更
惦记您,她甚至从遥远的欧洲回到北京工作,也为了去照顾您,令人感动。我虽然
没有办法尽到一份孝心,但是希望我的心思的表述能够传达我的惦念。

回想到多年以前,那个时候我和奶奶的感情甚为亲近,她走到哪儿,我就跟著到哪儿。
奶奶时常为我买京糕条儿,买我喜欢的北京瓷瓶酸奶,以及为我制作民间便饭北京
炸酱面打卤面,以及陪伴老太太听评书听京剧的这些日常老记忆就是我最为宝贵的
儿时记忆,因为一个老太太从一点一滴的微小的举动之中所表露出来的疼爱一个父
母不再身边的小孙女的这些举动令我终生难忘。

春风大雅能容物
秋水文章不染尘

这个是我大爷所写的他很喜欢的一副清代的对子,写天地间浩然正气,也是一种美
学思想。内容取之论语,庄子秋水篇章,境界太高,我达不到,只能当作一个目标
和参照。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唐人王维此诗写出了世人心中所想而笔下所无。悲欢离合古今皆同,孝悌传家千年
未改。今虽天各一方,然骨肉亲情无法斩断。虽说无法经常看望家人,以此文寄托
我怀乡之念,遥祝故乡亲人平安健康!


欣赏一首红楼梦插曲:“紫菱州”。这首曲子里面就是写出堂兄弟姊妹之间的斩不
断的感情的,写尽了手足之情。他写的就是宝玉为出嫁的二姐姐迎春所抒发的那一
份感伤和惋惜。听到这首曲子,我经常内心感叹,想到多年来我与我的那些堂姊妹
的亲情,那是家里人永远的一片关爱与默契。不管走到哪里,家人永远是最爱自己,
最呵护自己的。

我记得我的奶奶经常给我妹妹讲故事,小姑娘经常一边抚摸着老太太的头发,一面
缠着老太太给讲故事。老年人典故很多,历史的口述记忆也不胜枚举,随便心口拈
来都是老历史。其中讲述过的一个故事就是耳熟能详的“石头记”,她讲述这,这
个故事就是一颗小草和一个石头的前缘。。。这些朦胧的旧事都是一页启蒙,那时
我们年幼,而现在人到了一个岁数,经历了时间百态,再回想那时一张白纸的过去,
心里百感交集,怀旧之情只能从笔下的片段留下。在我们还没有老到不再能够回忆
起旧事的时候,必须要记下这些零散的人生片段,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丝丝历史的记
录。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