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港臺七十年政治變局

「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論語·顏淵篇》
打印 被阅读次数

今年是中共建政七十周年,我們可以在此時分析,這七十年來,中港臺三地的政變局。值得注意的是,中港臺三地政治變局,都同樣經歷了兩個階段的變化。

 

1. 中國大陸的兩階段變化

中國大陸的第一階段,是毛澤東主政。這個階段的大政方針,强調獨立自主(self-reliant and self-independent),與馬列意識形態。毛逝世之後,1978年12月18日召開第十一屆三中全會,鄧小平拍板定案了《改革開放》的治國方針,開啓了中國大陸的第二個階段。

從第一階段過渡到第二階段,改變劇烈,以我來看,毛走鄧上,形同改朝換代。

中共治國,第一階段三十年,第二階段四十年。第一階段完成了獨立自主;第二階段走向了富國强兵。

第二階段一開局,《改革開放》的來勢洶洶。不到兩周之後, 1979年1月1日中美建交,而鄧小平於一月底親自訪美,開啟了兩國之間一連串重要、高級別的交流。

中美建交是中共政權對外關係的一大里程碑,影響巨大深遠。因爲美國對中國開放,世界上所謂的“民主陣營”國家,對中國也都隨之敞開大門。在這個基礎之上,中國才得以實行《改革開放》的治國路綫。換句話説,如果美國依舊封鎖中國,中國要實行《改革開放》,也無從下手。

我們可以這樣説,有了中美建交,中國才有機會大步邁向《改革開放》,中國才得以融入國際社會,也才有後來的中國崛起。

在中美建交的同一天,北京政府做出了對臺政策的重大宣示。時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葉劍英,發表了《告台灣同胞書》,提出了結束兩岸軍事對峙,擴大兩岸交流,以及兩岸三通(通郵、通商、通航)的主張。北京政府的兩岸政策,從此進入新頁,由敵對狀態,走向了探索和平統一之道。

葉劍英的《告台灣同胞書》,對於北京的兩岸政策,定下基調。兩年之後,葉劍英提出了《葉九條》,具體説明兩岸和平談判,北京政府所提議的内容框架。

自1978年底,鄧小平拍板定案《改革開放》的治國方針,四十年來,中共維持既定方針,穩定前行。自鄧小平始,歷經江澤民、胡錦濤、到今天的習近平。四代領導的四十年,從鄧的韜光隱晦,江的和平崛起,胡的和諧社會,到今天習的民族復興,中國大陸的發展與進步,脈絡清晰,成效斐然。

鄧小平是個偉大的政治家。他的偉大,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在中國大陸歷經劫難,前途茫茫的七十年代,他勇於面對困境,爲國家指引了一個新方向,開創了新格局。

第二,他的大政方針,在他的前導之下,得以穩定持續前行。在歷史上,很多政治人物是人息政亡,人走了,政治方向也就結束了。真正偉大的政治人物,是人走了,他的政策,仍然會被後繼者所力行不輟。

相對而言,蔣經國就比鄧小平遜色多了。

評價中共的發展歷史,我們可以説“毛澤東開國有功,鄧小平治國有道。”

 

2. 台灣的兩階段變化

台灣的政治變局,也分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兩蔣《中華民國》時期。1988年蔣經國逝世,李登輝繼任,第二階段開始。

第一階段可稱之爲“國統”時期,國民黨執政,有大一統的説詞。第二階段可稱之爲“去中”時期,臺獨意識形態,逐漸發展成爲主流。

台灣的第一階段,受惠於中美敵對狀態,加上韓戰與越戰的關係,美國對台灣格外友好,大力扶植台灣。台灣在此時期,努力發展經濟,巨大的美國市場幾乎成了台灣的腹地,造就了台灣的經濟奇跡。

台灣的第二階段,大陸的改革開放,已經有了成效。在經濟上,台灣無法與大陸的低價商品競爭;在政治上,大陸已逐漸融入國際社會,台灣自然會受到排擠。

台灣現在面臨嚴重困境。在國際政治與經濟方面,台灣的活動空間受到擠壓,日趨侷促。在意識形態上,台灣又與大陸仇視對立,排除了兩岸携手合作,共創榮景的可能。

台灣已經陷入了《躲進小樓說臺獨,管他春夏與秋冬》(注1)的精神呢喃狀態。當政者除了鼓噪反中,以高呼“芒果乾”(注2)來催動選票之外,看不出有任何良性或理性的治國方案。

以發展態勢看來,台灣的政經格局將繼續走向衰退狹路。中美兩强對抗的結果,將決定台灣的未來。

以史爲鑒,台灣很像抗戰時期的南京汪精衛政權,日本投降了,汪氏政權就瓦解了。一樣的狀況,台灣政權的命脈繫於美國,一旦美國撤手,台灣立即變天。

 

3. 香港的兩階段變化

香港政治變局的兩個階段,可以1997年香港回歸來做劃分。實際上,鄧小平的《改革開放》政策,對於香港有根本性的衝擊。

大陸《改革開放》之後,香港的資金與人才大量流入了中國大陸。在轉世紀之前,港資就爲珠江三角洲,創造了四百萬以上的就業機會。

大陸的改革開放,徹底改變了,香港作爲中國大陸對外經貿樞紐的特殊地位。改革開放之前,香港拜其特殊地位之賜,曾一度是世界第一大港。現在香港排名第七,落在上海、寧波、廣州、深圳之後,今年還會被青島超越。貨運吞吐量的減少,直接造成了金融,商貿,與相關服務業的衰退。

香港回歸之後,附近的小漁村深圳,趁大陸經濟騰飛之勢,快速崛起,成爲中國高科技的重鎮。去年,深圳的GDP 超越了香港。香港已經失去了昔日“東方之珠”的輝煌。

自從香港97 回歸以來,香港陷於政治與經濟的雙重矛盾。在政治上,北京中央政府要的是“一國兩制”。實際上,西方殖民主義國家及其同路人,在香港仍有盤根錯結的影響力,他們要的不是“一國兩制”,而是中港“兩區兩制”。在政治的大方向上,香港的一些政治團體,與中央形成强烈的衝撞與對抗。

在經濟上,香港因爲特殊地位的喪失,只能眼睜睜的看著上海、深圳等昔日吳下阿蒙的快速崛起,無計可施。回歸之後的二十二年,香港人的失落感與彷徨感,日益深重。

經濟失落加上政治矛盾,還有明裏暗裏西方勢力的推波助瀾,矛盾的匯集爆發,造成了今年六月以來,持續不斷的社會動盪。香港的動盪,會為香港帶來更多的問題。社會悲劇,有可能一觸即發。香港的前景,令人擔憂。

 

4. 總結

拿破崙說:「中國是一隻沉睡的獅子,一旦覺醒,將會震驚世界。」

1978年,中國大龍覺醒,壓縮了台灣與香港兩條小龍的活躍翻滾空間,台灣與香港的光芒與相對影響力,逐漸褪色。

美國著名企業家艾柯卡(Lee Iacocca),當年面對日本强大的競爭壓力,說了句名言:「若不能擊敗他,就跟他合作。」(If you can‘t beat them , join them.)

同樣的道理,台灣或是香港,如果不能“擊敗”中國大陸,又無法逃避中國崛起,所帶動的風起雲湧的巨大影響力;一個合理的選項,就應該是與中國大陸合作,開創一個彼此互惠的新變局。

 

注一 :  請參考魯迅的《自嘲》詩

“運交華蓋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頭。  破帽遮顏過鬧市,漏船載酒泛中流。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躲進小樓成一統,管他冬夏與春秋。

 

注二 :芒果乾是 “亡國感”的諧音。台灣民進黨大選的訴求,是如果國民黨勝選,台灣

將喪失主權,形同“亡國”。所以“芒果乾”是民進黨用來催動選票之用。

 

HCC 发表评论于
>>>...香港,如果不能“擊敗”中國大陸,又無法逃避中國崛起,所帶動的風起雲湧的巨大影響力;一個合理的選項,就應該是與中國大陸合作,開創一個彼此互惠的新變局。

怎么不合作了?CEPA在2003年就签了,基本上每年都逐步扩充。结果呢?有用么?

作者还是那种华人的狭隘视光 - 眼睛中只有钱,只有GDP多少多少,对人权民主一点不关心,对共产党一声不敢吭。
BillyZ 发表评论于
任何朝代中国崛起都是君王无为而治的结果。原因就是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奋,吃苦耐劳的群体。只要统治者不胡折腾,人民都很幸福和富有,民族性决定了,只要不出所谓的雄才大略的瞎折腾的统治者,中国就可以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的顶端。

说毛魔头建国有功,功在何地?所谓邓的改革开放就是回到毛魔头瞎折腾开始的原点。

同理,不是他的改革开放及于美国的关系才使国家强大,它改革开放的力度和地理位置不如墨西哥吧,墨西哥怎么不能像中国一样崛起呢?民族性使然。

综上所诉,所有的一切,民族性是决定的因素。中华民族是一个自发的辛勤孜孜不寐追求幸福生活的民族。
OldJohn_02 发表评论于
分析合情合理有智慧,港独台独是死路一條,沒有未來。
portfolio 发表评论于
的确是繁体版的大外宣。
无耻美化恶魔毛泽东,无耻美化恶棍邓小平。
把中共国的回光返照,当作国运兴隆。

枕寒流 发表评论于
合情合理,入情入理。没有什么外宣的手法。不过,城里人多,各有立场。讲理也有人听不进去。最终能怎么样? 香港遮面斗士不必再掩耳了吧。
yfz9465 发表评论于
分析得不错。
肥肥乖乖 发表评论于
大外宣(繁体版)
Swedenbo 发表评论于
此文应该是台湾人之作。大陆台湾的“两阶段论”分析的既简单又合乎事实。香港状况的分析也到位,只是此作只为有脑人士阅读,街头斗士是不屑一顾的。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