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下午,外孙外孙女所在的学校进行火警警报演习。他们还是幼儿园的孩子,已经不止一次地开展这种演习了。老师先在广播里讲解了演习的程序,告诉孩子们如果警报响起,孩子们就要迅速跑出教室。那天,女儿从学校接孩子们回家,外孙兴奋地向他妈妈叙述下午火警演习的事情,并且告诉他妈妈自己是第一个跑出教室的。他妈妈很开心,但也没有太当回事情。第二天,女儿又去接小孩时遇到校长,校长也提及火警演习的事情,并且很在意地告诉我女儿:“警报拉响后,我到教室巡视,迎面碰到一个小孩。我想,这是哪个小孩跑这么快呢?一看是你儿子。当时全校就他一个跑出教室站在走廊上。我还表扬了他。”
我和女儿议论,为什么外孙反映这么快?一是他注意听老师讲解的演习程序了,二是他对语言的反映能力强,迅速听懂这些程序了。三是他的思维和行动的快速反映能力较强。这要归功于孩子的爸爸。他是个特别健谈的人,而且始终喜欢和孩子交谈,和孩子交谈时一直把孩子当作能听懂他谈话的对象,巴拉巴拉说个不停。有时候我们感到他是不是说的太多了,大约就是在他的不停的说话声中孩子们较早建立了对语言的理解、反映、表达能力,这种能力又促进了孩子们的思维和行动的快速反映能力。
我建议女儿:你去问问孩子自己,他怎么能第一个跑出教室的?再好好表扬表扬他。果真,外孙告诉他妈妈:他是听到老师说警报拉响就说明又火情了,教室里有危险,要快速跑出教室,跑到外面空地上。我们听了外孙的回答都非常高兴,夸他是个能干的好孩子。外孙听到夸奖当然也很开心。
我接着又建议女儿看看孩子在学校完成的作业、手工劳动。我说:“你们好像只负责把他们的作业拿回家往桌子上一扔,从来没有就作业和孩子们交流过。”平时他们和孩子关于学校生活的交流最多的就是老师告状了,他们宣布惩罚措施。女儿不好意思地解释“天天太忙了。”
一交流,果然发现外孙还真不简单。
外孙这天的作业是自画像。他用的是漫画体:一个大大的头占据了画面80%的位置,然后就是2只胳膊2只腿。一问才知道人家是有缜密布局的:2只大而灵动的眼睛非常显著地位居在画面正中,2个鼻孔微微偏上,嘴巴正咧着笑呢。咦,没有看到耳朵。女儿问他:耳朵在哪儿呢?他指着脸庞两边的小点,原来,这2个小圆点就是耳朵。可能他不懂布局、透视,但又分明运用了布局和透视的技巧,该大的大,该小的小。有些还省略到无。可能这是他平时看图画书、看电视留在他脑海中的印象帮了他的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