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方日记一上网, 左左右右忙乎忙乎忙, 一个"忙"字, 证明当下比"就是好来就是好"的时候还"好点".
回忆当年从批判"三家村"开始, 只是有人在未读过"燕山夜话"的时候写个批判稿, 发表在报纸上, 最初的还能混几几块钱稿费呢, 内容是你抄我我抄你, 大家一起抄报纸.
慢慢地, 开始在学校内写大字报了, 内容呢, 和几个星期前的报纸差不多, 当然文字水平低多了, 语文老师也不敢挑剔其他人尤其是学生的错别字.
再过一阵, 大字报的内容进入单位的实际了, 比如谁谁谁必须老实交代什么什么, 写这些大字报的"革命师生", 哪儿知道那个张三李四以前干过什么事啊? 除了知道他叫张三李四, 还不都是党组织透露档案材料, 组织积极分子写的?
再慢慢地快了, 有些不安分守己的人, 从报刊文件的字缝中, 读出了伟大领袖的"战略部署"是搞搞"党内"的呀, 这就好白相了.
于是, 无论出于什么理由, 有人小心翼翼地写一张问问党支部的大字报, 这些人就是"最早的造反派". 好比李文亮等的微信.
立马掀起风波,'居然有人敢自说自话, 不按部署"!! 开会讨论情势! 组织反攻围剿, 搁现在, 相当于派出所的训诫, 这儿所以要说一说如今的宽松, 要那时, 可不是训诫几句就能脱手的啊! 最轻的就是一堆大字报的批判, 重一点就有可能开批斗大会, 再重一点, 就叫你去扫厕所!!
所以, 倒回来说方方的封城日记, 能写就是"宽", 能在网上让大伙儿看就是"松", 没批斗没抄家, 没罚跪没剃阴阳头没扫厕所, 这不是好过当年的文革1.0吗?
不知那个秃脑袋雷雷, 头上没毛是不是里面也没东西, 真以为又一次一模一样的文革来了, 号召与他一样的人"拿起拳头作刀枪, 跑去武汉打方方"! ?
还有那个南京的钱钱, 是投机呢还是咋的, 居然想用更"艺术"的方式来响应二次文革的号召(且不知是否圣上的旨意), 塑个像放秦儈跪像旁, 你以为赌鹰了可以学刘庆棠或钱浩梁, 当个什么部长??
星星还是那个星星, 月亮还是那个月亮. 人们还是那些人们, "两个肩膀挑着一个头", 头里的"东西"可不一定如同"雷, 钱"二位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