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免疫(Herd Immunity)
在各国抗疫政策中,英国首席科学顾问帕特里克·瓦朗斯(Sir Patrick Vallance)最先提出“群体免疫”。他3月13日接受采访时表示,大约60%的英国人将需要感染新冠病毒,以使社会对未来的疫情具有“群体免疫”。英国目前约有6,600万人口,根据帕特里克的预测,即有4,000万人需要感染新冠病毒。即便死亡率为1%,这意味着英国可能要有40万人死亡才能达到“群体免疫”!
根据美国疾控中心(CDC)给出的定义,“群体免疫”是指在某种情况下,有足够比例的人群对传染病具有免疫力(通过接种疫苗或先前患有该病),从而令这种传染病不能在人与人之间传播。
形成群体免疫的核心是需要有足够多的人具有免疫能力,且只有两种途径:或是疫苗免疫,或是自然免疫。
现代的人类社会,我们熟悉的“群体免疫”是通过疫苗来实现的。
在医学不发达时,“群体免疫”(“Herd Immunity”)则是通过自然免疫达到的,这是人类几千年来战胜传染病的方式。由于新冠病毒的疫苗尚在研发之中,目前想要形成“群体免疫”,只能依靠新冠肺炎病人痊愈后产生的免疫能力。这也是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Boris Johnson)警告英国民众,要做好“自己挚爱的人因病早逝”的准备的原因。不幸的是,约翰逊率先亲自奋不顾身地做了一个“群体免疫”的示范。
康复后的英国首相约翰逊4月27日重返工作岗位
理论上,群体免疫是对抗传染病的有效手段,但如果不采取任何措施放任自流的话,很可能成为铤而走险的豪赌,或是视死如归的骗局。以致不少专家直斥这是一种“物竞天择”,“优胜劣汰”的达尔文主义。
英国抗疫政策其实是被大多数人严重误读了。从目前英国政府的应对来看,有一点是肯定的:英国并没有放任让60%的群体去感染,但也没有采取不惜一切代价的(中国)方式。约翰逊是不想在早期过度控制疫情,造成民众的恐慌,过早挤兑英国医疗系统,更不想让英国经济受到太大的冲击。还有人说,约翰逊首相在使用“激将法”,让他的自由散漫惯了的臣民赶紧回家自我隔离,控制病毒的传播。英国卫生与社会保障大臣马特·汉考克(Matt Hancock)也撰文称,“群体免疫”只是一个科学概念,并不是英国缓疫政策的全部。
瑞典是抗疫中的“另类”,她没有和大多数国家一样实行严格的封锁措施,从未停工停产。她不呼吁民众戴口罩,也不实行强制社会隔离令。边界、幼儿园、初中、小学、酒吧、餐馆、公园和商店仍然保持开放。4月22日,瑞典流行病学专家安德士·泰格内尔在记者招待会上表示,无症状者或轻症感染患者众多,就是通往“群体免疫”的黄金之路。斯德哥尔摩最早会在5月实现这一目标 - 超过六成人口感染康复后获得免疫力,进而保护高危群体乃至全社会免受感染。
欧美对抗新冠病毒的路径与中国并不相同,相对于“控制(containment)”,他们更看重的是如何“延缓(mitigation)”疫情,使其不至于压垮医疗系统,危及整个社会。帕特里克早就表示过,“英国想要延迟高峰期并将高峰期压下去,以防止国民医疗服务不堪重负。” 这种应对策略并不能减少整体死亡人数,但是可以通过隔离等方式减缓病毒传播速度,让感染者出现的时间更为分散,尽量推迟峰值并让其尽量平滑。这种“错峰感染”的方式的核心是让医疗系统不至于崩溃,为患者尤其是老人、儿童等人群提供更好的服务。
“群体免疫”是达尔文主义在医学上的体现,60%或更多的人在被感染了之后拥有了免疫力,绝大多数的人们就不会再被感染,传染病大流行就会停止。与此同时,那些没有免疫力的少数或弱势群体得到了保护。 “群体免疫”的前提是,新冠病毒每年或不久的将来会再出现,如果不卷土重来,那“群体免疫”就没有任何意义。还有就是指望再来的新冠病毒没有产生变异,否则以前的“群体免疫”也就毫无价值,就像我们必须年年打流感疫苗一样。至于“群体免疫”所形成的抗体是否真可以保证你不再感染,现在还不能肯定,这是“群体免疫”可能的不足。
今日,美国确认的新冠感染人数已达110万,死亡人数超6万。不管承认与否,我们实际上都不得不走在“群体免疫”的抗疫路上。人道主义必须优先,但政治正确不可取。或许我们只能和病毒共存、拖延,直到疫苗问世才能彻底战胜新冠病毒。
对于新冠这样一种全新的传染病毒,我们不必急着对“群体免疫”做出最终的结论。当务之急是面对实际情况,既要在年轻人及老年人(和有基础病患者)的影响之间取得平衡,也必须在控制疫情和经济影响两者之间取得平衡,把危害减到最小。
二零二零年五月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