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老电影《乡村女教师》

打印 被阅读次数

 

重温《乡村女教师》

 

《乡村女教师》是前苏联1947年出品一部剧情片,中国1950年译制并引进。作为最早一批进入新中国影坛的译制电影,《乡村女教师》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教育工作者。据说,在当年建设祖国的火红年代里,不少年轻的大学毕业生就是深受电影故事的影响而投身到了乡村教育事业的广大天地中去的,他们为扫除文盲和愚昧落后作出了贡献。

世界电影史上描写教师的经典有很多,《乡村女教师》可以算得上其中之一。除去意识形态上的政治宣传,我们依然可以从中看到女主角瓦尔瓦拉的美丽,柔情和坚毅。她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苏联远东西伯利亚的乡下教育事业,这是电影感动人心的地方。展现出来的是平凡而伟大的人性的美,是人类崇高理想的一曲颂歌。

重温这部70 年前的经典,有“居家避役”的原因,但主要是因为刚毕业的小儿子即将投身到“乡村”的教育事业中去。儿子报名参加了为期两年的美国支教 工作 - Teacher For American program (TFA),事先没有跟我们商量。这个program属于半慈善事业,一是工资不高,二是所有的学校都是边远或贫困地区的公立学校。他愿意为社会做贡献,原则上我们并不反对。但他妈私下总觉得付出了这么大的努力,好不容易从“藤校”毕业,却要去当一名中学教师,似乎哪里不对了。又怪美国“左”的教育,让学生们都成了所谓的“傻白甜”。我们更担心这两年可能会荒废他的计算机专业,因为这个行道技术更新速度快,怕他届时再难跟上。他妈妈就是这个专业的硕士毕业生(Notre Dame),有特别的体会。

孩子大了,他们不再听从父母的了。我们能做的只是认可他们的选择这个事实。凡事一分为二。我倒希望儿子的这两年的“支教”能像我当年下乡到“北大荒”一样,在艰苦的生涯中磨练自己;也希望他能在“为人师表”的压力下,克服自身懒散和缺少规划的毛病。相信随着时间的沉淀,他能够最终选择到最适合自己的人生奋斗目标。人有理想难能可贵,这正是老家伙早已没有而年轻人独具的优点。即便他由此可能会热爱上教师这个行当,那也没有什么不好。不是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吗?《乡村女教师》结尾的桃李满天下的场景正是每个教师最欣慰和最自豪的结局。

母亲曾讲过,她的父亲重男轻女。在她读完初中(湖北女一中)之后,就不再供她继续上学了。说:女孩子家总是要嫁人的,学那么多有什么用。我母亲倔强,求知欲强,自己报名上了一所管吃管住不要学费的湖北省立广济师范学校。1949年5月广济解放,她中断了学业,参加了“革命”。

人们常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想不到两个“三十年”之后,奶奶当年的“女教师”的梦想会后续有人。

 

二零二零年七月二十二日

谦谦美君子 发表评论于
回复 'laopika' 的评论 :
谢谢祝福!
laopika 发表评论于
也许孩子的选择是对的,正如你妈妈年轻时不顾父母反对走上自强不息之路,祝福他吧!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