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 斟酌对策
莫斯科。克里姆林宫。
斯大林宽敞的大办公室里,墙上挂着苏沃洛夫和库图佐夫的大幅画像。却没有挂马克思或列宁的肖像。※史实
统帅部扩大会议已近尾声。斯大林转向莫洛托夫:“维亚切斯拉夫·米哈伊洛维奇,现在说说那件事吧。”
“总的来说是这样,斯大林同志。”莫洛托夫从眼前文件上抬起头。“新任美国大使斯坦利将军,递交了这份抗议,措辞强硬。他们威胁:如果不尽快把截留物资归还给中国,就将拒绝履行今后的租借义务。”
斯大林缓缓吸了一口烟斗:“你们怎么看。”
最高副统帅朱可夫大将发表意见:“不管怎么说,前线确实需要那些东西。尤其高射炮。卡车也同样,没有它,不少部队就会失去机动性。况且大部分都运到古比雪夫了,难道运回去?”
“措辞强硬?”铁木辛格元帅质问。“他们不是也需要我们的协助么?要从我们领土上过境、要使用我们的铁路和车皮。如果一味强硬,我们干脆,不予理睬!”
伏罗西洛夫问:“但真的中断了供应,是什么后果?”
内务人民委员贝利亚爽快答道:“我们依赖自己!”
“眼下不行。”朱可夫摇头。“前线形势严峻。”
布尔加宁分析说:“他们还是需要我们抵抗法西斯嘛。而且那么做,他们不也失去了这条通道么?”
负责军工的卡冈诺维奇有所担忧,“可毕竟,大受损失的还是我们。协议上给中国的,只有太平洋航线运量的七分之一,充其量10万吨而已。可我们3条线总量数百万吨啊。他们怕什么?大不了取消华北的游击战。我们呢?恐怕至少要减员100万人,去强化生产。僵持下去,是否……因小失大?”
110) 轻武器嘛
斯大林同志敲了一下烟斗。
“那位斯坦利大使,个人态度怎样?”他问莫洛托夫。
莫洛托夫回想了一下,“他脸上的职业性微笑倒还恰如其分。解释说:这是美国国务院的立场。还转交了使馆武官处耶顿少校的备忘录,是个要求补偿的清单。”
“补偿?什么内容?”
莫洛托夫递过来一纸文件。斯大林没有接,用手势示意:
“向大家扼要介绍一下。”
“好的,斯大林同志。备忘录说:如果不能交还武器车辆,他们要求苏联‘补偿相应数量的机关枪、冲锋枪、迫击炮、火箭炮以及弹药。还有煤炭、水泥、建筑材料’等等。并可纳入‘反向租借’。”
“意思是说,交换?”朱可夫最先做出反应。“这个耶顿少校是个犹太人吧?天生的商人嘛。”
贝利亚问:“要换取建筑材料?什么用途?”
米高扬判断:“大概是修建营房?或者碉堡、工事什么的。”
卡冈诺维奇点头,“看来有妥协余地了。”
铁木辛格如释重负,“除了喀秋莎,都是些轻武器嘛!”
“喀秋莎?”斯大林不解。
朱可夫笑答:“哦,斯大林同志,这是前线将士给我们火箭炮起的绰号。他们爱死了这件秘密武器,就像爱自己的姑娘一样。”
气氛活跃起来。斯大林再问:“他们,要多少冲锋枪?”
莫洛托夫点点手中清单:“这儿提出3万支,包括子弹。”
斯大林转身,问主管国防工业的卡岗诺维奇人民委员:
“目前冲锋枪产量是多少?”
“年计划160万支……”他翻阅笔记本。斯大林皱眉头。负责军械统计的乌斯季诺夫,代他回答:
“新式的波波沙,目前总产量已超过140万支。明年还会增加※。新设计使工艺大大简化,质量又可靠,呵呵!就连德国鬼子都喜欢它呢……”他突然感到失言,急忙打住。
贝利亚已经狠狠瞪他一眼。
“迫击炮呢?”斯大林倒不计较,又问。
“这个数量也不小。今年25万门※。我们缺少的,是重炮。”
※史实:波波沙41型总产量510万支,43型约100万支;迫击炮,苏联1942年产量为23.6万门。
111) 五点指示
“我的意见,”斯大林从嘴边拿开烟斗。
速记员迅速在拍纸簿上唰唰记录。
“一,同意这个补偿要求。轻武器和弹药满足他们。冲锋枪可以加倍。但‘喀秋莎’火箭炮不给。理由是~我们自己不够用。但不要涉及为了保密等等那类原因。
“二,尽快组织启运。利用远东列车的回程空驶。效率要提高。另外要明白~我们从来不缺轻武器。至于木材、水泥、煤炭这些,数量也不大,由远东就地解决。
“三,这些武器,必须如数交到中国同志手里。同时要求他们遵守协议,保证按期发动他们那个秋季攻势~据说叫做第二次百团大战?并可以答应给它补充弹药。
“四,情报部门,密切注意中日战场。采取措施,确保华北作战,规模越大越好!鼓励他们,支援他们!提供一些我们掌握的情报。目标,就是把日本人尽快调离满州!”
说着,斯大林起身踱步,补充道:“第五,通知远东各军区抓紧,再分批抽调那里20到30个师,运往西方~顿河流域的前线!”
然后向里间的专用盥洗室走去。
112) 若干细节
望着斯大林的背影,总参作战部方向处处长、年轻的新秀~什捷缅科少将,轻轻念叨:“斯大林同志就是想得深远。这一来,远东方向压力减轻,我们就有兵力顶住南线德军的攻势了。”
“是啊。本来希望英美开辟第二战场,能拖住德军40个师。现在看来他们做不到。”总参谋长~华西列夫斯基点头。“可现在我们通过转运一批轻武器给中国人,一举两得。既能抽调出几十万部队,又维护了盟国关系和《租借法案》。”
贝利亚适时总结,“作为领袖,必须看得更远。”
莫洛托夫又提出一个新考虑,“问题是,日本。他们如果发现这次~苏联武器竟到了八路军手中,会怎么样?苏日之间去年4月,就签署了互不侵犯条约。”
“条约?”伏罗西洛夫应声道,“德国和我们,还不是1939年8月就签约,互不侵犯了吗?那又如何?照样开战!日本若守约,为什么保留上百万关东军?不管他们在南方多么紧急,这支兵力始终压在满州边境!他们是在窥测时机啊。”
朱可夫赞同,“日本是不可信赖的。对他们只能用武器说话。”哈勒欣河之战他记忆犹新。
另有人提议:“是否收集一批德军枪械,送给中国人呢?减少占用我们的资源,还可以蒙蔽日本人。”
“我看算了吧。前线哪有那么多人力去收集?”朱可夫答。“再说弹药呢?也靠收集?德国枪械还是留给游击队吧。斯大林同志说过,我们不缺轻武器。至于蒙蔽日本人~他们迟早会发现的~但那时候已经晚了。他们被牵制住了。”
斯大林回到座位:“这项工作,必须严格保密。等日本人发现武器进入中国,应该是那里秋季攻势打响之后。”
他习惯性端起烟斗,并不点燃。与会者静候指示。
“至于我们的应对,现在看,日本在满州冬季,发动攻势的可能性很小。米高扬同志分管东方事务,你来处理这件事。包括和日本人的周旋。什捷缅科少将配合你。”
两人点头作答。斯大林最后说:“真正的较量在顿河流域。最凶恶的敌人在那里。朱可夫同志和华西列夫斯基同志,你们明天就赶回前线。至于对付日本,那是明年春天以后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