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哥(四)

记录生活点滴,边走,边寻。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四)

  我猜我哥一直试图在我面前扮演一个威严又无所不能的长辈形象。只是由于自身阅历和性格等缘故,演技不够纯熟,时不时霸气侧漏。他一直把我当女孩来保护,同时又对我表现出的女孩子性情很是不屑一顾。就连冬天我在脸上抹雪花膏,他都会烦人地调侃一句:“又在搽脂抹粉了啊?”他心情不错的时候也会带着我玩耍,但是玩耍的内容都以调皮捣蛋为主。记得我妈妈的单位,会生产许多造型奇特的小瓷件产品用作电子绝缘。这些小零件都是小孩子喜欢的绝佳玩具。他会偷偷把我带去瓷件车间,然后装着问路的样子吸引工人的注意力,让我趁机挑几件可心的“玩具”带走。如果我制造的动静大了,他会故意提高音量,掩盖动静。如果瓷件位置在工人视线以内,他会故意降低音量,通过工人侧耳埋头认真倾听来改变他们的视角。总之,用他的聪明机智跟我配合得天衣无缝。在他的带领下,我变得胆大妄为,干了许多女孩子通常不会干的事情,比如:把讨厌的男生的自行车气门塞拔掉啦,用铁丝偷偷把老师关在房间里啦,半夜潜进破了一个洞的学校食堂,把里面的南瓜统统搬出来还留书一封,上写:特此警告,并加注一个骷髅符号啦,等等。。。那真是我性别认知极其错乱的一段时光。男朋友的出现,才算对我进行了彻底的拨乱反正。从某种角度讲,我跟男朋友的相处模式反倒更接近正常的兄妹相处模式。想想吧,直到二十多岁高龄我才在男朋友手把手指导下,放了人生中的第一次风筝。我渐渐意识到女孩子偶尔撒撒娇,发点小脾气并不如我想象中那么可耻和软弱,也开始慢慢接受“温柔贤惠”不是一个贬义词。。。

男友刚毕业留校不久,我就被爹妈迫不及待地免费打包过去,与他在学院的筒子楼里结成了合法室友。促使我爹妈如此急迫的根源应该在我哥身上。那时候他已经三十有一,却独身一人,专注于他发财致富的宏大梦想。关于这个影响他一生的梦想我以后会谈到。现在我想说说筒子楼,这个流行于上个世纪,目前应该荡然无存的大学教师宿舍楼。筒子楼的前身应该是学生宿舍,因为太过陈旧之后淘汰下来,于是被单身或者刚结婚的年轻老师如获至宝,争先接手。我至今还记得那个堆满杂物的阴暗走廊,还有在走廊上从容信步的肥溜溜的老鼠。读到这里,大家可能会以为这将是一段让我很不愉快的经历。事实上正好相反,在筒子楼的那段生活是我记忆之中特别美妙的一段时光。那时候,每每到了饭点。楼道里总是热火朝天,一路走过去每家每户的菜品我立马了然于心,并不时从中受到启发。关系好的邻居还会互相把筷子伸进对方的炒锅里品尝鉴定,交流心得。总之昏暗的筒子楼里面充满了一片祥和的人间烟火气。那时候我哥也在C市,周末他会常常跑来找我们玩。于是我们三人就会投入极大的热情买菜,做饭,饱餐一顿。然后慢腾腾穿过校园,去后校门的河边晒太阳,聊天,喝茶,下棋。

说到下棋,对于我这种不爱动脑子,逻辑思维特别差的人来讲,完全不可能成为娱乐爱好。但是我哥无聊的时候常常会逼着我跟他下棋,输赢当然可想而知,一路被碾压。碾压也就算了,还会被他无情耻笑。所以我后来特别喜欢看我老公跟我哥下棋,这让我有一种报仇雪恨的快感。但是我绝对不会把这种愉快的心情表露出来。因为他一旦输棋必定急躁,如果我再火上加油,那么大家都别想愉快地玩耍了。我哥哥属于负面情绪管理能力极差的一类人,愤怒和焦躁常常会带给周遭明显的冲击力。越是亲近的人,对这种冲击力感受越强烈。他聪明,活跃,健谈,能轻而易举的在人群之中成为焦点,这让他很容易交到朋友。但是由于他的过于情绪化,导致他几乎没有特别亲近的朋友,这让他一直都过着看似热闹,实则孤单的生活。情绪管理也是近些年被频频提到的概念。记得刚来美国那一年,去美国朋友家过感恩节。聊天当中提到了孩子的教育问题,我问他们这里的孩子做错事会挨揍吗?那家的男主人拿出一块做工精致的宽木板,告诉我他就是用这块板子揍孩子的。我凑近一看,上面竟然有个说明书,列出四条打孩子的步骤:1把孩子单独带进一个房间关上门。2 告诉孩子他做错了什么,会受到什么惩罚。3 开揍。 4 抱住孩子宽慰,让孩子明白尽管做错了事,父母依然是爱他的。我一到美国就对这个国家的各种标准化操作印象深刻,但是揍人都揍得这么标准化,让当时的我叹为观止。现在回过头想想,必须承认,这种处理方式真的有助于孩子的心理成长。找一个单独的房间,可以保全孩子的自尊,同时也给了孩子一个安定情绪的空间,告诉孩子受到惩罚的原因,养成孩子自省的能力,给与惩罚让孩子明白要为自己的行为承担后果。安抚是对孩子的鼓励,让他下次可以做得更好,最最重要的一点是大人冷静理智的处理方式有助于孩子在面对问题的时候能保持平和的心态。(待续)

明麗草原 发表评论于
第一次听说这种打孩子方式,挺逗的!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