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札记——好儿媳路得

打印 被阅读次数

 

读书札记——好儿媳路得

 

    前两天朋友木亦在朋友圈分享秋景,我说现在看见金黄色就想到小麦、谷子和丰收。我没说,我还想到了路得。

    或许有人不知道路得,但是应该没有人不知道大卫。对!就是米开朗基罗的大卫,西方世界美男子巅峰典范的大卫,打败了巨人歌利亚的大卫,带领犹太人定都耶路撒冷的大卫,路得是他的曾祖母。

    公元前十一世纪的时候,有一对夫妻带着两个儿子生活在一个叫伯利恒的地方,那地方在巴勒斯坦的中部,现在还依然沿用这个名字,是基督教和犹太教的圣地,耶稣降生的地方。这家的女主人名叫拿俄米。一家人本来过着殷实的生活,无奈一场饥荒到来他们就一无所有了。男主人的堂兄波阿斯非常富有,可是夫妻俩都好面子,不愿意开口求助,就背井离乡去了一个叫摩押的地方定居。到了摩押不久,丈夫就去世了。

    丈夫去世后,拿俄米含辛茹苦把两个儿子养大,还给他们娶了当地的媳妇,其中一个就是路得。本来以为从此可以安度晚年的拿俄米再次遭遇了不幸,她的两个儿子又相继离世。痛苦中的拿俄米虽然深爱两个儿媳,但还是决定离开摩押这块伤心地,她要回故乡伯利恒去。拿俄米认为自己没有权利要求儿媳与自己同行,因为那会让别人家的女儿远离故乡和亲人,她打定主意自己走。善良美丽的路得不舍得年老体弱的婆婆一个人长途跋涉,毫不犹豫地与婆婆一起回去。

    当婆媳二人历尽艰辛到达伯利恒的时候,她们已经身无分文。所幸的是当时正是丰收的季节,按照犹太人先贤摩西制定的法律,收货时掉在地上的麦粒和麦穗归没有土地的人所有,农家不得捡拾,因为那是上帝赐予穷人的,所以路得就靠着在麦田里捡到的麦粒给婆婆做面包。

    当时的村落人口并不多,路得这样年轻漂亮的外乡女子的到来自然成了本地最大的新闻。那位富有的堂兄波阿斯也听说了这个消息,出于好奇他也到麦田里来看路得。他邀请路得和他的农夫一起吃饭,还给了她跟多面包。而路得只吃了一点点,她要留着带给婆婆。波阿斯被路得的美丽和善良打动,他告诉自己的农夫在第二天收割的时候不要太仔细,多留些麦穗在地里。

    第二天傍晚,当路得整理好捡拾的麦穗准备回家的时候,她发现麦穗太多,她已经拿不动了。路得回到家,兴奋地向婆婆讲述当天的经历,还告诉婆婆那个富人的名字是波阿斯。

    婆婆拿俄米听了更是高兴,她马上打定主意要给路得说亲,因为她希望路得能有一个好的归宿。拿俄米找到了波阿斯,请求他向路得求婚。波阿斯对路得早已一见倾心,一桩美好姻缘就这样一拍即合了。

    路得和波阿斯结婚后生了儿子俄备,俄备的孙子就是大卫。这家人血脉相传,到了公元前十八年他们有了一个非常特别的女孩,她就是圣母玛利亚,而这一切都源于一千多年前的路得。

    我想,为了鸡毛蒜皮就跟婆婆闹别扭的儿媳妇,看儿媳妇横竖不顺眼的婆婆,有女儿待嫁闺中的妈妈,都可以读一点路得的故事,说不定会从中得到一点启示。

    路得的传奇故事自然不会为艺术家们所忽视,十九世纪法国巴比松派著名画家米勒 (Jean-François Millet) 和意大利威尼斯画家海耶兹(Francesco Hayez)都以路得为题材创作了不朽的名作。

    米勒是农夫的儿子,农田里劳动的场景对他来说毫不陌生,米勒以写实的手法在《拾麦穗》中还原了路得在田野里劳作的场景。画面中三位妇女正在金色的阳光下弯着腰捡拾麦田里的麦粒和所剩不多的麦穗。她们的左手紧握着拾到的几棵麦穗,身体弯成了九十度,右手拾起每一粒麦子,放进用围裙扎起来的口袋里。三位妇人都身躯粗壮结实,她们的手指粗糙有力,脸上的皮肤因为太阳的照射而成了古铜色。她们身后高高耸起的麦垛,运送麦子的牛车,远处身着白衣正在劳动的农夫,还有坐在高头大马上的监工都看得清清楚楚。

    古典浪漫画派的海耶兹对路得的诠释与米勒截然不同,他把路得描绘成一位性感而美丽的女神。画面上的路得楚楚动人,她袒露的前胸丰满柔润,细腻光滑的脸上最突出的是一双黑色的大眼睛,看上去坚韧而忧郁,也许是在思量是否还有足够的麦子给婆婆做面包。她的手指修长纤细,完全不是农妇的手,臂弯里的麦穗更不是捡到的麦穗,而是用来装饰路得的花束。海耶兹认为是否写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把仁爱善良的路得画的尽善尽美。

    从路得到现在,历史走过了三千年,如今的我们应有尽有,但是路得的精神还在吗?如果我们失去了路得的精神,那么我们自己,我们的后人,还能够得到救赎吗?

 

 
噢颜颜 发表评论于
谢谢你 写的真好
董兰丫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小溪姐姐' 的评论 :

小溪姐姐好!现在的世界大概是因为速度太快的缘故,人们没有时间静下来考虑这些,也许再经过一段时间,人们在物质之外感到了空虚的时候会回过头来思考灵魂的问题。
小溪姐姐 发表评论于
好喜欢兰丫妹妹这篇路得的佳作,大赞!一直欣赏十九世纪法国巴比松派著名画家米勒 (Jean-Fran?ois Millet) 的《拾麦的妇人》,似乎闻到土地麦子的香气,感受到阳光的灿烂和收获的喜悦。。
现在的人和世界物欲横流,贪得无厌。再不悔改,就要来不及了。。让我们认真再读流传三千年的圣经路得故事,学习路得的精神,也好是走上救赎路的第一步。
董兰丫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无法弄' 的评论 :

弄弄好!咱们中国的佛教属于大乘佛教,没有小乘佛教那样注重比较严格的仪式。大乘佛教的信徒奉持《金刚经》的比较多,也有很多令人感动开悟的故事。
无法弄 发表评论于
很好的故事。怎么与儿媳相处、与人相处是个哲学问题,感谢圣经有指导。东方的佛教要是整理出一部完整的佛经,也会像圣经一样易于流传。流派太多了。东方的庙、寺和西方的教堂有很大差别,咱的有点土,怎么回事呢?去教堂的人们衣着庄重,见上帝的感觉。伊斯兰也是很尊重进寺祈祷。咱有啥讲头?肯定也有,大众就是不讲究
董兰丫 发表评论于
回复 '花飞的朋友' 的评论 :

谢谢花儿!
董兰丫 发表评论于
回复 '玉涵' 的评论 :

谢谢玉涵关注,名字真好听!
董兰丫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梅华书香' 的评论 :

谢谢梅华关注,我好久没来文城里,想念文友们!
花飞的朋友 发表评论于
好文,谢谢分享!
花飞的朋友 发表评论于
好文,谢谢分享!
玉涵 发表评论于
早就知道路得地故事。画还时第一次看到,好美的路得!
梅华书香 发表评论于
感谢主,感谢分享啦!!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