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校园打新疫苗 - 新颜,旧貌,和回忆

我们从哪里来? 我们是谁? 我们往哪里去?
打印 被阅读次数

阴错阳差,寒舍和来美后学习工作过的大学近在咫尺,平时很少有时间或雅兴回去诳逛,阳春三月的一个早晨到校园内的疫苗点接种疫苗,把车停在大学购物中心的停车场,然后和太太一起步行前往。好久没来了,又逢一年春好时,风和日丽,遍地鲜花,我们决定借这个机会在自认为是有缘分的老校园里蹓跶蹓跶,来个"看故地,寻新颜 "。
 
大学博物馆前的罗丹雕塑园(Rodin Sculpture Garden)

从第一次踏进这个校园已经三十年过去了,相比当初,校区的变化还是很大的。怎么说呢,虽然环绕大学的校园大道(Campus Drive)还是的那条校园大道,仍旧双向两车道,但两边的建筑增加了不少 ,原先的停车场盖上了楼房,原来的荒草地变成了停车场。新楼盖得别致实用,大多不高出大树的树梢。可以说这是一所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大学,一所锐意创新和敢为人先的学府,是人类信息和网络革命的摇篮。大学的各个科系,像医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球科学,工程,电脑,体育,商业,和法学等教研机构散布在曾是一片农场的校园之中,近80个科系分属七个学院(商学院,地球学院,工学院,医学院,人文与科学学院,法学院,和研究生院)。校园看上去朴实无华,大门更是普普通通,连那条通往校园中心有着南国风情的棕榈大道也是后来才修补一新的,但这里却是真正的藏龙卧虎之地,人才辈出,建校100多年来共有34位诺贝尔奖得主(其中15位已离开人世,如果算上从校外加入的诺奖得主,则有84位之多),从这里走出的校友创立了无数各领风骚的初创公司,创造着2.7万亿的年产值和540万个就业机会,合在一起相当于世界第七大经济体。截止目前,学校的运动健将们一共为大学赢得了270枚奥运奖牌,包括139枚金牌。想到这些,以至于每次在校园中漫步都有一种朝圣的感觉。

停好车先在购物中心转一圈,它已今非昔比了,里面的商家比原先多出很多名店,苹果店专卖店和微软门店也先后入住。每年的这个时候花工们会在花坛里栽上各种各样时令花卉,花色缤纷,争奇斗艳,购物者可以在逛商店之余坐下来欣赏各色花草。清晨阳光斜照,商店开门之前在这里散步是拍摄各色鲜花的好时机。
 
灰白色的水泥墙壁作背景,这株金鱼草看上去像是一幅水彩画

 
郁金香婷婷玉立

 
 
花坛里有各种水仙花,这朵尤其娇艳

 
商店橱窗与鲜花平分春色

 
早上九点之前的苹果专卖店,不知是否已恢复正常营业

 
 
橙 黄 绿 色彩天成

 
这家远近有名的糕点店已经开门迎客

 
白牡丹?

 
 
赤 橙 黄 绿 青 蓝 紫,这下全齐了

 
 
 
漫园花诱 层云尽染

 
顺着购物中心的一条道路往前,一幢熟悉的建筑出现在眼前,人称"The Barn",它可能是100多年前的农场留下的老房子,三十年前是富国银行的一个分行,顾客多是大学的访问学者,学生和教职员工。多年前,银行搬走了,留下的是满满的记忆。现在里面是餐馆和商店。

 
在农场老房子的对面原来是停车场的地方,一个新建筑映入眼簾,钢架建筑方方正正,猜想它的抗震级别一定很高,使用寿命肯定很长。走近一看,大楼的一角写着一行字"Center for Academic Medicine"(学术医学中心)。

 
 
在学术医学中心的斜对面有另一幢近期才竣工并启用的大楼,那是儿童医院的新病房楼。楼下公交车站旁有一个蓝色的防"狼"报警装置,这种蓝色卫士还遍布在校园中类似的地方,有了它夜深人静在此等车时会很有安全感。

 
再往前走就到了大学的医学中心和急诊部,楼顶有一个直升机平台,外观仍是三十年前的模样,在这里我们曾留下了年青时的身影,旧地重游,禁不住感叹"三十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如果穿过急诊部的大门往里走,就是医院的餐厅,当年没少在那里吃午饭,很多时候是被同事们"胁迫"去的。那时候囊中羞涩,餐厅的饭菜虽然不是很贵,但价格和伙食都是以医生护士和病人家属的标准定制的,作为穷学生能不去则不去。更多的时候是自带饭盒和太太在大楼的一个庭院里会合,两人坐在花坛的水泥台上共进午餐。时过境迁,当年在同一实验室做"烟酒"的同事早已各奔前程鲜有联系,实验室里被师兄戏称为"切尔努布"的角落想必早已不复存在(标记碘125放射性同位素的实验台,盖革式检测仪接近时能发出在切尔努布般的嘎嘎声)。

 
疫情期间医院的餐厅也办起了露天餐座

 
 
当年自带饭菜吃午餐的地方,现在想想还是蛮浪漫的,左侧画面外是一个出售咖啡和三明治的小卖部(好象因疫情在关闭中),右面一墙之隔就是实验室

急诊部与一座叫"格兰特大楼"(Grant Building)的建筑想连。该大楼是大学医学院所在地,也是各科室医生教授办公和做"烟酒"的地方。急诊室的两边是病房,一条长长的内走廊把它们串在一起。记得那时已经用上了机器人,实际上是有轮子和传感器的机器,遇到有人挡道时,会说几句人话。机器人的任务是在走廊上穿梭传送X光片,在护士给它输入指令后自我导航前往取片室取片,那里会有人根据取片信息把相应的X光片和有关读片报告放进去,再令其送达,往往有人恶作剧在走廊上挡路考验它。时间久了,护士们对它有了感情,据说有一次它"失足"从楼梯口滚下摔坏后,护士中有人还难过地落泪,好在没过几年这个机器人的功能就被网上数字化图像传输替代了。

 
Bio-X ,干细胞,生物工程与生物材料研究大楼。该机构的使命是这么陈述的:打破学科界限促进发现,带来跨学科解决方案,并创造新的生物系统知识,造福人类健康。

 
化学系大楼后面的竹林郁郁葱葱,想起了苏轼的那句杂言:"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后面的几句也很有意思,一并抄来:"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一辆停放在教学楼边上的自行车,被校方贴上一纸警告,纸张已经发黄,但字迹仍然清晰,上面的日期把时间定格在去年10月。或许主人因疫情还未归来,或许走的匆忙未来及处理。非常的时期呼唤非常的仁慈,校方看来并没有按规定将自行车移走,似乎仍在耐心等待被它的主人重新启用的那一天,希望不会太久了。

 
大学博物馆正门,那个巨大的两人高的YO应该是某艺术家作品的Logo。因为疫情,博物馆可能正处于闭门谢客状态。

 
有好几条线路的校园免费公交车,它的大小已经从当初的中巴换成了豪华大巴,动力也从燃油引擎换成了全电驱动

七绕八弯,看完新的看旧的,看过旧的看新的,不知不觉地到了打疫苗的地方,排队的人并不算多。整个过程是这样的:进去后验明正身,来到护士打针的地方坐下露出左肩。护士扫了扫注册时的二维码,满面笑容地问了几多问题,然后说"放松",就一针扎了下去。人还没反应过来,就听到她说"好了"。护士边说边递上一张小卡,上面除了姓名外还有疫苗厂家,批号,注射日期,和施打诊所的缩写。另一面则写着下次接种的日期。然后到下一位护士那里的橙红色椅子上坐下,凭卡通过她在电脑上预约第二针,接着被指引到大厅里排列整齐相隔两米有余的白色椅子上坐下,"罚"坐15分钟,之后无碍即自行离去。幸运的是接种之后没有不良反应,但作好了四周后打第二针时出现不同程度副作用的心理准备。到了那时,一个无形的盾牌就会附体,可以抵抗病毒的侵袭了,但常规抗疫措施仍不会松弛,直到彻底打败病毒的那一天为止。

回首过去,叹日月如梭,光阴似箭,旧貌换新颜,世界在向前,倒退是没有出路的。放眼当下机会与危险并存,是考验政治家们和我们每一个平民百姓能否恰如其分地把握时机的时候。展望未来,还是那句老话,道高一尺魔高一丈,"It may get worse before it gets better, but it will get better。"

 

了解疫苗分类判断新冠疫苗(辉瑞对南非株100%有效)

《无依之地》的有依风光

风语空灵 发表评论于
回复 'Momof4' 的评论 :

已回复悄悄话。Happy Farming!
Momof4 发表评论于
农场的老校友啊! 请查悄悄话。
风语空灵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围城里的故事' 的评论 :

哈哈!见仁见智了!见仁必见智,风语必空灵哦。Happy April Fools Day!
围城里的故事 发表评论于
风语就很好听了。加上个空灵味道就淡了。
风语空灵 发表评论于

谢谢表扬!没有问题,当然可以转用。
百万庄大侠 发表评论于
这些照片拍摄的真好!
请问:可以转用一下吗?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