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纪行

上海纪行

2018年1月

由于儿子的工作变动, 全家回国休闲一个多月。 儿子自小在外读书工作,回国一月以上并不多见,带着不满周岁的孙子一起回到上海更是第一次。

发展篇

最近几年几乎是年年回上海,一方面退休后有了闲功夫, 归根结蒂, 还是那份挥不去的乡恋。  前些年上海的变化可以说是日新月异,用更通俗的话来说,一年一个样。  今年回上海,给我的感觉,变化的脚步放慢了, 最直观的是高楼拔起的速度下来了, 新的高速公路鲜见了。 可不是嘛, 哪能一直象前些年那样发展呢, 该建的已经建了。 不过, 市政建设没有闲着,地下的建设还是没有停, 不是新地铁通车了, 就是已有的线延伸了, 那是说老百姓出行更方便了。  报导说GDP平稳增长,不再靠造房子拉动了,也 就是说经济在转型, 而且挺顺利。

         

上海陆家嘴夜景

生活篇

百姓关注更多的是日常的生活了。 在物资匮乏的年代, 领导口不离菜蓝子工程,现在交给市场了。 在国外时,买菜都往超市,那是规模化的, 开车几十分钟很平常。 在上海市区,菜场可能就在楼下, 或者走路也只需几分钟, 再远点, 所谓的大菜场也都在步行范围内。 岳母知道我有大碗吃素菜的习惯, 总是关照阿姨多买些。  要知道, 在美国和加拿大, 有些素菜可能贵过猪肉,相比之下, 上海的素菜真算便利。 各种时令素菜, 应有尽有,肉蛋鱼虾,丰富多彩, 使我在上海的日子里, 好不享受!

离住处不远就是一片绿地,有着浓郁的树林, 人造山岗, 还有不小的草坪,对于只要不刮风下雨都要快步走一趟的我是个绝佳的去处。 养鸟的把鸟笼往树上一挂, 坐在板凳上聊着天, 老人们在亭子里打着牌, 下着棋, 不时地吆五喝六。 在音乐声传来的地方, 一群中老年妇女们正翩翩起舞, 一派歌舞升平景象。 

上海公园内欢乐的人群

人民的生话应该说有了明显的提高, 国家发展了, 有钱了, 民众收入高了; 房子升值了, 名义资产也膨涨了。  随之而起的, 民众的民族自豪感也空前的高。 但是人们应该清楚,中国还没有到站在世界中央。

团聚篇

太太共有兄弟姐妹四人, 太太排行老三,相处和谐, 也都成了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 岳母今年九十有六,依然是全家的“核心“。 虽说各家都不住在一起, 但各家离“核心”都在步行范围内。 如果都聚到一起,可是大家庭。  由于我们一家常住北美, 其他也有在日本工作的,全家大团聚还真不容易。 我们一家回沪, 看把老太太乐的, 因为全家轻易的凑齐了了, 更有甚者,包括我们上年新添的孙子在内的第四代也到齐了。

我们回到上海, “接风“ 是少不了的。 要在过去,这么一大家子吃顿饭, 买汰烧, 不全家上阵忙上几天才怪呢。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 谁还去忙这些烦心的事儿。 早在我们的机票定好后, 姐夫就在一家饭店订下了包房。 第二天是周日, 我们一辈都退休了,不用说了,下一辈也都休息, 一个绝好的团聚日。 对于全家来说,拍照比吃饭来的重要。 先是妈妈们抱着第四代与老寿星合影, 然后来张全家福。 席间欢声笑语, 自不在话下。

在我离开的前夕, 少不了谢宴。 席间一样的朗朗笑声, 但多了些告别用语。 俗话说, 家有一老, 家有一宝, 九十六岁的岳母始终是家庭团聚的“核心“, 灵魂。 在沪期间,还有兄弟姐妹轮流做东,昔日同学, 同事和 朋友的聚会,毋用多述。

孙子篇

孙子的降生给我们带来了满心的喜悦, 但是和六个多月的孙子朝夕相处还是在回沪后, 为让儿子和儿媳外出旅游, 我们担负起照料孙子的任务。 孙子是按照加拿大的育儿方法养育的, 那儿没有月子中心, 甚至没有坐月子一说,孩子出生几天产妇就用蓝子提着婴儿上饭店的大有人在。 在回沪前孙子基本是儿媳带的,我们只是帮手, 因为孙子从出生的规矩只有父母能做, 爷爷奶奶是会宠坏孩子的。 在他们的理念下, 按照医生的指导意见,孙子从出生的第三天就开始了每日两次,每次两分钟的俯伏,也就是俯卧撑吧,逐步延长,当然起初孙子是撑不起来的, 只是哇哇哭时顽强地把头往上抬,意在锻炼他的颈部肌肉,避免意外窒息的风险。 按照儿子儿媳定的规矩,孙子哭时我们是不可以抱的。

在儿媳的调教下, 孙子是很乖的。 按照儿媳的安排,除了晚上的长觉外, 孙子的喝奶时间都是定时的, 间隔中的其余时间是他的玩和睡觉时间。 一到睡觉时间, 他咿呀几声就自己睡着了。

说来简单, 其实挺忙的。 每隔三个多小时就要冲奶粉,随时换尿布什么的, 醒着时是要陪他玩的。 孙子清晨醒得早,我们的作息制度也只能随着改变了。

孙子对镜自亲

照看孙子有甜也有累, 但更多的是他给每个人带来了快乐。 看着他一天天长大, 心中有的是满满的幸福感。看到他与镜子里的自己亲近, 太太笑得前昂后合。

* * * * * *

在沪生活的点点滴滴,在沪的所见所闻,念念难忘, 那是故土, 那是根。 一轮朝阳从东方升起,在加拿大的一天开始了。

 

排量有限 发表评论于
两年前回国在上海南京路五卅广场上就看见一些穿新疆服的在跳舞,饶有兴趣的看了半天,感觉挺好的呀。
灵动的双子 发表评论于
在美国开车出去买菜惯了,到了上海即使走几个街口也吃不消。而且美国蔬菜肉蛋都便宜,按1:1来算的话。好烦那些穿新疆衣服跳舞的人,在南京路上霸占一块地在那里跳,完全不搭调。
江夏堂人 发表评论于
回复 'Simon0123' 的评论 : 同意你的观点, 人的视野, 境界, 习惯不一样, 也必然反应到对子女的要求, 培育方式如此等等, 无所谓好坏, 对错, 但都是以自己的意愿塑造下一代, 并产生深刻影响。
Simon0123 发表评论于
每个人的情况,习惯,理解不同,所以没有同一答案,错与对,好与坏。
江夏堂人 发表评论于
回复 '竹野' 的评论 : 谢谢! 儿子儿媳训练得好。
江夏堂人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息于目-好于心-候于手' 的评论 : 在上海静安公园, 只要不下雨, 几乎都有。 上海幸福的老人们!
竹野 发表评论于
那么好带的孙子真可爱
息于目-好于心-候于手 发表评论于
这个跳舞的绿地在哪?上海怎么会有都是穿少数民族服装的聚集舞地?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