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灯会元】本来面目之:黄河清也未?

我有摩尼珠,只待有缘人...
打印 被阅读次数

京兆卫国院道禅师,

新到参,师问:“何方来?”

曰:“河南来。”

师曰:“黄河清也未?”

僧无对。

呵呵,僧无对, 你可有对?你若也无对,不妨参考一下六祖是如何答五祖弘忍的。

祖问曰:"汝何方人?欲求何物?"惠能对曰: "弟子是岭南新州百姓,远来礼师,惟求作佛,不求余物。" 祖言:"汝是岭南人,又是獦獠,若为堪作佛?"惠能曰: "人虽有南北,佛性本无南北;獦獠身与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别?"

佛性本无南北,又岂关清浊?

 

广州和安寺通禅师,婺州双林寺受业。

有人问:“是禅师否?”

师曰:“贫道不曾学禅。”

师良久,召甚人,其人应诺。

师指棕榈树子,其人无对。

又是一个不会对的。其实,“贫道不曾学禅。”这一句对得非常好,可惜虎头蛇尾。召甚人,其人应诺。这样的公案我们看得太多了。人叫你,不理就对了。

 

师一日召仰山将床子来。

山将到,师曰:“却送本处著。”

山从之。师召“慧寂!”

山应诺。师曰:“床子那边是甚么物?”

山曰:“枕子。”

师曰:“枕子这边是甚么物?”

山曰:“无物。”

师复召:“慧寂!”

山应诺。

师曰:“是甚么?”

山无对。

师曰:“去!”

没有人是天生的大法器,你看仰山那时多笨啊,和今天说的第一桩公案里的僧人一样笨。仰山后来说,他是在沩山处得地。我们在前两天的文章中讲了过程,沩山也是叫他一声,仰山应诺,沩山说“出也!”,那一刻,仰山的任督二脉就被打通了。其实在这里,寺通禅师喝道“去!”,和沩山是一个意思,但此时的仰山,还是听不明白。

机缘是个奇妙的东西,它没到,怎么弄都没有办法。

你仔细去看这一段故事,寺通禅师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都是在接引仰山,按密宗的说法,一直在授四灌,但仰山就是不受。

 

我写了这么多文字,从我的角度,我向佛祖保证,已经是说得不能再简单清楚了,已经是把本来面目,把无上正等正觉一丝不挂地摆在了你面前,可是,绝大多数人还是看不明白。目前为止,只有两个人如大迦叶尊者一般面露微笑。

佛弟子们或多或少都读过一些经书。读了万卷不稀奇, 破了万卷才希奇。

如何破?

寺通禅师曰:“去!”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