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篇(四) 感受美国的生活和物质

我虽然有了固定的收入,但还是很省,不敢乱花钱。那时我没有汽车,买吃的东西有时搭别人的车,有时托人家带一点,有时坐公交车,有时到较近的零售店买,但零售店价格比超市贵,所以不常去。有一次我甚至还把超市的购物车推到了家门口。那次,我买的东西比较多,拿不动了,只好推着车走。那年头,路边偶尔也会看到购物车,事后有人会把它们收回去的。那时候,我吃的东西都是找便宜的买。荤菜最便宜的是鸡蛋,所以刚来时荤菜我只买鸡蛋吃,肉很少吃,更不要说鱼虾了。开始的几个月,每个月的开销都只有几十美金。我很喜欢吃冰淇淋,美国的冰淇淋品种繁多,口感很好,也不贵,我就买冰淇淋当牛奶吃。早上吃面包和冰淇淋,中午带两片面包夾一薄片的美式火腿去学校,晚上自己烧饭,烧一天饭吃三天。

在快歺店打工时,我曾在那里的商场里买到了一辆$20的新自行车。那自行车和国內的车式样和功能都一样,不是美国常见的山地自行车。山地自行车能变速,价格在$80到几百上千美元不等,而这一辆只要$20,是店里唯一的一辆。我很高兴,但回去不能坐公交车了,只能骑回去。我们那里的冬天非常冷,我虽然穿着长的鸭绒大衣,但在马路上骑车还是很冷。夜里寒风凛冽,我的手很快就冻僵了。因为新车不熟练,路上还掉下来几次。曾有一辆警车在我边上开过,停下来问我要不要帮助,我觉得还能坚持,就谢绝了。大约骑了半个到一个小时吧,总算回到了家。那时我的手彻底冻僵了,搓了很久很久才总算缓和了过来。至此,我也总算有了一件简单的交通工具。

美国的超市里琳琅满目,蔬菜水果应有尽有,而且排列整齐,非常漂亮。一个个硕大的瓜果,一棵棵巨大的蔬菜排在货架上,五颜六色,就象是在开展览会。这里的大甜椒一个有中国的四个那么大,颜色有红黄绿橙四种;洋葱有黄白红三种;卷心菜有绿的和紫红的;土豆也有土黄的、黄的和红的。圆圆的大茄子紫得发亮,大蒜叶的茎直径可达四厘米,芹菜更是大得令我吃惊,斩了叶子的芹菜就有一呎多长,单根的茎可有二三根手指粗,一棵用一只手都握不拢,而且还便宜。我很喜欢吃这脆脆的比中国大了好几倍的芹菜。这里还有墨西哥人爱吃的仙人掌,从没见过吃过的鳄梨等等等等。超市里的水果就更是多得数不胜数。大苹果的品种、颜色让人看得眼花缭乱,还有香蕉、橙子、桃子、石榴等,都像是放大版的中国水果。比较夸张的是南瓜,形状颜色各异,五彩缤纷,有圆的有扁的有长的有葫芦状的,大的几十磅,小的只有巴掌大,颜色有黄的、绿的、白的和各种颜色混合的。看着这些,我好象是刘姥姥进了大观园。美国超市经常会有特价商品。特价商品不是质量差,而是商店为促销每周搞的活动。我就经常挑特价的荤素菜和瓜果买。

从中国来到美国,很多人都觉得有文化冲击,但我没觉得什么。在中国时,邻居的妹妹曾告诉过我,她哥哥说:“在国内有不少人认为美国是遍地黄金,钱来得很容易;也有不少人认为美国是个资本主义国家,到处纸醉金迷。其实来到美国以后,觉得美国就是一个和中国一样普通的国家,根本就不象人们传说的那样。”我也是同感,除了物质生活普遍比国内好,言论比较自由,人比上海少,社会制序比国内好以外,其他都差不多。虽然刚来时生活比较艰苦,但我一点也没有感到什么不习惯。

来到美国,我觉得最好的是冬天有暖气及自来水笼头开出来就有热水。那时上海没有暖气,在国内时,每年冬天我脚上都会生冻疮,又肿又痛又痒。儿子小时候冬天棉袄棉裤,穿得圆滚滚的象个小皮球。洗碗要从热水瓶里倒热水,洗澡更是水壶、锅子一起用来烧水……我太享受美国的暖气和热水了。而比我早来很多年的邻居则非常陶醉在美国的高速公路上开车,他说这感觉就象是在做梦一般。

我们那里还有一比较特别的地方,就是天气非常干燥,以至于手接触到门柄或其他物体时会放电,有时接触到绿植也会放电。因为天气太干,草坪上都装有自动浇水系统,时间一到就开始喷水,一个个喷头喷出的水就象是草地上装了许多小喷泉,刚来美国时觉得很神奇。

canto2010 发表评论于
回复 '雪狗2014' 的评论 : Alberta 是在美国还是哪里。一开始手碰到东西会放电都吓了一跳。
雪狗2014 发表评论于
又冷又干燥的地方和Alberta 很像
canto2010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居北飞雁' 的评论 : 刚来时是很拮据,但忙着找工,上学,也没有很多时间去想别的。加之我们那儿中国人挺多的,还比较方便,所以也不是很想家,可能你们那儿中国人少,会有些孤单。进到你的博客读了读,看到你画的水彩画。画得太好了!特别喜欢那些风景画。大赞了!
居北飞雁 发表评论于
当时国内与国外的生活条件差距太大了,出了国来除了住的宽敞,天天能够洗澡,热水刷碗,有带暖气的地铁大巴车,不用冻得冰凉,其它方面还是不觉得习惯,尤其远离亲人朋友,语言障碍等,生活上还是拮据的很。
canto2010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大荣确' 的评论 : 重又查了文化冲击的详细定义,文化冲击分四个阶段:1 蜜月期-初到一个新的国家,爱上这里的新奇食物、生活节奏等,被新的文化吸引。2过渡期-新旧文化的不同之处越来越明显,随着困难带来抵触情绪,有挫败感。对于“新家”和“旧家”有矛盾心态,因不适应环境感到孤独,精神压抑。3调整期-熟悉了新文化,会寻找解决文化困难的方法,开始关注基本生活。接受新文化,消极反应慢慢减少。4适应期-融入新文化,感到舒适愉快。更确切地说,我是没觉得有第二期-过渡期,好像直接跳到了三四期。现在来留学的人太有钱了,他们的感受和我们是不会一样的。
canto2010 发表评论于
回复 'haohao88' 的评论 : 是啊,三十年弹指一挥间。现在老了回忆回忆,也给小孩看看,否则以后全都忘了。
canto2010 发表评论于
回复 '花果山庄主' 的评论 : 因为刚来美国时很穷,能省就省一点呗。
canto2010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林向田' 的评论 : 是的,那时美国的工资是国内的一千倍还多,但刚来时老用物价的绝对值来算。
haohao88 发表评论于
勾起了我九十年代初刚到美国的经历,一晃三十年过去了。
花果山庄主 发表评论于
对自己太狠太扣门了
林向田 发表评论于
当时花钱都要乘8,实际上美国的物价跟工资相比是非常便宜的。
大荣确 发表评论于
几十年来美国人衣食住行没啥变化,而中国却天翻地覆。八九十年代来美的人所受到的冲击,现在的中国年轻人完全没法体会;如果有的话,八成得是逆向的。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