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不够的腕表之美

《科大瞬间》与您分享中国科大校友和教师校园内外真实、亲切的回忆以及多视觉、多维度的人生感悟。
打印 被阅读次数

【科大瞬间】第84期 | 谢继东 776

手表源于英文Wrist Watch,直译为“腕表”,它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从怀表中逐渐脱颖而出的。图1是上世纪三十年代的腕表。



图1 上世纪三十年代的腕表

怀表源于英文Pocket Watch,直译为“袋表”。也许是它经常放在男人胸部(怀部)衣袋的缘故,因此被称为怀表。图2是一款1905年美国产14K金壳怀表。



图2 美国产金壳怀表

腕表有三个起源:其一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军人为了方便,将怀表用皮带固定在手腕上。战争后期已经出现厂家在怀表上焊接两个金属表耳,使其便于捆绑在手腕的军用表。

其二据说是英国的维多利亚女王,曾经用丝带将女式怀表拴挂在手腕上,引起贵妇们的效仿,促成了腕表的诞生。

其三与一位名叫查尔斯·林白(Charles  Augustus Lindbergh)的美国飞行员有关,他是首次驾机飞越大西洋的英雄人物,他曾经向著名的浪琴(Longins)公司订制了一款飞行员专用腕表,这款腕表具备了现代腕表的所有特征,是腕表诞生最明确起源之一。

早期腕表的外观特征是在表壳上焊接上两个金属表耳,采用怀表一贯采用的陶瓷字盘。腕表不仅仅是计时工具,还是艺术品,甚至收藏品。如今的腕表,几乎就是人们的一件首饰,其计时功能反而只是兼顾了。作为一件首饰,除了用贵金属材料和珠宝镶嵌以外,其设计之美,是更加重要的元素。

面对成百上千的腕表品牌和数不胜数的型号,哪些设计堪称经典?哪些设计元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是一个没有答案的问题。



图3 上世纪三十年代的浪琴腕表

图3是上世纪三十年代出品的浪琴(Longines)表。这款腕表的出品时间接近于林白定制的飞行员专用表出品的时间,表耳是焊在表壳上,它是林白表的升级版。

首先,它的口径比林白表小。当时从怀表过渡而来的腕表口径都大。这款浪琴表用了专门为腕表设计的机芯,刻意用了较小的口径,这是当年大品牌公司炫耀实力的手法;其次用了18K黄金表壳,其表耳也是18K黄金的,原版林白表用的是铜表壳;最特别之处是,这款浪琴表加了一个按钮(见表壳的右上角),按下这个按钮,字盘上那个看着像秒针的细长的表针就从12点开始走,再次按下这个按钮,这根针就停下,让你可以看出走了多少秒。这时松开这个按钮,这根针就马上跳回到12点位置,准备用于再次计秒。

腕表的秒表功能源于怀表。但是用一个按钮完成秒表功能,使其便于安置在小而薄的表壳内,是这款浪琴表的创新,堪称经典。

说到腕表,一定会说劳力士(Rolex)。说到劳力士,一定要说劳力士的一个经典——泡泡背。泡泡背是从英文Bubble Back翻译过来的,见图4。



图4 劳力士泡泡背

劳力士创办于1908年,是极少没有出品过怀表的老品牌,它从一开始就只做腕表。图4所示的这款劳力士腕表,其经典设计有以下几点:请看图4中的左图,表壳右侧的一个旋钮,称为表冠(Crown),是腕表用来上发条和调整时间用的。这款劳力士腕表的表冠非同小可,它是靠螺纹旋紧至表壳的,通过弹簧和橡皮密封圈弹力,达到防水密封,类似于潜水艇舱门设计。劳力士1926年专门为此申请了专利,称为蚝式表壳(Oyster)。旋松这个表冠的螺纹,表冠会“登”地一声弹出,用于上发条或调整时间。旋入表冠时,需要先用力压入表冠,才能够旋紧螺纹固定,其防水功能不一般。这个设计是后来所有防水表的必选,几乎无一例外;请看图4中的右图,表壳后背有一个球冠状的凸起,这就是泡泡背(Bubble Back)的由来。

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凸起?这个凸起又美在哪里呢?上世纪二十年代末,劳力士独具慧眼地购买了濒临倒闭的Harwood公司的全自动腕表专利。腕表与怀表不同,腕表戴在手腕上,手腕的运动比较频繁。手腕运动借助于地球重力,可以使腕表机芯的一个重锤绕轴转动,通过一系列精巧的结构,这个转动就可以使腕表一点、一点地上发条,这就是自动表的原理。劳力士买下专利后经过多年的改进,在上世纪三十年代推出了有史以来最好的自动表。这个精巧的装置一直沿用至今,近百年来的改进也是微乎其微。表壳背后的这个凸起,就是为了安置自动重锤的。按道理说,因为这个凸起,会使腕表的外观显得怪异。设计师常规的思路会将表壳口径做得大一些,以掩盖这个凸起的明显程度。然而劳力士设计师偏偏为此做了一个不到

30mm直径的小表壳,特意使这个凸起犹如半球般明显(见图4中的右图)。可令人意外的是,这样一来反而使得这款腕表特征明显,而且表壳后背的凸起使得腕表有一种结实、可靠、流畅、精巧的观感。上世纪三十年代这款腕表的售价就超过1000美元,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可以说劳力士主要凭借泡泡背一举奠定了江湖地位。

说到腕表之美,人人都知道摆脱不了瑞士表,可多数人却不知道还摆脱不了美国腕表。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时间里,美国怀表曾经是世界上品质最好的。同样,美国腕表也曾经辉煌一时,其中的代表就是高路云(Gruen)。高路云在1935年推出了一款经典腕表“弯曲”,英文名称为“Gruen Curvex”,见图5。



图5 高路云弯曲(Gruen Curvex)

这款腕表被誉为“美国的劳力士”,是美国生产的最好的腕表,一直生产了二十多年。读者一看到这款腕表,也许会情不自禁地惊呼:它不就是现在的手环吗?苹果、华为手环难道是抄袭了高路云近百年前的设计?其实高路云弯曲比读者认为的更牛。现在的手环只是细长形状的戴在手腕上的一个装置,但是其壳内的主板和零件还是平面的。高路云弯曲可不一样,它不仅外壳是弯曲的,就连字盘、机芯也都是弯曲的,因为唯有这样才能使腕表做得更薄。但这样一来,设计、制造、装配的难度就会大为上升,成本和售价也会大幅度提高。早期的高路云弯曲可是比劳力士更昂贵的奢侈品。

另一款腕表就是著名的美国公司爱尔近(Elgin)出品的跳字表,见图6。



图6 爱尔近跳字表

这款腕表没有指针,只有数字显示。它的分钟显示是慢慢移动,小时显示是跳出来的。每当分钟移动到59时,下一小时显示就瞬时跳出来。请读者注意,这不是电子表,而是机械表。爱尔近发明的这种数字显示方式,半个世纪以后才用于电子表以及其它电子显示设备。

可惜的是,美国腕表勉强支撑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全部被别国收购了。其中的原因可能是复杂的,但是,美国表过于注重使用功能,而忽略腕表作为首饰的装饰性,可能是其沦落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实,这种倾向在美国怀表上就已经显露出来了。读者只要看到如图1那样的没有翻盖的怀表,基本上都是美国生产或者是为美国市场生产的怀表。这样的怀表看时间一目了然,既方便又节约。欧洲生产的怀表通常都会有一个金属翻盖,这个翻盖平时是合上的,看时间要按一个按钮,翻盖才会弹起。欧洲顶级怀表都会用18K黄金打造表壳和翻盖,翻盖上会有美轮美奂的装饰,浮雕、珠宝镶嵌、彩绘等等,表壳背面往往也会装饰一番。图1所示的是最顶级的美国怀表,也只是用了14K黄金做壳,表壳通体居然没有一点装饰。

腕表另一个长春树品牌是积家(Jaeger-LeCoultre),它是最古老的瑞士品牌LeCoultre与最古老的法国品牌Jaeger于1900年联合起来的公司。一百多年来,积家一直都稳居世界十大腕表品牌中位排名。相比较而言,LeCoultre的名气要比Jaeger大,因此在两家合并以后的半个多世纪时间里,LeCoultre还以独立的品牌销售腕表。图7是一款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出品的LeCoultre腕表。请读者仔细看看这款腕表的照片,您能够发现它有什么独特之处吗?对了,它没有表冠!这是全世界第一款没有表冠的腕表。大家知道表冠是用来给机械表上发条的,即使是自动表,在手腕运动量不足的情况下,也需要靠表冠补充发条能量。那么这款腕表为什么没有表冠呢?请读者仔细看看字盘LeCoultre LOGO下面的一行英文:FUTUREMAT-IC,译成中文意思是“未来自动”,啥意思?这款腕表居然大言不惭地说自己代表着未来的自动表的发展方向。因此,它用抛弃表冠这样的极端做法,彰显自己自动装置的信心。没有表冠不能上发条可以靠自动装置,但如何调整时间呢?请看图8中的右图,这款腕表在表壳背面有一个可以左右滑动的轮子,这个轮子向外滑动,转动轮子,表针就会随之转动,用来调整时间。轮子向内滑动,表针就不可调整。

自动机械表都是靠手腕运动,使一个重锤的绕轴转动来上发条的。那么问题来了,假如发条已经上满,这时手腕继续运动,重锤就会继续转动,发条就会继续上紧,这样无限制下去,发条会不会断呢?自动机械腕表都有一个特殊的设计:当它的发条上得太紧,发条就会打滑,避免因为太紧而断。这种设计是从劳力士泡泡背开始的,这样的设计简单可靠,但是有一个缺点,发条打滑必然会增加无谓的磨损。

LeCoultre的这款未来自动用了一个别出心裁的设计:它的发条一旦上满,自动重锤就会被一个挂钩锁住,待发条松开,自动重锤才能恢复转动。再来,图7中左图字盘右边,有一个小表针和一个小圆盘,这就是大名鼎鼎的能量指示装置。这个表针所指的刻度,表示假如不再继续上发条腕表还能走多少小时。这个小表盘的红色区域,表示腕表发条能量已经不足,走时将不会太久了。这种装置在电子表上并不难实现,但机械表实现起来就非常困难,凡是具有这项功能的机械表,都是价格昂贵的奢侈品。

在劳力士泡泡背已经成功占据自动表翘楚地位将近20年以后,LeCoultre居然敢于提出挑战,其勇气可嘉。不过非常不幸,这个所谓的“未来自动”仅仅出现在这一款腕表上,后来LeCoultre抛弃了这个设计。以笔者使用这款腕表的体验,它上发条的效率非常高,比劳力士泡泡背高,只要晃几下,腕表就可以走准,晃几十下发条就可以上满,自动重锤就被锁住,再晃表,自动重锤纹丝不动,腕表就安安静静地走时,不像其它自动机械腕表,手腕只要运动,腕表就会发出“哗哗”的自动重锤运动声响。但是,这款腕表太复杂,制造成本高,故障率也高,最终在竞争中败下阵来。尽管如此,这款腕表还是可圈可点的,称得上腕表的经典之作。



图7 LeCoultre出品的“未来自动”

图8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出品的最好的欧米茄(Omega)腕表,它是大名鼎鼎的欧米茄星座(Constellation)系列。这款表的机芯极其奢华,几乎所有机芯零件都镀金,半个世纪过去了,只要打开这款腕表的表壳,机芯仍然金光灿灿、熠熠生辉,美不胜收。这款表都是经过瑞士天文台官方认证的,达到了瑞士腕表规定的顶级精度标准。读者也许会有这样的感觉:这款表外观看起来平平常常嘛。这正是欧米茄当年的一种设计理念:低调中的奢华,简约中的不凡。何以见得?首先,这款表用18K黄金做表壳,这在顶级表中并不稀奇。但是,这款腕表的金色字盘也是黄金材料做的,而且专门在字盘背面加上了一个瑞士官方18K黄金印记,以表明其黄金成色。这只是字盘,印记还在字盘背面,要是笔者没有拆开这款腕表,就看不见这个印记,也就不会相信它的字盘居然是18K金做的。字盘上的黑色刻度,不是印染的,是用天然黑玛瑙镶嵌的。包括表针上的黑色条纹,也是用黑玛瑙镶嵌的。表壳后背的天文台浮雕,是欧米茄星座系列的标志。图案上面有8颗星星,代表着欧米茄星座表在1945年至1952年8年时间连续取得了瑞士优秀天文台竞赛奖,8连冠的辉煌呵!这款欧米茄表可以与当时任何顶级腕表相媲美。2016年欧米茄推出了一款限量纪念表,它的字盘居然是用陨石打磨而成的。陨石的花纹各不相同,因此每一个腕表不但有独一无二的限量序号,而且有独一无二的陨石花纹,看来欧米茄保持了独特的字盘装饰癖好。欧米茄是既大批量生产,又具有顶级腕表品质的品牌,另一个这样的品牌就是劳力士。但是欧米茄的产量远大于劳力士,最昂贵的欧米茄表价格远低于最昂贵的劳力士表。其主要原因是产品路线造成的成本差别,而不全取决于质量、工艺和设计。



图8 欧米茄星座表

图9是上世纪40年代的窝路坚(Vulcain)闹表。闹钟是人们常见的,这么小的腕表表壳,居然装得下闹表的响闹装置,不得不令人叹服。闹表是窝路坚发明的,它还为这种表取了一个可爱名字:蟋蟀(Cricket),因为这款表闹铃的声音酷似蟋蟀发出的声音,悦耳有趣。这款腕表有两个发条,其中一个用于走时,另一个用于响闹。腕表的表冠顺时针旋转就上了响闹的发条,反时针旋转就上了走时的发条。当腕表的时针走到带有黑色小三角的表针的位置,腕表就会发出蟋蟀鸣声,这个功能如闹钟一样。腕表右上角的按钮,是用来关闭或者开启响闹的,闹钟也有类似的按钮。这种闹表设计后来被许多顶级名表效仿。

据说有几任美国总统都特别喜欢窝路坚的蟋蟀。第33任美国总统杜鲁门(Harry S. Truman)和第36任美国总统约翰逊(Lyndon Baines Johnson)都有佩戴窝路坚蟋蟀的照片在媒体曝光。因此窝路坚蟋蟀就被戏称为“总统表”。2013年,笔者曾经在eBay上看到一款积家闹表,表壳背后刻有美国总统徽记和美国总统专用的字,卖家宣称这只腕表曾经属于美国总统约翰逊,起拍价99500美元。一方面这样的价格远超笔者的预算,另一方面,这只腕表是不是真的是积家公司专门制作送给约翰逊总统的,还有疑问。这样价格不菲的礼品,美国总统能不能接受?也许是积家蹭“总统表”之热,做了一款这样的腕表,其实根本就没有送给过美国总统也不好说。后来笔者以不到1/20的价格,在eBay上淘到一只同型同款、一模一样的积家闹表,只是表壳后背没有总统徽记和刻字而已。



图9 窝路坚蟋蟀腕表

接下来说说中国人最熟悉的腕表,作为单一品牌,它是全世界销售量排名第一的腕表——上海表。图10是A581型上海表,这个型号始于1958年,但是图中的这只腕表要晚一些,是1961年出品的。它最美的设计是LOGO,中文“上海”两个字变形成了高楼大厦的样子,这就是上海给大家的一贯印象。字盘上面“17占”中的“占”,源于英文Jewel,国外生产的怀表或者腕表,大多数在机芯上或者字盘上标明“XX Jewel”字样。这个Jewel是表机芯中用于减少轴承磨损的轴承托,其数量多少往往与机芯的复杂程度和品质有关,但通常有17个Jewel就够用了。因为早期使用过红宝石,所有后来一直沿用Jewel(宝石)这个名称。其实后来大多数怀表和腕表都是采用硬度略低于红宝石的矿物玻璃,但也把玻璃染成了红宝石的颜色。估计中国第一代腕表设计师,不知道如何翻译用于腕表的Jewel一词,直译为“宝石”吧,又怕误导消费者,意译为“玻璃”吧,又怕被消费者轻看,索性就翻译成了不伦不类的“占”。后来,中国表规范地翻译其为“钻”,让人们联想到钻石,有了Jewel的宝石意思,但还是有点不伦不类。“中国上海”4个字印在字盘靠中间的位置,为什么呢?因为这个位置是平面,印字模具简单,其它位置字盘不是平面,高质量印字难度大。后来的上海表,干脆整个字盘都是平面,也是为了节约制造成本。瑞士表将Swiss或者Swiss   made印在字盘6点钟下的边缘处,难度更大。这款腕表的美学元素与同时代瑞士表非常像,水平也非常接近。资深玩表者往往会说:“我隔着几米瞄一眼,就可以知道你腕表的档次”,其实就是根据表的美学元素信息,这是说不清楚道不明白的感觉,不经过长年累月的浸染,是入不了门的。这与其它艺术欣赏大概道理相通。总之,上海581、611这两个早期型号,可能因为反正也不懂,就一味极力仿效瑞士表,设计上是美的。另外,比上海581更早一点点的天津51表,其最早的型号也漂亮。后来咱们自力更生的型号就乏善可陈了。



图10 A581型上海表

下面这款经典之作不得不说,它就是大名鼎鼎的宝珀(Blancpain)五十噚(Fifty Fathoms)。“Blancpain Fifty Fathoms”腕表是专业潜水表的鼻祖。噚(Fathom)是欧洲的一个长度单位,一噚合6英尺,50噚就是300英尺,约91.44米。五十噚表示这款腕表可以用于水下深度91.44米。宝珀1953年推出五十噚时,潜水员的潜水极限深度就是五十噚。这款腕表开启了后来半个多世纪专业潜水表的竞争。

图11不是1953出品的五十噚原版腕表,它是2007年的限量版。宝珀专门研发了全新的1315自动上链机芯。为运动而生的1315机芯,使用铍青铜摆轮、金质方形微调螺丝和三个发条盒120小时长动力,被称为“王者之芯”。这款腕表除了机芯用了宝珀最好的机芯以外,保持了原版专业潜水表的所有元素:1.单向旋转计时表圈,确保潜水时间不会被错误延长;2.低光源下易于阅读的夜光指针与刻度;3.整体光滑,确保不产生钩挂;4.防磁机芯设计。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笔者曾经在德国法兰克福一家表店,看到一款五十噚腕表。等我仔细数了数完价格标签上的零的个数,也只好叹一口气而已。此后我一直对五十噚念念不忘,直到二十年后,终于淘到了图11这款限量版五十噚腕表,其中的辛酸和快乐,实在难以用语言描述。



图11 宝珀五十噚腕表

笔者在开始写这篇文章时,就想好了要用下面这款腕表收宫。它就是1947年面世的摩凡陀(Movado)的博物馆(Museum)系列。这款腕表的字盘上,只有一个圆点位于12时位置,象征正午的太阳,其余没有其它任何刻度,见图12。读者也许会有这样的疑问:字盘上面只有一个圆点,怎么能够读时间呢?笔者亲自使用过,可以负责任地告诉读者,只要稍稍习惯一下以后,读时间甚至会比满刻度的字盘还要容易。

摩凡陀博物馆表的设计出自著名美籍艺术家内森·乔治·霍威特(Nathan George Horwitt)之手,被誉为现代主义设计的典范,该设计充分体现了二十年代包豪斯设计学派的精髓:朴素,雅致、实用。一次,我将这只腕表给一位年轻朋友看,他脱口而出:“乔布斯设计iPhone的灵感来源于这块表!”不管是不是真的如此,但是,iPhone可能与摩凡陀博物馆表遵循了同样的美学设计思想,而摩凡陀博物馆表可是1947年的产品。

摩凡陀当年推出这款腕表,敢取名“博物馆”,就是信心满满地认为这款腕表会被博物馆收藏,后来果然如此。全世界凡是收藏腕表的博物馆,几乎都会收藏这款腕表,其中包括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几年前,笔者曾经驱车前往宾夕法尼亚州兰开斯特县哥伦比亚小镇的美国国家钟表博物馆,在其琳琅满目的藏品中,赫然就有这款摩凡陀博物馆表。摩凡陀从1947年一直出品博物馆表直到今天,已经连续生产了七十多年,除了机芯有变化以外,其外观几乎没有任何变化。摩凡陀博物馆表今天仍然受到人们的喜爱,这是多么罕见的传奇故事呵!

令人费解的是,劳力士可以凭借一款泡泡背,扬名立万至今。而摩凡陀,同样拥有一款扬名立万的博物馆表,却渐渐从一家非常有名的历史悠久的制表公司,沦落到今天不入流的档次,看来成功真是不可复制的。



图12 摩凡陀博物馆表

笔者是工薪族, 以自己少量的藏品根本无法概括腕表之美的。几年前,一位有钱的朋友对我说他也准备收藏腕表, 我却脱口而出:您来不及了。他一脸诧异地看着我。我解释说: 因为您已经太有钱了,听说什么腕表好,就买什么腕表。这样既体会不到腕表之美,也不能充分享受收藏的快乐。

腕表之美如此,人生之美又何尝不是如此。

【编者后记】

在编辑谢继东师兄的大作《腕表之美》期间,令编者想起一个英国流行文化符号——詹姆斯·邦德。自伊恩·弗莱明1953年的小说《皇家赌场》问世以后,产生了26部邦德电影。而银幕中的超级007特工,无疑是一位与时俱进的科技文化达人,不失时机地显示其精致的时尚品味——从康纳利Sean Connery的圆滑、摩尔Roger Moore的倜傥、道尔顿Timothy Dalton的坚韧,布鲁斯南Pierce Brosnan的儒雅、克雷格Daniel Craig的酷炫,无不衣着考究、配件齐全,俨然是一款款优雅腕表的“最佳代言人”。



Thunderball: Sean Connery:1965



Live and Let Die: Roger Moore: 1973



The Living Day Lights: Timothy Dalton: 1987



Tomorrow Never Dies: Pierce Brosnan: 1997



Skyfall:Daniel Craig:2012

注:【编者后记】的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文图编辑:况敬雷,许赞华

排版编辑:许赞华,俞霄
 

《科大瞬间》编委会
许赞华 803|陶李 8112
刘扬 815|黄剑辉 815
滕春晖 8111|余明强 9115
陈风雷 786|沈涛 822
Jay Sun 8364|吴钧 898

投稿邮箱:kedashunjian@gmail.com
公众微信号:USTCMoment2

sm1234 发表评论于
我老父亲有一只60年代买的摩凡陀全自动手表,到现在还带在手上,几乎分秒不差,老母亲有一只也是60年代买的瑞士梅花表,去世后,我带到海外作为纪念。
高枫大叶 发表评论于
很喜欢这些老式手表
海淀网友 发表评论于
Nice!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