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指望不至动摇(10:19-39)

这里是一些个人的读经分享。知识就是力量,我们生命的力量是从认识真理开始。
打印 被阅读次数

第17段,作者开始劝勉信徒坚守所承认的指望,不至动摇,因为那应许我们的是信实的。在之前的经文中,作者已经向信徒论述了耶稣所成就的确定无疑的救恩,将自己一次献上就完成了永远有效的祭,让我们可以藉着与神立定新约,也就是那更美之约,成为神的子民,也得蒙神的赦免。现在,作者开始一个新的段落,就是劝勉信徒对这救恩要有正确、积极的回应。这实际上也是呼应作者一开始的呼吁,即“我们若忽略了这么大的救恩,怎能逃罪呢?”(2:3)。的确,耶稣所成就的这伟大的救恩,是要领我们进入神所赐的安息。我们如果依然悖逆、拒不接受,那么结局就是可怕的。

经文中有一个地方需要留意,和合本翻译为“这幔子就是祂的身体”(10:20)。这样的翻译让我们以为原来耶稣就是那曾经拦阻我们进入至圣所的幔子。实际上,希腊原文中,“幔子”是中性名词,而“路”和“身体”都是阴性名词。所以从语法和意义上,这句话都应该翻译,且被理解为“从幔子通过的路是耶稣的身体”,也就是说,耶稣用祂自己的身体所献上的神所喜悦的祭打通了幔子的阻隔,带领我们可以去到至圣所,进入到神面前。

那么,对于耶稣所成就的这伟大救恩,怎么才是应有的回应呢?虽然作者在后面的经文中还有论述,但却已经忍不住在这里有所提及了:“就当存着诚心和充足的信心来到神面前,也要坚守我们所承认的指望,不至动摇,因为那应许我们的是信实的。又要彼此相顾,激发爱心,勉励行善。你们不可停止聚会,好像那些停止惯了的人,倒要彼此劝勉。既知道那日子临近,就更当如此。”(10:22-25)这里,“彼此相顾”更有彼此关注、守望、督促的意味,让彼此都不要松懈,反而是激发彼此之间要活出爱心,多行善事,也就是神喜悦我们行的事。这里提到不要停止聚会,不只是说要保持足够的聚会次数,而是更加侧重在不要有那些藉由停止聚会而反映出来实际上的信心的冷淡。这对我们也是很好的提醒。我们有时候也是在聚会的事上陷入懈怠的状态。我们可能也会说,只要心里有神就行,聚会只是形式问题。虽然我们不能论断别人的心内究竟如何,可是我们每个人都要自己思量,当我们对聚会不冷不热的时候,或是即便有聚会,但却是人在心不在的时候,是否反映出我们对耶稣救恩的冷淡和疏离,虽然还会将之挂在嘴边,但心里实际上已经没有什么感觉,将之视为平常了?

从整卷书的结构来看,作者的论述也是从这里开始进入了论述“信心”的环节,即以信心来承接耶稣所成就的救恩(因为以色列人曾经因为“不信”而被神拒绝进入祂的安息)。可是仔细阅读我们也会逐渐发现,作者从这里开始论述的“信心”,与我们通常所说的决志信主的“信心”不同。决志信主的“信心”侧重在信主的那一时刻的“信心”,而作者这里论述的“信心”则更多侧重的是在信主之后所要持续坚韧的“信心”。因为作者在这里的写作对象是已经信主的信徒,所以作者对他们的劝勉,要求他们要有信心,不是要信徒“再信一次”,或是“重信一次”,而是将他们已有的信心坚持下去,好像那些信心伟人一样,虽然会继续经历坎坷,似乎并没有得着所应许的,但都是凭着这不动摇的信心死的,都是神所喜悦的,必定蒙神保守进入那更美的家乡。但是如果信徒在这个过程中动摇、后退,也就成为神不喜悦的人了。他们虽然曾经领受过救恩,但没有坚韧的信心持守,最后也会成为退后入沉沦的那等人了。

默想经文:“所以,你们不可丢弃勇敢的心,存这样的心必得大赏赐。你们必须忍耐,使你们行完了神的旨意,就可以得着所应许的。”(10:35-36)

静默思想:结合整段经文来默想这句话,提醒自己在耶稣基督的救恩上要有持久、坚韧的心。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