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琴角色背后之深意

心中自有桃花源 何处不是水云间
打印 被阅读次数

 

        《红楼梦》第四十九回,正写到香菱跟着黛玉学写诗,殚精竭虑,好不容易得了一首好诗,众人正赞誉纷纷,却忽啦啦来了几大家子的亲戚,有李纨的寡婶带着两个女儿李纹、李绮,宝钗的堂妹宝琴及堂兄薛蝌,还有邢夫人家的侄女邢岫烟,大观园顿时热闹非凡,大观园诗社更是前所未有地兴旺起来。

           这几位姐姐妹妹在宝玉眼里,个个都是集天地精华灵秀于一身的人上之人,引得他赞不绝口,啧啧称奇。而用他丫头晴雯的话来形容那便是“一把子四根水葱儿”,其中尤以宝琴最美,探春、晴雯都赞叹说,这里其他所有的姑娘们包括被众人称为绝色美人的宝钗,都不及她。被众人惊为天人的宝琴可不是那个年代那种“大门不出 二门不迈”的大家闺秀,她不仅性格开朗、直率热情、活泼好动,更难得的是见多识广,打小跟着父亲四山五岳都走遍了,天下十停走了有五六停,甚至到过国外、见识过写诗的外国美人。宝琴自幼也读书识字,又本性聪明,兰心蕙质,才思敏捷。在第五十回的“卢雪亭争联即景诗, 暖香坞雅制春灯谜”中,宝琴即景联诗之快捷堪比湘云、黛玉,随后和李纹、李绮一起做的“红梅花”诗,又是独占鳌头。,而在第五十一回,更是一人独做了十首怀古诗,内隐十物,自然新巧,才华、心胸及见识非同一般,宝琴姑娘端的是一时风头无两。

         乍一看,小说按一百二十回计也已近半了,宝琴这么个美丽赛过宝钗、黛玉,才华不输钗、黛、湘的女孩子怎么才突然冒出来,且甫一出场便惊艳四座,表现得卓而不凡、人见人爱?宝黛钗的故事既为主线,其突兀的出现岂不喧宾夺主?须知宝琴并不在金陵十二正钗之列,作者在此却不吝笔墨对其大书特书,以全书构思之绵密精巧,这自然不会是随意闲笔,细细品味,当会发现背后之深意。

        且看老太太贾母对初见面的宝琴那份不同寻常的喜爱,近乎有些夸张。不但立逼着王夫人认了干女儿,老太太还要亲自养活(应为带在身边之意),不让她在园中居住,晚上就跟着贾母一处安寝,这可是从前宝、黛才有的待遇。下雪天,老太太赏了一件珍藏多年连宝玉都未舍得给的野鸭子毛做的华贵异常的凫靥裘给宝琴,又特特派丫鬟叮嘱宝钗别管紧了她妹妹,说她年纪小,爱怎么样就由她怎么样,这份细致用心的疼爱可说是丝毫不加掩饰,说“出格”亦不过分,竟惹得一向端方大度的宝钗都有些醋意了,半开玩笑地道,“你也不知那里来的这段好福气!你倒去罢,仔细我们委屈了你。我就不信我那些儿不如你。”话虽是自嘲,却也多少反应出宝钗内心的真实感受。

       从宝钗住进贾府,得知选妃无望后,“金玉良缘”的说法开始在贾府悄然流传。透过薛蟠之口,我们得知薛姨妈说过,宝钗有一癞头和尚给的“金项圈”,宝钗的“金”将来一定要配有玉之人,而宝玉恰好有落草时衔下来的“玉”,名字也正好带“玉”,故除了宝玉还能是谁?合理推断,薛姨妈定跟姐姐王夫人商议过此事,两人之间已达成共识,而宝钗本人对此事也是心甘情愿的。为家族利益,也为自己的终身幸福,门第相当且重情重义的宝玉无疑都是不错的选择。为达成心愿,宝钗在贾府费尽心思,努力经营好各种关系,上至老太太和王夫人,下至丫鬟婆子,无不在其经营范畴之内。她自己过生日,从点戏到点食物都会乖巧地拣老太太喜欢的点;王夫人的丫鬟金钏被撵后自杀,她忙赶去安慰开解,并不避忌讳把自己的新裙子给她妝裹,以解王夫人的燃眉之急;她极善察言观色,体察人心,曾帮湘云出资办螃蟹宴,也帮过刑岫烟赎回典当的衣物;同时她也时常去宝玉的怡红院小坐以拉近二人距离,并和宝玉的大丫鬟袭人私交甚好;借协理大观园施小惠于丫鬟仆人等笼络人心;就连一直对她冷嘲热讽的“情敌”黛玉,最终也为宝姐姐的懂事明理所敬服,两人冰释前嫌。宝钗在贾府上下被人交口称赞,可说是深得人心。

        但宝钗久居贾府,冷眼旁观,深知实现自己心愿的障碍之一便是黛玉。宝钗深知,宝玉眼里心里只有林妹妹,两人青梅竹马,情投意合,黛玉在宝玉心中自无人可取代。第三十六回“绣鸳鸯梦兆绛云轩”,宝玉睡午觉时在梦中道出了自己心心念念想说的心里话,“和尚道士的话怎么信得,什么‘金玉良缘’,我偏说‘木石前盟’”,恰巧被来怡红院小坐的宝钗听了去,这是欲借宝玉梦话警醒宝钗,宝黛二人已是前缘已定,可惜聪明过人的宝钗却未能领悟。宝钗更清楚,“金玉良缘”一个更大的障碍便来自身为贾府最高家长的老太太,毕竟那时的婚姻依然是“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贾府上下人人皆知,老太太最最疼顾的也是两个“玉儿”,宝玉是亲孙子自不必说,可老太太疼黛玉之心也跟宝玉并无二致。黛玉自进府后便随宝玉一起跟着老太太,饮食起居样样都细心叮嘱,生病吃药用人参肉桂等再贵重的药材眼都不眨,但凡自外面回来也必先去探望两个宝贝“玉儿”,连黛玉的纱窗颜色旧了,同色不匹配,须换成银红色的等,这类小事都亲自嘱咐。阖府皆知,宝黛二人亲爱和睦,老人家比谁都舒心,而宝黛二人一争吵,老人家定会比谁都着急。想象一下这画面甚是有趣,宝黛二人闹得人仰马翻,这厢宝玉气的脸红脖子粗在砸玉,那厢黛玉在痛哭流涕咳喘不已,而老太太在另一厢抱怨自己“我这老冤家是那世里孽障,偏生遇见这么两个不省事的小冤家,没有一天不叫我操心…”,急得直说“不是冤家不聚头”,两人听了这话,好似参禅一般,竟都安静了。是不是有些缘分天注定的意味?一向善于杀伐决断的老祖宗何时变得也只有抱怨自己的份?过后还非逼着王熙凤亲自去看看两人和好没有。老太太的偏向喜好总会不失时机地表现出来。第四十回贾母领着刘姥姥游玩大观园时,到潇湘馆时,刘姥姥因见窗下案上设着笔砚,书架上垒着满满的书,便猜这必定是那位哥儿的书房了,可老太太却不无骄傲地笑道,这是我这外孙女儿的屋子。待到了宝钗住的蘅芜苑,但见整个屋子如雪洞一般,一色玩器全无,衾褥也十分朴实,老太太大为震惊,同时深感在刘姥姥面前失了面子,误以为他们的陈设都没带进京,忙命鸳鸯及凤姐去取些古董玩器来,谁知众人都笑道,她不喜欢这些,送来了又给还回去了,这就让老太太难以接受了,她直言不讳道:“使不得。虽然她省事,倘来一个亲戚看着不像;二则年轻的姑娘们,房里这样素净,也忌讳。我们这些老婆子越发该住马圈里去了。……”这番话却有些难听,且当众说出来,丝毫没给宝钗留情面,以老太太的修为完全可以委婉些,然老太太在此正好借题发挥以示自己对宝钗的不认同,却也适逢其时。老太太本人情趣广泛,品味高雅,对日常生活中一切乐事都兴致勃勃,趣味盎然,而宝钗小小年纪,身上便有一种看穿世事的冷漠和淡然,冷情冷性,这也许就是所谓的“气味不相投“吧。老太太也一向喜欢机灵活泼、伶牙俐齿的孩子,如王熙凤,黛玉,晴雯之类,不喜粗笨木讷、少言寡语的,如宝钗、袭人,故老人家偏爱黛玉亦是由个人品味决定的。这种种迹象都表明老太太是属意宝黛二人为一对的,不然人精似的王熙凤也不会随意开宝黛的玩笑,还是当着宝钗的面,也不会在和平儿聊起家里这些兄弟姐妹将来的安排,明确点出宝黛将来会是一嫁一娶。连贾琏的仆人兴儿都看出了这点,在跟尤二姐聊家常时也说,宝二爷将来一准儿会娶林姑娘。

         可贾家毕竟是大家族,各方利益关系盘根错节,老太太也不得不平衡各方关系。洞若观火的她也看出自己的心愿并不见得能轻易实现,她自然也察觉到王夫人中意的是她的外甥女宝钗。为宝玉挑选宝二奶奶在贾府绝对是头等大事,王夫人既是儿媳,但更是宝玉母亲,那时讲究的可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说到底儿女婚姻终由父母决定,故王夫人绝不会随意听从老太太的安排。但此间种种矛盾冲突,在贾家那样的高门贵府,因伦理道德礼教颜面等的约束与顾虑,自然不大可能表现在明面上,但暗地里免不了你来我往、借东打西的争斗。王夫人的关键助力是得到了贵为贵妃的女儿元春的支持,从端午节宫里赏赐节礼的变化已露出端倪,往年都是宝玉、黛玉一样,如今悄然变成了宝玉、宝钗一样。而贵妃的立场老太太不可能不顾及,因此老太太更不能轻易做决断了,但老人家还是会寻找机会表明自己的立场,宝琴的出现便是一个绝佳机会。

        宝钗一门心思想赢得老太太的喜爱,她的谨小慎微及努力经营,虽赢得过老太太的当众夸赞,但她心中明了,老太太对她跟对黛玉、宝玉,甚至湘云还是有亲疏远近之别的。这边宝钗刚赢得了“情敌”黛玉的信任和友谊,渐入佳境,不料自家堂妹横地里冲出,不费吹灰之力就赢得了贾母的格外垂青,故老太太对宝琴的“出格”喜爱,真让宝钗有些心理失衡了。这才有前面那些半是玩笑半拈酸的话。而老太太接下来的举动恐更是令宝钗、薛姨妈及王夫人如胸口插了一根刺,有苦难言,因老太太借着夸宝琴公开询问宝琴的生辰八字及家内景况,再加上王熙凤的识情凑趣,无须多言,这是要给宝琴配人家!配给谁?试想除了宝玉还能有谁让老太太这样上心呢?薛姨妈无奈,只得半吞半吐着告诉老太太,宝琴已经许了人家,如今正是送进京来发嫁的。这件事看似轻描淡写,但若细细体味一下,便知老太太的本意绝非是明面上的那么简单,难道老太太真不知宝琴已经有了人家?来到贾府之前身边人怕是有的无的一五一十早已汇报得清清楚楚。说起来宝琴还算是薛家的旁支,应该说出身门第大不如宝钗。此番举动以一种非常委婉的方式表明了老太太对宝钗不认可和对所谓“金玉良缘”的否定。而前面表现出的所有对宝琴的出格喜爱都在为此做铺垫,老太太果真是老谋深算!

        众所周知,《红楼梦》作者最擅长以对比法和间色法进行人物创作,最熟悉甚至参与创作过程的脂砚斋就对本书形形色色的人物塑造概括道:“有曲折,有顺逆,有映带,有隐有现,有正有闰,以至草蛇灰线,空谷传声,一击两鸣,明修栈道, 暗渡陈仓,云龙雾豹,两山对峙,烘云托月,背面敷粉…”,既然贾母对宝琴之爱别有深意,也难说这也许就是作者创作宝琴这个角色的本意。而宝琴这个角色背后体现出的深意,便是典型的“明修栈道 暗渡陈仓”。这当然有个人揣测的成分,姑且也算是一家之言吧。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