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3宜:滋阴润肺、养好脾胃!

健康是自己主观控制的结果
打印 被阅读次数

随着秋天的到来,人体的阳气渐收,阴气渐增。“天人合一”是中医养生的重要指导思想。

即人体的内环境与自然界四季气候的变化要保持一致,需保护、收养内在的“阳气”,使得人的形体和精神活动与秋天“阳消阴长”之季节状态相适应,符合秋季“养收”之道。

秋宜润

秋在五行中属金,秋季天气收敛,燥为秋天的主气,就连空气也缺乏水分的滋润,燥气太过,容易导致人体津液亏损多燥邪侵袭人体,损伤津液,出现口鼻干燥,咽干口渴,皮肤皲裂等症状。

时肺金当令,肺金太旺则克肝木,故《金匮要略》又有“秋不食肺”之说。因此,润燥和养肺成为此季饮食调养的关键。

肺喜润而恶燥,秋季气候干燥,最容易损伤肺,因此,这一季节尤其要注意对肺的保养,预防肺病。肺是非常娇嫩的器官,它喜“湿”不爱“干”。因此,一定要从内部调养,给它足够的水分,可以补充滋阴润肺的食物。

一般秋季要比其他时节每天多喝水500毫升以上,以肺脏与呼吸道的正常湿润度。

还可间接将水“摄”入呼吸道,办法是将暖水倒入杯中,用鼻子对准杯口吸入,每次10分钟,可早晚各1次。

饮食上,根据燥邪性质的温凉,可食用相应的润燥之品加以调和。如龙眼肉、银耳、蜂蜜、梨等。宜少食辛味、多食酸味,以补肝气,如西红柿、酸枣仁等,皆能入肝养肝。但若遇肺气不宣,鼻窍不通,可食用生姜、大葱等辛味发散之物,使肺气宣发。但是一些辛燥的食物、香料,如花椒、辣椒等不宜多食。

秋梨就是秋天最提倡吃的水果。秋梨又被称为“果宗”、“玉乳”,有“百果之宗”的美誉。中医认为梨性凉味甘,能生津润燥、清热化痰的功效,对于燥邪猖獗的秋季来说,是去燥润肺的最佳选择。

秋宜动

金秋时节,天高气爽,是运动锻炼的好时期。此时机体活动随气候变化而处"收"的状态,阴精阳气也处在收敛内养阶段,所以秋季运动项目不宜过猛。

秋日清晨气温低,锻炼时不可穿单衣去户外活动,应根据户外的气温变化来增减衣服。运动一定要量力而行,适度锻炼,切记不可过度运动。

锻炼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因为人体在气温下降的环境下,会反射性地引起血管收缩,肌肉伸展度降低,因而极易造成肌肉、肌腱、韧带及关节的运动损伤。

锻炼时,衣服不宜一下子脱得太多,待身体发热后,再脱下多余的衣服。锻炼后不要穿着汗湿的衣服在冷风中逗留,以防身体着凉。

不过有的人不爱动弹,这个推荐一个最简单的运动,随时随地都可以运动起来,那就是揉腹。人体的腹部为五脏六腑之宫城,阴阳气血之发源。经常按揉腹部可通和上下,分理阴阳,充实五脏,驱外感之诸邪,清内生之百症。

因为腹部为胃经及脾经等多条经络循行之处。因此,按揉腹部可以强健脾气,有助痰湿之邪的代谢。

按摩方向不同,效果也不同。实证应该顺时针方向按摩;虚证应该逆时针方向按摩。

比如,舌苔发黄、较厚、口臭、便秘等,此时应顺时针按摩腹部,顺着结肠位置的走向,通过按摩刺激,增加结肠蠕动,使粪便到达直肠部,刺激肠壁神经感受细胞传入大脑,产生便意。

反之,如果舌质淡、舌苔较薄、容易腹泻,那么就要采取逆时针按摩腹部,这种手法是逆着结肠方向按揉,起到补的作用,阻止腹泻。

如无明显症状,只为养生保健,可采取平补平泻的手法,即逆时针和顺时针各按揉相同次数,有较好的养生保健效果。

摩腹时,两掌紧贴腹部,重点在脐部及周围,慢慢摩动腹部,速度以每分钟30次左右的频率进行,按摩后腹内有热感为最佳。

对于上班族来说,坐在椅子上摩腹是不错的选择。在工作间隙揉揉肚子,不仅强健脾胃,还可以放松一下紧张的腰背部肌肉、缓解紧绷的精神状态。

秋宜补

按照传统习俗,又到了“贴秋膘”的时节。但需要提醒大家的是,“贴秋膘”的老观念要改一改,不然反而会伤身。

过去的“贴秋膘”,就和有些动物冬眠前,大量进食准备过冬类似。因为过去生活水平还不高,人们体脂总体偏低。

“一夏无病三分虚”,经历了夏季伏天的高温,加上体力劳动多,没有空调,消耗大,更是热到汗流浃背,不少人在夏季都会消瘦。

而秋天是丰收的季节,自然美食多一些。而人们平时能吃到大鱼大肉的机会也少,到立秋就要“贴秋膘”,多补偿,多吃肉,补充蛋白质和脂肪,让身体储备好脂肪,好过冬。

但现在的人们普遍营养过剩,劳动的机会又少,有些人夏天甚至还变胖了。这时候再大鱼大肉地去“贴秋膘”,反而对身体不利。尤其是现在有很多人已属超重肥胖,如果还“贴秋膘”,更会加大一些身体不良的反应。

《黄帝内经》中说,“秋冬养阴”。养有滋养、补养等含义。所以进补只是其中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保养的意思,要先保养好身体,再慢慢进补。

经过一个长夏,大家存在不同程度的脾胃虚弱,因为夏季酷暑炎热往往容易耗伤胃阴,加上暑湿困脾,常常导致脾湿健运。所以在秋季调补脾胃既能弥补夏季的过度消耗,还能增强人体对寒冷天气的适应能力,为健康过冬做好准备。

脾胃的作用是运化气血,它就像一个总工厂,会不断运化水湿,将营养传递到五脏六腑,再把多余的、没用的湿气通过下焦的泌尿生殖系统排泄出去。

在这个运化的过程,如果脾胃出现了问题,水湿运化不了,或者是下焦的肾脏、膀胱出现了问题,湿气排泄不出去,就很容易在身体里堆积。

推荐一个糕。现在人们生活普遍忙碌,无论是年轻人还是中年人都在为生计奔波,每天花费太多时间去调制养胃的食谱也不太现实,恰好这款能够帮你。

相传光绪六年间,慈禧太后病倒在宫中,不思饮食,恶心呕吐,以李德生为首的御医们为慈禧开了一方,将芡实、茯苓、莲子、薏苡仁、山药、白扁豆、麦芽、藕粉等食材磨成细粉,加入糖和水做成糕点,名为健脾糕。慈禧吃完后,食欲大好,之前难受劲儿也没了,于是一高兴将健脾糕改为八珍糕,成了她最爱的食品之一。

八珍糕这个方子流传至今,很多地区的老人仍保留了吃糕的习惯,小时候在家中,老人就经常自己做糕,香甜软糯,吃完之后胃里很舒服,长大之后就很少能吃到老人们做的八珍糕了,加之长期的外卖,三餐不规律,脾胃早已被折腾虚了,很是怀念儿时的美味。

所幸,在商城中发现了这款糕,是按照八珍糕的方子上加以升级,食材以及配比更适合我们现代人的脾胃。是用糯米、薏苡仁、茯苓、白扁豆、山药、莲子、芡实这几种的白色食材做成的。11种食材研磨而成,软软糯糯的口感,咬上一口,清甜不腻人,细细咀嚼还能吃到食材颗粒。

这款糕,将传统的八珍食材,再搭配人参、山楂、糯米,用麦芽糖和亚麻籽油进行口感调和,口感更细腻,营养也能得到充分地保留。

其中山药选用温县铁棍山药,相比于普通山药,营养更高;潮州土地肥沃,水资源丰富,出产的芡实色白粒大,味美清香。

此外还有莲子、红枣、薏苡仁、白扁豆等对身体大有裨益的食材,小小一块糕点,浓缩了多种食材精华。

制作要经过12道工序,采用破壁技术打磨,保留了食材本身的营养,再进行低温烘焙,手工制作,无添加剂无防腐剂,吃得放心,吃得健康。

糯米的清香,软糯好嚼,即使是牙齿状态不好的中老年也能轻松吃糕,甜味很淡,不喜欢吃甜的朋友也可以放心吃,开袋即食,干净卫生,也便于携带,装在包包里,饿了随时吃,每天2~3块即可,也不要贪食过多。

(步步高)车库门安装/维俢.收费合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