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资本不限制就会成洪水猛兽

人世间所有事情的成败完全在于每一个人是否能够努力去尝试去想然后脚踏实地的去做!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对资本不限制就会成洪水猛兽

 

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这是卡尔•马克思说的话。从这句话中,你看到了什么?还真看到了一个“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吸血鬼。这是幻觉吗?不是,因为你,我,每个人,现在已经是资本掠夺的对象。某呗、某条、某付……其实都在透支你的信用,压榨你的价值。而毛主席,早在1949年建国之前,就警告人们:可以利用资本,但必须有限制。毛主席的经济思想:战略经济家。

说到毛主席,你会想到哪些“标签”?革命家、思想家、理论家、政治家、战略家,诗人、书法家、散文家、哲学家……只有一个标签很少出现:经济学家。的确,很少有人把毛主席跟经济学家联系到一起。就连毛主席自己也说过:搞经济,我们还不懂要学习。久而久之,很多人以为毛主席不懂经济,不会搞经济,只会搞政治和军事。这实在是一个绝大的误区。对毛主席确实不能以经济学家来评价。毛主席关注的,不是一个微观经济现象;毛主席贡献的,不是一个经济学概念。与一般经济学家相比,毛主席拥有独一无二的标签:经济战略家。毋庸置疑,毛主席是战略家,他的战略思想和成就,不仅体现在军事、政治,还体现在经济领域。这种战略很早就萌芽,经过不断完善,建国之后趋于成熟,谓之“毛泽东经济思想”。

土地革命时期:一手抓革命,一手抓经济,经济为革命服务。土地革命时期,除了起义、井冈山、游击战、写《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毛主席还在干什么?说出来你可能不信,搞经济。土地革命时期,毛主席提出的总体战略是农村包围城市,听起来简单,但实施起来很难。为什么呢?因为缺。缺什么呢?什么都缺。农村包围城市,注定了红军要在农村活动,跟敌人打游击战,要在山区建立根据地,后来一度建立了自己的红色政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也就是常说的中央苏区。这些根据地有一个共同特点,地处边陲,经济落后,全靠农业和小手工业,几乎没有工业,经济水平比清末民初好不了多少。

红军也是人,也要衣食住行,也要吃喝拉撒,红军不会自己种地,很多时候要靠当地百姓支援,但老百姓也穷,自己都吃不饱,没有多少余粮。国民党为了消灭共产党,除了军事围剿外,还进行经济封锁,禁止油、盐、糖、布等物资流通,这些物资都是生活必需品,缺了少了,红军日子只有一个字:苦。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不搞好经济,就无从搞好政治和军事。但这个道理不是人人都明白。当时,中央苏区内部有两种观点:一是认为搞革命主要是“扩红”、打仗,革命时代战争忙的不得了,哪有闲工夫搞经济?谁说搞经济就是“右倾”,就是投降主义。只有革命胜利,战争结束,天下太平,才能搞经济。二是认为经济建设是一切工作的中心,当前应该集中主要力量搞经济,实行“大盐业计划”、“大军工计划”,打破敌人的经济封锁,搞活经济以后再考虑革命战争。两种观点针锋相对,闹得不可开交,但有一点共同之处:都是错误的,都解决不了问题。这个时候,毛主席站出来说话了,他用两篇文章,搞清了经济建设怎么搞,一篇是《必须注意经济工作》,一篇是《我们的经济政策》。

毛主席的文章一向言简意赅,他主要论述了三个问题:要不要进行经济建设?当然需要!毛主席指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任何一个朝代,任何一个政权,都要高度重视经济建设,不搞好经济建设,就会“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怎样处理革命战争与经济建设的关系?毛主席批判了两种错误认识,他首先批评“只讲革命战争,漠视经济建设”的观点:“只有发展红色区域的经济,才能使革命战争得到相当的物质基础,才能顺利地开展我们军事上的进攻,给敌人的‘围剿’以有力的打击;才能使我们有力量去扩大红军……使我们的红军减少自己找给养的这一部分工作,专心一意去打敌人。”然后,毛主席批判了“以经济建设为一切中心”的观点,他说:“只有在国内战争完结之后,才说得上也才应该说以经济建设为一切任务的中心。在国内战争中企图进行和平的……只是一种瞎想。这些工作每件都是为着战争,而不是离开战争的和平事业。”最后,毛主席提出了他对把经济建设和革命战争的认识:“ 经济建设必须是环绕着革命战争这个中心任务的。革命战争是当前的中心任务,经济建设事业是为着它的,是环绕着它的,是服从于它的。”

就这么两段大白话,就把经济建设和革命战争的关系说透了,用不着长篇大论,这就是毛泽东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经济思想的核心和精髓,但凡上过几年学,都能读的懂。如果你认为毛主席只是写写文章,搞搞理论,那就大错特错了。毛主席是临时中央政府主席,要切实经济建设问题,才能壮大中央苏区。在“一要打仗,二要建设”的指导思想下,毛主席把很大精力放在经济建设上,中央苏区不光搞农业,还搞工业,还制盐、采矿、伐木,建立纺织厂、被服厂、兵工厂等,甚至开展对外贸易,经济搞得有声有色,很好地解决了经济基础问题。与此同时,毛主席还根据所有制事业,将经济成分分为三类:国营事业、合作社事业和私人事业,并提出“同时并进”地发展三种经济。

面对当时占绝对优势的私人经济,毛主席观点很明确,他说“目前私人经济的发展,是国家的利益和人民的利益所需要的,应当提倡和奖励私人经济”,只有经过长期发展,“合作社经济和国营经济才会成为经济方面的巨大力量,将对私人经济逐渐占优势并取得领导的地位。”概括成一句话:私人资本可以利用,甚至可以提倡和鼓励,但不能占据支配地位。

抗日战争时期,发展经济要靠寻求外资,最适合与美国合作。中国和美国是什么关系?是敌非友。即便在抗战时期,美国支援中国抗日,主要受益对象也是国民党,而非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主要是领导敌后抗日,根据地在延安,跟当初的中央苏区一样,抗日根据地也要发展经济,但面对的困难更大更多。

土地革命时期,红军面对的是国民党的围剿和封锁;抗战时期,八路军面对的是日军的扫荡和封锁,比国民党军队凶狠不知多少倍,美国的援助遥不可及。但毛主席考虑的很长远,他提出利用美国资本发展根据地经济。听起来不可思议,但却是真实的。

毛主席提出发展经济不应局限于意识形态束缚,他认为苏联在二战中遭受巨大牺牲,自顾不暇,我们中国指望不上;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也被严重削弱,也没有能力帮助中国;只有美国非但没有遭受损失,还得到进一步发展,所以只有美国才是“援助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合宜的国家,而且也是完全有能力合作的唯一国家”。超越政治制度、超越意识形态,这是什么思路?这就是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毛主席提出与美国合作,引进美国资本,帮助发展经济,不仅局限于发展抗日根据地经济,还放眼长远和国家发展,考虑到抗战结束后,新民主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1945年,抗战结束,国共探讨建立联合政府,毛主席又提到了经济发展战略。一个新兴国家要发展经济,必须依赖资本。资本从哪里来呢?不外乎三个方面,一是自己积累,二是对外掠夺,三是借助外援。欧美列强是靠对外扩张和掠夺积累资本,我们倾向于自己积累,但我国基础差,底子薄,需要很长时间艰苦奋斗,而借助外援可以节约,提高经济发展速度,毛主席是很赞成的。

1945年《论联合政府》报告中,毛主席指出:“在服从中国法令,有益中国经济的条件下,外国投资是我们所欢迎的。"但欢迎外国投资是有条件的,,毛主席说:“对于中国人民与外国人民都有利的事业,是中国在得到一个巩固的国内和平与国际和平,得到一个彻底的政治改革与土地改革之后,能够蓬蓬勃勃地发展大规模的轻重工业和近代化的农业。在这个基础上,外国投资的容量将是非常广大的。”毛主席的观点有多么超前?即便放现在也毫不过时。只是抗战结束后,美国一根筋地认为共产党是敌人,选择了支持蒋介石和国民党。事实证明,这是一个错误的选择,美国人失去了与一个蓬勃发展的政党合作的机会。

建国之初,积极引导私人资本,不能任其自流。1949年9月,新中国成立在即。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宣言》。这份宣言由毛主席亲自起草,回答了一系列关系新中国全局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实际上相当于一份基本建国纲领,纲领很宏大,既有政治问题,也有经济问题,以及其他问题。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经济问题,确切而言是资本问题。

毛主席和共产党人接手的,是一个资本社会。这个社会中,资本被“四大家族”掠夺,财富集中到少数官僚特权集团,进而形成官僚资本,严重破坏了国民经济整体健康。面对这样一个资本社会,该如何对待资本问题?毛主席这样回答:“中国的私人资本主义工业,占了现代性工业中的第二位”,“在革命胜利以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还需要尽可能地利用城乡私人资本主义的积极性,以利于国民经济的向前发展”。但资本不能任其自流,肆意扩张。资本是个好东西,任何时代都缺不了,没有资本流动,经济很难大发展,但在中国数千年历史上,统治者一直小心翼翼地,控制着资本的作用,比如“重农抑商”,就是限制商业资本。

古人没有系统的经济理论,但他们懂经济,知道商人重利,若不“重农抑商”,允许商业任意发展,商业资本壮大,向下会掠夺农民,控制农业;向上会插手政治,侵夺政权。资本不是洪水猛兽,但若不加约束,它可能会变成洪水猛兽,一发不可收拾。所以毛主席提出,可以利用资本,但必须有限制,不能任其泛滥,要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向前发展。

“但是中国资本主义的存在和发展,不是如同资本主义国家那样不受限制任其泛滥的……它将被限制地发展……限制和反限制,将是新民主主义国家内部阶级斗争的主要形式”。毛主席告诉我们,资本可以利用,但需要限制,社会主义国家应当限制资本。

但资本本身就有逐利的本性,它会一味追求利润。对资本而言,没有合法非法,没有道德不道德,哪里利润高,就向哪里去,这是普通规律,好比水往低处流。“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如果有百分之十的利润,它就保证被到处使用;有百分之二十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百分之一百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如果动乱和纷争能带来利润,它就会鼓励动乱和纷争。走私和贩卖奴隶就是证明。”从这个角度讲,资本是中性的,逐利是其本性。

对一个国家而言,可以允许资本扩张,但又应当适当节制,不让资本涉足政治,不让资本控制政权,这是最好的状态,否则私人资本就变成了官僚资本,甚至垄断资本。当私人资本垄断了政权,国家就被私人资本绑架,国家的一切政策首先考虑的将是私人资本的利益,而不是大多数人的利益,这就是资本主义国家的重要特征。所以,当私人资本在国家无限扩张,甚至以垄断地位实现利润最大化,威胁到大多数人利益或将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陷入巨大风险时,国家就必须出手加以限制,反垄断调查就是手段之一。现在你应当可以理解,为什么你觉得有些所谓“高科技企业”,让你感觉特别方便,让经济看起来十分繁荣,国家却要对他们加以限制,实施反垄断调查?国家对准的不是企业,而是资本,有些明星一样的企业家,他们不是你表面看到的慈善家,而是真正的资本大鳄,他们要吞噬的是大多数人的利益,不过你浑然不知而已。

70多年前,毛主席就看穿了一切,并且警告我们,我们一度认为这是过于畏惧资本的力量,但现在知道了资本的力量,为时还不算晚。我们要永远铭记毛主席的警告:对资本主义的限制和反限制,将是新民主主义国家内部阶级斗争的主要形式。这种斗争还会持续下去。

登录后才可评论.